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油價歷史最高時候多錢一升呢
2018年10月份油價突破了歷史之最,在個別地方現在95號的汽油更是出現了932元一升的價格,這已經突破了國內歷史油價的最高紀錄!我國的油價大大小小一共進行了十八次調整,其中上調11次,下調6次,擱淺一次!但是在這十幾次的調整中,漲幅遠遠大於下調的幅度!
石油價格猛漲應該說只是一種市場恐慌,但是結構性供應危機談不上。雖然利比亞的局勢一直撲朔迷離。但是從世界的整個石油供應結構來說,利比亞占的份額並不大。最主要的問題是石油價格本身就處在一個通脹的軌道中。裡面更大的原因還是投機在作怪。」
同時,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也發表觀點認為:無論從短期或長期來說,流動性泛濫、美元弱勢及對美元貶值的預期,導致油價將持續上漲,低油價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中國應做好應對長期高油價的准備。
國際油價暴漲:
國際油價周四大幅反彈,布倫特原油期貨和美國原油期貨雙雙暴漲逾10%,收復本周早些時候全球市場動盪時的大幅失地,得益於市場臆測委內瑞拉呼籲召集OPEC緊急會議、全球股市反彈和供應速度放緩催生空頭回補式反彈行情。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委內瑞拉與OPEC成員國接觸,力促與俄羅斯召開緊急會議制定遏制油價大跌的計劃。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周四收漲442美元,漲幅1025%,報4756美元/桶;美國NYMEX原油期貨價格周四收漲396美元,漲幅1026%,報4256美元/桶。
中國股市大漲緩解了市場有關該國經濟的擔憂,並推動大宗商品在本周遭遇拋售後普遍上漲。周四,上證綜指收盤上漲53%。美國股市周三打破連續六日下跌的走勢,締造近四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根據分析師,證券資產的上漲支撐了所謂風險資產如石油和銅的普遍上揚。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油價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油價迎2018年最後一次調整,或以「五連跌」收官社會
92號汽油價格最低是哪一年
2020年標准油價歷史調整時間表:
1月油價調整時間:1月14日24時
2月油價調整時間:2月4日24時、2月18日24時
3月油價調整時間:3月3日24時、3日17日24時3日31日24時
4月油價調整時間:4月15月24時、4月29日24時
5月油價調整時間:5月18日24時
6月油價調整時間:6月1日24時6月15日24時
7月油價調整時間:7月1日24時7月15日24時7月29日24時
8月油價調整時間:8月12日24時8月26日24時
9月油價調整時間:9月9日24時9月23日24時
10月油價調整時間:10月15日24時10月29日24時
11月油價調整時間:11月12日24時11月26日24時
12月油價調整時間:12月10日24時12月24日24時
因受疫情的影響,2月初的第一輪油價調整表時間推遲了三天,由之前的2月1日24時推遲到2月4日24時,因此最新全年油價調整時間表全年發生以上變動。
(1)曾經石油一桶多少錢擴展閱讀:
2020年油價調整表,最近油價趨勢一覽:
由於沙特與俄羅斯兩國之間的原油貿易協議「破碎」,在3月9日沙特單方面大幅度提產並宣布將原油向歐美地區降價傾銷原油,從而導致各國原油價格的不斷暴跌;受此影響截止今天,今年全國油價總價已經開啟了六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窗口。
而最近一次國內油價也將於6月11日24時進行調整,屆時由負責制定國內油價的國家發改委將會宣布最終的油價調整方案;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變化情況,預計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可能要下調至100元/噸,部分省份地區已經從汽油價格回到五元時代的同時向四元時代靠近了。
國際原油歷史最高價是多少
92汽油歷史最低時間是1998年是12月份。92號汽油就是辛烷值為92,正庚烷為8的汽油,適合中檔車壓縮比比較低的,2013 年12 月18 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國家標准車用汽油GB 17930—2013 替代GB 17930—2011。
已知的原油歷史最高價格是在2008年7月11日,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導致市場擔心全球原油供應不足,紐約油價盤中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習慣上把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稱為原油。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原油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人類正式進入石油時代是在1867年。這一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到404%,而煤炭所佔比例下降到388%,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建國以來,中國社會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迅速邁進,對能源的需求節節攀升。石油消費量從建國初的100多萬噸猛增到2012年的49億噸,後者是前者的近500倍,位列世界第二位。
油氣資源支撐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需求的增長和石油貿易的擴大起因於石油在工業生產中的大規模使用。一戰以前,石油主要被用於照明,主要產油國美國和俄羅斯同時也是主要的消費國。在一戰中,石油的戰略價值已初步顯現出來,由於石油燃燒效能高,輕便,對於軍隊戰鬥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0世紀20年代,由於石油成為內燃機的動力,石油需求和貿易迅速擴大。據王亞棟的統計,到1929年石油貿易額已達到117億美元。該時期國際石油貨流的流向主要是從美國、委內瑞拉流向西歐。
同時,蘇聯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末,美、蘇成為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石油國際貿易開始在全球能源貿易中占據顯要位置,推動了能源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並動搖了煤炭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二戰期間,石油的地位舉足輕重。美國在二戰期間成為盟國的主要能源供應者。
⑵ 歷史上哪年油價最高
目前,國際市場原油計量單位一般為「桶」。1桶約合159公升。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烏地阿拉伯34度輕質原油計算,一噸約合7.33桶。
現代石油工業誕生後的約一個世紀里,美國始終壟斷螞乎著國際石油市場。二戰後,中東石油產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漸從北美轉向中東。這一時期原油價格低且平穩,1945年原油標價為每桶1.05美元,1960年為1.90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中東產油國採取了減產等舉措,使油價在不到3個月內從每桶約3美元猛升至約11美元,從而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這場危機導致全球出現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1978年底,伊朗政局劇變使其石油日產量從580萬桶猛降到100萬桶以下,打破了市場供求關系的脆弱平衡,油價從每桶13美元飆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對伊朗開戰,油價漲至每桶38美元(按照實際購買力,這一價格相當於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從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1982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開始實施生產配額制,力求「乎物知限產保價」。但這種做法導致歐佩克成員國為爭奪市場份額展開價格戰歲消,油價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瀉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灣戰爭爆發,其間國際油價升至每桶40美元。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突發,歐佩克由於錯誤地判斷形勢決定增產,導致油價暴跌。1998年底國際油價跌破每桶10美元大關。
1999年3月,國際油價開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油價進一步攀升。2004年以後,油價漲勢一發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價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⑶ 近十年國際石油價格
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驅動油價持續暴漲。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價格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價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最高達到39美元/桶;隨後,國際油價逐波滑落,從此展開了一輪長達20年的油價穩定期。1983——2003年初,20年油價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1986年,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穩定在20美元/桶之下運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間,油價出現過瞬間暴漲,並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兩個月後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國際原油價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2000年,國際原油價格曾短時間內沖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9月11日,世界經歷的恐怖襲擊,油價暴跌。 2002年市場油價很快回穩定到每桶25美元。 2003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後繼續上漲,並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並加速前行。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颶風,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2006年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原油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2007年從年初每桶58.32美元迅速增長到年末的每桶98.6美元,上漲了69.1%,期間9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80美元/桶,隨後,繼續加速上場,到10月18日,國際原油價格首次突破90美元/桶,並在年底直逼100美元/桶!2008年後油價更是一路狂飆,7月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上漲到每桶147.50美元的歷史高點。隨後,由於美國爆發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世界市場對原油的消費出現了大幅萎縮,國際油價也隨即快速滑落,到2008年11月份,國際油價已經跌落到最低每桶37美元。
⑷ 每桶石油歷史最高價
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價階段
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產和需求受西方國家控制,油價處於1.5~1.8美元/桶的壟斷低水平。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成立,成立後圍繞著石油的生產權和定價權不斷與西方跨國公司進行斗爭。從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價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見在整個20世紀60年代OPEC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控制油價的能力微不足道。1970—1973年,隨著OPEC在一系列談判中的勝利,原油價格的決定權主體開始發生變化,原油標價出現上升跡象,到1973年10月油價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價上升與第一次石油危機期
這一時期,OPEC國家在實現石油資源國有化的基礎上,進而聯合起來,奪取了國際石油定價權,並以石油為武器打擊歐美發達國家,維護民族利益。1973年10月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油價急劇上漲,從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漲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國家第一次能源危機。1974年2月尼克松建議召開了第一次石油消費國會議,成立了國際能源機構(IEA),能源問題成為國際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議題,OPEC的國際地位迅速上升。1974—1978年原油價格穩定維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及其消化階段
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機時,布倫特油價狂漲到36.83美元/桶。藉助兩次石油危機,OPEC從國際石油壟斷資本手中完全奪回了石油定價權。1981—1986年為OPEC實行原油產量配額制的較高油價時期,布倫特油價從36.83美元/桶緩慢降到27.51美元/桶。隨著非OPEC產油國原油產量的增長以及節能和替代能源的發展,OPEC對油價的控制能力不斷下降,原油價格也開始不斷回落。1986年,油價急劇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實現市場定價的較低油價時期
此時期,由於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石油成本不斷下降,產量增加,國際油價的決定主體從OPEC單方面決定,轉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國際石油資本共同決定的局面,國際油價基本實現市場定價。布倫特原油均價在
14.3~20美元/桶的水平上徘徊波動,(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時油價出現短期大的漲落除外)。
1.5 1997年以來,國際油價短暫下跌後的大幅度上升,直至2008年急劇跌落的階段
受亞洲金融危機、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適時宜的增產,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價。然後從1999年3月開始反彈並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時達到37.81美元/桶,短短18個月漲幅達3倍之多,創「海灣戰爭」 以來的油價新高。2003年之後,油價更是一路持續上漲,終於在2008年7月創下接近15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並在5個月之後的2008年底戲劇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2009年至今快速回升高位震盪階段
油價在2008觸底之後,伴隨著世界經濟的回升,油價也相應進入了回升階段。並於2011年達到115美元之後在高位寬幅度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