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如何運用家庭資源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
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成為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焦點。隨著新課程、新《綱要》的實施,發現,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單靠幼兒園本身的資源是難以奏效的,因此必須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審視,應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教育作用,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協調發展。那麼,應怎樣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學呢?怎樣才能充分地利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在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著運用了以下一些被證明是比較適合於家園合作的途徑和方法,使家園合作向課程實施的深層次邁進了一步,具體做法闡述如下:
一、建立全園共享的家長資源信息庫
在長期的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了解到:幼兒的家長們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可謂人才濟濟,是幼兒園一份豐厚而寶貴的教育資源,它能很好補充幼兒園某些方面資源的空缺,同時家長資源與幼兒園教學資源的良好互動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成長。因此,幼兒園必須高度重視家長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重要的資源,誰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便可以在競爭中處於領先的地位,幼兒園對家長信息資源的把握也是如此。
為了更好地在幼兒園教學中利用家長資源,首先應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對全園的家長資源
二、充分利用家長的職業和能力優勢
家長資源信息庫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家長資源。每位家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有自己的優勢、強項,能夠提供利用的資源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老師還要根據教學需要,有選擇地利用其來擴大教育資源,加大家園共育的力度。就如何利用家長資源服務於幼兒園教學這個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可供利用:
首先要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幼兒家長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的職業是幼兒認識社會的一扇窗口,給幼兒園帶來了豐富的教育內容。家長從事的職業是多種多樣的,如有的家長從事教師職業,有的家長從事工人、營業員、醫生、護士、警察等等職業,各個職業中蘊涵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要吸引家長來園成為客座教師,形成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優勢的互補,應對可利用的家長資源加以分析,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配合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使我們的教學倍增成效,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只有很好的分析和盤活這些資源,才能使我們的家園共育取得最佳效果。
❷ 小學數學 老師 怎樣利用家長資源
為順應時代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在工作中引進家長這一教育資源,通過充分開發,有效利用,從而推進家校共育,發揮班級教育的合力,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那麼在班級工作中,我們該怎樣引領家長走進校園,走進班級,愉快而又無悔地為我們獻計獻策、傾囊相助呢?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盡量採取有效方法,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由於每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望子成龍的家長會自覺或不自覺加入到強加教育的行列中,而對小學教育不甚了解的家長認為強加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得越多越好,如能背多少詩詞,能識多少漢字,能做多難的奧數。家訪中我們也發現,較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智力因素的培養,片面開發孩子智力,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針對這種教育觀,我們邀請家長來校觀察孩子的一天學習生活情況,使家長初步認識到學校教育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對孩子實行體、智、德、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幫助家長逐漸轉變教育行為,提高家長的教育技能,從而讓家長(二)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這里所說的教育意識是指家長能夠抓住學生生活中的一切因素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比如,同樣是帶孩子散步,有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少,而有的家長則會及時與孩子聊天,讓孩子談一談一日生活情況:今天過得怎樣?什麼事使你開心?今天你向老師提了哪些問題?等。針對家長文化素養、教育意識等因素的差異,我主要採取了家長會、家長專欄、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三)指導家長採用有效、適宜的教育方法。比如,愛聽故事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有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只是機械地講,孩子被動地聽;而有的家長講故事時繪聲繪色,常常講到某個段落就嘎然而止,把後面的情節留給小聽眾自由想像,長此以往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極大的好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在家長會上,我通常會潛移默化地給家長講解課標要求的理念,讓家長知道,班級是大家的,班級建設要靠大家一起來努力,每一個家長都是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參與者,增強家長參與管理班級建設的意識。家長會上,我的真誠獲取家長朋友的認可,也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知道為班級出力的重要性。尤其在開學初,我給每位家長朋友寫了一封信,將自己一學期班級工作開展的設想和大家一起協商,讓家長了解一學期的班級工作外,也旨在請家長群策群力,共建我們的班集體。最後,我分析每一位家長以及每一封回信,看見有價值的回信進行再溝通,一直引導他們不知不覺已經開始在為班級出謀劃策為止。實踐經驗告訴我:要合理開發利用家長資源,班主任首先要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使自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其次還要有正確的工作方法,尊重家長,溝通家長,使家長樂於交流,讓其意見變為班級的具體行動。再則要讓家長積極參與班級經營,教師理當身先士卒,只有當家長真正感受到教師的無私奉獻與苦心經營後,家長才有可能與教師建立起真正良好的夥伴關系,這也正是開發利用家長資源促班主任工作的關鍵所在。美國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家長對教師來說是寶貴的可用資源,他們會主動花時間輔導自己的孩子,幫助教師列印材料,並就某一個主題和孩子分享他們的經歷。另一方面,孩子對學校的態度通常受到家長的影響。當家長對學校和學校的教師感到滿意時,他們的孩子就很有可能遵守學校的規則,在學校有良好的表現,並對學校的鼓勵和支持有積極的反應。由此可見,家長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而如果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建設,將也會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畢竟依靠家長的力量去進行班集體建設,可實現教育的相互銜接、和諧融合。下面我談談幾年班主任工作的嘗試,我對於家長資源開發及利用的實踐與思考:(一)家長是班級的管理者,密切聯系家長,共同研究。班主任在積極開展家長資源共建班集體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做好家庭與學校聯系紐帶的強烈意識。通過各種途徑,力求將班主任的工作情況,及時通報給學生家長,並努力創設條件,讓家長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當中來,讓家長做班級實實在在的管理者。具體措施有:2、採用家校聯系卡。這不僅適用於班內的困難學生、中等生,還適用於優等生。不要把家校聯系卡當作是告狀的狀書,它應該是家校溝通的橋梁。通過它,讓家長和老師都能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孩子,從而因材施教。3、創網路家校通。這是目前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最便捷的一種聯系方式。班主任可商定好時間,約好家長在網上交流探討班級體的建設,讓家長與自己共同研究探討班級管理建設好的方針政策。也可在班級網站中開設班級建設你我他專欄,方便家長不定期留言關注。總之,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地思索探索。(二)家長是班級的教育者,參與班級班隊活動課,共同探討。班級建設中,不是教師孤軍奮戰,而是教師與家長攜手共育。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傾吐自己的心聲,要求家長與教師聯手全面地關心孩子的成長,並讓家長就如何豐富孩子的生活,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孩子的見識獻計獻策,沒想到,我的倡議得到了家長的熱烈反應,他們的積極性很高。第二天就有一位家長自發設計了一份家長特長進課堂的登記表,印發到每一位學生手中,讓他們帶回家讓家長填寫。在表中,家長們有的寫道能為學生做電腦初級知識的講座,輔導學生怎樣上網;有婦產科醫生家長寫道願意為學生上我是這樣來到世界的生理健康教育課;有在環保局工作的家長願意給學生上環境保護課;有民政局的家長願意來班級宣傳關心殘疾人的課;有做風箏買賣的家長願意給學生講解怎樣製作風箏;有部隊里的軍官家長願意給學生上軍事知識的課;有的寫道能為學生做普及法律知識講座,有的寫道能帶學生到現代化的農村卻看一看,住一住,有的寫道能帶領學生參觀開發區,有的寫道能帶領學生進行籃球比賽有一位家長在表中寫道:我沒有什麼特長,也沒什麼關系,但我能為孩子的活動作後勤工作。家長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讓每位家長都成為學校不在編的教師,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建立起學校家庭合作教育的同盟軍,使家長成為班級教育的合作夥伴,共同擔負教育的重任,增強教育實效。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提高了。不同的知識結構也為孩子們打開了廣闊的視野,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激發孩子對各種知識的濃厚興趣,更增強他們對不同職業深層次地理解。讓家長成為班級的教育者,參與班級活動課,我欣喜地發現班級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共同語言變多了,感情得到了升華。特別是由家長做講座,學生聽起來感到特別親切,也真切地感受到家長中能人輩出,榜樣就在我們身邊。許多家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要想在社會立足,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靠不懈的努力。通過活動,也讓班級學生對自己的父母有了更全面地認識,也更懂得尊重父母,他們由然地相互評論著父母的優點。同時,小朋友自身的自豪感、自信心也得到增強。(三)家長是班級引導者,引導班級正確輿論,共同成長。我班就曾有一個特別愛說臟話的孩子,而且在全班造成了不良影響,在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段時間班級里很多孩子都會不自覺地隨口一句臟話,作為班主任的我總是自己想盡法耐心教育,然而效果並不明顯。殊不知,我忽略了對一個人的培養,是需要多方面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所承擔的應該僅僅是孩子成長教育的一部分。任何教育都無法替代家庭教育這一重要部分。而我們的家長團隊正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教育者。所以,意識到這一點,我便及時利用家長這個有利的團隊資源。所以,在一次家長來接孩子放學時間,我請來家長,把孩子的這個不好的習慣以及帶來的負面影響告訴家長。家長反應默然,當著全班孩子的面,和藹可親地對著孩子說了一句:你咋個這種記性呢?媽媽告訴過你,隨便說臟話的孩子,人都變臭了,看看這么多的同學看到你這樣,多害羞啊!孩子摸摸自己的腦袋,不好意思地說:好了,媽媽,別說了啦!。這時,我趁熱打鐵,對全班同學說:孩子們,某某同學今天已經改正說臟話的缺點了,你看在家有他媽媽監督幫助他,在學校咱們也一起禁口不說臟話,一起改正好嗎?果不其然。班級的孩子還真換來個樣,說臟話的沒了,班級也有了更好的輿論氛圍,更加和諧融洽了。由此可見,教師雖有有教師的教育方式,他面向大眾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有形。而我們的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有他們的個性教育方式。如果教師不及時溝通,取得家長的通力合作,那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將是脫節的,游離的。沒有溝通,各行其道,單一的學校教育和脫離家長資源教育必將因為教育者不全面了解孩子而導致教育的失敗和無助!綜上所述,班主任工作表面上看來是一種個體的勞動,但本質上是集體協作的勞動。合理開發利用家長資源,發揮班主任的紐帶作用,是班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在實際工作中我更體會到:只有相互理解、懂得包容、願意合作,教師和家長才可能相處愉快,家長才有可能充分發揮在班級建設中的主動性。而多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家長工作,更能增強家長們重視共同教育的意識,促使家長有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積極主動地走進班級、走進校園。花有花的光彩,葉有葉的榮耀,而根也有根的驕傲。班主任就是根的事業,它沒有花的耀眼,果的豐腴,有的是無怨的奉獻和深沉的躬耕。特別是現在做班主任,光有愛心、責任心那隻是底線,時代又賦予了班主任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班級工作者,我們更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新教育觀念,開發身邊有效的資源,促進班級體的建設。如家長資源就是促進班級體建設的一片沃土,值得我們班主任去開發和利用。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實踐、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