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成本会计的计算公式
成本会计是概念,没有公式的。
成本核算步骤:
1、必须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识,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2、必须了解要核算对象的生产过程,掌握它的工艺流程。
3、建立一定的与其相对应的产品核算模式,科学的、按步骤核算产品成本。
4、科学的核算产品原材料定额、工资定额、工时定额,合理的分配费用。
5、随时掌握原材料市场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办法。
6、建立目标成本考核机制。严格的控制生产成本。
(1)成本会计什么是计件扩展阅读
成本会计基本职能要求是按国家规定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的信息,以求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核算,总体上跟一般的会计的工作程序相同,具体核算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具体表现为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产品成本;设置账户、登记明细账;编制成本报告等。
此外,及时、真实的成本资料能对各成本、费用的监督与控制起关键作用,成本会计除上述基本核算工作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分析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管理、参与监控,为生产经营决策保驾护航。
② 成本会计中工资核算要怎么算
薪资明细表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收入元素、扣减元素、社保公积金费用、应付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后扣除项目、实际收入。
1、收入元素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资、补贴(常见的有:交通补贴、通讯补贴、餐费补贴、油费补贴、住房补贴、驻外补贴、夜班补贴、出差补贴等)、津贴(常见的有:岗位津贴、技术津贴、职称津贴等);
带薪假期工资(带薪假期一般有:年假、病假、产假、产检假、陪产假、丧假、工伤假、婚假、哺乳假、流产假)产假工资差额、奖励金额、优秀员工奖、高温补贴、防寒补贴、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补偿金、加班工资(平时加班工资、周末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工龄工资、补发工资等。
2、扣减元素包括:事假扣除、绩效奖金扣除金额、考勤扣除(迟到、早退、旷工、缺卡等)、其他罚款、抵税额等。
3、应付工资即收入元素加扣减元素的总和。
4、社保公积金费用报告: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社保公积金缴费比例、社保公积金缴费金额(公司部分和个人部门)。
5、个人所得税:个人税前工资超过免税起征点的部分要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纳个税,一般都由公司代为扣除和申报。税前工资=应付工资-社保公积金费用(个人部分)-抵税额。
6、税后扣除、补发项目:一般为公司特殊的规定项目,如水电费、借支费用等。
7、实际工资:即员工当月实际收到的工资。实发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后扣除项目+税后发放项目。
(2)成本会计什么是计件扩展阅读
1、当月实际工作日:某一个月份除周六日以外的天数,包含法定节假日天数。即员工某月应出勤的天数。例如:2016年12月自然日天数为31天,工作日天数为22天,则当月员工应出勤的时数为22天。员工正常出勤的工资应该按照实际出勤天数与该应出勤天数进行折算。
2、月工作日:劳保部门规定的以制度月工作时间,每月固定为20.83天。
月工作日=(365天-104天(每年周末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月=20.83天。需要明确的是20.83天和工资计算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月出勤天数的基准而已。
3、月计薪天数:劳保部门规定的计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的天数为21.75天,与制度月工作日的区别为该天数包含每年11天的法定节假日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法定假日现在为带薪假日,平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假日加班都是按照21.75天计薪日得出的“日工资”来计算加班工资。
③ 成本会计做账流程
成本会计做账基本流程,一般流程:
1、根据生产方式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际运用中,这三种可以相互结合。如果公司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数据管理软件,而且运行良好(虽然绝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仅仅勉强达到数据统计功能,但也对成本核算的细节起到一定帮助)。
2、基本资料收集:
2.1《BOM表》,即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及材料用量标准。这是实际生产成本分配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2.2车间材料领、用、存明细表,这个不用说了,主要材料的统计,重要性不问可知。关键是要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设定统计表的项目格式。或按订单统计,或按产品品种统计,或根据生产步骤统计,或三者结合。
2.3仓库材料进、出、存明细表,这个是为了检验车间领、用存明细表的正确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仓库成品进、销、存明细表,这个是成本报表的重要采用数据《生产成本表》、《销售成本表》。
2.4员工工资明细表,人工成本原始资料。关键是要分部门统计,如果有计件工资更好。
2.5制造费用明细表,按部分统计,这个要在原始单据在最初入帐时都要按部门记帐。这个是分步法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一。
3、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3.1成本报表主表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品销售成本表》,这个做起来不复杂,关键是之前的资料统计要细致,才能计算的相对精确。
3.2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亏分析和保本点分析。
3.3深入的分析是品质成本分析和重点成本分析,这才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2.其中材料成本的计算尤为重要,一般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能确定产品成本归属的直接计入产品,不能明确划分成本归属的,根据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分配标准。
④ 成本会计的公式是什么
公式很多,给你弄了些,你看看需要用哪个,如果是某一专业的你再追加,我给你详细解答!~
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
1.按计划成本进行的材料发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材料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100% 2.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
(1) 按定额消耗量分配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2) 产品共同消耗原材料的品种较多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材料费用分配率=各种材料实际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
某种产品分配负担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各种材料定额费用之和×材料费用分配率
3.工资的核算 (1) 按出勤日算月工资 日工资率=月工资标准/30(23.33)
应算出勤工资=日工资率×(出勤日+公休日)
应算病假工资=日工资率×病假日×工资标准 应付月工资=出勤工资+病假工资
(2) 扣缺勤工资的核算 应扣缺勤病假工资=日工资率×病假日×(1-工资标准)
应扣事假工资=日工资率×事假日 应付月工资=月工资标准-扣病假工资-扣事假工资
(3) 计件工资的核算 产品计价单价=小时工资率×某产品工时定额/总工时定额
按产量和计价单位的计件工资=某产品计价单价×件数+另一件产品计价单价×件数
某产品定额工时=产品定额工时/总工时定额×件数
按定额工时计算的计件工资=小时工资率×(某产品定额工时+另一件产品定额工时)
(4) 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按产品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⑤ 成本会计一般需要做那些账务处理
成本会计一般需要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账务处理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⑥ 成本会计中的计件工资单价怎么算
计件工资根据工作班产量记录或工作通知单登记的产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的工资。 产品的计件单价是根据工人生产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乘以该级别人工的小时工资率得出的。 举例:某企业一车间工人万婷为四级员工,月标准工资1680元。9月份完成合格品产量为“A产品150件,B产品100件。A、B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0.5小时/件、1小时/件。试计算9月份万婷应付工资。小时工资率=1680/(21*8)=10元/小时A产品计件单价=10*0.5=5元/件B产品计件单价=10*1=10元/件应付计件工资=150*5+100*10=725+1000=17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