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是如何得到的
擴展閱讀
石油中有多少種氣體 2025-05-20 09:20:50
小餐飲店產品定位多少好 2025-05-20 09:06:46

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是如何得到的

發布時間: 2022-05-07 15:03:38

⑴ 完全競爭市場下,給出企業短期總成本函數,可以知道短期供給函數嗎

可以,完全競爭市場下,價格是由所有生產者,消費者決定,單個個體無法決定價格。那麼在每一個價格之下必有一個廠商的最優生產量,也就是供給量,把所有點連線就能得到短期供給函數。 記住最優生產量(供給量)之下邊際利潤為0,也就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例子總成本TC=2000+10x_,求導MC=20X,價格為P,收入R=PX,P=20X,這就是供給曲線。對於廠商來說短期供給函數表達的意思是每給定一個價格,廠商所選擇的最優生產產量。廠商邊際成本曲線描述的意思是每給定一個產量對應邊際成本的一一對應函數關系。廠商選擇利益最大化的產量的充分條件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而在完全競爭的行業中邊際收益等於商品的價格,因此邊際成本曲線也就是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P=MC=0.3Q_-4Q+15短期生產函數和短期成本函數之間的對應關系表現為:邊際報酬遞增階段對應的是邊際成本遞減階段,邊際報酬遞減階段對應的是邊際成本遞增階段,與邊際報酬極大值對應的是邊際成本極小值。在短期內,假設資本數量不變,只有勞動可隨產量變化,則生產函數可表示為Q=f(L),這種生產函數可稱為短期生產函數。微觀經濟學通常以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考察短期生產理論,以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考察長期生產理論。拓展資料: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的短期供給曲線就是平均變動成本最低點之上的邊際成本曲線。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因此企業的短期供給曲線可以用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來表示。只有當價格大於短期平均可變成本的最低點時,企業才會進行生產,因此企業的短期供給曲線是平均可變成本最低點之上的邊際成本曲線。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總是按照邊際成本等予邊際收益的原則來選擇其最優生產規模。當邊際成本小於邊際收益時,企業擴大產量是可以增加利潤的;而當邊際成本大於邊際收益時,企業就應減小產量。這就說明企業的邊際成本曲線就是其短期供給曲線。

⑵ 設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代表性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是STC=20+240Q-20Q2+Q3,若該產品的市場價格是315元。

(1)因為STC=20+240Q-20Q2+Q3 所以MC=240-40Q+3Q2 MR=315 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MR=MC 得Q=15 把P=315,Q=15代入利潤=TR-TC公式中求得: 利潤=TR-TC= (2)不變成本FC=20 可變成本VC=240Q-20Q2+Q3 依據兩個方程畫出不變成本曲線和可變成本曲線 (3)停止營業點應該是平均變動成本的最低點,所以 AVC=VC/Q=(240Q-20Q2+Q3)/Q=240-20Q+Q2 對AVC求導,得:Q=10 此時AVC=140 停止營業點時價格與平均變動成本相等,所以只要價格小於140,廠商就會停止營。 (4)該廠商的供給曲線應該是產量大於10以上的邊際成本曲線
這是邊際成本的問題哦。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運用邊際成本法取得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其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點,避免操縱短期利潤,有利於短期產量重要決策。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 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實際應用

運用邊際成本法取得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其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點,避免操縱短期利潤,有利於短期產量決策。

從邊際成本遞增

在完全成本法下,計算產量和勞務成本的方法是在生產產品和勞務的直接成本上計入合理部分的生產間接費用(即間接成本)得出單位完全成本和總成本,非生產間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為期間費用處理。完全成本法有賴於對產量的估計,企業一定時期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生產水平而不是銷售水平。如果產量大於銷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會推延到下一會計期抵減利潤,固定成本的性質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業生產一種零部件產品,其生產性費用為:直接材料10元/件,直接人工5元/件,變動製造費用(能源)7元/件,固定製造費(折舊)4000元。其非生產性費用為:管理費用(保險)400元,銷售費用:其中變動費用3元/件(買一送一),固定費用(廣告費)600元。期初庫存為0,本月生產1000件,銷售600件,售價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如下:

單位生產成本:10+5+7+4000÷1000(件)=26元

銷售收入:600件×40=24000元

減:銷售成本:600件×26=15600元

毛利:8400元

減:期間成本:600件×3+400+600=2800元

凈利: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庫存中有固定費用(折舊)1600元(4000÷1000件×400件)

作為存貨,虛增了資產和當期利潤。同時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業很難正確作出是否應該增產或減產的決策,因為產品或勞務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與企業的產量無關

⑶ 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怎麼得到的其中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和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有何聯

AC=C/Q
MC=dC/dQ
MP遞增,AP遞增
MP遞減,AP遞減,兩者交於AP的最低點

⑷ 在短期中,短期總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有什麼關系

(1)在短期中,短期總成本曲線與邊際成本曲線的關系如下:

(2)短期邊際成本(Short-run Marginal Cost,簡稱SMC)指短期內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SMC=△STC/△Q。由於固定成本是固定不變的,而總成本等於固定成本加可變成本,所以短期邊際成本,即短期內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量,實際上等於增加該單位產品時所增加的可變成本,所以,SMC=△STC/△Q=△VC/△Q。
(3)短期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開始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又隨著產量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短期邊際成本SMC曲線呈U型。

⑸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Q^3-2Q^2+15Q+10,試求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

(1)完全競爭短期均衡時有MC=P,即
MC=0.3Q(平方)+4Q+15=55
得Q=
利潤=PQ-STC=……
(2)廠商停產的條件是P小於平均可變成本
SFC=STC-10(也就是去掉常數項,常數項是固定成本)
AVC=0.1Q(平方)+2Q+15=(帶入上式Q),記得P的最小值
(3)短期供給曲線就是P=MC=……(和第一問一樣,再求反函數就是。注意這題的考點是定義域,即第二問P小於AVC)
抱歉,數字不是很好算,計算器再圖書館,沒有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