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的醫學資料庫和網路醫學資源有哪些
有MEDLINE、《中華醫學雜志》、骨密度資料庫、CBM、PubMed等。
1、MEDLINE
MEDLINE是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簡稱NLM)生產的國際性綜合生物醫學信息書目資料庫,是當前國際上最權威的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
內容包括美國《醫學索引》(Index Medicus, IM)的全部內容和《牙科文獻索引》(Index to Dental Literature)、《國際護理索引》(International Nursing Index)的部分內容。
2、《中華醫學雜志》
《中華醫學雜志》是1915年創辦的雙語學術期刊,周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
期刊主要反映中國醫學最新的科研成果,積極推廣醫葯衛生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及時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經驗。
3、骨密度資料庫
2004 年11 月,GE 公司與中華醫學會合作, 完成中國大陸骨密度正常值資料庫項目,開創了中國骨密度發展的新時代,是中國醫學界將臨床問題數字化的一項巨大突破。
該項目的完成, 徹底結束了用其他人種的標准診斷中國人骨密度狀況的混亂局面,樹立了醫生和患者對骨密度測量和骨質疏鬆定量診斷的信任。
4、CBM
CBM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圖書館開發研製的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SinoMed);
整合了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西文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WBM)、北京協和醫學院博碩學位論文庫等多種資源,是集檢索、免費獲取、個性化定題服務、全文傳遞服務於一體的生物醫學中外文整合文獻服務系統。
可訪問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資源 ,北京協和醫學院博碩學位論文庫(每篇論文的前30頁內容)。
CBM收錄1978以來1600餘種中國生物醫學期刊,以及匯編、會議論文的文獻題錄530餘萬篇,全部題錄均進行主題標引和分類標引等規范化加工處理。年增文獻40餘萬篇,每月更新。
5、PubMed
PubMed 資料庫是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of Medicine, NLM) 的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研製開發的, 設在國家健康研究院。
PubMed 資料庫收錄MEDLINE, PRE-MEDLINE, 還有其它如《Science》, 《Nature》 等電子期刊構成的資料庫。 自1996年至今,該資料庫收錄約1000 萬篇生物醫學文獻。
可供檢索的專業為,分子生物學及NCBI 部分的資料庫題錄。它收錄了美國和另外70 個國家出版的生物醫學期刊約3900種。
PubMed 網上更新速度是每周1次。Medline 收錄的大多數論文原始語種是英語, 或有英文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醫學資料庫
❷ 圖書館的資源 資料庫的種類型
數字資源是文7獻信息的表現形式之r一g,是將計0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b多媒體技術相互1融合而形成的以0數字形式發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資源總和。商業化4的資料庫、機構或個q人a建立的資料庫、各種網路免費資源等都屬於k數字資源。 同印刷型文4獻相比5,數字資源類型更為1豐k富。 從0數據的組織形式上t看,有資料庫、電子q期刊7、電子q圖書8、網頁、多媒體資料等類型。 按存儲介0質可分4為2磁介0質和光介2質兩種類型。其中8,磁介6質包括軟盤、硬碟、磁碟陣列、活動硬碟、優盤、磁帶等類型;光介4質包括CD、DVD、LD等類型。常用的數字資源存儲介4質為6硬碟、磁碟陣列、磁帶及cCD、DVD、LD等。 按數據傳播的范圍可分1為3單機、區域網和廣p域網等方8式。單機利用可以5是光碟或安裝在一c台計6算機上f的數據;區域網內6部利用是用戶7能在機構內8部瀏覽檢索數字資源,但在機構的區域網以2外的網路環境中8不d能訪問;廣i域網方5式是指用戶2可以6在任何一d個w擁有Internet的地方6通過一q定的身份認4證方3式或者不m需認6證就可以7訪問數字資源。 從5資源提供者來看,可分8為7:商業化1的數字資源和非商業化1的數字資源。前者包括資料庫商、出版商和其它機構以6商業化6方2式提供的各種電子w資源,如:Elsevier公3司的SDOS、EBSCO公6司的Academic Source Premier、中8國期刊5網等資料庫,圖書0館需要支n付一i定的費用後再提供給一p定的讀者群,或者讀者個a人i通過讀書4卡和其他方6式購買資料庫的使用權。這些數字資源內2容豐b富、數據量大q,是目前圖書6館館藏資源建設中6的重要內7容。後者主要指機構自建的特色資源庫、開q放獲取資源、機構典藏和其它免費的網路資源,這些資源或者由圖書4館自行建設,或者可以5從2網路上p免費獲取,當然,圖書1館特色資源庫在建成之b後也d可以8以3商業化4方2式進行運作,此時,對其它圖書1館而言,也e可以2稱之z為7商業化5數字資源。 avvdΞz
❸ 常用的中文文獻檢索資料庫有哪些
1、中國知網:
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世界銀行於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始建於1999年6月。
憑借優質的內容資源、領先的技術和專業的服務,中國知網在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在2007年,中國知網旗下的《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年鑒網路出版總庫》獲提名獎。
2、萬方:
萬方資料庫是由萬方數據公司開發的,涵蓋期刊、會議紀要、論文、學術成果、學術會議論文的大型網路資料庫;也是和中國知網齊名的中國專業的學術資料庫。
其開發公司——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是在互聯網領域,集信息資源產品、信息增值服務和信息處理方案為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商。
3、中國年鑒網路出版總庫
中國年鑒網路出版總庫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續更新的動態年鑒資源全文資料庫。內容覆蓋基本國情、地理歷史、政治軍事外交、法律、經濟、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生活、人物、統計資料、文件標准與法律法規等各個領域。
4、中國引文資料庫
該庫收錄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出版的所有源資料庫產品的參考文獻,涉及期刊類型、學位論文類型、會議論文類型、圖書類型、專利類型、標准類型、報紙類型等超千萬次被引文獻。
該庫通過揭示各種類型文獻之間的相互引證關系,不僅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新的交流模式,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科學管理及評價工具。
5、維普資料庫系統
維普資訊網建成於2000年,現已成為全球著名的中文信息服務網站,是Google Scholar最大的中文內容合作網站,中國最大的數字期刊資料庫,目前擁有2000餘家集團用戶,網站注冊用戶數超過200餘萬。
網站內容服務包括9000餘種/2000萬篇中文期刊全文;30餘個國家/11300餘種/800餘萬條外文期刊文獻;400多種重要中文報紙信息,學科覆蓋理、工、農、醫、文、史、哲、法各個領域,並提供網上每日更新。
❹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有哪些資料庫資源 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檢索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有WOS系列、EI、Scopus、CSCD、CSSCI等資料庫,可以通過選庫並輸入檢索關鍵詞的方法檢索資源。
1、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支持WOS系統:SCI、SSSCI、AHCI、CPCI-S、EI資料庫、Scopus、CSCD(中國科引文資料庫)、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的收錄與引用。
2、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文獻傳遞范圍廣泛,讀者可獲取全國多所高校和國家圖書館等館藏文獻,並可獲得國外文獻代查代檢服務。
❺ 資料庫都有哪些
資料庫是一組信息的集合,以便可以方便地訪問、管理和更新,常用資料庫有:1、關系型資料庫;2、分布式資料庫;3、雲資料庫;4、NoSQL資料庫;5、面向對象的資料庫;6、圖形資料庫。
計算機資料庫通常包含數據記錄或文件的聚合,例如銷售事務、產品目錄和庫存以及客戶配置文件。
通常,資料庫管理器為用戶提供了控制讀寫訪問、指定報表生成和分析使用情況的能力。有些資料庫提供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和持久性)遵從性,以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事務的完整性。
資料庫普遍存在於大型主機系統中,但也存在於較小的分布式工作站和中端系統中,如IBM的as /400和個人計算機。
資料庫的演變
資料庫從1960年代開始發展,從層次資料庫和網路資料庫開始,到1980年代的面向對象資料庫,再到今天的SQL和NoSQL資料庫和雲資料庫。
一種觀點認為,資料庫可以按照內容類型分類:書目、全文、數字和圖像。在計算中,資料庫有時根據其組織方法進行分類。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資料庫,從最流行的方法關系資料庫到分布式資料庫、雲資料庫或NoSQL資料庫。
常用資料庫:
1、關系型資料庫
關系型資料庫是由IBM的E.F. Codd於1970年發明的,它是一個表格資料庫,其中定義了數據,因此可以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重組和訪問。
關系資料庫由一組表組成,其中的數據屬於預定義的類別。每個表在一個列中至少有一個數據類別,並且每一行對於列中定義的類別都有一個特定的數據實例。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是關系資料庫的標准用戶和應用程序介面。關系資料庫易於擴展,並且可以在原始資料庫創建之後添加新的數據類別,而不需要修改所有現有應用程序。
2、分布式資料庫
分布式資料庫是一種資料庫,其中部分資料庫存儲在多個物理位置,處理在網路中的不同點之間分散或復制。
分布式資料庫可以是同構的,也可以是異構的。同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中的所有物理位置都具有相同的底層硬體,並運行相同的操作系統和資料庫應用程序。異構分布式資料庫中的硬體、操作系統或資料庫應用程序在每個位置上可能是不同的。
3、雲資料庫
雲資料庫是針對虛擬化環境(混合雲、公共雲或私有雲)優化或構建的資料庫。雲資料庫提供了一些好處,比如可以按每次使用支付存儲容量和帶寬的費用,還可以根據需要提供可伸縮性和高可用性。
雲資料庫還為企業提供了在軟體即服務部署中支持業務應用程序的機會。
4、NoSQL資料庫
NoSQL資料庫對於大型分布式數據集非常有用。
NoSQL資料庫對於關系資料庫無法解決的大數據性能問題非常有效。當組織必須分析大量非結構化數據或存儲在雲中多個虛擬伺服器上的數據時,它們是最有效的。
5、面向對象的資料庫
使用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創建的項通常存儲在關系資料庫中,但是面向對象資料庫非常適合於這些項。
面向對象的資料庫是圍繞對象(而不是操作)和數據(而不是邏輯)組織的。例如,關系資料庫中的多媒體記錄可以是可定義的數據對象,而不是字母數字值。
6、圖形資料庫
面向圖形的資料庫是一種NoSQL資料庫,它使用圖形理論存儲、映射和查詢關系。圖資料庫基本上是節點和邊的集合,其中每個節點表示一個實體,每個邊表示節點之間的連接。
圖形資料庫在分析互連方面越來越受歡迎。例如,公司可以使用圖形資料庫從社交媒體中挖掘關於客戶的數據。
訪問資料庫:DBMS和RDBMS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是一種允許您定義、操作、檢索和管理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數據的軟體。
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是上世紀70年代開發的一種基於關系模型的資料庫管理軟體,目前仍然是最流行的資料庫管理方法。
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資料庫、IBM DB2和MySQL是企業用戶最常用的RDBMS產品。DBMS技術始於20世紀60年代,支持分層資料庫,包括IBM的信息管理系統和CA的集成資料庫管理系統。一個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是一種資料庫管理軟體是在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基於關系模式,仍然是管理資料庫的最普遍的方式。
希望能幫助你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❻ _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有哪些資料庫資源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檢索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有WOS系列、EI、Scopus、CSCD、CSSCI等資料庫,可以通過選庫並輸入檢索關鍵詞的方法檢索資源。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支持WOS系統:SCI、SSSCI、AHCI、CPCI-S、EI資料庫、Scopus、CSCD(中國科引文資料庫)、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的收錄與引用。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文獻傳遞范圍廣泛,讀者可獲取全國多所高校和國家圖書館等館藏文獻,並可獲得國外文獻代查代檢服務。
❼ 讀者通過什麼資料庫資源獲取中文電子圖書
電子資源服務是大型圖書館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書籍而開通的網上查詢平台。
舉例說明:
北京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
(1) 光碟及網路資料庫檢索
北大圖書館自1993年底開始陸續購置光碟資料庫及其檢索設備,稍後又陸續進了多種網路資料庫。目前我館擁有的光碟及網路
資料庫的品種和數量居全國高校前列,且均已實現了在校園網環境下的多用戶共享,校園網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地使用這些資源。
目前北大圖書館共擁有涉及20餘個學科的、國內外的200餘種光碟及網路資料庫,利用這些資料庫資源,我們可為讀者提供專題
檢索、全文檢索、定題檢索及論文查收查引等服務。本館資料庫服務由本館主頁"電子資源"部分、地址是:
http:// 162.105.138.23/reference/wuc/,光碟及網路資料庫的檢索結果可以拷盤、列印、email等方式輸出。
(館藏重要光碟及網路資料庫目錄見附錄)
我館是教育部系統的科技成果查新工作站,可聯機檢索美國Dialog聯機檢索系統中的近600個資料庫。讀者
可到圖書館東區一層南側的光碟及網路檢索室(E101)使用該項服務。
❽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來源及獲取方式(明天考試,急)
1、遙感手段獲取。
2、對遙感手段獲取的數據進行解譯。
3、野外實地測量。
4、對調查獲取的數據進行地址編碼實現空間化。
5、對已有的地圖資料進行掃描數字化,如果必要的話再進行矢量化。
❾ 讀者可以利用下面哪個資料庫獲取英文學位論文資源
網路資料庫品種繁多,內容豐富。從文獻的加工程度看,既有目錄、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獻資料庫,如ISI的三大引文索引、Biosis Preview、EI Village等,又有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等一次文獻資料庫,如 Elsevier Science的全文期刊資料庫、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等。從文獻類型看,既有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圖書, 如Science、Nature Publishing Group、Springer-Link、netLibrary等,又有學位論文、會議錄、專利、標准等資料庫,如ProQuest的 Digital Dissertations、ISI Proceedings、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等。從學科範圍看,既有單學科的,又有多學科綜合性的,如RSC(化學)、IOPP(物理學)、Lexis (法律、法學)、ABI、Business Source Premier(商業與經濟管理)、Elsevier Science 全文電子期刊資料庫(綜合性)、Springer-Link(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醫學)。從資料庫的開發與供應看,既有書刊代理商,如,EBSCO、 Blackwell,又有出版商,如Elsevier Science、Springer、John Wiley 、World Scientific等著名出版商,還有研究所、學協會等,如ISI、Royas Society of Chemistry 及Institue of Physics等。
❿ 有哪些的數據獲取方式
常用的數據獲取方式有:
1、公開信息及整理
比如統計局的數據、公司自己發布的年報、其他市場機構的研究報告、或者根據公開的零散信息整理;
2、購買的資料庫
市場上有很多產品化的資料庫,比如Bloomberg、OneSource、Wind等等,這個一般是以公司的名義買入口,不光咨詢公司還有很多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也買了;
3、自己的資料庫
自己維護的資料庫有,但是比較少,一是專業的數據公司差不多能想到的都做了,二是自己做資料庫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在有些數據是外界無法得到的情況下有可能自己維護一個小型的資料庫;
4、咨詢行業專家
當然是有償的,這個在項目中應該蠻常見的。有些行業專家會專門收集和銷售數據,想要的基本能買到。
5、發問卷
有時候為了單獨的項目也會收集很特別的數據,如果外界實在沒有但是項目上沒有不行就只有自己做了,比如自己發發問卷之類的,但是這類數據需求要控制工作量,因為除非數據本身是交付內容之一,要不然不能為了個中間件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6、客戶
有些數據就是來源於客戶,甚至是咨詢公司的產品。舉個例子,比如HR咨詢公司的行業工資數據、四大的一些資料庫等等,這些數據的採集需要比較強的專業性或者時間積累,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調查客戶的HR收集來的數據進行統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