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哪些資源正在消失
我認為,煤消失得最快!全球煤儲量僅為36540億噸,根據每年世界開采1850億噸算,只能用20年!
㈡ 現在地球上的什麼資源面臨滅絕
由全球95個國家的1360名科學家聯合研究提交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人類活動已使地球上約2/3的自然資源面臨枯竭,沼澤、森林、草原、河口、天然漁場和其他一些動植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目前正在遭受無可挽回的破壞,自然界中的一個物種可以影響到其他1000萬種生物的生存。
人類活動給地球的生態系統為以後維持物種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地球上水資源面臨著嚴重的破壞。中國的黃河,非洲的尼羅河以及北美的科羅拉多河在一年中某個時節還沒有入海之前就已經枯竭了。
維持物種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波羅的海中生活著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100種動物,其中1/3來自美國的五大湖;反過來五大湖中的170個外來物種的1/3來自波羅的海。而物種入侵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一種美國水母的入侵造成黑海中26種魚類的滅絕,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使現存物種很難適應。
「大自然給地球上60億人帶來巨大的好處,忽視這一點將非常可怕,我們可能會使自己遠離自然,但我們的生存完全依靠其提供的服務。」
●過去60年中被用於耕種的土地超過了18和19世紀的總和。
●全球土地的大約24%目前已被用於耕種。
●過去40年來,江河湖泊中的水量減少了一倍。
●目前全球至少1/4的魚類都面臨過度捕撈的危險。
●從1980年起,紅樹林總量的35%已從地球上消失,全球珊瑚礁有20%遭到破壞,另有20%遭到嚴重破壞。
●人類對於森林的過度砍伐增加了感染瘧疾和霍亂的可能,並導致新型疾病的產生.
㈢ 有關地球資源枯竭的資料
1、森林資源: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森林覆蓋率約為40億公頃,佔世界陸地面積的30%左右,世界森林資源蓄積推算約為4 300億m3。雖然森林退化和消失的速度有所減緩,但每天仍有將近2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
2、物種滅絕: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澳洲袋狼、直隸獼猴、高鼻羚羊、台灣雲豹、中國犀牛、南極狼等物種已不復存在。白鱀豚、蘇門答臘虎、北部白犀牛、.奧里諾科鱷魚、小嘴狐猴等動物也瀕臨滅絕。
3、淡水污染:水污染有三個主要來源,生活廢水、工業廢水和含有農業污染物的地面徑流。如1986年萊茵河化學品泄漏事故就造成了萊茵河水的長期污染。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估計,由於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設施,全世界有10億多人口無法得到安全的飲用水。
(3)地球哪些資源會消失擴展閱讀:
隨著對淡水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在許多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淡水成為決定經濟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部門之間、地區之間和國家之間爭奪淡水資源的情況越來越突出。在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不同功能用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越來越顯著。
因此,全球跨國的水資源管理是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的重要領域。在西亞和北非等一些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水貴如油,各國在跨國河流和地下蓄水層開發利用上的矛盾往往十分尖銳。有時甚至引發軍事上的對峙,成為國際沖突的導火索。
㈣ 地球有哪些資源被破壞了
石化能源被過度的開采,森林被過度的砍伐,濕地大幅度的被破壞,河流大規模的被污染,空氣嚴重污染。物種的多樣性在快速消失中,總的來說一切資源都受到一定程度破壞。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由於人類的活動,地球的健康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可謂「從頭到腳」毛病不少。科學家發現,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和深度都創下了歷史紀錄,完全修復需要60年時間。而海洋由於遭受污染也出現了200個「死亡地帶」。
臭氧空洞面積大於北美洲
據英國《衛報》10月20日報道,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9日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今年南極臭氧損耗嚴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極臭氧空洞平均面積為1060萬平方英里(約合2745萬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積還大。
據悉,NASA「奧拉」衛星上的臭氧觀測儀可以測量到整個南極大陸從地表到大氣層上部的臭氧總量。該監測設備10月8日在南極東部冰原上空檢測到那裡的臭氧量值極低,僅為85多布森單位(1個多布森單位是標准狀態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層厚度)。另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還利用氣球上攜帶的設備直接測量南極臭氧量,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南極的臭氧總量已經從7月的約300多布森單位驟降至93多布森單位。
更令科學家吃驚的是,臭氧層中距地表12.9公里至21.9公里范圍內的臭氧基本被損耗殆盡。7、8月份時,這一區間的平均臭氧量為125多布森單位,目前已經急劇下降,最低時測到的臭氧量僅為1.2多布森單位,幾乎完全耗盡。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至30公里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危害。當臭氧層厚度低於220個多布森單位時,便被認為出現空洞。197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蘭和莫萊特發現,大氣臭氧層已遭到嚴重破壞,人類頭頂上的這把「傘」已出現空洞,並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加劇。這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進入臭氧層後,消耗臭氧造成的。
「奧拉」衛星的微波分叉發聲器測量顯示,今年9月中下旬,南極平流層下部的含氯化合物一直處於極高水平。另外,平流層氣溫也是影響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氣溫偏低時,空洞面積變大、深度增加。氣溫偏高時,空洞面積縮減。10月至11月間,臭氧空洞將持續惡化,預計紫外線照射會異常增強。由於臭氧層損耗物質的釋放已經受到國際公約的限制並在持續減少,科學家估計,南極洲臭氧層空洞到2065年可以完全修復。
「死亡地帶」數量不斷增多
10月19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北京召開的大會上發布了《2006全球環境展望年鑒》,該報告稱,海洋中「死亡區」數量已經達到了200個,在過去兩年中增長了34%。
由於化肥、糞便、污水等排泄入海,為一些藻類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刺激這些海藻的瘋狂生長,加上空氣污染因素,導致海中形成了一些「低氧區」和「缺氧區」,不但魚、蝦、貝類無法在低氧或缺氧狀態下存活,連海草也難以倖存,因此「低氧區」和「缺氧區」又被稱為「死亡區」。
報告指出,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死亡區」的數量和面積一直在擴大。1994年估計全球海洋共有149個「死亡區」,但2006年「死亡區」可能已多達200個。最早發現和記錄到的「死亡區」在美國東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羅的海、卡提加特灣、黑海和亞得利亞海東北部。最著名的「死亡區」在墨西哥灣,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泄的養料導致的。最新的一些死亡區出現在南美、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東南部和紐西蘭等地區和國家的沿海。海洋「死亡區」對漁業形成了極大的威脅,但如果風能夠將富有營養的水沖走,「死亡區」就可能復活。環境規劃署呼籲沿海國家採取措施控制陸源污染,遏止「死亡區」持續增多的勢頭。
人類對地球破壞 速度前所未有 [閱讀:1487]
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機構認為,這將使得自然界更加可能出現突變,導致疾病蔓延、森林遭到摧毀、海洋出現「死區」。
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機構(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的1360名專家在95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過去50年來,人口增加使得人類賴以生活的三分之二的生態系統,包括空氣和水源,受到污染和過度開發。
該機構由45個成員組成的董事局發表的報告指出:「人類的活動已經對地球的自然運規律帶來很大的壓力,地球的生態系統因此未必能養活得了未來的人口。」
報告指出,10%至30%的哺乳動物、鳥類和兩棲動物瀕臨滅絕的邊緣。
這項歷來最大規模的地球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發現:「過去50年來,人類為了取得食物、凈水、木材、纖維和燃料,對生態系統的造成的破壞速度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代都要來得快,破壞面也比任何一個年代來得廣。這使得生物的多樣性承受著無法扭轉的損失。」
報告補充道,從1945年至今,人類開墾為耕地的面積,比18世紀和19世紀開墾的土地加起來還要多。報告說:「未來50年,地表剝蝕會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後果。」
整理報告的專家解釋說,生態系統未來的變化可能會造成疾病爆發、非洲大湖區可能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成為霍亂散播的溫床。肥料中的氮累積在農田裡,接著再沖刷入海,會導致海藻生長茂盛,從而使得魚兒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火和使得沿海地區因而出現沒有氧氣的「死區」。
㈤ 地球的各種資源消耗情況
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家庭用水浪費種種,讓人心痛!專家說,如果全國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換成節水產品,每月就可望節水4.9億噸。面對頻頻告急的全國用水形勢,每個家庭的節水行動對建設節約型社會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
節水洗衣機:一年能節出714個昆明湖
家庭用水其實存在不少隱性的浪費,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節水辦調查顯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嚴重超標,用水量超過8噸/月的用戶占總用戶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費占相當大的比例。
據統計,洗衣用水佔到全部家庭用水的1/3。一般普通洗衣機洗一次衣服用水多在150—180升之間。目前我國城市洗衣機社會保有量約1.2億台,以每周3次使用頻率粗略估算,全部洗衣機每年耗水量至少30億立方米。如把這些洗衣機全都換成節水洗衣機,一年大約能節出714個昆明湖或93個懷柔水庫。
㈥ 地球的資源什麼時候就沒有了啊/
有兩個時間點:1、大約10億年後,由於陽光強度比現在增加了約30%,地球的海水被蒸發干凈,生物全部滅絕,這時可以認為地球的資源就沒有了,因為沒了生物來利用資源。2、大約50億年後,地球被變成紅巨星的太陽吞沒、氣化,那時由於地球不存在了,所以地球上的資源也就沒有了。
㈦ 地球上的哪種重要資源,正在面臨枯竭的邊緣
地球是一顆充滿生機的星球,孕育無數的生命,其實每一個生命對條件都非常苛刻。既要適宜的環境,還要擁有充足的資源,例如水、氧氣等等。水是生命之源,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一旦身體中缺失水分,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地球擁有七分海洋,可能用的淡水資源少之又少,尤其是很多貧困地區,每一滴水對他們而言都格外重要。
5
一種無可替代的資源一旦消失,人類將面臨可怕的危難。不過很多人卻一直在過度浪費,使用不恰當,造成大量的污染。很多磷被排放到海洋中,使海水受到嚴重的污染,很多魚類喪失了家園,變得無家可歸,只有有效的保護磷資源,它才不會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類持續下去,繼續毫無節制的使用磷資源,未來終有一天它將徹底消失,你們對這一磷資源還有怎樣的了解呢?
㈧ 地球上有哪些資源被破壞
石化能源被過度的開采,森林被過度的砍伐,濕地大幅度的被破壞,河流大規模的被污染,空氣嚴重污染。物種的多樣性在快速消失中,總的來說一切資源都受到一定程度破壞。
㈨ 地球上有哪些資源,快要面臨枯竭
地球上有哪些資源,快要面臨枯竭?
在我們的印象中,地球是可以用“地大物博”來形容。但如果你經常關注新聞的話,一定會知道這樣的形容是不夠確切的,隨著人類的消耗和浪費,很多資源都已經面臨枯竭了。嚴格來講,像人類一年所消耗的資源,地球需要用一年半的時間才可以“再生”。
我們在地理的時候,不僅是會學到再生資源的知識,也會明白人類的消耗能力有多大。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地球上有哪些資源快要面臨枯竭?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四個,希望大家可以有所了解。
聽到這類資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基本上每個人都離不開它,畢竟和很多疾病都息息相關。像一些危害比較大的疾病,沒有抗生素是絕對不行的,人類的生命會受到威脅。不過從相關的報道來看,如今的病毒毒性越來越大,種類也變多了一些。這樣一來,抗生素的效果就會減弱一些,像對抗很多疾病都已經沒有太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