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管理會計對成本是如何分類的各種分類
現代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資產服務的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形成了管理與會計交叉學科。
(1)決策與計劃會計。以「決策會計」為核心,利用所掌握的豐富信息資源,對為實現決策目標可供選用的各種方案進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從中權衡利害,比較得失,幫助企業決策者客觀地掌握情況,據以作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以促進企業決策最優化。這是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所在。計劃(預算)是以決策為基礎,把通過決策程序選用的有關方案所要達到的目標,用貨幣形式進行計量,形成企業的生產經營預算,並把它們加工、匯總成一個相互協調的預算體系,作為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准繩。
(2)執行會計。以「決策與計劃會計」為基礎,著重於對企業經營活動的進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徵收控制。它一方面,將企業年度預算所定的各項指標結合主要對象的特點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分別建立專業性的計量、控制系(如按照成本形成和積累的特點,建立標准成本系統;按照存貨形成和使用的特點,建立存貨控制系統);另一方面,按照企業內部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分解、落實和具體化,形成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企業內部的責任會計體系。
拓展資料
一、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指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並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並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基於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
1、管理會計的對象
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以使用價值為基礎的價值管理。從實質上講,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管理體現經濟效益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價值運動;從實踐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復合。
2、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具體目標為:
1)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2)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3、管理會計的職能
預測、決策、規劃(預算)、控制、評價
4、管理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
相關性、准確性、一貫性、客觀性、靈活性、及時性、簡明性、成本效益性
Ⅱ 會計知識:請教各位一道成本管理會計題,我算不到那個答案,求詳細解答。
投料率=100% 完工率=80%
月末在產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量*單位在產品材料定額成本
=2000*100%*5*4=40000(元)
月末在產品直接人工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量*單位在產品定額工資
=2000*80%*2.50*3.20=12800(元)
月末在產品製造費用=月末在產品約當量*單位在產品定額製造費用
=2000*80%*2.50*1.10=4400(元)
月末在產品成本=40000+12800+4400=57200(元)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28000+12000+4000)+(164000+60000+20000)-57200
=230800(元)
Ⅲ 管理會計,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麻煩幫幫忙解答下
1、完全成本法:產品總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 =100+120+80+40=340元
單位成本=340/20=17(元/件)
變動成本法:產品總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100+120+80=300元
單位成本=300/20=15(元/件)
2、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貨成本=17*2=34元
變動成本法:期末存貨成本=15*2=30元
3、完全成本法:當期利潤=25*18-17*18-3*18-50=40元
變動成本法:當期利潤=25*18-15*18-3*18-50=76元
4、原因在於兩種成本法計入當期利潤表的固定生產成本的水平出現了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