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职场边际成本是什么
扩展阅读
塑料加工件怎么算价格 2025-05-21 12:03:12
没有石油导弹怎么发射 2025-05-21 12:03:11
伊朗石油一月多少钱 2025-05-21 12:02:32

职场边际成本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5-21 06:45:52

❶ 在大城市上班的年轻人怎么体面地省钱

在大城市上班的年轻人,怎么体面的省钱?

在一线城市生活,作为工薪阶层,没有特殊需求,可以养成骑行的习惯,通过这项习惯,一年可以节省不少的开支,关键是不仅节省开支,还省了买健身器材,免费锻炼了身体。

想要省钱的话,吃住方面,建议每天去上班的时候自己带饭,自己做的饭既健康又好吃,比外面的便宜很多,这样子就能在吃饭上省下很多钱,还有租房子的时候尽量和别人合租,在住房上又能省一笔钱。

减少无谓的荷尔蒙开销,所谓“荷尔蒙开销”就是为吸引异性而产生的花销。这个门类下的开销往往是智商税的重灾区。比如女生要明白,你们指甲盖上的颜色和图案对男生来说构不成什么重大审美的差异,在这上面花钱不是说不可以,而是性价比趋近于零。

还有就是30块钱喝一杯咖啡真的很奢侈,在一线城市以外,这个钱基本上等于吃一顿饭了。如果有喝咖啡的习惯自己弄个三四百块的咖啡机,做出来的效果和店里没有太大区别,边际成本可以降到5元一杯甚至更低。

另外,我们在衣服上的开销也是需要好好的规划的,现在的名牌的衣服普遍都比较贵,换季购买,这样也会省下可观的费用,等慢慢挺过了经济困难时期,就重新获得了敢于消费的魄力。

其实,在大城市想省钱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到的人肯定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❷ 谈谈经济学的理性人决策

经济学中我们常常假设,参与决策的人都具有足够的理性,总是能够为自己做出最好的决策,由此而使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经济资源得到最好的使用。但是,关于决策,无非两个概念:成本与收益;而其中成本所涉及到的概念包括两个:沉没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收益有两个概念:边际收益和总收益。

沉没成本——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关于其中是所涉及到的几个概念中,常常使大家迷惑的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英文sunk cost。意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者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比如在过程中我们所投入的时间,精力或者说部分的金钱,还有在一个投资案例中,投资早期的器材,购买大多具有一定的沉没性,因为即使你在购买后立刻出售,价格通常都会比买入时的价格更低,而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在投资的全过程中不能收回,只能以收益的方式予以弥补。而强行试图改变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沉没成本谬误。

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决策时不考虑沉没成本则是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法则之一。但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分成本你不可能通过任何形式的决定或者行为予以补偿。但是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一概念是初级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但是“We find no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knowing about basic microeconomic priciples prevents indivials from falling prey to the sunk-cost effect(on the sunk-cost.S.Roth.2014)."

所以,我们还是来继续笑一笑吧。

如果你知道自己将永远失去某样事物,你会倍感痛苦。为消减这种消极情绪,你会做出些荒谬的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去影院看电影,在头15分钟内你意识到这是你看过的最烂的片子,但是你无论如何还是挨到了结束?你坐在座位上,努力忍受,只是因为你不想浪费电影票钱。又或者你曾经买了一场音乐会的门票(不能退票的那种),但到了那天你忽然病了,或者累了,或者宿醉不醒,又或者有更想做的事情……但是你仍然去参加那场音乐会了,即使你一点都不想去——只是为了证明你花出去的钱有所价值。又或者,你是否曾经买了一份墨西哥卷饼,在吃了第一口后你觉得它简直是加了萨尔萨辣酱的狗食,但是你还是坚持吃完了它,只因为你不想浪费钱和食物?如果你有上述任何一种经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一名沉没成本谬误受害者。

所以我们在现期的决策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到是现期的目标和投入。不要为了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将问题的思考放在当前的情况下,考虑当前的投入与回报!

经济因素的量化——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在涉及收益与成本时,我们常常需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量化。

在一个成功的决策中,我们常常能够做到的最好结局就是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但是怎么算是收益大于成本呢?这,就是量化的问题。如何量化成本与收益始终是影响我们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的量化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不合理的量化,却往往能够使我们的决策过分趋于保守或者过分趋于偏激!

在这一关于量化的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是:以什么标准来量化成本和收益是合适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小明今年刚出来工作,一个月工资收入6000。最近Apple新出了iPhone6s,售价6000。他对是否购买犹豫不决,所以他决定用经济学的量化成本来分析下。但是问题又来了,到底是以每天200的标准来衡量一部6000元的iPhone是否合适?还是以每天50的吃饭费用来衡量一部6000元的iPhone的合理性?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我们局外的眼光来看,在这个问题中,两种衡量方式的区别在于:以每天的生活必需资源衡量非必需资源还是以每天的全部的生活资源衡量非必需生活资料?

为了世界这个问题更清楚,我们通常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每天200的标准来衡量一部iPhone的话,那么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只是一个月的工资而已。可是用iPhone的人肯定是去星巴克喝咖啡,肯定是去俏江南吃饭,如果考虑买iPhone,那么这些是否也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同样如果以每天50的标准来衡量手机的话,那么1500的中兴手机才是你的选择,但是6000的工资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用着1500的垃圾中兴手机这样真的合适吗?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确定你自己位置。于此相似,还有一句中国古话是这样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它们的意思都是:每一个无论在做事,还是在做人的时候,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就如同比干看见纣王用象牙筷子时就预测商朝的灭亡一样。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个标记,代表你是某一个等级的人。同时那一个等级的人的其他标记也会慢慢的靠近你,因为你选择了这样的一个等级,所以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等级 ,那么接下来你所面临的很多事情都会让你手足无措。

好的,接下来回到问题。以什么标准来量化我们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呢?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首先得出结论,以生活的全部或必需资源来衡量非必需资源貌似都不太合适。前者是太过偏激,后者又太过保守。所以我们换一个评价标准:用生活必需资源评价必需资源。对一个刚入职场工资6000的新人来说,每月工资收入6000,除去吃饭、房租、购物服装水电等杂项,一个月用于自己休闲的资金大概是2000左右。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发现2999的小米手机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好的,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已经发现了,当我们对于一个东西的价值开始量化的时候,选择与它同类,并且最接近的资源进行量化的时候,往往才是最合适的。

❸ 工作的"边际成本"

什么是边际成本呢?学术上的解释是“没增加单位量获得的收益”,那么收益相对应的应该有‘边际成本’,即:“在每新增单位量上所投入的成本”。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一天天,一年年的做下来,都是出于一个“边际收益”递减的状态。

有相当多的工作,是这样的:

从业者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都做的还不错,赚钱也不少;

但越往后呢,要么年龄大了力不从心,要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要么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接受裁员、降薪……

总之,都指向同一个结局——即,跟以前同样的付出,却得不到同样的回报,回报反而还在慢慢减少。

这就是出现在职场中,一个普遍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

哪怕增加工作时间,可能都无法维持和以前相同的工作收入!

那么,什么样的工作,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非常依赖体力的工作 ——因为人总会老去,变得衰弱,失去力气,干不动活,随着年龄递增,收入很有可能会递减;

再比如,一成不变的工作 ——因为长时间从事这种工作,会让人失去应变能力。当变化袭来时,从业者等于是在大海中裸泳,毫无抗风险能力可言,此时他的收入就不是递减了,是骤减。

所以,我们还可以反推,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尽量避免边际收益递减,甚至达到边际收益递增的效果呢?

比如,创造性的工作 —— 设计师、工程师、作家等艺术及技术领域从业者 ,他们创造出作品,只要受到大众的认可,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收入,如画家的画作,工程师的app,作家的小说……

他们在创作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在创作后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收入,还可以在一年后、两年后甚至十年后都可以为他带来收入;

只要有人喜欢,一个创作者十年前的作品,还是会为他赚钱。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想想,魔兽世界都已经多少年了?至今还有玩家在付费。

再再比如,经验主导型的工作—— 这个很好理解。好比背单词吧,你背一个单词花5分钟,背过了之后,你的收益,不仅仅是词汇量增加1个,还有相应的句型、常用语、写作能力都会提升;

当你背到一定量的时候,忽然发现,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已经很简单了。

你不会再为枯燥的语言学习而烦恼,因为现在你的外语水平,已经不再受制于单词量了。

这,就是职业积淀的魅力,传说中的“厚积薄发”、“量变引发质变”、“四两拨千斤”。

像翻译、教师、厨师、手艺人、匠人、独立开发者等等,都是经验主导型的职业。

年薪百万,每天却是工作三、五个小时的人,大多数掌握了如何提升“边际收益”的法门。经过持续不断的调整和积累,终于有一天,他们可以不再一分一分地出卖劳动力而活,而是让自己的作品(或者能力)持续变现,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收入。

当同龄人,还在体力的下降、脑力的不济、收入的断层而焦头烂额时,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却显得格外从容。

当晚啦,一切的大前提 :终身学习,持续精进,不被时代抛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