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列生物資源種類中,哪種是我國在世界上最多的動物種類、植物種類、細菌種類、
中國動物物種極其豐富。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脊椎動物6千餘種、無脊椎動物5萬余種、昆蟲15萬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
中國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有30000多種植物,僅次於世界植物最豐富的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蘚植物106科,佔世界科數的70%;蕨類植物52科,2600種,分別佔世界科數的80%和種數的26%;木本植物8000種,其中喬木約2000種。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屬750種,中國就有11科34屬240多種。針葉樹的總種數佔世界同類植物的37.8%。被子植物佔世界總科、屬的54%和24%。
已發表的微生物種名數已超過10000種,除去同物異名的情況,實際認可的種類約有8000種,佔世界已知種數的11%,其中真菌約8000種、藻類約500種、細菌約5000種,分別佔世界已記錄物種數的17%、16.3%和18.6%。
實際上沒有哪一種是世界上最多的,只能說是最多的之一。
㈡ 舉幾項我國豐富的生物資源
我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據《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 告》統計,我國哺乳類、鳥類和魚類的種數都居世界前列,已知種數分別佔世界的13.39%、14.25%和20.3%。
我國是海洋大國,海洋資源種類繁多,資源不但豐富,而且開發和利用的潛力大。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過300種,其中可捕撈的有1700多種,經濟價值較大的有150多種。
㈢ 中國的自然資源是什麼
中國的自然資源是土地資源,能源,礦產,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
中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概括如下: 豐富多樣、潛力巨大。 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豐富,向有「地大物博」之說。
例如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
礦產:
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
如鎢的儲量為世界各國總儲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銻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44%。鉛、鐵、銀、錳、鎳等的儲量亦具世界意義。
鐵和錳的儲量雖均佔世界第3位,但貧礦多,富礦少;此外,還多伴生礦。如攀枝花鐵礦中,有釩、 鈦、 鎳等伴生。非金屬礦中的硫鐵礦、菱鎂礦亦居世界首位,磷礦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
㈣ 中國目前的物種資源有多少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據統計,全國約有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佔世界種數的10%;動物資源擁有世界總數的13%的鳥類和12.88%的哺乳動物。脊椎動物約有5000種,其中魚類2864種,兩棲類279種,爬行類376種,鳥類1186種和哺乳類545種。包括昆蟲在內的無脊椎動物種類繁多,國內研究的門類很少,目前尚難作出確切統計,粗略估計不下100萬種。我國已發表的微生物種名數已超過10000種,除去同物異名的情況,實際認可的種類約有8000種,佔世界已知種數的11%,其中粘菌260種、真菌7500種、細菌300種。中國不僅物種資源豐富,而且動植物區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特有屬種十分豐富。植物種約有200個屬為中國所特有;有數十種動物是中國特有或主要分布於中國的種類。不僅如此,中國的經濟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中國也是世界上栽培植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僅農作物、果樹、蔬菜三項保存的品種資源就達17000多份。
概括起來,我國物種資源具有物種多樣性高度豐富;生物物種的特有性高;生物區系起源古老;經濟物種異常豐富等特點。
生物資源是一類可更新資源,只要合理利用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然而,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過渡利用,甚至掠奪性開發,使我國的生物資源遭受了巨大的破壞。森林的過渡採伐,使棲息於森林中的野生動物數目和種類減少,一些物種已滅絕,很多物種成為瀕危物種;草場退化嚴重,商品率降低;對生物資源還缺乏全面的深入研究,一些資源仍處於家底不清的狀況。
㈤ 生物資源包括什麼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生物資源 定義1:生物圈中植物、動物與微生物組成的各種有生命現象的資源總稱。 定義2:對人類具有實際的或潛在的價值與用途的遺傳資源、生物體、種群或生態系統及其中的任何組分的總稱。
生物資源生物資源是生物圈中一切動、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的總和。 生物資源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三大類,其中: 動物資源包括陸棲野生動物資源、內陸漁業資源、海洋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包括森林資源、草地資源、野生植物資源和海洋植物資源, 微生物資源包括細菌資源、真菌資源等。 從研究和利用角度,通常分為森林資源、草場資源、栽培作物資源、水產資源、馴化動物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遺傳基因(種質)資源等。
㈥ 我國的生物資源有什麼特點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復雜。在中國的八大植被帶中植物種類是紛繁復雜,據統計,有種子植物300個科、2980個屬、24600個種。其中被子植物2946屬(佔世界被子植物總屬的23.6%)。比較古老的植物,約佔世界總屬的62%。而那些在世界上其他地區現在已經絕滅的植物,例如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等卻還倖存於中國。種子植物兼有寒、溫、熱三帶,種類比全歐洲多得多。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栽培植物,其中有用材林木1000多種,葯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澱粉植物300多種,油脂植物600多種,蔬菜植物也不下80餘種,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還是世界上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初步統計,中國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070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的9.8%,其中鳥類1170多種、獸類400多種、兩棲類184種,分別佔世界同類動物的13.5%、11.3%和7.3%。中國還擁有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並有羚牛、白唇鹿、黑麂、野氂牛、藏羚、台灣猴;鳥類的鴛鴦,晉、冀的褐馬雞,甘、川的藍馬雞,台灣的藍腹鷳,至錦雞、黃腹角雉、綠尾紅雉等,以及揚子鱷、白鰭豚、大鯢等眾多獨有的珍稀物種。長江中下游的揚子鱷為世界罕見的鱷類之一;中國中部及南部山區的大鯢是世界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
㈦ 我國有哪些重要生物物種自然保護區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壯麗,地域遼闊,跨寒溫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蘊藏著豐富的物種資源。其中鳥類1186種,獸類450種,爬行類320種,兩棲類210種,魚類2200多種。這么豐富的生物種類,如此繁多的群落類型給我國建立多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保護對象、性質和管理方式不同,我國自然保護區一般可劃分為六種類型:(1)科學研究自然保護區:系指在不同自然地帶中,具有代表性的、保持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的自然綜合體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區而建立的,這類保護區可提供天然底本和作為自然基因庫,在嚴格控制下進行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2)重要生物物種自然保護區。(3)自然遺產保護區:系指為了保護地質遺跡和自然景觀的地質地貌方面的有特殊科學研究、游覽價值的自然遺產地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4)資源管理自然保護區:系指通過合理管理該區域內的可更新資源等,使之得以永續利用,並可作為林場、牧場、漁場、獵場等合理利用其資源範例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5)風景名勝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系指為了保護比較完整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生態系統、自然環境優美的歷史勝地、景觀秀麗具有游覽價值的地區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6)文化遺產自然保護區:系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為了保護在人類歷史和文化中具有突出的科學、藝術、觀賞價值的自然文化遺產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目前我國已建立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360多個,近20萬平方公里。其中的「重要生物物種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某種特定的生物資源或植被類型,保護珍稀的動植物。下面介紹的就是屬於這一類的我國一些主要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的動物名稱:(1)四川王朗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2)四川卧龍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3)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4)新疆巴音布魯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天鵝;(5)新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接近原始狀態的高原生態系統,即以野氂牛、藏野驢、藏羚為主的高原動物,湖泊及岩溶地貌,高山凍土;(6)貴州梵凈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黔灰金絲猴、洪桐等;(7)遼寧蛇島老鐵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蝮蛇、遷徙候鳥等;(8)貴州威寧草海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頸鶴為主的珍稀鳥類;(9)陝西洋縣朱䴉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珍稀鳥類朱䴉;(10)廣西合浦儒艮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儒艮(海牛);(11)新疆阿爾金山野駱駝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野駱駝。
㈧ 我國自然資源居世界位次有哪些
1、動物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據統計,全國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070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的9.8%。其中鳥類1170多種、獸類400多種、兩棲類184種,分別佔世界同類動物的13.5%、11.3%和7.3%。
2、國土資源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按利用類型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
3、礦產資源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4、水能資源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5、生物資源
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的巴西,居世界第3位。
水產資源中有魚類約24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約佔3/5,其餘為淡水魚類。此外尚有甲殼類、貝類和海藻類等。
(8)我國的生物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面積列世界第4位,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
草場資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面積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
地表徑流總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按礦產總值比計,中國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
其中,長江流域水量最大,佔全國總水量的37.7%,次為珠江和廣東、廣西沿海各河流域佔17.2%。
㈨ 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原因是什麼
海洋是我國重要的後備資源基地.我國海域總面積達354萬km2,其中水深200m的大陸架148萬km2,中國諸海區的生物生產量為2.67t/ km2(加權平均值),總生物生產量為1261.53萬t.我國可供捕撈生產的漁場面積約281萬km2,合42億畝.
我國海洋生物資源高達20278種,其中魚類3032種、螺貝類1923種,蟹類734種、蝦類546種,藻類790種.其中,作為經濟捕撈對象,在漁業統計和市場上列名的有200多種,這些足以表明我國海洋水產生物的資源豐富和物種豐富度高.我國的海洋漁場是世界上重要的漁場之一,如果在保持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年可捕魚量可保持500萬t以上,是發展淺海養殖業和海上牧場,形成具有戰略意義食品供應基地的重要資源.另外,遠洋漁業還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我國海洋生物豐富的主要原因:中國是海洋大國,中國東、南兩面瀕臨遼闊的海洋,歸中國管轄的海洋面積有354萬km2,跨越了溫帶、亞熱帶、熱帶三個氣候帶,大陸架寬闊,水體營養豐富.
我國海域遼闊,從北到南有四大海區漁場:
渤海海區漁場總面積7.7 萬平方公里,有遼東海、渤海海和萊州灣3 個大海灣,遼河、灤河、海河和黃河帶來了豐富的天然餌料,形成魚類的天然產卵場和重要的漁場.常見魚類有70 多種,主要水產有條鰳魚、對蝦、毛蝦及海蟹等.其中,對蝦是我國著名的特產,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廟島群島、長興島、風鳴島、西中島和菊花島,均可停泊漁船,還有天津、秦皇島、龍口、營口等大中型漁港.海底平坦,有利於拖網作業.渤海水淺底緩,灘塗面積近200 萬畝,發展養殖業潛力很大.
黃海海區魚場總面積38 萬平方公里.北部水域較深,是我國冷水魚類和鱈魚等分布的海區.此外,黃海暖流和台灣暖流影響黃海海區,形成外海高鹽水體與沿海低鹽水體的混合水區,從而使餌料生物具有兩種水體的綜合群體,為各種魚類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經濟魚類十分豐富,有300 種之多,主要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鮁、鮐、鰳魚和對蝦等.有海洋島、鴨綠江口、大連、煙台和威海外海、石島、青島、海州灣及呂泗漁場, 它們是我國現代化海洋漁業生產基礎較好的海區.黃海海區養殖業發達,牡蠣、貽貝、海帶、紫菜、石花菜等為大宗,其中海帶產量最大;海參、海豹、對蝦等養殖也獲得成功.黃海海區淺海灘塗460 萬畝,潛力極大.
東海海區漁場總面積77 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陸架面積52 萬平方公里, 有長江、錢塘江、甬江、閩江、甌江等注入.大陸架淺海水域,海岸線曲折, 各大江河帶來了大量營養物質,為海洋魚類提供了極豐富的餌料,成為我國重要的漁場,魚種有700 多種,以暖性魚為主.大陸架以東深海水域,處於暖流高溫水的控制范圍內,以暖性魚類占絕對優勢.東海海區是我國最大的海洋漁業產區,盛產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及軟體動物烏賊,已建有上海、舟山、寧波、鎮海、溫州、馬尾和廈門東渡等重要漁港.其中浙江東部的舟山群島一帶的海域,是我國最大的漁場,被稱為我國海洋魚類的寶庫.每至汛期,可以捕撈數億斤水產品,東海灘塗寬廣,總面積達300 萬畝,是貝類、藻類的良好養殖場所,海水養殖業比較發達,主要養殖蚶、牡蠣、紫菜、鰻魚和海帶等.
南海海區漁場總面積350 萬平方公里,有珠江、韓江、釜江、南渡江、龍門江及紅河等注入.地處熱帶、亞熱帶,以暖水種魚類為主,已經鑒定的魚種有860 種之多,經濟價值較高的有池魚、沙丁魚等,還盛產金槍魚、沙魚等大洋性魚類.共有海南島、西沙群島、黃岩島等800 多個島嶼.還有北部灣、雷州灣、廣州灣、大亞灣、紅海灣和汕頭港.各島嶼、海灣均是良好的漁船停泊地,有的還是遠洋漁業的優良基地.其中,北部灣是我國重要的熱帶、亞熱帶海洋漁業區.廣西北部灣合浦一帶天然的和人工養殖的珍珠, 在色、光、圓、潤各方面,都超過日本的「東珠」和歐洲的「西珠」,號稱「南珠」.南海諸島廣大海區的魚類資源有的還被別國佔有,有待大力向海外開發.
㈩ 我國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其中許多是我國獨有的,如大熊貓,它就分布在我國的 _________;藏羚羊分布在我
大熊貓生活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溫帶森林中,竹子是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國長江上游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帶,包括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等山系。秦嶺山系分布於南麓,主要分布的縣是佛坪,一般分布的縣是洋縣,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太白、寧陝、周至、留壩、寧強等。岷山系除甘肅文縣為一般分布外,其餘都分布於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縣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縣,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溝縣、松潘、茂縣等縣,少量分布的縣有安縣、綿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崍山系主要分布的縣有寶興、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縣有大邑和蘆山,僅少量分布的縣有邛崍、崇州、康定、瀘定等。大小相嶺除洪雅和冕寧為一般分布縣外,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滎經、石棉、漢源、九龍等。大小涼山除馬邊、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數量外,僅有少量分布的縣有甘洛、峨邊和雷波等。
雌藏羚羊生育後代時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零星個體分布在印度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