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機械製造行業的成本如何核算
通常 包括幾部分:
1. 原材料成本:產品毛重、原材料價格的乘積
2. 加工過程成本:包括加工設備成本、勞動力成本、水電汽...
3.如果產品表面要處理,還有處理成本如鍍鋅或做防銹等
4. 運輸成本
5. 特殊處理成本
6. 管理費用等其它
㈡ 機械製造成本怎麼核算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1.原材料費用包括(外購零件 ,采購材料下料自製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礎工作。
2.加工費 (全部工序外發加工費,部分工序外發加工)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 折舊 機物料)等,可以用工時法分攤,如實在不好分可以用產值法。
4.其他費用均攤。
做好生產核算成本基礎工作比如
1.每個零件或按圖號的原料成本核算,從下料開始算,要分攤損耗,像鋼板,鋼管等
2.外發加工費的核算,核算到每個零件,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等就是按這個零件加工的小時分攤。前提是當月各零件或按圖號工時單要齊全和正確,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資料,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礎工作。這要專門的成本會計核算,光靠主辦會計核算是來不及做的。當然產量很少的話就比較好計算的。
還有材料損耗的分攤
你們要設定一個合理的損耗率,比如說實際的領料再加核定的損耗率開領料單,鋼板圓料按方的計算,再加合理的損耗率,鋼管下料長度再加上損耗長度等等,具體的損耗率要根據實際做個調查研究商量確定,先試試,看看是不是合理,不合理再調整,不過這個合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如果公司有多種原材料和配件,生產的型號尺寸都不一樣,按每個產品名稱哪或是按圖號來計算成本,從采購進來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寫上材質號,從 生產單號到每一張領料單都要寫上產品名稱或圖號和生產批次,就是每個生產步驟都能看出生產哪個產品和那個批次的產品,包括外發加工件。按技術部門的工序步驟設計成本核算單,比如說用什麼材質的哪個規格的哪幾種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幾道工序外發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所以說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這一步做不好,就無法進行真確的成本核算,有些基礎的數據要統計來提供,比如說產值等,主要的成本核算應該是成本會計來核算,具體要看各企業工作安排。
成本會計核算要靠各有關部門基礎工作配合,比如說,生產各產品或零件工時統計,外加工各種零件價格數量等要外協部門做好統計,發給成本會計,光靠成本會計一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行的。
用Excel做成本是完全可以的,不過要多搞幾個明細表,(材料 ,工時,加工費,工資費用等)最後才是一張真正成本核算表,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吧。摸索出規律慢慢地就熟練了。
㈢ 機械本是指什麼
在機械製造領域,"機本"一詞有著特定的含義,它指的是「機器底本」,有時也被稱作「機器成本」。這一概念涵蓋了製造一台機器所需的所有成本,具體包括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機器設備的使用費用等。
機本是衡量製造企業運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通過精準地計算機本,企業能夠更好地掌握自身的成本結構,從而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提高生產效率。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產品質量,還能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同時,機本也是企業制定價格策略、確定利潤率以及規劃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准確的機本信息對於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企業合理定價,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能為企業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持。
綜上所述,機本的准確計算和有效管理對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涉及到企業的經濟效益,還關乎其長遠的市場定位和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