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產管理中的七大浪費指的什麼
生產管理中的七大浪費指的是過量生產、等待時間、不必要的運輸、過度處理、庫存浪費、動作浪費和製造不良。
- 過量生產:生產超過實際需求的產品或零部件,導致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庫存成本的增加。
- 等待時間:生產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的設備、人員或物料停滯不前的現象,會降低生產效率並浪費資源。
- 不必要的運輸:將物料、半成品或成品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而不增加產品價值,會導致時間和成本的浪費。
- 過度處理:對產品或零部件進行過多的加工或處理,超過實際需求,造成資源和成本的浪費。
- 庫存浪費:庫存過多、庫存不足或庫存積壓等問題所導致的浪費,會佔用資金、增加管理成本,並帶來產品過時或損壞的風險。
- 動作浪費:工人的動作不夠高效或合理,導致時間和資源的浪費,可以通過改進工作流程和優化設備布局來減少。
- 製造不良:由於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導致產品質量不達標或需要返修,會增加成本並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客戶滿意度。
⑵ 製造企業有哪些被忽略的成本浪費細節
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參考:
1、控制經費
包括勞務費、材料費、保全費等。把降低經費成本當成例行的公事,用制度去保證它,盡量為其創造良好的實施環境。經常召開了成本會議,逐漸把改善成本活動納入正常化、規范化、制度化,並確立了按型號來改善成本的方法。
2、改進生產工藝
控制不同工序所耗費的資本,包括鑄造工序、機械加工工序等。隨著新建企業的增多,企業之間出現了可比性,於是,天行健管理咨詢建議企業設立了「企業間比較委員會」,以推動各家企業之間的降低成本活動。通過這種方法,各企業之間同一道工序經過比較,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找出改進工藝、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3、注重從細節上節約成本
企業降低成本的做法還體現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上,例如,盡量減少了不必要的會議,有人曾指出,很多企業的各類會議,一開就是兩三個小時,有些會議的實際內容不多,而且常常不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預定出席人也到不齊,結果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於是,對這種既費時費人還浪費錢的會議進行了精簡,會議也由此節省了大約10%的時間。有的公司還規定,午休時辦公室必須關燈。
4、通過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達到控製成本的目的
企業按照不同的品種、相同的項目進行比較,然後規劃出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產量,以便在製造過程中實現目標成本。之後,再確定總的指標額,在廣泛徵求意見、與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的基礎上,向各個部門分配應負擔的數額,即根據各部門的預算額、生產額等按比例進行分配。此後,各部門再把自己的負擔額逐級分解下去。
企業的這種成本控製法不僅適用於生產,而且也能擴展到其他企業部門的生產。更重要的是,不僅對降低成本極有好處,而且為計劃部門提供了大量有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