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發現桶裝水的問題。一桶8塊錢的水,送水工拿3元,剩下老闆拿4元。這桶水就一塊錢的成本都不到。
一桶水一塊的成本不到?你家老闆是偷著灌假水的吧?
2016年前一噸工業用水60元,大約3噸左右才能生產出1噸合格的桶裝水,1噸水大約灌裝50桶,光水的成本就是一桶3塊6,還沒算濾芯等設備損耗和桶的損耗、人工房租運費稅費,送到客戶手裡8塊,也就是給工人掙點工資,老闆根本掙不到錢。
2016年北京的工業用水直接漲價到160元一噸,N多水廠去稅務局抗議,具體什麼結果不太清楚,因為我不是水廠的,但是北京還是有10塊錢以下的水,估計多少有點效果。
還有,工業用水包括自來水,也包括自己打的深井水和其它水源的水,不要以為自己打口井就可以免費取水了,這樣是要進大獄的!打井得去申請,去辦取水證,安裝水表,取多少水去水務局交多少水錢才行。
㈡ 桶裝水的成本以及利潤有多少
出廠價一般3元左右,賣到市民手中的價格在6至8元之間,除去有關開支,經銷商經營一桶純凈水的純利潤一般有3元左右。賣礦泉水比純凈水還要賺錢,礦泉水的出廠價在6至8元之間,加上100%的利潤出售,一桶穩賺6元。
關於利潤方面的問題,之前說到的純利潤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下的數值,當然有部分地區的利潤是可以達到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一點,不知道各位老闆有沒有發現,桶裝水的價格越往南走,價格越高,利潤越低,當然這是一個宏觀方面的。
具體的價格肯定會有所出入,在我看來,主要的因素就是在於每個地方的用戶消費觀念的不同,以及每個店面的老闆對於引導用戶消費的理念問題,當然這也是當下對老闆來說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
再更新一下部分問題:在桶裝水行業當中,不論是水企也好還是水站也好,其實都在想辦法破局。為什麼說想辦法破局呢!
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就是線上的推廣方面,本來想訂水的年輕人在網上一搜桶裝水,算是各種各樣的負面新聞,不論是電視台新聞還是凈水器這些競爭對手的抹黑,就導致很多人覺得桶裝水不行。
以凈水器做對比,一個幾千塊錢的凈水器和幾十萬的專業凈水設備做對比,哪個水更放心?凈水器能消毒?第二就是入行的門檻低,就導致水企、水站的競爭非常大,還有其他凈水器、直飲機等等的搶占市場,無疑就是雪上加霜。
但是現在的桶裝水行業的從業人員很多人的文化程度相對偏低(接觸過很多,大多數確實是這樣,別噴),而且相當多的是送水工出身,所以就導致局面一如既往地跟以前一樣,或者區別不大,就更別說如何破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