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漁業資源屬於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有多少朋友需要產品 2025-07-23 08:05:51
曾經石油一桶多少錢 2025-07-23 07:59:29

漁業資源屬於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5-16 23:33:20

⑴ 漁業資源

我國地處溫帶、亞熱帶和熱帶,自然分布於我國的土著淡水魚類有804種,絕大部分是溫水性魚類,其中大約1/2的種類可供食用,常見的經濟魚類有50多種,可作為養殖對象的有20餘種;河口海(咸)淡水洄遊性魚類和入河口的海洋魚類共有238種,分別隸屬22目73科144屬,大半是有食用價值的名貴經濟魚類;此外,還有大量河口半鹹水魚類。淡水水生野生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等,被列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63種,亟需保護的種類現已達100多種。我國內陸水域浮游生物總計110屬201種;底棲生物約有600種;水生維管束植物有186種,隸屬於40科76屬。除了大型水生動植物種類以外,還有可以作為飼料或飼料添加劑和可以作為魚用疫苗或生物防治(載體)的微生物,如芽胞桿菌、雙岐桿菌、乳酸菌、類鏈球菌、酵母菌等,還有大量水生細菌作為異養生物在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
我國淡水漁業資源蘊藏量和魚類種質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分布廣泛,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數量也很可觀,是發展我國淡水漁業最優越的物質基礎。

⑵ 漁業資源的介紹

漁業資源(fishery resources)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魚、甲殼類、貝、藻和海獸類等經濟動植物的總體。漁業生產的自然源泉和基礎。又稱水產資源。按水域分內陸水域漁業資源和海洋漁業資源兩大類。其中魚類資源佔主要地位,約有2萬多種,估計可捕量0.7~1.15億噸。海洋漁業資源(不包括南極磷蝦)蘊藏量估計達10~20億噸。

⑶ 漁業資源是再生資源

漁業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養殖資源

漁業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是要科學利用,如果過度捕撈會導致資源匱乏,最後無魚可捕撈;我國現在很多近海因過度捕撈和自然破壞意境很少能捕到魚了...

⑷ 漁業資源的自然特性是什麼

物產豐富。

養殖漁業的主要特點是所有養殖品種都生活在水中,而各類水體通常又是微生物、寄生蟲等各類病原體的滋生地,水又是優良的溶劑和有機物、塵埃的懸浮劑。

在人為因素的作用下,特別是在不利養殖條件下,如水質惡化、營養不良和體質瘦弱等情況下,就有可能使病原體大量繁殖。同時使水產動物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漁業環境保護措施

加大禁漁期和禁漁區巡查力度,堅決打擊頂峰而上的不法分子。

加大漁業科研經費的投入,引進新的魚類或藻類的優良品種,同時改善魚蝦貝類的生存環境,加大增殖放流的工作力度。

加大治理海洋環境污染,嚴格審查涉海工程項目,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大社會保護藍色海洋的宣傳力度。

⑸ 世界海洋漁業資源的分布在哪

世界海洋漁業的分布主要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漁業資源多少,二是各地對漁業資源的研究和利用的程度。漁業資源的多寡,主要由魚類的主要食料——浮游生物的豐富程度決定。因此,不同海域浮游生物的多少,決定了海洋魚類和漁場的分布。

大陸架是浮游生物的世界。這裏海水較淺,陽光透入好,水溫較高,宜於浮游生物繁殖。大陸架靠近大陸,河流從陸地上帶來了豐富的營養鹽類滋養浮游生物。大洋底海洋生物遺體腐爛後也能分解出許多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在海水中分布是不均勻的,以下層為最豐富。大陸架海域,隨著波浪、潮汐、海流等海水運動,或者是由於上下水溫不同而形成的海水垂直運動造成水體混合,下邊的營養鹽類被翻到上層供浮游生物食用。因此,大陸架海域營養豐富,浮游生物多,是海洋魚類雲集之場所。世界海洋漁業產量的80%以上是在僅占海洋面積8%的大陸架水域捕獲的。

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的海域,也往往是寒暖流交匯的地方。兩股溫度不同的海流相遇,海水溫度有很大差別,必然造成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的連續不停的垂直運動,使海底營養物質浮上來滋養浮游生物,因而就吸引大批的魚群游來。世界上幾個大的漁場,都具備這樣的自然條件。如西北太平洋漁場是世界最大的漁場,特別是日本暖流(日本稱「黑潮」)和千島寒流(日本稱「親潮」)交匯處的日本北海道和我國東部沿海漁場,佔世界漁場面積的1/4;東北太平洋漁場有北太平洋暖流與阿留申寒流交匯;以紐芬蘭為中心的西北大西洋漁場,主要是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匯合;以北海為中心的東北大西洋漁場,則是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寒流的交匯處。

從緯度上看,上述幾個大漁場都處在中高緯度的溫、寒帶地區,而熱帶水域漁業資源貧乏。這主要是因為寒、溫帶水域多風暴,風大浪大,加速了海水的垂直運動;同時,由低溫造成表層冷水下沉,引起海水上下混合,使下層營養鹽類上翻,利於浮游生物及魚類繁育。而熱帶海域表層水溫高,又常處在無風或微風狀態,海水很難發生垂直流動,表層缺乏營養物質和浮游生物,因此,漁業資源很少。只有在低緯大陸西部沿海某些海域,如秘魯沿海水域,才有較豐富的漁業資源,這是因為秘魯寒流沿秘魯海域自南而北流過,因受地轉偏向力和盛行東南風的影響,使寒流表層的海水向西偏離海岸,促使近岸的深層海水上泛,從海底浮上豐富的營養鹽類,利於魚類生長,因此,使秘魯沿海也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之一,秘魯也是世界海洋漁業產量較多的國家。

⑹ 海洋資源包括哪些資源

海洋資源包括海洋礦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洋生物 (水產) 資源和海洋動力資源等四項。

海洋礦物資源主要有石油、煤、鐵、鋁釩土、錳、銅、石英研等。海水化學資源主要有氯、鈉、鎂、硫、碘、鈾、金、鎳等,它們溶解在海水中,其性質同海洋礦物資源一樣,都是礦物資源 (區別於生物資源),但其開發方法同海洋礦物資源的方法完全不同。

1、按照資源有無生命分類,可分為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

2、按照資源的來源分類,可分為來自太陽輻射的資源,來自地球本身的資源和地球與其他天體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資源。

3、按照能否恢復分類,可分為再生性資源和非再生性資源。

4、按照資源的屬性分類,可分為生物資源、能源資源、空間資源和化學資源。

(6)漁業資源屬於什麼資源擴展閱讀:

科學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

深耕海洋,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和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決策部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加強海洋環境保護,促進海洋生態修復,環境友好的現代海洋漁業發展之路。

通過「藻、貝、參、魚」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形成海洋生態立體混養系統,將海水養殖、增殖放流、環境保護、生態修復、資源養護結合起來,不僅取得良好經濟效益,還顯著提升了養殖區域海水質量,促進了海洋生態環境改善。

⑺ 漁業資源是公共產品嗎

以下供你參考:

漁業公共資源一般指2類:一類是地理空間上的公共性,如一座大型水庫公共養殖,萬頃灘塗;另一類是生物資源上的公共性,如洄遊的金槍魚,專屬經濟區的漁業資源。

由於漁業公共資源的自然形態、生產力基礎、生產關系的社會屬性以及政治文化的潛影響,而呈現出類型的多樣性。目前,漁業公共資源主要有以下類型:

(1)共有空間漁業資源,比如公海,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第86條定義:公海是「不包括在國家的專屬經濟區,領海或內水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內的全部海域」。公海不受任何
國家主權支配的法律屬性和地位,公海自由原則,包括了捕魚自由。但是在海洋漁業生產實踐中,從格老秀斯時代延續至今的「捕魚自由」理論,業已受到世界各沿海漁業國家的漁業公共資源管理和國際漁業管理的制約。

(2)洄遊性漁業公共資源,當作為漁業對象具有洄遊性時,且在跨國、跨界、跨地域、跨權屬所有人領域或管理者領域的情形下,都會表現出公共資源屬性以及所帶來的開發、利用、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在專屬經濟區邊界,對於漁業資源的生物性,海洋氣象、海況的作用下或生物自由地索餌、產卵、越冬、越夏、追覓等原因的跨邊界行動是自然的規律、不為人工設定的界線所阻隔,也就是說法律阻隔不了生物交流。另一種情形是,溯河性或降海性魚類洄遊,在河海之間跨國界的洄遊,都存在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漁業公共資源管理協調問題,而且此類在世界七個大河流中都有諸如此類事件。即使是內陸江河、水庫、山塘,一旦幾家擁有公有權屬或管理權的,捕魚作業所捕撈就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漁業資源。

(3)公共捕魚、采捕區對象為公共漁業資源。對於專屬經濟區、領海、內水中的漁業資源公共捕魚的開放性,使捕撈對象或資源成為管理的棘手問題。船網數量限制、網目限制、禁漁區等投入控制,以及配額捕撈、伏季休漁等產出控制,都旨在有效地利用漁業資源。但是由於漁業生物對象的洄遊與移動,除給區域邊界管理帶來困難之外,對於漁業資源的多樣性、漁獲多品種特徵和漁業兼捕性等都會帶來資源管理的公共問題。尤其是單魚種配額制在中國近海、河口漁業可行性值得商榷。

(4)灘塗水面的養殖漁業區域。一般來說,灘塗水面養殖漁業區域在明晰產權或佔有權或管理權的情況下不會產生公共資源問題,但由於漁業生產的水域整體性,取水、排水或通道、營養鹽需求及排污等都是公共資源管理潛在問題。我國領海以內的海域、灘塗、內水都明確以國家所有或集體所有的法律權利。然而,漁業資源的自然屬性,使人為法律化的產權在處理相鄰權和外部性時則表現出公共資源的屙陛。

⑻ 漁業資源豐富的條件

漁業資源豐富的條件:

1、水文: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寒暖流交匯、冷海水上泛、淡水河流注入等處;

2、氣象:魚類對風有逆風或順風行動的特性,據此可根據不同習性追逐漁場位置。風影響氣溫和水溫變化,也就可以影響到漁場穩定和變化趨勢。

3、地理:魚群多分布在沿海大陸架海域,也就是從海洋延伸到水下大約200米深的大陸海底部分;也多在近陸岸海域。

4、生物:浮游、底棲生物多的地方,魚群也多。

(8)漁業資源屬於什麼資源擴展閱讀:

漁業資源調查後應提供的資料包括:

1、特定水域范圍內的可捕魚類和其他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種群組成;

2、種群在水域分布的時間和位置;

3、可供捕撈種群的數量或已開發程度;

4、進行開發的適宜技術和手段;

5、必要的投產方式以及合理發展生產的建議;

6、恢復和合理利用已過度開發資源的意見等。

漁業資源調查的質量有賴於大量的海洋調查資料,以提供有關世界各大洋環流和生物分布的范圍,如大陸架、公海的魚類密集分布區往往和不同海流的交匯區、涌升流域表層的輻合區密切相關;近海、河口區域的魚類同樣和交匯區、河川徑流有關等。因此,對海洋學、水文學資料的分析是漁業資源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