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南方有哪些土壤資源
擴展閱讀
如何管控店鋪的成本 2025-07-27 09:14:40
柳州哪裡有賣相機產品的 2025-07-27 09:14:06

南方有哪些土壤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8-26 21:31:38

1. 土壤在中國的分布

中國土壤資源豐富、類型繁多,世界罕見。中國主要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鹼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紅壤系列 中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重要土壤資源,自南而北有磚紅壤、燥紅土(稀樹草原土)、赤紅壤(磚紅壤化紅壤)、紅壤和黃壤等類型。

磚紅壤 發育在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下強富鋁化酸性土壤,在中國分布面積較小。海南島磚紅壤的分析資料表明:風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以下同)低於1.5,粘土礦物含有較多的三水鋁礦、高嶺石和赤鐵礦,陽離子交換量很少,鹽基高度不飽和。

燥紅土 熱帶乾熱地區稀樹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於海南島的西南部和雲南南部紅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鋁化程度較低,土體或具石灰性反應。

赤紅壤 發育在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具有紅壤和磚紅壤某些性質的過渡性土壤。

紅壤和黃壤 均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生成的富鋁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濕季變化明顯的地區,淀積層呈紅棕色或桔紅色,剖面下部有網紋和鐵錳結核,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為1.9~2.2,粘土礦物含有高嶺石、水雲母和三水鋁礦;後者分布在多雲霧,水濕條件較好的地區,以川、黔兩省為主,以土層潮濕、剖面中部形成黃色或蠟黃色淀積層為其特徵,粘土礦物含有較多的針鐵礦和褐鐵礦。

紅壤系列的土壤適於發展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果樹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產潛力很大。目前尚有較大面積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棕壤系列 亦為中國東部濕潤地區發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類。

黃棕壤 亞熱帶落葉闊葉林雜生常綠闊葉林下發育的弱富鋁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於長江下游,界於黃、紅壤和棕壤地帶之間,土壤性質兼有黃、紅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徵。

棕壤 主要分布於暖溫帶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夏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發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點是在腐殖質層以下具棕色的淀積粘化層,土壤礦物風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3.0左右,粘土礦物以水雲母和蛭石為主,並有少量高嶺石和蒙脫石,鹽基接近飽和。

暗棕壤 又稱暗棕色森林土,是發育在溫帶針闊混交林或針葉林下的土壤,分布在東北地區的東部山地和丘陵,介於棕壤和漂灰土地帶之間,與棕壤的區別在於腐殖質累積作用較明顯,淋溶淀積過程更強烈,粘化層呈暗棕色,結構面上常見有暗色的腐殖質斑點和二氧化硅粉末。

漂灰土過去稱為棕色泰加林土和灰化土,分布在大興安嶺中北部,是北溫帶針葉林下發育的土壤,亞表層具弱灰化或離鐵脫色的特徵,常出現漂白層,強酸性,鹽基高度不飽和,屬於生草灰化土和暗棕壤之間的過渡性土類,可認為是在地方性氣候和植被影響下的特殊土被。

棕壤系列土壤均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資源。目前,不僅分布有較大面積的天然林可供採伐利用,為中國主要森林業生產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黃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農用價值,多數已墾為農地和果園。

褐土系列 包括褐土、黑壚土和灰褐土,這類土壤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進行腐殖質的累積,石灰的淋溶和淀積作用較明顯,殘積一淀積粘化現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潮土、灌淤土系列 中國重要的農耕土壤資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綠洲土。這類土壤是在長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響下形成。在成土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新的屬性,使土壤有機質累積、土壤質地及層次排列、鹽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變化。水稻土系列 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其中長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四川盆地和台灣西部平原最為集中。水稻土是耕種活動的產物,由各種地帶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經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過程是在季節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響下,進行氧化還原交替過程、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復鹽基作用與鹽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積與遷移、淋失,使原來的土壤特徵受到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剖面發生分異,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態、理化和生物特性。水稻土的剖面結構包括下列層次:耕作層(A)、犁底層(P)、滲育層(W)、 淀積層(B)、淀積潛育層(Bg)及潛育層(G)。耕作層淹水時水分飽和,呈半流泥糊狀或泥漿狀。排水落干後,呈包含有屑粒、碎塊的大塊狀結構,結構面見銹斑雜有植物殘體;犁底層較緊實,暗棕色的垂直結構發達,有銹紋和小鐵錳結核;滲育層由於水分滲透,鐵質淋洗強烈,顏色較淡;淀積層多呈棱塊狀結構,多銹紋、銹斑和鐵錳結核;淀積潛育層處在地下水變動范圍內,呈灰藍色,有較多的銹斑和銹紋結構不明顯;潛育層處於還原狀態,呈藍灰色結構。水稻土大致可分為淹育、瀦育及潛育等三種類型。淹育型發育層段淺薄,屬初期發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見母土特性,如紅壤仍有紅色底層;瀦育型發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結構;潛育型屬由潛育土或沼澤土發育而成。

鹽鹼土系列 分為鹽土和鹼土。岩性土系列 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質石灰土、黃綿土(黃土性土)和風沙土。這類土壤性狀仍保持成土母質特徵。

高山土系列 高山土壤指青藏高原和與之類似海拔高山垂直帶最上部,在森林郁閉線以上或無林高山帶的土壤。由於高山帶上凍結與溶化交替進行,土壤有機質腐殖化程度低,礦物質分解也很微弱,土層淺薄,粗骨性強,層次分異不明顯。因而將高山土壤作為獨特的系列劃分開來;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之分。

1.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中國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在東部濕潤、半濕潤區域,表現為自南向北隨氣溫帶而變化的規律,熱帶為磚紅壤,南亞熱帶為赤紅壤,中亞熱帶為紅壤和黃壤,北亞熱帶為黃棕壤,暖溫帶為棕壤和褐土,溫帶為暗棕壤,寒溫帶為漂灰土,其分布與緯度基本一致,故又稱緯度水平地帶性。

2.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中國的土壤由南到北、由東向西雖然具有水平地帶性分布規律,但北方的土壤類型在南方山地卻往往也會出現。

2. 南方地區的土壤主要是什麼

主要是紅壤,但是也有非地帶性的,比如說四川盆地就是紫色土。

3. 中國土壤類型分布簡介

中國土壤分類系採用六級分類制,即土綱、土類、亞類、土屬、土種和變種。前三級為高級分類單元,以土類為主;後三級為基層分類單元,以土種為主。中國的土壤類型繁多,但它的分布並非雜亂無章,而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化作相應的變化,各佔有一定的空間。土壤類型在空間的組合情況,作有規律的變化,這便是土壤分布規律。它具多種表現形式,一般歸納為水平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地域性等分布規律。1.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中國土壤的水平地帶性分布,在東部濕潤、半濕潤區域,表現為自南向北隨氣溫帶而變化的規律,熱帶為磚紅壤,南亞熱帶為赤紅壤,中亞熱帶為紅壤和黃壤,北亞熱帶為黃棕壤,暖溫帶為棕壤和褐土,溫帶為暗棕壤,寒溫帶為漂灰土,其分布與緯度基本一致,故又稱緯度水平地帶性。在北部乾旱、半乾旱區域,表現為隨乾燥度而變化的規律,東北的東部乾燥度小於1,新疆的乾燥度大於4,自東而西依次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與經度基本一致,故。這種變化主要與距離海洋的遠近有關。距離海洋愈遠,受潮濕季風的影響愈小,氣候愈乾旱;距離海洋愈近,受潮濕季風的影響愈大,氣候愈濕潤。由於氣候條件不同,生物因素的特點也不同,對土壤的形成和分布,必然帶來重大的影響。2.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中國的土壤由南到北、由東向西雖然具有水平地帶性分布規律,但北方的土壤類型在南方山地卻往往也會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知道,隨著海拔增高,山地氣溫就會不斷降低,一般每升高100 米,氣溫要降低0.6℃;自然植被隨之變化,因而土壤化。土壤隨海拔高度增加而變化的規律,叫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由可以看出,土壤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規律,與由南到北的緯度水平地帶分布規律是近似的。土壤的垂直分布是在不同的水平地帶開始的,所以,各個水平地帶各有不同的土壤垂直帶譜。這種垂直帶譜,在低緯度的熱帶,較高緯度的寒帶更為復雜,而且同類土壤的分布,自熱帶至寒帶逐漸降低,山體的高度和相對高差,對土壤垂直帶譜有影響。山體愈高,相對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帶譜愈完整。例如,喜馬拉雅山具有最完整的土壤垂直帶譜,由山麓的紅黃壤起,經過黃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山地漂灰土、亞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直至雪線,為世界所罕見。3.土壤的地域分布前面講的土壤水平地帶性分布和垂直地帶性分布,都是明顯地為生物氣候條件所制約。而在同一生物氣候帶內,由於地形、水文、成土母質條件不同以及人為耕作的突出影響,除了地帶性土類外,往往還有非地帶性土類分布,而且有規律地成為組合,這便是土壤的地域分布。例如:(1)在紅壤地帶除了有紅壤外,由於人為耕作的影響,往往還有水稻土分布。以江西省新建縣的低山丘陵地區為例,紅壤只分布在地勢高的部位,由於遭受侵蝕,出現了紅壤性土(粗骨紅壤);由於人為耕作,出現了耕種紅壤(或紅壤性水稻土)。而地勢較低的地方和有些坡地的梯田,大都為水稻土。由於成土母質、地形部位和排灌條件的不同,水稻土中又有二泥田、沉板田、黃泥田、泛田和冷浸田之分。(2)自太行山橫穿華北平原直到海邊,依次在山地分布著粗骨褐土及淋溶褐土,沖積扇分布著褐土和潮褐土,平原分布著潮土和沼澤化潮土(夾有鹽化潮土和鹼化潮土),濱海平原分布著潮土及濱海鹽土(圖7)。這是褐土地帶大地形影響土壤地域性分布的例子。作為地帶性土壤的褐土,只分布於山地和沖積扇。廣大的華北平原及濱海平原,由於地形變化而引起地下水位、水質變化,而為非地帶性土壤——潮土和濱海鹽土所分布。(3)大興安嶺東部屬於暗棕壤地帶,但暗棕壤一般只見於海拔400 米以上的山地。在海拔400 米以下的各級階地上卻分布著白漿土、黑土和沼澤土。其中,三級階地(海拔約380 米)上的成土母質為上沙下粘的黃土狀沉積物,生長疏林草甸植被,形成白漿土;二級階地(海拔約320 米)至一級階地(海拔約300 米),在質地均一的黃土狀沉積物上,生長密集的草甸植被,形成黑土;河漫灘(海拔約280~300 米)上的成土母質為河流近代沉積物,地下水埋深在旱季只有50 厘米上下,在雨季則被水淹,生長苔草、小葉樟等草本植物,形成沼澤土。各個土類之間又常有過渡性亞類(如白漿化暗棕壤、沼澤化黑土等)。(4)西北乾旱區域也有類似情況。例如,新疆焉耆盆地,氣候乾旱,年降水量只有50 毫米,地帶性土類為棕漠土。但它只見於海拔1700 米以下的沖積扇上部。這里地下水埋藏很深,不能參與土壤形成過程。而沖積扇的中、下部,地下水埋深僅2~3 米,能參與土壤形成過程,加上具有灌溉條件,土壤為灌淤白土和灌淤潮土所代替。在扇形地的前緣或河畔,地下水埋深只1~3 米,其礦化度約1~3 克/升,土壤為鹽化林灌草甸土(曾稱胡楊林土,或吐加衣土)。

4. 我國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地帶性的土壤有哪些

土壤是構成土地的基礎要素之一,它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土壤溶液)、空氣(土壤空氣)及包括微生物在內的生物體等組成。了解掌握土壤的種類,因地制宜,對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意義重大。我國地域廣闊,氣候復雜,地形、地貌各異,因而土壤種類繁多,適宜各種作物生長。

△水稻土 水稻土是通過水耕熟化過程而形成的特殊人工土壤。水稻土遍及全國,但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灣西部平原最集中,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5.5%,其農作物產量約佔全國農作物總產量的50%。稻穀總產居世界首位。

△半水成土 這類土壤集中在東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華北的黃淮海平原,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寧夏的銀川平原。平原地區地下水位一般較高,土壤的下部受到地下水浸潤或土層暫時滯水,因而可在土壤中形成銹紋銹斑和鐵錳結核。半水成土主要包括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灌淤土、黑土和白漿土。半水成土分布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礦質營養豐富,是我國旱田作物的主要產區。在利用上還須注意應採取綜合措施解決旱澇問題,正確地排水耕作,以防止土壤的次生鹽漬化。

△鹽鹼土 鹽鹼土中由於可溶性鹽分和代換性鈉的含量太高,作物難以生長,且它的分布較為廣泛,差不多遍及淮河—秦嶺—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以北地區以及所有的濱海地帶,大約有2666多萬公頃,其中耕地約666萬多公頃。它們主要分布在以上區域地形較低、地面水流和地下徑流都比較滯緩或較易匯集的地段。這類土壤的生產潛力很大,但如不經過脫鹽鹼改良,一般是難以利用的。鹽鹼土的改良利用一般採取以水肥為中心、水利農業、生物等措施進行綜合改良。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經過種稻改良的鹽鹼土,其單季稻每公頃產量可達1萬千克以上,為改良鹽鹼土積累了寶貴經驗。

△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主要分布在我國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省交界的丘陵地區,是由褐土、灰褐土,土婁土和綿土四種不同土類組成的。它們在中性、微鹼性森林灌木條件下進行腐殖質累積而成。碳酸鈣的淋溶和淀積作用比較明顯。這些土壤絕大部分都早已開墾為農田,耕種歷史悠久。與此同時,由於幾千年的耕作種植,土壤肥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該種土壤多分布於乾旱地區,土壤水分的供應不足不勻,因此,應切實把培肥地力和開展旱地農業土壤水分的調控研究放在首位。

△富鋁土 在熱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條件下,土體中的鋁硅酸鹽礦物徹底分解,鉀、鈣、鈉、鎂、硅等成分不斷淋失,而鐵、鋁、錳等元素則相對富集,其中鋁的穩定性最高。由於這類土壤中的氧化鐵含量高,因而多呈紅色。富鋁土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燥紅土和黃壤等5種土壤,其分布范圍北起長江,南至南海諸島,東起台灣,澎湖列島,西至雲貴高原橫斷山脈以及藏南縱谷的察隅地區。

我國有富鋁土1.13億多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2%,其中耕地為2800多萬公頃,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5%。富鋁土呈酸性至強酸性反應,鹽基高度不飽和,磷的有效性低。在利用和改良上要加強水土保持,多種綠肥,增施有機肥,在施用氮肥的同時,施好磷、鉀肥及鎂、硼、鉬、鋅等微量元素,施用石灰改良其酸性。富鋁土分布地區氣候條件優越,光熱充足,植物生長季長,適於發展熱帶、亞熱帶特有的經濟作物。目前,這類土壤尚未充分利用,因此,它是我國生產潛力很大的土壤資源。

△岩性土 由於某些岩石的性質對於土壤的形成起了延緩作用,從而使這種土壤更多地保持著岩石的某些特性,如發育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等地的紫色土,小片和零星分布在我國南方石灰岩山地丘陵地區的黑色石灰土及紅色石灰土以及遍布北方半乾旱地區的風沙土等。紫色土、黑色石灰土以及紅色石灰土是我國南方丘陵地區比較肥沃的土壤,種植糧、棉、油料及其他經濟作物都能獲得好收成。在利用上,水土流失是主要限制因素。 在改良上,要著重抓好坡地改梯田,大搞間作套種,以增加土壤被覆,減少水土流失。風沙土未經固定和改良則難以利用,但通過植樹造林、封沙育草、引水拉沙、引洪淤灌和設置沙障等措施,也是可以利用的。

△淋溶土 這一類土壤包括黃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和灰色森林土等,大多分布在江蘇、安徽、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的丘陵山地,為我國的主要森林土壤。淋溶土是在酸性環境條件下進行腐殖質積累的土壤。滲透水對土壤可溶性鹽類,膠粒,細小土粒的溶解、懸浮和推動下移均有很大的淋溶作用。粘土產物自土壤上部向下移動並淀積在一定部位形成淀積層的淀積作用都很明顯。淋溶土是我國重要的森林土壤資源。由於其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在農業利用上應特別重視水土保持。

△鈣層土 我國北方廣大的草原都是鈣層土,它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中東部及其與寧夏、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的交接地段。松遼平原,新疆的昭蘇盆地,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等山地也有一部分。

在土體中,鈣層土具有灰白色石灰聚積層腐殖化過程,使得這類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壤上部為顏色較暗的腐殖質層,下部為顏色較淡的鈣積層,整個土層都呈中性至強鹼性反應,碳酸鈣含量一般在10%~40%。屬於半乾旱和乾旱少雨區,降水量年僅150~450毫米,這對需水相對較少的草本植物來說,是很適應的。因此,這類土壤在利用上應以畜牧業為主,力戒毀草開荒,造成土壤荒漠化。

△石膏——鹽層土 為我國西北乾旱地區一些具有石膏和鹽分土壤的通稱,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寧夏等省區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地區,這些地域大多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屬歐亞大陸有名的乾旱中心,其面積占國土的20%。石膏——鹽層土,基本上沒有或很少有草原土壤那樣明顯的腐殖質層,表土具有含碳酸鈣較多的孔狀結皮與薄皮層,上邊大多蓋有不同數量的礫石,其下為含鐵和粘土稍多的紅棕色緊實層,再下則為各式各樣的石膏和鹽分聚積層。石膏——鹽層土地處我國最乾旱的沙漠地帶,這些地域乾旱少雨,這類土壤主要用來放牧非常耐旱的駱駝,但利用率很低。

△高山土 多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森林郁閉線以上,岩石的風化程度和土壤的發育程度都比較低,土層較薄;土壤中礫石含量較高,土壤淋溶作用微弱,大多呈中性或鹼性反應。這類土壤所在地,絕大多數都是較好的高山牧場,適宜於牧養耗牛、綿羊等。

△水成土 水成土以冷濕的三江平原和川西北高原若爾蓋地區分布最多。這些地區由於地表排水不良,經常積水和受地下水的浸潤,土壤剖面上部常積累很厚的腐殖質或泥炭。下部有潛育化特徵。以腐殖質層的厚薄來區分,水成土可分為沼澤土和泥炭土。水成土宜用作蘆葦用地和牧草用地,不宜大量開墾為農田。
來自:
http://www.hcxx.sde.net/%BD%CC%D3%FD%C2%DB%CE%C4%BC%AF/%D1%A7%BF%C6%BD%CC%D3%FD/%B5%D8%C0%ED/%CE%D2%B9%FA%B5%C4%CD%C1%C8%C0%D6%D6%C0%E0%BC%B0%C0%FB%D3%C3%B8%C4%C1%BC_385.html

還有這里有中國土壤分類系統表
http://jwc.bjfu.e.cn/jpkch/tr/trkj/pages/dishiz1.htm

5. 常見土的種類

常見的土壤有哪些種類

土壤分類,在不同的自然和耕作條件下形成的不同土壤,按照其形成過程的順序和特點以及肥力水平,分門別類的加以區分,就叫土土壤分類。我國現行的土壤分類制為土類、亞類、土屬、土種與變種五吸。

土類是分類的基本單元。它是作一定的綜合自然條件或人為因素的作用下,經過一個主導的或幾個附加的次要成土過程,具有一定相似的發生層次,土類間在性質上在明顯的差異,如磚紅壤、紅土壤、亞類,是在土類范圍土類之間的過渡類型。總土類的輔助分類單元。亞類的改良利用方向比土類更為一致,比如紅壤中的暗紅壤,黃紅壤。

土屬,是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分類單元。主要報據母質、水文等因子劃分。例如,鹽鹼土是根據鹽組成來劃分上屬的。

土種,是土壤分類的基層單元,也可以說是地區性土壤分類的基本單元。表示亞類土壤中有不同的發育程度。

變種,是指土種以下的分類單元。主要是由於質地、地形、母質所引起的在土種中肥力和性狀的差異。

棕壤,是暖溫帶濕潤半濕潤落葉闊葉林下發育形成的地帶性土壤,剖面有明顯的淋溶和沉枳作用,心土層鮮棕色,質地粘重,組織緊密,通透性差,土層深厚,一般1〜2米或更厚。

褐土,又叫褐色森林土。是在暖溫帶半濕半干早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帶性十壤,在垂直分布上位於棕壤帶之下。土壤剖面通常由耕層、淀積粘化層和鈣積層三個基本層段組成。粘粒有下移趨勢,心土層較粘重,中壤質地,呈中性或是微鹼性反應,PH值在7左右。

潮土,過去也稱為草甸土、濕土或沖積上。是直接發育在河流沉積物和湖積物上受潛水作用形成的土壤。

鹽喊土又叫鹽漬土,是鹽土和鹼土的總稱。報據其所含的鹽分的種類和性質,鹽鹼土可以分為濱海鹽鹼土和內陸鹽鹼土兩類。

內陸鹽鹼土,按其所含的成分及外部特徵,可分為油鹼,白鹼,瓦鹼和泡鹼。油鹼主要含有氯化鈉和氯化鎂,吸濕性強,地表好象潑了一層油,又稱為潮濕鹽土。。白鹼主要含硫酸鈉,表層常有白色鹽結皮,疏鬆多孔,鹽分聚集地表而危害作物。瓦鹼以重碳酸鹽為主,表層常呈硬殼,有妨礙幼苗出土,如果遇到大雨更難以出苗,但是其鹽分含量比較輕。

砂姜黑土是窪地長期積水乾涸後形成的土壤。這種土壤質地粘緊,濕時泥濘,干時堅硬,耕作困難,耕層以下有柱狀、核狀結構,漏水漏肥。50〜100厘米以下 多出現砂姜層,但是表上有機質含量高, 土色黑灰,土溫也上升,養分 轉化快,有後勁,可以種植小麥、大豆、 高粱等。

6.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主要資源分別是什麼還有土壤分別是什麼

南方
水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
北方水資源欠缺
主要有鐵礦
石油
北方地區土壤類型多,肥沃也適合小麥、玉米、花生、大豆、小米、高粱、甜菜等多種農作物的生長;而南方地區貧瘠的土地較多不適合這些農作物的生長。

7. 中國南方山區的主要土壤類型是什麼

(1)黃壤的區域分布狀況。黃壤地區的熱量條件較同緯度紅壤地區略低,但濕度大,降水量充沛,自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林或混交林,是我國南方山區的主要土壤類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中亞熱帶山地,在南亞熱帶和熱帶的山地也有分布,以四川、貴州兩省為主,重慶、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台灣等地也有分布。

(2)黃壤的理化性狀。黃壤富鐵鋁化作用較紅壤微弱,呈酸性到強酸性反應,pH4.0~5.0。黏土礦物主要為高嶺石、拜來石和埃洛石,黏粒硅鋁率為2.5左右。土壤鹽基較紅壤高,常因排水不良、空氣濕度大,土壤長期呈濕潤狀態,其中的氧化鐵受到強烈的水化作用,形成多水氧化鐵,使土壤呈黃色。

黃壤的有機質含量因植被類型而異。在自然土體中,由於腐殖質層的存在,因而有機質含量可高達5%以上,氮、鉀含量中等,但屬於典型缺磷土壤之一,絕大部分黃壤速效磷低於10毫克/千克。對於分布在高原丘陵地區的黃壤,可在丘陵中、上部種植多種南方果樹,注意多施有機肥料和種植綠肥,適量施用石灰和磷肥。

8. 中國土壤類型分布圖

中國土壤類型分布圖: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中國主要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鹼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8)南方有哪些土壤資源擴展閱讀

按土壤質地,土壤一般分為三大類: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

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地球陸地表面土壤種類的分異和組合。與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變化密切相關。

9. 西南哪些省份土壤黃色

西南的四川、貴州、重慶和雲南省份有土壤黃色的分布。黃壤集中分布於南北緯度23.5°~30°之間。在非洲中部、南美、北美的狹長地帶和北美的南部、東南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的北部等山地都有分布。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四川、貴州兩省以及雲南、福建、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台灣等地,是中國南方山區的主要土壤類型之一。垂直分布規律明顯,在各個山地的垂直帶譜中,黃壤的下部一般是紅壤,上部則以黃棕壤為多。黃壤帶譜並與區域性水濕條件有密切關系。在濕潤條件下的黃壤垂直帶帶幅較寬,有的可寬達1000米;類型也較多,往往出現兩個以上的黃壤亞類。垂直分布的下限變幅很大,低者在 500米左右,高者可移至1800米。隨著下限的不同,黃壤垂直分布的上限也有變化,一般在 800~1600米之間,雲南高原山地則在2200~2600米以上。
黃壤是重慶市重要的土壤資源,其面積為2371750.39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8.78%。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1500m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帶和長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二、三、四、五級階地上。其中以海拔400m~1200m的分布面積最大,占黃壤總面積的75.22%。黃壤是重慶市山區的重要旱糧和多經用地,同時也是重要的林業基地。
黃壤(yellow soil) 土類名。是指亞熱帶常年濕潤的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廣泛分布於四川、雲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山地或高原。主要成土過程是脫硅富鋁化作用及鐵、鋁氧化物水化,在特殊條件下,還可伴生表潛和灰化。黏土礦物以蛭石為主,高嶺石、水雲母其次,表明富鋁化強度較磚紅壤及紅壤弱,由於常濕潤引起的強度淋溶,交換性鹽基量僅20%,呈鹽基極不飽和狀態,pH4. 5—5.5。黏粒硅鋁率2.0~2.3,有機質可達5%以上。表層有機質和氮、磷、鉀等養分高於紅壤,質地也較輕。經施石灰改土後,適宜種水稻、果樹、茶及多種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