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自然資源確權怎麼清理
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價格怎麼樣 2025-07-27 15:18:50
現在網站怎麼做資源擴展 2025-07-27 15:16:30

自然資源確權怎麼清理

發布時間: 2022-08-29 02:31:55

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

法律分析:《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包括總則、自然資源登記簿(記載:自然資源的坐落、空間范圍、面積、類型以及數量、質量等自然狀況;自然資源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錶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行使方式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等)、自然資源登記單元、自然資源登記一般程序、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管理與應用。

法律依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建立和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法治化,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

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堅持資源公有、物權法定和統一確權登記的原則。

⑵ 土地確權證發下來了,有糾紛怎麼辦

土地確權證發下來後的糾紛問題:如果侵犯到已經確定的自然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可以協商解決,但應當復議前置,不屬於侵犯到已經確定的自然資源確權糾紛的,可以自治選擇糾紛解決機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⑶ 對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登記有什麼壞處

沒有壞處。
進行登記員有以下好處:
一是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必須通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全面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二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根本要求。綠色發展就是在保護中發展,通過保護環境來保護生產力,通過改善環境來發展生產力。
三是自然資源分類施策、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重要前提。對自然資源進行分類施策、有效保護,對可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就是對環境的最好保護。

⑷ 土地確權有何具體法規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的依據主要是《土地管理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政策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規定,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有利生產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原則,在全國土地調查成果以及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成果基礎上,依法有序開展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各地應以「權屬合法、界址清楚、面積准確」為原則,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07)、《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定》、《城鎮地籍調查規程》等相關技術規定和標准,充分利用全國土地調查等已有成果,以大比例尺地籍調查成果為基礎,查清農村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地類)等,按照統一的宗地編碼模式,形成完善的地籍調查成果,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提供依據。同時,要注意做好變更地籍調查及變更登記,保持地籍成果的現勢性。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後至今未擴大用地面積的,可以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超過部分按當時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後,可以按實際使用面積進行確權登記;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後,農村村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按照實際批准面積進行確權登記。其面積超過各地規定標準的,可在土地登記簿和土地權利證書記事欄內註明超過標準的面積,待以後分戶建房或現有房屋拆遷、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實施規劃重新建設時,按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並按照各地規定的面積標准重新進行確權登記。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依據的文件資料包括:人民政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處理決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調解書;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履行指界程序形成的地籍調查表、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等地籍調查成果;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文件等。

⑸ 五部門聯合發文:全面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中新網電 據自然資源部網站22日消息,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聯合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到,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無居民海島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
《辦法》共分總則、自然資源登記簿、自然資源登記單元、自然資源登記一般程序、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管理與應用、附則等六章34條。
《辦法》明確,國家實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無居民海島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清晰界定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主體,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劃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之間的邊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照分級和屬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登記管轄。
《辦法》規定,自然資源登記簿應當記載自然資源的坐落、空間范圍、面積、類型以及數量、質量等自然狀況;自然資源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錶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行使方式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等,並關聯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定等信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所有權代錶行使主體登記為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所有權行使方式分為直接行使和代理行使。中央委託相關部門、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登記為相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
《辦法》明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以自然資源登記單元為基本單位。自然資源登記單元應當在自然資源所有權范圍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不同自然資源種類和在生態、經濟、國防等方面的重要程度以及相對完整的生態功能、集中連片等因素劃定。國家批準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按照管理或保護范圍優先作為獨立登記單元劃定。水流以管理范圍為基礎,結合提防、水域岸線劃定登記單元。
濕地按照自然資源邊界劃定登記單元。森林、草原、荒地登記單元應當以土地所有權為基礎,按照國家土地所有權權屬界線封閉的空間劃分登記單元。海域依據沿海縣市行政管轄界線,自海岸線起至領海外部界線劃定登記單元。無居民海島按照「一島一登」的原則,單獨劃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固體礦產以礦區,油氣以油氣田劃分登記單元。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具有唯一編碼,編碼規則由國家統一制定。
《辦法》規定,自然資源登記類型包括自然資源首次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和更正登記。首次登記程序為通告、權籍調查、審核、公告、登簿,由登記機構依職權啟動。登記機構要充分利用集體土地所有確權登記發證、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等不動產登記成果,開展自然資源權籍調查,採取疊加的方式,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的邊界以及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要充分利用全國國土調查、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等自然資源調查成果,獲取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內各類自然資源的坐落、空間范圍、面積、類型、數量和質量等信息,劃清自然資源類型邊界。
《辦法》規定,在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上,開發全國統一的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系統,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的統一管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納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與不動產登記信息有效銜接和融合。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與水利、林草、生態環境、財稅等相關部門管理信息互通共享,服務自然資源資產的有效監管和保護。
自然資源部登記局負責人表示,建立和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法治化,將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有利於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⑹ 自然資源部: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

5月20日,從石家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2020年底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為確保完成這項任務,自然資源部日前印發《關於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地方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加強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

《通知》要求,各地要以未確權登記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為工作重點,按照不動產統一登記要求,加快地籍調查,對符合登記條件的辦理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堅持不變不換原則,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前,各歷史階段頒發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繼續有效,對有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需求的,完成地上房屋補充調查後辦理登記。

《通知》明確,各地要全面查清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底數,對已調查登記、已調查未登記、應登記未登記、不能登記等情況要清晰掌握。正在開展地籍調查的,要加快推進調查和確權登記工作。尚未開展地籍調查的,要按照《地籍調查規程》《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指南》等,因地制宜抓緊開展,形成滿足確權登記需要的房地一體地籍調查成果。各地可採取積極靈活的方式,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權屬調查。對權利人因外出等原因無法實地指界的,可採取委託代理人代辦、「先承諾、後補簽」或網路視頻確認等方式進行。結合本地實際,選取解析法、圖解法或利用「國土調查雲」軟體結合勘丈法進行地籍測繪。地籍調查成果通過驗收後,應及時納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的地籍資料庫進行統一管理,支撐不動產登記及相關管理工作。

《通知》強調,各地要認真落實有關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系列文件要求,充分發揮鄉村基層組織作用,推動解決宅基地「一戶多宅」、缺少權屬來源材料、超占面積、權利主體認定等問題,按照房地一體要求,統一確權登記、統一頒發證書,努力提高登記率。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可會同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組織群眾以行政村為單位,統一申請登記,實現批量受理、集中辦證。同時,堅持依法依規辦理登記。對亂佔耕地建房,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建房、城鎮居民非法購買宅基地、小產權房等,不得辦理登記,不得通過登記將違法用地合法化。

《通知》還強調,各地要通過不動產登記系統,辦理房地一體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在完成登簿的同時,將登記結果信息實時上傳省級和國家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同時,加快已有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房屋登記資料清理整合和匯交入庫。通過掃描、拍照等方式將紙質登記資料數字化,開展不動產單元代碼補編等數據規范完善工作。對缺少空間坐標信息的,可利用正射影像圖完成圖形矢量化,也可用「國土調查雲」勾繪宗地位置或標注「院落中心點」作為宗地位置。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完成數據整合的農村地籍調查和不動產登記成果,以縣(市、區)為單位,完成一個匯交一個,逐級匯交至國家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2021年底前,全國所有縣(市、區)要完成匯交工作。

《通知》同時要求,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地方政府領導下,壓實工作責任,強化部門協作,積極爭取工作經費,嚴格執行工作計劃,加快推進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要充分發揮確權登記對農村土地管理改革的基礎支撐作用,將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相關工作。

⑺ 宅基地確權完成後,等待農民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已完成了農村宅基地「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工作,很多村民都領到了屬於自己的農村宅基地不動產權證書。

2020年7月22日,自然資源辦公廳印發《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問答》的函,提出了在2020年和2021年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要達到的任務目標:2020年底前,完成全國農村地籍調查,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登記率達到80%以上。2021年底前,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房屋登記資料清理整合,農村地籍調查和不動產登記數據成果逐級匯交至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

那麼,宅基地確權完成後,等待農民的下一步會是什麼呢?


3、農民住宅超出宅基地面積標準的或將需交費使用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建房要符合」一戶一宅「政策,宅基地面積不能超出地方規定的宅基地面積標准。所以,此次宅基地確權,對在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後,建房佔用宅基地超出當地規定的面積標準的是不予以確權的。

宅基地確權完成後,超出面積標準的未確權登記的農村房屋將會怎麼處理?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大的疑問。其實,目前已有部分地區給出了處理方法,那就是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像前段時間,河南石婆固鎮就對超標准佔用部分實行了按階梯收費制度,所以,宅基地確權完成後,農民住宅超出宅基地面積標準的或將需交費使用。當然,各地的政策不同,具體請以當地政策為准。

⑻ 土地確權後修路佔用耕地怎麼辦

一、土地確權後修路佔用耕地怎麼辦
1、土地確權後修路佔用耕地可以要求補償。如果已經被確權的土地被占,是要給土地權利人依法及時足額合理的佔地補償的,或者要求相應土地的調整,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進行監督檢查時,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詢問違法案件涉及的單位或者個人;
(二)進入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涉嫌土地違法的現場進行拍照、攝像;
(三)責令當事人停止正在進行的土地違法行為;
(四)對涉嫌土地違法的單位或者個人,在調查期間暫停辦理與該違法案件相關的土地審批、登記等手續;
(五)對可能被轉移、銷毀、隱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資料予以封存,責令涉嫌土地違法的單位或者個人在調查期間不得變賣、轉移與案件有關的財物;
(六)《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監督檢查措施。
二、佔用耕地補償標準是什麼
佔用耕地補償標准如下:
1、土地補償費,省轄市郊區按年產值的六倍補償;其他市郊區、工礦區和縣轄鎮按年產值的五倍補償;其他地區按年產值的四倍補償。耕地中各類作物的副產品按每畝主產品年產量的15—20%計算;
2、青苗補償費,已下種的按季產值的60—80%計算;已耕作未下種的按季產值的40—60%計算;
3、附著物的補償,由省人民政府制定,選址確定後,新增加的附著物不予補償。

⑼ 自然資源部:加快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

為確保2020年底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自然資源部要求因地制宜加快開展地籍調查,同時利用信息系統登記,做好成果入庫和整合匯交。
5月18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於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指出,2020年底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但全國宅基地數量大、情況復雜,一些地方還存在農村地籍調查基礎薄弱、登記資料管理不規范和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尤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地方推進工作受阻,增加了按時完成任務的難度。
對此,《通知》明確,一是准確把握工作重點,堅持不變不換。各地要以未確權登記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為工作重點,按照不動產統一登記要求,加快地籍調查,對符合登記條件的辦理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堅持不變不換原則,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前,各歷史階段頒發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繼續有效,對有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需求的,完成地上房屋補充調查後辦理登記。
二是因地制宜,加快開展地籍調查。各地要加快地籍調查,全面查清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底數,對已調查登記、已調查未登記、應登記未登記、不能登記等情況要清晰掌握。正在開展地籍調查的,要加快推進調查和確權登記工作。尚未開展地籍調查的,要按照《地籍調查規程》《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工作指南》等,因地制宜抓緊開展,形成滿足確權登記需要的房地一體地籍調查成果。
三是積極化解疑難問題,依法依規辦理登記。充分發揮鄉村基層組織作用,推動解決宅基地「一戶多宅」、缺少權屬來源材料、超占面積、權利主體認定等問題,按照房地一體要求,統一確權登記、統一頒發證書,努力提高登記率。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系統登記,扎實做好成果入庫和整合匯交。在調查方式上,各地可採取積極靈活的方式,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權屬調查。對權利人因外出等原因無法實地指界的,可採取委託代理人代辦、「先承諾、後補簽」或網路視頻確認等方式進行。要結合本地實際,選取合適的地籍測繪技術方法。有條件或靠近城鎮的,可採用解析法。不具備條件的,可利用現勢性強的國土三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等形成的航空或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正射影像圖,採用圖解法獲取界址、面積等信息。對暫不具備解析法和圖解法條件的,可由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村委會組織人員,利用「國土調查雲」軟體結合勘丈法進行地籍測繪。
地籍調查成果通過驗收後,應及時納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的地籍資料庫進行統一管理,支撐不動產登記及相關管理工作。
《通知》提到,各地要加快已有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及房屋登記資料清理整合和匯交入庫。對原有數據不規范或不完整的,應盡快開展不動產單元代碼補編等規范完善工作。對原有紙質登記資料尚未數字化的,要通過掃描、拍照等方式進行數字化處理。對缺少空間坐標信息的,可利用高解析度正射影像圖,完成圖形矢量化,編制地籍圖,並將登記信息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關聯,完善資料庫;也可通過「國土調查雲」軟體勾繪宗地位置,補充界址點坐標等信息,或採取標注「院落中心點」作為宗地位置,錄入權利人等屬性信息,並在宗地圖上註明「此圖根據登記資料在正射影像圖上標繪形成」。
按照要求,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完成數據整合的農村地籍調查和不動產登記成果,以縣(市、區)為單位,完成一個匯交一個,逐級匯交至國家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2021年底前,全國所有縣(市、區)要完成匯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