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企業如何加強目標成本管理
以施工企業為例,淺析如何加強目標成本管理:
1、建立成本責任中心
成本責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許可權、責、權、利相統一,對所發生的成本費用能夠加以控制,並承擔相應經濟責任的企業內部單位。公司應以項目經理部、各二級分公司為成本責任中心的責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將目標成本進行細分,縱向分解各工程項目經理部、班組,橫向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各工程負責人,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項目管理成本格局,並把個人利益與成本指標密切掛鉤,嚴格考核,獎罰兌現。項目經理部依據細化和分解的責任成本,與各責任人簽訂合同,明確各自的責、權、利。
2、確定責任目標成本
責任目標成本是企業對項目經理部進行詳細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優化施工方案、制定降低成本對策和管理措施提出的要求。工程中標後,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進行經濟評估。根據工程項目合同條款、施工條件、各種材料的市場價格因素,按照標價分離原則,以直接消費為依據,推算出項目責任目標成本,下達給項目經理部。
3、制定內部施工定額
內部職工定額是編制施工預算的基礎,公司根據生產要素、市場價格、管理水平和施工技術,按照「成本最低、生產要素最優組合「的原理,制定本企業內部先進、合理的物資消費定額、勞動定額、設備租用定額和費用控制定額。企業內部定額每年或半年可根據市場情況和企業內部情況調整一次。對正在施工的項目,根據調整後的施工定額及時調整施工預算成本。
4、編制施工管理費支出預算
工程項目管理費用依據費用項目及其分配率在企業和項目經理部之間進行分配,項目經理部應編制施工管理費支出預算,嚴格控制支出。對於超計劃和計劃外的開支必須嚴加審查,由項目經理部集體研究決定。
5、強化索賠意識,轉好索賠工作
索賠是相對降低成本的措施,從施工一開始,就要認真研究設計文件、圖紙、合同條款和現場條件等,找准索賠的切入點,適時編制索賠資料,據理力爭,把索賠工作貫穿於施工的全過程。
② 目標成本 預算成本 實際成本區別
1、目標成本是:按照國內外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本地區、本行業、本部門的經濟運行情況,應該達到的成本;
2、 預算成本: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的過細的分析、並按照現有的人力資源、物價水平、技術狀態、以及最大努力的前提下,能達到的成本;
3、實際成本就是當前操作所用的各種費用之和,包括:人工費、材料費、以及為他應直接進入和間接分攤的費用之和。
4、三者區別?
(1)目標成本是宏觀的設想、在考慮各種因素的變化情況下,以及未來發展前景而制定,它的出發點是以社會發展趨勢為主要依據,其作用是供上層決策;
(2) 預算成本是按照當前現有最優化的情況下編制的,它是中、短期制定任務、分配資源、的臨時性措施;
(3)實際成本是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完成的、也是已經消耗掉的各種資源的貨幣表現。
③ 成本指標包括哪些指標
成本指標的三級指標包括:
1、成本計劃的數量指標:按子項匯總的工程項目計劃總成本指標;按分部匯總的各單位工程計劃成本指標;按人工、材料、機具等各主要生產要素劃分的計劃成本指標。
2、成本計劃的質量指標:設計預算成本計劃降低率=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責任目標成本計劃降低率=責任目標睜信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
3、成本計劃的效益指標: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設計預算總成本-計劃總成本;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降低額=責任目標總成本-計劃總成本。
是項目或技術悉棗輪應用(成果轉化)、推廣或服務中所產生的業務收入。
產出指標:反映根據既定目標,相關預算資金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情況。可進一步細分為:
1、數量指標:反映項目計劃完成的產品或服務數量, 通常用絕對數表示。如舉辦培訓的班次,培訓學員的人次,新增設備數量等岩友。
2、質量指標:反映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達到的標准、水平和效果,如培訓合格率,研究成果驗收通過率等。
3、時效指標:反映預期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及時程度和效率情況,如培訓完成時間,研究成果發布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