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光伏建設如何降低成本
擴展閱讀
為什麼石油黃金都跌了 2025-05-20 05:44:56
機修工具都有哪些牌子 2025-05-20 05:34:06

光伏建設如何降低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5-07 22:36:52

① 建造光伏發電站成本

預計2020年底光伏電站建設成本平均在3.5元/W左右,此時度電成本為0.36元/度。

1、全國光伏度電成本測算

2019年,全國光伏的年均利用小時數為1169小時,光伏電站建設成本4.5元/W,此時度電成本為0.44元/度。

【備註:全國脫硫燃煤電價平均值為:0.3624元/度。】

根據目前降本趨勢,預計2020年底光伏電站建設成本平均在3.5元/W左右,此時度電成本為0.36元/度。

2、不同利用小時數度電成本測算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對不同利用小時數的度電成本進行了分析如下:

2019年,全投資模型下地面光伏電站在1800h、1500h、1200h、1000h等效利用小時數的LCOE分別為0.28、0.34、0.42、0.51元/kWh。

隨著組件、逆變器等關鍵設備的效率提升,雙面組件、跟蹤支架等的使用,運維能力提高,2021年後在大部分地區可實現與煤電基準價同價。

② 光伏發電真的值得裝嗎能省多少電費

2019年中國光伏行業市場分析:平價上網趨勢日漸明顯,新能源消納形勢依舊嚴峻

光伏「新政」在出台 進入精細化發展新階段

讓光伏行業在一季度焦灼等待的「新政」,終於在4月上旬連續發布的多份文件中找到答案。4月1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報送2019年度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名單的通知》;而前兩天《關於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項目建設的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才剛發布——推進平價上網文件接踵而至,表明相關部門加快推動平價項目上報和建設進程的決心。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告訴第一財經,在宏觀政策引導下,中國的光伏產業將由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的新階段,由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轉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轉變的新階段。在新的形勢下,中國光伏產業將會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加快提質、降本、增效的步伐,以求盡快地實現全面平價上網。

平價上網趨勢日顯

隨著光伏發電技術的進步和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光伏建設成本和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光伏平價上網成為可能。

發電成本方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近日表示,自2011年起出台標桿電價、2013年起出台分區標桿電價以來,平均電價水平逐年降低。2015年啟動領跑基地建設後,第二批、第三批光伏領跑基地項目通過競爭產生的上網電價,比當時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平均低0.21元/千瓦時和0.24元/千瓦時,其中第三批基地中青海格爾木基地項目最低入選電價0.31元/千瓦時,已低於當地燃煤標桿電價。

建設成本方面,2018年第四季度,新建光伏系統的建設成本已降至5元/瓦以下。

易躍春認為,光伏平價上網在我國部分地區具備條件。全國能夠實現平價上網的地方,現階段主要集中在資源和建設條件較好、消納保障條件較好、當地燃煤標桿電價相對較高的地區。

劉譯陽表示,由於產品價格和投資成本的快速下降,我國光伏發電的競爭力得以進一步提升。2018年,「5·31」新政之後,國內新增裝機仍能保持一定規模。

2018年,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對光伏產業發展政策及時進行了優化調整,全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4426萬千瓦,僅次於2017年新增裝機,為歷史第二高。其中,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分別新增2330萬千瓦和2096萬千瓦,發展布局進一步優化。到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74億千瓦,其中,集中式電站1238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萬千瓦。

李創軍強調,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平均利用小時數1115小時,同比增加37小時;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較高的地區中,蒙西1617小時、蒙東1523小時、青海1460小時、四川1439小時。

李創軍指出,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棄光電量同比減少18億千瓦時,棄光率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實現棄光電量和棄光率「雙降」。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21.4億千瓦時,棄光率16%,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甘肅棄光電量10.3億千瓦時,棄光率10%,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光伏行業補貼缺口大超過600億元

光伏平價上網在提升光伏發電競爭力的同時,可有效促進度電補貼的下降,緩解補貼資金收支缺口。

因廣受國家補貼,光伏產業受到「巨嬰症」的指責,國家財政面臨較大壓力。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超過1400億元,其中光伏行業缺口超過600億元。

為何會產生巨額補貼缺口?一方面是收入不足。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唯一來源,自2016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調整到1.9分/千瓦時之後,再未做調整;部分自備電廠拖欠繳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

另一方面是支出超出預期。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74.5GW,提前完成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底線目標。其中,集中式電站123.84GW,分布式光伏50.61GW。光伏發電補貼強度較高,補貼需求增大。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認為,對於已經頒布的政策還需承擔履約責任,補貼資金應該及時到位。否則會動搖市場對綠色發展的決心,引發行業發展危機。

借鑒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好的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到一定階段,補貼逐步退坡是大勢所趨。德國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光伏裝機量急速增長。一方面政府提高了可再生能源附加稅,電力消費者買單;另一方面政府調低了補貼。

業內人士認為,可再生能源補貼逐步退坡,最終實現平價上網,更加符合新一輪電改的方向。通過實行競價上網,可以突出風電、光伏變動成本低的優勢,在風大和光照充足的區域,風電和光伏可以報極低的價格來獲取發電權,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棄風棄光率,同時降低整體電力市場交易價格,使得電力系統獲得既便宜又清潔的電力。而補貼退坡也不能「一刀切」「斷崖式」,應設計合理退坡機制,以確保發電企業和相關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避免大起大落。

2019年1月,財政部在「關於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座談會上表達的思路是,先保證補貼的年度收支平衡,再考慮累計缺口如何應對。

按照有關規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由電網企業向電力用戶代征,並向有關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發放。

國家電網公司財務部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徵收方面,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隨終端售電量收取,收取標准為1.9分/千瓦時,國家電網公司所屬各級電網企業按月將收取的可再生能源補貼上繳中央財政。目前,電網企業直供用戶全都按時繳納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但部分自備電廠自發自用電量、地方電網售電量,有的不通過電網企業上繳,情況不太清楚。

發放方面,電網企業統計納入可再生能源補助目錄項目的補貼電量、補貼金額,提前向財政部申請補貼資金,今年3月初,它們已經向財政部申請了全年的可再生能源補助資金。財政部補貼資金將直接撥到各省電網企業,電網企業在收到錢的結算周期將補貼撥付至各項目。今年,財政部正在研究將補助資金直接撥付至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電網企業將積極配合做好工作。

新能源消納「天花板」仍存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在2018年顯著提升,棄水、棄風、棄光狀況明顯緩解。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量17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棄光電量54.9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光率3%,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

但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地區光伏等新能源發電消納形勢依然嚴峻。目前棄光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肅地區,其中,新疆(不含兵團)棄光電量21.4億千瓦時,棄光率16%,同比下降6個百分點;甘肅棄光電量10.3億千瓦時,棄光率10%,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新疆、甘肅新能源消納主要面臨以下問題:本地負荷低於新能源裝機容量,電力供大於求;系統靈活性不足,自備電廠參與系統調峰不夠;外送通道容量受限。此外,部分地區未嚴格執行國家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制定了低於國家規定的新能源保障小時數,影響企業收益。

由於光伏具有隨機性與波動性的特點,傳統模式難以滿足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後的消納需求。國家電網國調中心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需以「全國一盤棋」的思路來促進清潔能源跨區消納。

具體來說,以「全國一盤棋」的思路來加強清潔能源發展科學規劃研究,統籌源-網-荷協調發展,統籌大規模清潔能源發展、消納問題,推動電源和電網、清潔能源與其他電源統一規劃、統一平衡,促進清潔能源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特高壓工程建設,確保具備「全國一盤棋」的電網基礎。通過特高壓跨區工程來擴大清潔能源資源配置范圍,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加大清潔能源跨省跨區交易規模。通過市場手段拓展清潔能源消納空間

展望2019年,劉譯陽表示,盡管新的補貼政策尚未出台,但是「穩中求進」的發展思路已經確定,中國仍將會保持一定的光伏市場體量。全球市場上,預計光伏裝機仍將保持持續向上的發展態勢。中、美、印等主要市場需求保持平穩;歐洲市場老樹新芽,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新興市場正在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進入到GW級市場的行列。

更多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光伏行業投融資前景與戰略分析報告》。

③ 怎樣降低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在組件生產的各各環節

這問題很難直接具體回答
cost down 要結合具體情況。處於工藝穩定良好的階段與處於初級階段的方案是不一樣的

一:處於初級和提升階段:降低報廢(包括組件報廢和上面石樑兄提到的電池片破損)
1.探索合理的工藝;(方法的優劣直接決定品質與效率)
2.著重努力提升員工素質:熟練度、良好的習慣(由於各種低級錯誤導致的報廢,不計其數,讓人心痛)
二:工藝合理穩定階段
1.繼續探索工藝,研製合理的工裝
2.對設計做優化和精細化
================================
最重要的一句話:
人員的浪費才是最大的浪費
包含兩個方面:
1.人員閑置;
2.沒有人盡其才(本來他額定功率是100W,結果實際功率只有10W)

④ 太陽能發電最低成本的方法是哪幾種

首先我們要知道並網光伏發電系統的原理及需要用到哪些設備。

光伏發電系統工作原理:

高性能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通過支架被集中安裝在屋頂上,經過串聯並聯後組成太陽能電池方陣,太陽能電池方陣吸收太陽光,產生直流電,經過光伏逆變器後轉化為可供家裡使用的交流電,上傳電網。

系統構成主要有: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直流線纜、交流線纜、補貼電表、雙向電表

光伏系統的市場價一般在8-12元每瓦。一般家庭安裝5KW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造價大約在4-6萬元左右。

節省成本方法:

第1個方法:自主采購

補貼電表、雙向電表一般由電力局免費提供,成本構成主要在組件、逆變器、支架和線纜,個人建議這些主要部件一定要采購一線大廠品牌,然後在找當地經銷商核算和安裝並網。

我自己采購的大品牌光伏系統價格在6元/瓦加上人工安裝,也就7元多一點。相比現在經銷商報價,能降低30%前期投入,發電量更有保障。

第2個方法:增大發電量,縮短投入成本回收時間

根據當地經緯度及氣象條件,找專業技術人員安裝最佳傾角度,屋頂周圍盡量不要有遮擋,保證光伏組件接受日照時間盡量延長。

⑤ 光伏電站投資成本及效益是多少

關於成本:

光伏發電系統所需要的硬體設備有:光伏組件、逆變器、配電箱、支架、線纜、MC4連接器等。

光伏組件:收集太陽光,將太陽光能轉化直流電;

逆變器:將光伏組件所發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日常生活用電為交流電);

配電箱:封裝光伏系統中所有的開關設備(雙向電表、光伏發電採集器、光伏自動閉合開光、浪涌、閘刀),起到保護電器的作用;

支架:固定、支撐光伏組件。

以上為家庭光伏系統的主要組成和其功用,家庭光伏系統的成本除了與以上設備有關,還與安裝容量有關。一般來說,平房屋頂每KW需要安裝面積10平方米。以目前市場價格來計算,若包含安裝以及售後,5KW需要投資約3.5萬元;10KW需投資7萬元左右。

關於收益:

家庭光伏系統並入電網,可領取補貼。並網模式分為自發自用、余額上網和全額上網兩種。

自發自用、余額上網:

即自家光伏電站所發電量自家用,用不完的賣給電網。目前國家對於自發自用、余額上網模式中所發的每度電都給予0.37元的補貼,持續20年。

我們以河南省5KW光伏電站為例,計算其年收益。年收益分為三類:發電補貼、節省電費和賣電收益。河南地區屬於三類光照資源區,按年有效光照天數300天,每天光照4小時計算(光伏組件1KW在1小時內可發1度電),年發電量為6000度。假設用戶每年用電4000度,賣電2000度。

發電補貼:6000*0.37(國家補貼)=2220元

節省電費:4000*0.56(河南省居民電費)=2240元

賣電收益:2000*0.3779(河南省燃煤標桿電價)=755.8元

年收益=2220+2240+755.8=5215.8元

電價補貼

現在國家對光伏行業的補貼為2013年8月份出的政策,《關於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其中規定了分布式發電的補貼政策,0.42元/千瓦小時的價格補貼,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

國家將根據光伏發電規模、成本等變化,逐步調減電價和補貼標准。2017年底國家發改委將補貼調整為0.37元/度。各省市又根據政策制定了有不同的補貼標准,基本就是:國家補貼+省補貼+市補貼+縣級補貼(後三者如果有的話)=最終的光伏上網電價。

⑥ 如何降低光伏發電系統的維護成本

保持光伏組件陣列面的清潔。可根據當地的情況一段時間清洗一次,清洗時用清水,用柔軟干凈的布擦乾,千萬不要使用腐蝕性的溶劑。時間最好為早晚。
定期檢查光伏組件連線和方針支架間的連接是否存在異常,如果有及時解決,並詳細記錄組件在光伏陣列的具體安裝分布位置。

⑦ 怎樣才可以降低光伏企業成本!!!

要有技術性的突破 發電的效率要提高 晶片的價格和效率高提高 只有這樣光伏企業的成本才會降低

⑧ 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瓶頸和解決方案是什麼

風電、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和波動性特徵,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後,會帶來電力平衡、電量消納、電網安全穩定控制等諸多挑戰;另外,東部有些地區還存在風電、光伏發電發展與土地矛盾問題。相關解決方案如下:一是,大規模聯網;二是,加大儲能建設;三是,通過市場手段增加調節電源參與系統調節的主動性(需要建立健全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發電權市場等);四是,進一步降低風電、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使全系統用能成本盡快「達峰」;五是,除基本農田和生態紅線外,中東部地區仍有大量可用於風電、光伏發電建設的土地資源,應鼓勵建設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降低非技術成本,簡化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建設用地相關行政審批(許可)事宜。

⑨ 我國新能源如何降低發展成本

新能源包含很多種,比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等,我以太陽能行業為例吧。
最近太陽能行業舉步維艱,面對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政策和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市場需求急劇下跌的圍追堵截,進行行業升級轉型,降低成本,提升技術已是迫在眉睫之際。以我對太陽能行業的觀察和理解,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研發力度,掌握核心科技。技術是太陽能行業的根本,沒有技術一切無從談起。目前我國雖為世界第一光伏大國,但是在生產鏈上我們是兩頭小,中間大,即高精度的硅料提純和太陽能應用集成系統這兩個技術含量高的生產環節我們的技術薄弱,大多靠進口,中間的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的製造是我國光伏企業的主營業務。我們必須要提升技術,向兩頭拓展,實現垂直一體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抵禦價格風險和需求波動風險。
2、產業聯合或者分工協作。由於前幾年的盲目發展,當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可以說是產品單一重復,企業參差不齊,數量太多,產能嚴重過剩。所以有必要淘汰落後產能,加大分工協作,實現行業聯合。
3、政策支持。目前新能源行業還在起步階段,產品的成本還很高,需要國家政策扶持。政策支持不僅僅是價格上的補貼,更重要的是市場體制方面的配套跟進。具體的說就是電力體制要加快改革,廠網分開,輸配分開,建立分布式能源電網,保證新能源發電的儲存與分配。
PS:我是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