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價格是如何形成機制的
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隨著全球原油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演變,現行的原油定價機制主要基於公式計演算法。這種方法選取一種或多種參照原油的價格作為基礎,結合現貨或期貨市場的情況,通過加減升貼水來確定具體價格。參照價格並非某個具體時間的具體成交價,而是與成交前後一段時間的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或某些報價機構的報價相關聯而計算出的價格。某些原油使用特定報價體系中的報價,經特定公式處理後作為基準價;有些原油因無報價等原因則需參照其他原油的報價。
基準油的選擇取決於貿易地區。例如,出口到歐洲或從歐洲出口的原油主要選用布倫特油(Brent);北美主要選用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中東出口歐洲參照布倫特油,出口北美參照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出口遠東參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東和亞太地區則常採用「基準油」和「價格指數」相結合定價,並且都非常重視升貼水。
具體來看,歐洲原油市場以北海布倫特原油為基礎,該市場發展成熟,交易活躍,價格實時變動。北美原油市場以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為定價參照。中東原油定價取決於其出口市場,部分國家採用與其基準油掛鉤的定價方式,另一部分則公布「官方銷售價格指數」(OSP)。亞洲地區的原油定價則與印尼米納斯原油和亞洲石油價格指數掛鉤。
國際成品油市場的發展相對於原油市場較短,其作價方式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主要成品油市場包括歐洲的荷蘭鹿特丹、美國的紐約以及亞洲的新加坡。各地區的成品油國際貿易主要以該地區的市場價格為基準作價。隨著新加坡市場交易的活躍,遠東地區的成品油定價也主要參考新加坡市場的價格。
石油現貨市場則隨著石油工業的產生而產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貨市場最初是為了解決石油公司煉廠產品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後,石油市場結構和價格形成機制發生變化,市場參與者增加,價格多變。傳統的官價體系已不能反映復雜多變的價格變動,因此更多的石油交易商轉向現貨市場交易。現行的石油現貨貿易市場有歐洲的鹿特丹、美國的紐約和墨西哥灣海岸、中東的波斯灣、亞太地區的新加坡等。
B. 原油價格
國際原油市場定價,都是以世界各主要產油區的標准油為基準。然後根據標准油的價格在現貨及期貨市場中的價格加上上升貼水計算出其結算價格。其公式為P=A+D 這其中,A代表基準價,D為上升貼水。
世界原油市場有三大基準價格:
一、紐約交易所的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原油期貨,即美國西得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美國生產或是銷往美國的原油,計價時一般使用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通常所說「紐約市場油價」就是指紐約商品交易所大致下一個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
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這一合約使用北海布倫特(Brent)輕質低硫的原油為基準油作價。用此合約作為基準的國家包括了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國家和地區。
三、阿聯酋迪拜原油為基準價作價。中東作為全球石油產量最大的基地,大量石油供應給了亞洲,所以這一基準價格數據它往往可以反映亞洲地區對原油的供求關系。其現貨主要以較小的交易量在新加坡和東京交易,迪拜的原油價格大約比WTI和Brent的低30%左右。
除此三大價格體系外,還有馬來西亞的塔皮斯輕質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亞的米納斯原油(minas),這兩個體系主要用於遠東原油市場的參照。東南亞的輕質原油大部分以tapis為基準油作價。以印度尼西亞官方價ICP方式作價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遠東地區部分國家的部分原油,如越南的白虎、中國的大慶等。
C. 石油是怎樣標價的
石油價格的標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程序,隨著全球石油貿易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石油標價方法。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官方價格 這一價格指的是以沙特的輕油為基準的標准原油價格,是20世紀6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西方跨國公司降低「標價」行為進行抗爭的結果。在60年代後期特別是70年代初以來,在歷次部長級會議上,OPEC都會公布標准原油價格作為當時統一的官價。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非OPEC產油量的增長,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官價」已不起多大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以世界上7種原油計算的平均價格(7種原油一攬子價格)來決定該組織成員國各自的原油價格。7種原油的平均價即是參考價,然後按原油的質量和運費價進行調整。
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官方價格 這是非OPEC成員的產油國自己制定的油價體系。它一般參照OPEC油價體系,結合本國實際情況而上下浮動。
現貨市場價格 20世紀70年代以前,石油現貨市場僅僅是作為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調劑餘缺和交換油品的手段。石油現貨交易量只佔世界總石油貿易量的5%以下,現貨價格一般只反映長期合同超產部分的銷售價格。因此,這個階段的石油現貨市場稱為剩餘市場(Resia1 Market)。1973年石油危機後,隨著現貨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場中所佔比例逐漸增加,石油現貨市場由單純的剩餘市場演變為反映原油的生產、煉製成本、利潤的邊際市場(Margina1 Market),現貨價格也逐漸成為石油公司、石油消費國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據。為了擺脫死板的定價束縛,一些長期貿易合同開始與現貨市場價格掛起鉤來。這種長期合同與現貨市場價格掛鉤的做法一般採用兩種掛鉤方式,一種是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過談判商定價格的形式;另一種是以計算現貨價格平均數(按月、雙周、周)來確定合同油價。石油現貨市場有兩種價格,一種是實際現貨交易價格,另一種是一些機構通過對市場的研究和跟蹤而對一些市場價格水平所做的估價。
期貨交易價格 買賣雙方通過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的公開競價,對未來時間的「石油標准合約」在價格、數量和交貨地點上,優先取得認同而形成的油價為石油期貨價。
從近幾年的原油價格波動情況看,期貨市場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發揮了價格發現功能,期貨價格已成為國家原油價格變化的預先指標。石油期貨交易所的公開競價交易方式形成了市場對未來供需關系的信號,交易所向世界各地實時公布交易行情,石油貿易商可以隨時得到價格資料,這些因素都促使石油期貨價格成為石油市場的基準價。據普氏、阿格斯等世界權威石油價格指數管理機構介紹,在確定原油和油品價格水平時,石油期貨交易所前一交易日的結算價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以貨易貨價格 OPEC成員國在出口其生產的原油時必須遵守成員國之間共同商定的官方價格,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有些急需資金的成員國為了補充物資,需要多採石油,但是又要遵守OPEC的產量配額。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有些國家就採用以貨易貨的方式交換其想要的物資。採用這種方式時,其原油價格雖然是按照OPEC官方價格計算,但由於所換物資的價格高於一般市場價,所以實際上以貨易貨的油價往往低於官方價格,因而這是在市場疲軟情況下一種更加隱蔽的價格折扣方法和交易手段。
以貨易貨最基本的形式是用石油換取專門規定的貨物或服務,此外還有以油抵債、以油換油、回購交易等多種形式。
凈回值價格 又稱為倒算凈價格(Net Back Pricing)。一般來說凈回值是以消費市場上成品油的現貨價乘以各自的收益率為基數,扣除運費、煉油廠的加工費及煉油商的利潤後,計算出的原油離岸價。這種定價體系的實質是把價格下降風險全部轉移到原油銷售一邊,從而保證了煉油商的利益,因而適合於原油市場相對過剩的情況。1985年沙烏地阿拉伯就是在當時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採取這種油價體系來爭奪失去的市場份額的。
價格指數 信息已成為一種戰略資源,許多著名的資訊機構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即時採集世界各地石油成交價格,從而形成對於某種油品的權威報價。目前廣泛採用的報價系統和價格指數有:普氏報價(P1atts)、阿格斯報價(Petro1eumArgus)、路透社報價(ReutersEnergy)、美聯社報價(Te1erate)、亞洲石油價格指數(APPI)、印尼原油價格指數(ICP)、遠東石油價格指數(FEOP)、瑞木(RIM)。原油現貨市場的報價大多採用離岸價(FOB),有些油種採用到岸價(CIF)。
D. 石油價格是如何形成機制的
國際原油價格體系 隨著世界原油市場的發展和演變,現在許多原油長期貿易合同均採用公式計演算法,即選用一種或幾種參照原油的價格為基礎,再加升貼水?現貨相當於期貨而言,升水就是期貨價格相對目前現貨價格來說低,市場預期普遍看好,貼水則反之。,其基本公式為:
其中參照價格並不是某種原油某個具體時間的具體成交價,而是與成交前後一段時間的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或某報價機構的報價相聯系而計算出來的價格。有些原油使用某個報價體系中對該種原油的報價,經公式處理後作為基準價;有些原油由於沒有報價等原因則要掛靠其他原油的報價。石油定價參照的油種叫基準油。不同貿易地區所選基準油不同。出口到歐洲或從歐洲出口,基本是選布倫特油(Brent);北美主要選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中東出口歐洲參照布倫特油,出口北美參照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出口遠東參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東和亞太地區經常採用「基準油」和「價格指數」相結合定價,並都很重視升貼水。
(1)歐洲原油。
在歐洲,北海布倫特原油市場發展比較早而且比較完善。布倫特原油既有現貨市場,又有期貨市場。該地區市場發育比較成熟,布倫特原油已經成為該地區原油交易和向該地區出口原油的基準油。該地區主要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東國家(如葉門)等。其主要交易方式為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簡稱IPE)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場外交易。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可分為兩種:即期布倫特現貨價(Dated Brent)和遠期布倫特現貨價(15 day Brent)。前者為指定時間范圍內指定船貨的價格;後者為指定交貨月份,但具體交易時間未確定的船貨價格,其具體交易時間需賣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買方。
(2)北美原油。
與歐洲原油市場一樣,美國和加拿大原油市場也已比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為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簡稱NYMEX)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也有場外交易。在該地區交易或向該地區出口的部分原油定價主要參照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出口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的原油、沙烏地阿拉伯向美國出口的阿拉伯輕質油、阿拉伯中質油、阿拉伯重質油和貝里超輕油。
(3)中東原油。
中東地區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歐和遠東地區。其定價中參照的基準原油一般取決於其原油的出口市場。中東產油國出口油定價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其基準油掛鉤的定價方式;另一類是出口國自己公布價格指數,石油界稱為「官方銷售價格指數」(「官價」,OSP)。阿曼石油礦產部公布的原油價格指數為MPM,卡達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價格指數為QGPC(包括卡達陸上和海上原油價格),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為ADNOC。這些價格指數每月公布一次,均為追溯性價格。QGPC和ADNOC價格指數基本參考MPM指數來確定。官價指數是1986年OPEC放棄固定價格之後才出現的。目前亞洲市場的許多石油現貨交易與OSP價格掛鉤。從OSP的定價機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種價格指數受所在國政府的影響較大,包括政府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和相應採取的對策。
(4)亞太原油。
在亞洲地區除普氏、阿格斯石油報價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APPI)、印尼原油價格指數(ICP)、OSP指數以及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遠東石油價格指數(FEOP)對各國原油定價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原油長期銷售合同中定價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種以印尼某種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另一種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計價公式為印尼米納斯原油和亞洲原油價格指數加上或減去調整價;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出口原油,其計價公式由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我國大慶出口原油的計價則以印尼米納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和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的平均值為基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參考亞洲石油價格指數,也參考OSP價格指數。
國際成品油價格體系 相對來說,國際成品油市場的發展歷史較原油市場短,作價方式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場,即歐洲的荷蘭鹿特丹、美國的紐約以及亞洲的新加坡。各地區的成品油國際貿易都主要以該地區的市場價格為基準作價。此外,最近發展起來的日本東京市場對遠東市場的貿易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隨著新加坡成品油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的日益活躍,遠東地區基本上所有國家成品油定價都主要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的價格。
4.石油現貨市場國際石油現貨貿易隨著世界石油工業的產生而產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石油現貨市場最初是為了解決石油公司煉廠產品同市場需要不完全相同的問題而產生的。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市場上出售或購進一部分產品以求保持自己的產品平衡。這一時期的現貨市場價格是按合同價格(通常打一定的折扣或有一定的溢價)成交,對石油價格走勢不產生什麼影響。石油現貨貿易量也不大。據估計,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現貨貿易量大約只佔總交易量的5%。
20世紀80年代以後,石油市場結構和價格形成機制都發生了變化。市場結構日益多元化,市場供需參與者都增加了。石油價格較以前低迷而又多變。1986年和1998年西得克薩斯中質油的價格曾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海灣戰爭期間又快速上漲。由於傳統的官價體系已不能反映發生石油沖擊後復雜多變的價格變動,更多的石油交易商從價格固定的長期合同轉向現貨市場交易。1985年,通過現貨市場進行的交易比例已增加到55%以上,具有規避風險作用的遠期市場也有很大發展。
世界石油現貨貿易市場的地方一般都擁有很大的煉油能力、庫存能力和吞吐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現貨貿易市場有:歐洲的鹿特丹、美國的紐約和墨西哥灣海岸、中東的波斯灣、亞太地區的新加坡等。
西北歐市場 西北歐市場分布在ARA(Amsterdam—Rotterdam—Antwer,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地區,是歐洲兩個現貨市場中較大的一個(另一個是倫敦市場),主要為歐洲5個大國中的德國、英國、荷蘭、法國服務。這一地區集中了西歐重要的油港和大量的煉油廠,原油及油品主要來源於原蘇聯,來自原蘇聯的粗柴油供應占總供應量的50%,另外還有北海油田的原油和ARA地區獨立煉廠的油品。鹿特丹是西北歐市場的核心。
地中海市場 分布在義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供應來源是義大利沿海岸島嶼的獨立煉廠,另外還有一部分經黑海來自原蘇聯。地中海市場比較平穩,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油品集散地。
加勒比海市場 該市場是一個較小的現貨市場,但它對美國與歐洲的供需平衡起到了很重要的調節作用。該市場的原油及油品主要流入美國市場,但如果歐美兩地差價大,該地區的油品及原油就會流入歐洲市場,特別是柴油和燃料油。
新加坡市場 這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市場。盡管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它已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主要供應來自阿拉伯海灣和當地新發展的煉廠所生產的油品。石腦油和燃料油在該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美國市場 美國是世界石油的消費大戶,盡管美國的石油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它每年仍然要進口大量的原油,於是在美國瀕臨墨西哥灣的休斯敦及大西洋的波特蘭港和紐約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E. 原油價格以哪個為准
國際原油市場的定價機制是以世界主要產油區的標准油為基準。交易者會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中根據這些基準油的價格加上上升貼水來計算結算價格。這個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P=A+D,其中A代表基準價,D代表上升貼水。
全球原油市場有三個主要的價格基準:
1. 紐約交易所的WTI(WEST TEXAS INTERMEDIUM)原油期貨,即美國西得克薩斯出產的中間基原油。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通常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油。人們通常所說的「紐約市場油價」指的是紐約商品交易所下一個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
2.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採用北海布倫特(Brent)輕質低硫原油作為基準油。使用這一合約作為基準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
3. 阿聯酋迪拜原油作為基準價進行作價。由於中東是全球石油產量最大的基地,並且大量石油供應給了亞洲,這一基準價格可以反映亞洲地區原油的供求關系。迪拜原油的現貨交易主要在新加坡和東京進行,其價格大約比WTI和Brent低約30%。
除了這三大價格體系,還有馬來西亞的塔皮斯輕質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亞的米納斯原油(minas)。這兩個體系主要被用作遠東原油市場的參照。東南亞的輕質原油大部分以tapis為基準油進行作價。以印度尼西亞官方價ICP方式作價的主要有印尼原油以及遠東地區部分國家的原油,例如越南的白虎和中國的大慶。
F. WTI原油期貨如何定價
【WIT】
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該原油期貨合約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
【定價基準】
在國際原油期貨的定價權方面,世界三大價格基準分別如下:
所有在美國生產或銷往美國的原油,在計價時都以輕質低硫的WTI作為基準。該原油期貨合約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及很高的價格透明度,是世界原油市場上的三大基準價格之一。
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葉門等國家和地區,均以布倫特Brent原油為基準,由於這一期貨合約滿足了石油工業的需求,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也躋身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基準。
中東各大產油國生產的或從中東銷售往亞洲的原油,其作價的基準油是阿聯酋的高硫「迪拜(Du)」原油。這就是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油價,它往往可以反映亞洲對原油的需求狀況。其現貨主要在新加坡和東京交易,期貨交易量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