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暫估入庫是什麼原因
擴展閱讀
兩個大鑽石多少錢 2025-05-20 03:29:14
鑽石局哪個位置最好 2025-05-20 03:20:29
管理工具和方法有什麼用 2025-05-20 03:13:51

成本暫估入庫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2-05-08 04:52:41

『壹』 請教暫估入庫的詳細業務處理

一、一般暫估是月度終了,對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收到材料的憑證,應當分別商品科目,抄列清單,並按應付給供應單位的價格暫估入賬,並作相應的會計處理。(材料是指企業作為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以及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

二、材料暫估具備的特點:
1、材料暫估是本月度終了,是因為有沒有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
2、材料暫估是會計將本月度終了沒有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而進行的會計處理;
3、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反映本月度止沒有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的金額。

三、材料暫估的會計原則:
1、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材料已經入庫,而材料的發票賬單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同時到達或當月不能及時到達,這些到庫材料應該在本月底作會計處理,從而充分反映本月財務狀況。
2、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材料暫估的發票賬單在到達時應作相應的會計處理,充分反映材料暫估的實際金額。
3、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應在材料到達時和材料發票到達時分別作會計處理,企業資產和負債同時得到反映,通過「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科目可以及時的了解到企業當時未達發票賬單金額,以便企業了解當時的負債情況;及根據做材料暫估的入庫單據查明未達賬單的單位,了解發票賬單不能到達的原因,及時與對方單位進行溝通。

四、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
1、采購或倉庫部門收到實物時,按對方送貨單據或合同價格填制一式幾聯入庫單,實物進入倉庫。當月終了,對於本月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收到商品的憑證,分別商品科目,抄列清單,按應付給供應單位的價款,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原材料、包裝物等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

2、收到材料的發票賬單並隨同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付款,驗收單附發票後,會計做賬:
借:原材料、包裝物等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

同時,根據發票賬單所附驗收單的日期或附表,統計本發票賬單需要沖減以前月份材料暫估的金額,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包裝物等 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材料) 紅字

五、 材料暫估會計處理時應注意的問題。
1. 材料採用計劃價時,材料暫估的處理會對當月材料成本差異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材料成本差異是隨著材料入庫而形成的。但根據以上材料暫估的處理,其成本差異並不體現在當月的賬面上,而反映在辦理發票賬單結算的那個月份。這就造成了本月有這部分材料的計劃成本,而沒有其相對應的成本差異的情況。從理論上講,計算當月成本差異率時,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口徑與原材料計劃成本的計算口徑應當一致。根據以上的處理,不但計算口徑與理論完全一致,而且不需要對當月收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進行分析,不需要剔除料到單未到這部分原材料的計劃成本;但要對單到料未到的材料實際成本進行統計核算,以算出這部分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額,從而能夠全面准確計算出當月的成本差異率;根據以上計算出來實際的材料成本率作為計算依據,雖然能准確的計算出當月發出材料負擔的成本差異,但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余額並不能與月末的庫存材料余額配比,但從長期來看,不同月份成本差異偏差則可以抵消;此外,在料到單未到的情況下,生產車間就是從倉庫領用了這部分原材料,而領用的材料也已經負擔了合理成本差異。
2. 暫估材料在發票賬單沒有到達前發生了退貨,由采購、倉庫部門填制通庫單,在當月材料暫估處理時,作相應的沖減。
3. 企業應該根據以上材料暫估的處理,建立相應的材料暫估備查賬,做到備查賬余額與「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科目余額和未達賬單的驗收單金額三者之間的賬單相符、賬賬相符。
4. 「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材料)」科目余額並不實際等於應付供貨商的金額。原因一,如採用了計劃價,含有應是當月的材料成本差異額;原因二,材料的實際成本不含增值稅進項稅金。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以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價格、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帳。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帳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口徑暫估。

因此,你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帳,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帳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並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你說的銷售出庫)成本。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等
貸:應付帳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帳款——**公司 等

對於上月暫估入庫並已銷售商品的銷售成本,從理論上應當進行調整,但是,由於企業購銷活動的經常性和大量性,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出發,出於簡化會計核算的考慮,對於暫估成本的發出成本,不予單獨進行調整,而是隨庫存商品今後的收發業務自行消化。這也就是企業會計制度強調的暫估入庫成本時應當合理估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計算當月發出庫存商品成本時,應當仍然按照規定的方法正常計算確定發出成本。由於月初紅字沖回入庫,並且取得發票正式入帳,兩者相抵,余額為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所以,該差額實際上應當由本月發出和月末借存的庫存商品承擔了。

但是,如果本月同類商品即無月初結存,又無購銷業務發生的,或者企業是使用個別計價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的,或者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巨大的話,則該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包括及其連帶影響的其他存貨成本),應當調整並轉入銷售成本。編制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等
貸:庫存商品 等
如果暫估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的,應當以紅字編制上述分錄。

『貳』 暫估入庫怎麼做會計分錄

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並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2)成本暫估入庫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對於上月暫估入庫並已銷售商品的銷售成本,從理論上應當進行調整,但是,由於企業購銷活動的經常性和大量性,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出發,出於簡化會計核算的考慮,對於暫估成本的發出成本,不予單獨進行調整,而是隨庫存商品今後的收發業務自行消化。

這也就是企業會計制度強調的暫估入庫成本時應當合理估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計算當月發出庫存商品成本時,應當仍然按照規定的方法正常計算確定發出成本。

由於月初紅字沖回入庫,並且取得發票正式入帳,兩者相抵,余額為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所以,該差額實際上應當由本月發出和月末結存的庫存商品承擔了。

如果本月同類商品,既無月初結存,又無購銷業務發生的,或者企業是使用個別計價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的,或者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巨大的話,則該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包括及其連帶影響的其他存貨成本),應當調整並轉入銷售成本。編制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等

貸:庫存商品 等

如果暫估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的,應當以紅字編制上述分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暫估入賬

『叄』 暫估成本是怎麼個意思

暫估成本是說企業當月購入的材料已經驗收入庫了,可是還沒有收到對方開出的正式發票,所以該月末,會計在計算該材料的成本時,只能按合同上的單價金額暫估入庫,該材料成本就是暫估成本。
暫估也是指本月存貨已經入庫,但采購發票尚未收到,不能確定存貨的入庫成本。月底時為了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需要將這部分存貨暫估入賬,形成暫估憑證。暫估業務簡單的可理解為貨到票未到的業務。暫估成本的會計分錄為:
1.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暫估金額)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供應商 ) (暫估金額)
2. 暫估回沖。按照規定,暫估入庫要在次月月初紅字沖回,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如果當月發票還是沒有收到,月初沖回月末再次暫估,會無形中加大工作量,一般是在收到發票時再沖回。
1)紅字沖回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原暫估金額,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無票XX供應商 (原暫估金額,紅字)
2)收到發票,做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 (發票不含稅金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稅額)
貸:應付賬款——XX供應商 (發票含稅金額 )
拓展資料:
1、暫估是當月有入庫單,但沒有生成進貨單或者采購發票,這使入庫單中填寫的單價是暫時預估的成本價,需等到做了進貨單或者采購發票後才能確定實際成本。在軟體中需要是業務和倉庫分開的流程才支持暫估處理,合並流程或者T+普及版都不能實現。
2、暫估的入庫單生成進貨單後會生成紅藍回沖單,紅單把之前暫估的入庫成本紅沖,藍單是把發票中真實的成本單價生成一張真實成本的入庫單。先設置暫估處理的方式,點擊系統管理中的選項設置,然後點擊核算選擇單到回沖。
3、生成進貨單或者采購發票後,會自動生成紅藍回沖單,可以通過單據界面的「聯查」查詢,生成的紅藍回沖單都需要生成憑證。點擊存貨明細賬可以查看有一行入庫調整單,雙擊入庫調整單,可以查看調整類型是采購核算,並且有關聯單據和關聯單號。

『肆』 暫估入帳:怎麼解釋

可以
方法一:
先填制入庫單,暫估入賬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
下月初用紅字把上面分錄沖回

本人覺得上面方法不好,建議採取方法二
方法二
直接根據進項發票入賬,稅金計入待抵扣,下月初把待抵扣計入應交稅費—增值稅
1、收到本月進項發票時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待抵扣稅費
貸:應付賬款

2、下月初

借: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金)
貸:應交稅金-待抵扣稅金

註明:參加2006年繼續教育時新制度將」應交稅金「改為'應交稅費」,貴公司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新科目或舊科目

不知道您是否理解本人賬務處理意思

『伍』 什麼是暫估入庫材料 為什麼要設這帳目

按照規定,材料入庫要有發票、入庫單等相關票據,但是實際業務中往往會材料已驗收入庫但是發票等單據還沒有收到的情況,為了保證企業的報表等財務報告與實際情況相吻合,要將發票等未到但已經入庫的材料在期末進行暫估入帳,並在收到相應的票據後予以沖銷
分錄:
借:原材料
貸:暫估應付賬款

『陸』 什麼情況下要暫估入賬

(1)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如果在月末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合理估計入庫成本。
一般暫估入賬成本可以依照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價格、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
(2)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入賬款
下月初,以紅字沖銷暫估的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入賬款(紅字)

同時收到發票時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柒』 請問在哪幾種情況下需要暫估入庫,

簡單的說,暫估入庫就是在貨已到、發票未到的時候所做的虛擬入庫。(注意這種虛擬入庫是不涉及稅金的分錄,只有庫存等的操作)

主要有兩個作用:
1、確定成本
如果貨已到、進項發票未到,但此時銷售已做賬,那成本如何確定呢?因為成本是根據歷史成本記賬的,而該成本由進項發票決定。發票未到只能做暫估
2、防止出現紅字型檔存
資產類科目是不可能出現負數的。例如庫存從來沒有負數庫存的說法。
如果不做暫估,賬面上就會出現企業在沒進貨的情況下,而銷售了貨物。有出沒進,當然出現庫存負數。這時必須做暫估。要不資產負債表就太怪異了。

會計分錄上,暫估入庫就是資產類科目之間,確切的說是庫存與預付賬款之間的調整。

實際的進項發票到了,沖回暫估,按真實發票重新入庫。

『捌』 什麼是暫估入庫啊,在什麼情況下暫估入庫啊

暫估入賬指的是企業購買商品,商品已經驗收入庫,但是企業還沒有收到發票,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暫估入庫只出現在已經驗收入庫的商品,但是月末沒有收到發票的情況下。暫估入庫的會計分錄為: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入賬款。成本是不可以暫估的,需要根據實際發生數入賬。

(8)成本暫估入庫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並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玖』 為什麼成本大暫估入庫就大

將成本做大就是多列支出,但是,支出是要相關依據的,現在我國的發票管理制度想對比較完善,沒有發票列支的成本,一般是不予認可的(工資費用除外),而未開票的入庫材料的估價入賬是不需要發票的,所以就出現了要減少利潤,就只能提高成本,成本大了,暫估入庫就大了,這種現象.
最後說一句,這種加大暫估入庫辦法並不可取,因為現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暫估入賬的材料是要審查的,在匯算清繳時,會要求提供發票,如果沒有發票,或者說暫估與發票差別大了,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都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