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原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一、材料采購時,按實際成本借:材料采購借:應交稅費-進項稅貸:銀行存款等二、材料入庫時,借:原材料(按計劃成本)借: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小於時為貸:材料成本差異)貸:材料采購三、材料出庫時,日常按計劃成本借:生產成本等貸:原材料四、期末,結轉本期發出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時,借:生產成本等貸: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時,相反分錄。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期入庫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期入庫材料計劃成本)*100%應結轉的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成本差異率與本期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時可採用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另外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100%
❷ 如何用計劃成本核算原材料
(一)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特點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方法進行核算,是指原材料的日常收發及結存無論是總分類核算還是明細分類核算,均按計劃成本計價.
(二)科目設置
需要設置原材料,物資采購,材料成本差異科目進行核算
(三)購入原材料的核算
1、貨款已付材料驗收入庫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實付款)
2、貨款已付材料尚末驗收入庫
借:物資采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3、材料已驗收入庫,發票帳單未到,貨款未付
(1)月末按計劃成本暫估入帳:
借:原材料
貸:應付帳款--暫估應付款
(2)次月用紅字沖銷上述分錄:
借:原材料(紅字)
貸:應付帳款--暫估應付款(紅字)
(3)待發票帳單到達:
借:物資采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 銀行存款
4、月末匯總結轉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借:原材料
貸:物資采購
同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1)對於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物資采購
(2)對於節約差異: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四)發出原材料的核算
1、按計劃成本發出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 (計)
製造費用 (計)
管理費用等 (計)
貸:原材料 (計)
2、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借: 生產成本(節約用紅字)
製造費用(節約用紅字)
管理費用等(節約用紅字)
貸:材料成本差異(節約用紅字)
❸ 計劃成本核演算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它與實際成本核演算法相比有什麼區別
1,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特點是: 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均按計劃成本登記。 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2,計劃成本法,核算涉及的計算公式如下: 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期初存貨的差異額+本期收入存貨的差異額)/(期初存貨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存貨的計劃成本)。
(注意:超支差異額用正數,節約差異額用負數表示)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3,計劃成本核算方法與實際成本核算方法的區別如下: 實際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以實際購進成本作為入賬成本,而計劃成本核算方法則是以企業所制訂的計劃成本作為入賬成本,另採用「材料成本差異」作為其與實際成本的備抵科目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 計劃成本法下,存貨按計劃成本記賬。每一種存貨的單價都是固定的,就是計劃成本。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等差異科目反映。
實際成本法下,存貨按實際成本入賬。每一筆存貨入庫單價都有可能不同。
計劃成本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主要為內部管理使用。
一,計劃成本法
1,對所有原料品種自製計劃單價(計劃單價不能超過實際價的10%)。
2,財務通過「材料采購」科目並在月底通過「材料成本差異」計算成本。
3,適合企業的車間核算或車間部門考核及二級核算。
二,實際成本法
1,倉庫入庫材料按實際價入庫。
2,財務按「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法計算成本。
3,適合流通領域。
三,區別
1,公司的大小及性質決定。
2,材料的品種的多少,成本的核算方法決定。
3,領導的決策能力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