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計算
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銷售收入。即,固定成本+單位可變成本*產量=單位售價*產量。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或=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固定成本包括固定資產折舊、管理人員工資、利息、公司管理費等每年固定發生的,產量越大,固定成本(單位間接成本)每份額越小,固定成本不隨產值的增加而增加。
(1)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一、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的范圍內不隨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變動的那部分成本。
1、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間接成本,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維護費、辦公費等。當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的變動超過一定的范圍時,固定費用就會有所增減。
2、固定成本是不管生不生產都會發生的成本,比如折舊。
二、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
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1、變動成本法是指產品成本只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而把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當期的期間成本,全額列入損益表,作為當期銷售收入的一個扣減項目。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產品成本計算中產品成本包括了全部生產成本(變動和固定的生產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② 經濟學固定成本怎麼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9
③ 會計題,求解
這個應該用高低點法來求解
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成本-最低點業務量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最低點業務量)
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
或=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
具體求解過程如下:
b=(500-200)/(1000-850)=2
a=500-2*1000=-1500
y=-1500+2x=-1500+2*800=100(萬元)
這個題目好像有點問題,a為負數。
④ 某企業生產某產品,今年的生產銷售情況如下:銷售價格500元/件,固定成本總額為800萬元,單位產品
你好,由以上的信息我們可以得到,今年的利潤為:(500-300)x10-800 = 1200萬元
明年的利潤為:[500-300x(1-5%)]x15-1000 = 2225萬元,由此可以看出,擴容後的利潤明顯大於今年,所以推介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這樣利潤可以更多。
1、企業生產銷售范圍非常大。在營銷方面,我們關注的指標主要是銷售收入、人均銷售收入和銷售收入增長。我們在分析企業銷售時,大多會從市場分析入手,分析行業形勢、市場形勢、我們的目標客戶群和市場份額,以實現我們的銷售目標,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優劣勢。 ,以確定我們的營銷策略和相關策略。
2、生產端通常會分解銷售目標,以明確我們的產出目標。根據產出目標,對產能進行規劃,對銷售給予大力支持,以產能規劃為核心,對生產要素進行合理有效的資源配置,包括人機料法,對生產效率進行相應的規劃,經營成本和產品質量,最終實現優質、低成本、准交貨的生產經營效果,助推公司效益增長。
拓展資料:
1、總固定成本的計算公式為:總固定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可變成本×最高業務量=最低業務量成本-單位可變成本×最小業務量。總成本=總固定成本+總可變成本=總固定成本+單位可變成本×業務量;固定成本的特點:總成本不隨業務量變化,以固定金額表示;單位業務量承擔的固定成本(即單位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而發生相反的變化。
2、總固定成本僅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內固定,這意味著固定成本的固定是有條件的。這里提到的某個范圍稱為相關范圍。如果業務量變化超出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化。綁定固定成本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業務能力而必須發生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房產稅、房租、管理人員的工資等。因為這種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這種費用的數額一旦確定,就不能輕易改變,所以限制性很強。
3、由企業管理當局根據會計年度開始前的經營情況和財力確定的計劃期預算金額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員工培訓費等。這種成本的預算金額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金額。因此,也稱為自定固定成本。該等費用的金額不具有約束力,可根據不同情況確定。
⑤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銷售收入。即固定成本+單位可變成本*產量=單位售價*產量。
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或 =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
相關信息:
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
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⑥ 管理會計高低點法怎麼計算
高低點法是利用代數式y=a+bx,選用一定歷史資料中的高業務量與低業務量的總成本(或總費用)之差△y,與兩者業務量之差△x進行對比,求出b,然後再求出a的方法。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設以y代表一定期間某項半變動成本總額,x代表業務量,a代表半變動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半變動成本中依一定比率隨業務量變動的部分(單位變動成本)。則:y=a+bx
高業務量與低業務量之間的半變動成本差額,只能與變動成本有關,因而單位變動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計算:b=△y/△x
即單位變動成本=(高業務量成本—低業務量成本)/(高業務量-低業務量)=高低點成本之差/高低點業務量之差
知道了b,可根據公式y=a+bx用高業務量或低業務量有關數據代入,求解a。
a=高(低)產量成本-b×高(低)產量
用高低點法分解半變動成本簡便易算,只要有兩個不同時期的業務量和成本,就可求解,使用較為廣泛。但這種方法只根據高、低兩點資料,而不考慮兩點之間業務量和成本的變化,計算結果往往不夠精確。
學習初級會計知識可以到恆企教育學習,恆企教育誕生於2002年,業務涵蓋了財經類職業教育、設計類職業教育、IT類職業教育、學歷輔導、職業資格培訓、產教融合、公共培訓、高端課程研發、圖書文化出版等多個領域,致力於為社會培育優質人才。恆企會計培訓班,上課時結合實際教學;下課後老師手把手練習輔導。
⑦ 固定成本總額怎麼算
固定成本是相對於變動成本而言的,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
【拓展資料】
固定成本的特點:
一、固定成本的特點是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而變,表現為一固定金額;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即單位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固定成本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二、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降低企業固定成本的方法:
一般企業經營都會有兩部分成本,一部分是顯性的經營成本,另外一部分就是隱含的資金成本。很多企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在經營過程當中資源的極大浪費,降低高資金成本的方法。
一、固定成本最小化,降低固定成本的重點如下:
1.清理無效資產,將不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的資產清理;
2.必需的固定資產盡可能通過租用等方式使用,將固定成本支出變為流動成本支出;
3.分析自身的優勢所在,將不具有優勢的生產過程盡可能外包。
二、流動成本最小化和加速周轉:
1.降低物料成本;
2.降低人員成本;
3.降低應收賬款;
4.合理制定技術創新的成本;
5.降低管理成本。
三、努力利用上游下游的資金:
1.所有需要支出的成本資產都盡可能由上游的供應商預付,爭取在一次周轉以後再付款。
2.所有收入盡可能要求購買方預付訂貨款或者收取預售賬款。盡管這些在某種程度上有一些理想的因素,關鍵還要看自身在行業鏈條當中的力量。
⑧ 關於固定成本的計算
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其特徵是:
(1)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而變,表現為一固定金額;
(2)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即單位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
(8)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1、約束性固定成本
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於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capacity Cost)。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
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
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⑨ 高低點法進行成本性態分析公式
計算
高低點法是利用代數式y=a+bx,選用一定歷史資料中的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或總費用)之差△y,與兩者業務量之差△x進行對比,求出b,然後再求出a的方法。
設以y代表一定期間某項半變動成本總額,x代表業務量,a代表半變動成本中的固定部分,b代表半變動成本中依一定比率隨業務量變動的部分(單位變動成本)。則:
y=a+bx
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之間的半變動成本差額,只能與變動成本有關,因而單位變動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計算:
b=△y/△x,即
單位變動成本=(最高業務量成本—最低業務量成本)/(最高業務量-最低業務量)
=高低點成本之差/高低點業務量之差
知道了b,可根據公式y=a+bx用最高業務量或最低業務量有關數據代入,求解a。
a=最高(低)產量成本-b×最高(低)產量
用高低點法分解半變動成本簡便易算,只要有兩個不同時期的業務量和成本,就可求解,使用較為廣泛。但這種方法只根據最高、最低兩點資料,而不考慮兩點之間業務量和成本的變化,計算結果往往不夠精確。
⑩ 保本量怎麼計算公式
保本量的計算公式: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它的具體推導過程如下:營業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銷售量-固定成本=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當貢獻邊際總額-固定成本=0時,這時企業達到盈虧平衡狀態,此時的銷售量即為保本點銷售量。如果將上式變形後是就可以得到其計算公式:保本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邊際貢獻。
拓展資料:
1,保本量也就是保本銷售量(Break-even Sales Volume; Break-even Units)是指使企業剛好能夠收回成本和繳納稅金時的銷售量,這時即無利潤,也沒有虧損。因為企業利潤分為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兩種,所以保本銷售量也分為稅前保本銷售量和稅後保本銷售量。保本銷售量是用於企業利潤和成本預測方面或企業投資和設備更新決策方面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數據。
2,邊際貢獻率是指邊際貢獻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通常,邊際貢獻率是指產品邊際貢獻率,可以理解為每一元銷售收入時邊際貢獻所佔的比重,它反映的是產品給企業做出貢獻的能力。邊際貢獻率,可以理解為每一元銷售收入佔中邊際貢獻所佔的比重。
3,固定成本是相對於變動成本而言的,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固定成本總額=最高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高點業務量=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低點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