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考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有哪些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自考本科考試科目:
1、必考科目。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勞動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社會保障學、現代公司管理、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人力資源統計學、現代人員測評、人事管理學、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畢業論文。
2、選考科目。
英語(二)、宏觀勞動力配置、國際勞務合作和海外就業、勞動爭議處理概論。
3、加考科目。
勞動經濟學、勞動法、工資管理、勞動力市場學、人口與勞動資源。
經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管理、行政管理專業專科畢業生可直接報考本專業,其他專業專科(或以上)畢業生報考本專業須加考課程。已取得相同名稱課程考試成績合格者可申請免考。
人力資源就業前景:
人的管理其實正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人力資源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中離權力最近的層次,一般工作穩定,上升通道通暢,各單位的人事部門,也是核心要害部門。
因職業重要性,人事主管升職、加薪的機率很高,因此想從事這份工作的人也非常多;同時,各人才市場乃至獵頭公司對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求才若渴。從供求關系看,這個專業可謂是管理行業中的「寵兒」。
總的來說,由於經濟進步和企業組織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並將在未來得到更多的'關注,而目前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人才市場缺口很大,因此一般認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較好。
㈡ 請問大學本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都包括什麼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簡介 一、課程目錄 1、公共基礎課程目錄 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大學英語、大學體育、微積分、線性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統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管理學、經濟學原理、市場營銷學。 2、專業課程目錄 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企業文化、社會保障學、行政管理學、財務管理、戰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電子商務概論、項目管理、組織理論與工作分析、人力資源選聘與測評、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職業生涯管理、市場調查分析、電子政務概論、保險學原理、勞動法學、領導科學、管理溝通、管理決策學、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人力資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組織變革與組織開發、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旅遊管理 二、專業主幹課程簡介 1、《勞動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是經濟學科體系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它是以市場經濟為前提,以人的勞動和人力資源為起點,研究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的經濟理論與制度的一門學科。勞動經濟學系統介紹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經濟理論和其最新發展及勞動經濟理論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通過教學要求掌握基本的勞動經濟理論和其分析方法和手段,能正確認識分析和解決經濟建設中的勞動和人力資源問題。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勞動經濟學》(楊河清主編)、經濟出版社《人力資源經濟學》(時新榮主編)、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勞動經濟學》(曾湘泉主編)。 2、《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是現代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學科。它從個體、群體和組織三個層面詮釋了工作組織中人們的行為模式及其規律,研究並回答組織中的個體、群體及其組織之間的互動及其對個體及整個組織績效的影響。學習該課程既有助於人們盡快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組織,優化自己在組織中的行為,提高工作績效;又有助於成為一個出色的組織管理者。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大出版社《組織行為學》(關培蘭主編)、大連理工出版社《組織行為學 ? 人力資源管理案例與練習》(余凱成主編)。 3、《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本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內容和主要活動進行系統介紹,既從理論的角度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總體闡述,如通過介紹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產生和發展、人力資源管理者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等方面來解決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認識問題,又從實踐的角度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活動進行介紹,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資源規劃、招聘錄用、培訓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主要職能。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大出版社《人力資源管理概論》(董克用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力資源管理》(陳維政主編)。 4、《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中心認同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念,規定了人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本課程通過對企業文化的系統講授,使學生不僅對企業文化有所了解,還學會如何選擇合適自己個性發展的企業文化。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經濟管理出版社《企業文化案例》(劉光明主編)。 5、《組織理論與工作分析》 本課程主要介紹了現代公共組織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新興的工作分析技術及其操作方法,具體內容包括工作分析的理論概觀、歷史發展、方法與技術操作、分析質量鑒定以及如何把工作分析運用於組織管理實踐,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的效率與效果。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工作分析的方法和技術》(蕭鳴政主編)。 6、《人力資源選聘與測評》 本課程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招聘和錄用的相關理論、方法、過程和技巧,並結合人才測評在人力資源管理尤其是選拔中的重要性講授了人才測評的理論基礎、如何開展人才測評、如何運用相關技術選拔人才和有效配置人才等理論和方法,目的在於使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人才測評的理論並掌握人才測評的理念和技術。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招聘與錄用》(廖泉文主編)、四川科技出版社《人力資本管理中的心理測評》(沈登學主編)。 7、《培訓管理》 本課程介紹了現代培訓與開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訓與開發的需要評估、方法、職業生涯設計、培訓與開發中的學習原理、培訓有效性評估,著重探討了在當前技術應用廣泛、變革日益加劇情況下的培訓與開發的一些新趨勢,如應用網路技術的多媒體遠程培訓、管理開發項目、高科技企業中的人員培訓等。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培訓與開發》(石金濤主編)。 8、《績效管理》 本課程以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為導向,系統地介紹了企業組織績效管理的全過程,即從績效管理的基礎理論出發,展示了包括計劃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績效和反饋績效在內的績效管理的各個環節。全書體系完整,內容新穎、充實,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內容涵蓋了績效管理的基礎理論、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評價、績效評價主體的選擇與評價者培訓、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績效評價方法的選擇、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以及績效薪酬等與有效的績效管理有關的各個方面。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績效管理》(方振邦主編)。 9、《職業生涯管理》 本課程內容包括職業與職業分類、職業評價,職業管理與職業發展觀,人生發展與職業生涯,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職業生涯發展的自我管理,組織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組織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工作及家庭平衡規劃管理,組織發展與職業生涯管理。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職業生涯規劃》(楊河清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職業生涯設計》(沈登學主編)。 10、《薪酬管理》 本課程從企業經營與戰略的高度以及整體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角度,來闡釋薪酬管理在現代企業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不僅從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視角對薪酬以及薪酬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理論上的闡釋,而且注重對於薪酬管理的實際操作技術的講授,以實例的形式講解了以職位評價、薪酬結構與薪酬等級設計、績效獎勵與認可計劃、不同類型人員的薪酬設計方案等為核心的薪酬管理技術。 本課程主要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薪酬管理》(劉昕主編)。 11、《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 本課程將人力資源戰略與人力資源規劃聯系起來,從人力資源環境分析、制定人力資源戰略、進行人力資源供給和需求預測、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方案,以及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的評價和控制等方面,構建一個統一的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體系。 本課程選用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趙曙明主編)。 12、《人力資本管理》 本課程研究了企業內部人力資本的性質特徵、人力資本管理的基本原理、人力資本管理與企業獲得和保持核心部分力和競爭優勢之間的關系,以及企業人力資本管理的特點、基本原理和運作機制。並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介紹:人力資本戰略管理、人力資本的獲得、人力資本價值計量及其會計核算方法、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績效評價、人力資本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等。 本課程選用教材有:機械工業出版社《企業集團人力資本管理研究》(席酉民主編)。 13、《勞動關系管理》 本課程通過對市場經濟國家勞動關系進行深入系統的比較和梳理,分析概括了西方國家勞動關系的基本理論、學派、制度模式、理念觀點與爭論,尤其是其勞動關系問題最尖銳時期的立法、政策和經驗,總結了市場經濟國家調整勞動關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規律,並在分析我國勞動關系現狀的基礎上,探索了勞動關系的發展方向、制度和調整模式選擇。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勞動關系》(程延園主編) 14、《國際人力資源管理》 本課程探討全球化趨勢下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的新特點,歸納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若干研究模式,包括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比較、跨文化管理、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活動等,以問題為導向從多角度、新視角來研究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與操作方案。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有:復旦大學出版社《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林新奇主編)。
㈢ 人力管理專業本科需要學的科目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勞動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社會保障學、現代公司管理、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論 、人力資源統計學、現代人員測評、人事管理學。
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 、畢業論文、英語(二)、宏觀勞動力配置、國際勞務合作和海外就業、勞動爭議處理概論、勞動經濟學、勞動法、工資管理、人口與勞動資源。
自考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共計20門,必考課程11門,共56學分;選考課程4門,共28學分;加考課程5門,共24學分。
(3)人力資源本科有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參加自學考試。
自學考試學習方式靈活、工學矛盾小、費用低,實行「寬進嚴出」,「教考分離」。
自學考試各專業課程一般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一般專科專業的考試課程不少於15門,總學分不低於70學分;本科專業的理論考試課程門數不少於20門,總學分不低於125學分。
自學考試的考試時間安排主要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兩次,上半年安排在四月下旬的第一個周六和周日,下半年安排在十月下旬的第一個周六和周日。目前還有部分省市在每一月和七月也安排一些課程的考試。
自考社會助學的主體主要有: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學校、民辦高等教育機構、遠程教育(網路教育)、廣播電視大學等。
㈣ 自考人力資源本科有哪些科目
序號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分
1 0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2.0
2 00015 英語(二) 14.0
3 06088 管理思想史 9.0
4 0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3.0
4 00052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上機 1.0
5 00889 經濟學(二) 5.0
6 00054 管理學原理 6.0
7 00041 基礎會計學 5.0
8 00182 公共關系學 4.0
9 06089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6.0
10 06090 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6.0
11 06091 薪酬管理 6.0
12 06092 工作分析 4.0
13 06093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6.0
14 21056 人力資源管理畢業論文
15 加考課1 00164 勞動經濟學 6.0
00071 社會保障概論 5.0
00147 人力資源管理(一) 6.0
16 免外語加考課 00034 社會學概論 6.0
00277 行政管理學 6.0
註:選修課 i/n 表示n選i ; 否則表示按學分選修,數值為選修所需學分數。
本科畢業生還可以申請學士學位,學位申請的條件和方法如下:
1、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畢業生,符合申請學士學位條件的,由有學位授予權的主考院校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
2、授予學士學位的學科門類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 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
3、申請學士學位的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法律、法規,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優良;
(2)在學期間,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程平均成績在70分以上,其中三門學位課程考試一次通過,且成績達到75分;
(3)參加由省學位辦統一組織的外國語考試成績合格。非英語專業本科生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者, 可免外國語統一考試。英語專業本科生考其他外國語。
4、申請學士學位的辦法:
凡達到上述條件和要求的本科畢業生,在領取畢業證的當年,向其學籍所在學校或主考學校的有關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並填寫有關表格。繳納一定的考務、評審等費用。對往屆本科畢業生,沒有獲得學士學位者,一律不再補授學位。
㈤ 人力資源的專業課程有哪些
1、大一到大二的主要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員工流動管理、勞動經濟學、勞動法、培訓與開發。
2、大三到大四的主要課程:員工素質測評、職業生涯管理、招聘與選拔、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英語。
3、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 ,簡稱HR)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處於勞動年齡、未到勞動年齡和超過勞動年齡但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減去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口之後的人口。
(5)人力資源本科有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特性,是指人力資源所具有的特殊性值,是其他資源所不具備的特殊素質,是人力資源科學性、實踐性的表現。
一、不可剝奪性。人力資源是人的價值意義的內在貯存與外在表現,它是同人的生命力密不可分的,是同人的尊嚴與權益相聯系的。不可剝奪性主要表現為:
(1)不能壓取,不能騙取,不能奪取;
(2)一切不科學的辦法都將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3)一切不正當的手段都將帶來人力資源的破壞;
(4)尊重、支持、滿足人的需要是發揮人力資源作用的最佳方法。因此,不能剝奪,只能在任用中通過良好的管理與開發讓其自覺運用與發揮。
二、生物性。生物性是人力資源行為特徵的因由與結果。生物性既存在雙向的物質運動,也存在雙向的精神運動,還具有單向的抵抗運動。生物性必然帶來人力資源使用與開發的艱巨性與復雜性。
三、社會性。人力資源的社會性主要表現為:信仰性,傳統性,人群性,時代性,地域性,國別性,民族性,職業性,層級性,文化性。社會性反映出人的立場觀點、倫理道德、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為人力資源開發提供了基本思想依據。
四、時效性。人力資源的培養、貯存與運用是同人的年齡有直接關系的。不同年齡階段反映出人力資源不同類別發揮的不同程度。這種不同時效的反映,也是一種自然規律制約的結果。它為人力資源使用的社會政策與技術手段提供了重要參考。如青少年時期,主要是培養教育資源增存階段;青中年時期,主要是資源運用與發揮時期;老年時期,主要是剩餘資源價值發掘階段。人力資源的時效性顯示出用時有效,用必及時,用逢其時,過時效用不大或無效用;用必須因類而不同,因目的而不同。
五、資本積累性。人力資源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活資本,是最現實的生產力。這種資本是靠不斷地培養、教育、維護而形成的,是投資長期積累的結果。其結果顯示出:
第一,投資伴隨人的終生,資本的積累也伴隨人的終生;
第二,由投資形成的這種活動資本量具有反復利用性;
第三,滾動式的資源(資本)運用發揮形式,必然造成無限增值性。資本積累性要求在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過程中,必須加大投資以支持良好的培養、教育和維護。
六、激發性。激發,來源於人的滿足需求心理。人力資源的激發性在實踐中表現為:拉動力量的激發,協同與啟示力量的激發,推動力量的激發,刺激力量的激發。激發性為潛能開發提供了理論方法,是激勵機制的出發點。
七、能動性。能動性,是人在自我價值實現中的自主運動行為,是人力資源作用發揮的前提。能動性表現為正向能動與負向能動,其對社會的作用意義是不同的。人力資源的政策應使其充分發揮正向能動,減少和避免負向能動。
八、載體性。載體性是人力資源具備裝載、運輸、傳遞的能力,是不可剝奪性的必然結果。人力資源的載體性取決於:
一是確實有能力承載;
二是確實承載了有用資源;
三是確實能輸出承載之源。人力資源的載體性,為人才的交流提供了前提條件。
㈥ 人力資源管理都學什麼課程(本科)
除了基本的管理課程之外,專業課有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工作分析,組織行為學,勞動法,經濟法,績效管理,勞資關系,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等。
㈦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主要有哪些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員選拔與聘用管理、員工關系管理、社會保障學、西方經濟學、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工作分析、人員測評、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實用心理學等。
㈧ 2021人力資源自考本科科目是什麼
1、主考課程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勞動關系學,績效管理,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薪酬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
2、選考課程
英語(二),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公共關系學,領導科學,創業學,公共行政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實踐)。
如果還需要申請學位,英語二就必須要參加考試,然後還要參加學位英語的考試,再者這三科學位課程需達到65分以上:管理學原理,勞動關系學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㈨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主要有哪些
1、專業基礎課: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民商法學,初級會計,公共經濟學,統計學原理,經濟法
2、專業課: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國際企業管理,管理信息系統,企業文化與倫理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簡稱HR)是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戴夫·烏爾里克,被譽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開創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資源」(humanresource,HR)的概念。在此之前,人力資源被叫做「人事管理」(humanmanagement)。
烏爾里克認為,現在唯一剩下的有競爭力的武器就是組織,因為那些傳統的競爭要素,如成本、技術、分銷、製造以及產品特性,或早或晚都能被復制,它們無法保證你就是贏家。
㈩ 自考人力資源管理本科有哪些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本科的課程有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西方經濟學、經濟法、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專門人才。
(10)人力資源本科有哪些課程擴展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知識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及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及領導的基本能力;
4、熟悉與人力資源管理有關的方針、政策及法規;
5、了解本學科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