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性疾病是什麼造成的
擴展閱讀
石油倒貼錢是什麼原因 2025-05-15 07:06:39
石油騷動里鑽石怎麼開采 2025-05-15 07:03:06

資源性疾病是什麼造成的

發布時間: 2022-08-18 12:32:21

❶ 導致血友病的原因,你有哪些了解會不會有遺傳因素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很多疑難雜症都被克服了。但是呢,由於人們肆無忌殫對資源的開采,加劇了地球生活環境的惡化。仍然有許多疾病不能被很好的治癒。今天小編和大家說一說導致血友病的原因?對這種病都有哪些了解?會不會有遺傳因素?

三、 結語

總之血友病是有症狀表現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及時的關注孩子自身的身體狀況,也要關注家人的身體健康,做好血友病的預防工作。

❷ 慢性病 職業病 食物中毒 環境污染 的名詞解釋

慢性病是指不構成傳染、具有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的疾病的總稱。一旦防治不及,會造成經濟、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國法律都有對於職業病預防方面的規定,一般來說,凡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疾病才能稱為職業病。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進食物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據病因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環境污染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為的破壞,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或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由於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變化,環境素質下降,從而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現象。
針對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辦理中的取證難、鑒定難、認定難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司法解釋《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有關環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作出了新的規定,以從嚴懲治和防範環境污染。根據《解釋》,致使一人以上重傷或者三人以上輕傷即構成「嚴重污染環境」,將被以污染環境罪追究刑事責任。

❸ 氣候變化的因素和影響是怎麼樣的

氣候系統是一個由大氣、海洋、冰和陸地構成的復雜系統。氣候系統內的各個組成部分均能相互作用。比如海洋表面的溫度分布是大氣環流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而大氣運動產生的風又能驅動海洋的上層環流,大氣能夠輸運水汽,從而影響陸地的植被分布和表面徑流狀況,而植被的覆蓋情況又能反過來影響地表的輻射收支,進而影響大氣的溫度場分布。

盡管氣候系統是如此的復雜,但通過氣候學、大氣科學、海洋學等各個領域內專家的努力,我們對於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已經基本了解。這些因素,按照人類對其的貢獻,可以分為2大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1)自然因素:

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①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太陽輻射。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忽略地熱的作用),其輻射強度的變化對於氣候系統有很強的作用。但是由於對於太陽輻射的觀測歷史較短,人們大多是用歷史記錄中的黑子大爆發來估計輻射的強弱。太陽輻射的變化曾被用來解釋歐洲歷史上的小冰河期。

②地球軌道的變化。因為地球公轉軌道和自轉狀態的變化,也能導致接受的太陽輻射多少和分布的變化。並且對應這幾個量,古氣候的資料也發現了對應的氣候周期。相應的理論稱之為「米蘭科維奇理論」。

③板塊運動。地球表面是由很多的板塊組成的,而且板塊是運動的。板塊的運動會改變海陸的分布,從而改變地球表面輻射的分布,大洋環流和大氣環流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會引起氣候的變化。因為板塊運動的速度非常非常慢,這種影響的尺度應該是百萬年級的。

(2)人為因素:

①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在空氣中含量的變化通過溫室效應可以導致大氣溫度發生相應的變化,再通過各種反饋過程,從而引起整個氣候系統的變化。主要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和氟利昂。

②氣溶膠。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還會排放大量的氣溶膠,比如煙塵、硫化物等等。氣溶膠對於氣候的作用主要有2種:1)直接影響太陽輻射;2)形成雲影響太陽輻射。因為雲對於輻射的影響比較復雜,所以對其第二種作用的估計還不是很准確。有報告顯示人類排放的氣溶膠對氣候的整體作用是降低溫度,也就是說,空氣污染反而緩解了全球變暖的趨勢。如果我們將來把污染治理好了,就相當於又對全球變暖作出「貢獻」了。

地表狀況的改變對氣候有影響③地表狀況的改變。地表狀況的改變會影響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反射強度,因此也會對氣候有相應的影響。

當這些自然因素或者人為因素發生變化之後,氣候系統內部的反饋機制就開始起作用。這些反饋機制主要包括對地球輻射、水蒸氣、冰、雲和大氣海洋環流的作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導致了我們看到的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使珊瑚島礁被破壞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正面臨這種危險的系統包括冰川、珊瑚礁島、紅樹林、熱帶雨林、極地和高山生態系統、草原濕地、殘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等。隨著氣候變化頻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數目上會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圍也將增加。

氣候變化使魚類的多樣性銳減

氣候變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窪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氣候變化對農、林、牧、漁等經濟社會活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加劇疾病傳播,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的身體健康。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如果溫度升高超過2.5℃,全球所有區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響,發展中國家所受損失尤為嚴重;如果升溫4℃,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害,造成全球經濟重大損失。據2006年我國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農業、水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和海岸帶等方面,可能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加重、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退化、生物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台風和風暴潮頻發、沿海地帶災害加劇、有關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受到影響。

由於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以及最近過去的氣候,因此,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准(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於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影響,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後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增加。原因有2個,①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②我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升高。

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也以負面為主。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部門之一。氣候變化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業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氣候變暖將導致地表徑流、旱澇災害頻率和一些地區的水質等發生變化,特別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對氣候變化敏感的傳染性疾病(如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范圍可能增加;與高溫熱浪天氣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氣候變化將影響人類居住環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帶低地地區以及迅速發展的城鎮,最直接的威脅是洪澇和山體滑坡。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環境問題,也可能因高溫多雨而加劇。

由於全球增暖將導致地球氣候系統的深刻變化,使人類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業已建立起來的相互適應關系受到顯著影響和擾動,因此全球變化特別是氣候變化問題得到各國政府與公眾的極大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環境問題,而且是能源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氣候變化對玉米也有影響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負面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3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麥,除了澆灌冬小麥以外,均以減產為主。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也很大,全球變暖使水循環的過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間不均勻性增加。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也有影響,如長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率會增加,對三峽水庫的安全運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青藏鐵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鐵路和公路運行維護的投資。

同全球一樣,我國的氣候與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氣候變暖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氣候問題和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帶來十分嚴峻的威脅,這種威脅仍將持續並不斷加劇。科技界應當特別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積極採取適應和減緩措施,不斷提升氣候系統、生態、環境保護的層次和水平,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公眾和科學家的共同願望。

❹ 慢性結腸炎為什麼引起消化不良

慢性結腸炎常常心理因素有關,是一種心身疾病,「慢性」往往意味著與心身潛意識狀態的強烈而持久的相關,持久的潛意識心理過程聚焦於軀體體驗的肛門性慾的抑制性和攻擊性指向自體體驗「內部客體」是導致它的一大原因,外部的生理感染作為一種誘因,被潛意識軀體體驗加以利用持續表現慢性症狀地以軀體症狀的信息形態去表達著心理自組織傾向性的意義。 生理感染方面的誘因,可以分為如下幾種:慢性結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為細菌、黴菌、病毒、原蟲等微生物感染,慢性結腸炎經久不治,可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嚴重的會引起中毒性慢性結腸炎、腸梗阻、潰瘍性慢性結腸炎等,更嚴重的還會造成癌變,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所以應該多了解慢性結腸炎的症狀表現。 專家解析慢性結腸炎的症狀有哪些? 1、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2、呈慢性消耗症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 3、在急性炎症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 4、遇冷、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後尤著。 5、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餘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惡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 專家還指出,神經性結腸炎作為一種神經官能症,有著癔症的本質,毫無疑問與肛門性慾相關聯,與之相關的潛意識體驗往往是抑鬱和焦慮,以及抑鬱和焦慮輪替出現的雙相障礙,慢性腹痛以及便秘、放屁、腹部不適等感覺,都非常適合於作為焦慮等情緒感受對於「對於現狀的感到焦慮的排斥」的肛欲軀體體驗那種「攻擊性地對現狀感到焦躁、以及試圖控制性地加以努力」的表達,因此結腸感染觸犯的感受就很容易作為一種性興奮的模式被潛意識模仿地維持下來,便形成了便秘和腹部不適等強迫性在結腸腸道凝聚施虐受虐緊張興奮積累的症狀。而抑鬱體驗導致的神經性結腸炎,對應著抑鬱體驗的潛意識「攻擊轉向自我」的自我系統發育延伸的退縮,「內攝好的客體的功能啟動變得懈怠」的軀體體驗藉由結腸感染而以結腸感染過程這種「神經症開端時期的真正神經症」的刺激感受模式、作為抑鬱症體驗的客體關系意義的軀體體驗感受表達的模式,並且曾經刺激感受這種可以作為抑鬱體驗的內部客體關系意義之軀體體驗感受模式的腸道感染刺激感受模式的結腸腸道——作為神經症(以及自戀神經症)體驗的軀體體驗表達其心理客體關系意義的場所,因此持續的自我攻擊以及對好客體的「接收、儲蓄」的潛意識軀體機能啟動的攜帶,就導致了腹瀉、消化不良地放屁、以及持續潛意識自我攻擊所發動的模擬結腸感染時的痛覺感受的慢性持續疼痛。女性的軀體性慾體驗和情感細膩方面比男性更敏感,因此結腸感染的刺激感受更容易被「更為敏感的軀體體驗」所捕捉而更容易作為一種軀體感受體驗的經驗資源而被軀體體驗記憶所儲備、並可以被相較男性而言更為敏感而更為密集地捕捉自我表達機會的情緒感情的潛意識體驗——所捕捉到,從而作為更為敏感地更為需要「表達出來與人分享」的將其作為自身情緒情感的一種症狀式的情緒心理意義體驗表達方式,而青年比起其他年齡段的人也同樣地在這些體驗方面更敏感,因此這是構成神經症結腸炎發病人群為何偏向於集中在女性與青年人之中的一種原因。
麻煩採納,謝謝!

❺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人的機理

自然疫源性疾病進入人類社會,與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生態環境的破壞,人群特徵變化,人類不良行為方式以及衛生保健政策等許多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如由於開墾荒地、砍伐森林、修建水壩等人類活動,可以造成居住環境的改變,引起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砍伐森林和到林區旅遊,可以接觸某些動物,使一些本來在動物間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傳給了人類,並造成人間傳播。捕食野生動物的嗜好讓一些本來在野生動物的傳染病能進入人類社會。不科學地喂養寵物、不講衛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傳播許多動物源性傳染病的罪魁禍首。
這些動物病病原體本是動物的寄生物,因為人與動物處於不同的進化階段;另一方面,人類對這些動物源性病源微生物缺乏免疫力,所以人感染這些動物病後,其傳染過程、傳播方式、流行過程、臨床表現等與動物感染後並不完全相同。嚙齒動物感染森林腦炎等病毒後往往沒有症狀。鼠患鼠疫後表現為淋巴系統的受害和致死性的敗血症,不發生肺鼠疫,人感染後則發生腺鼠疫、敗血症以及肺鼠疫。肺鼠疫在人間通過空氣飛沫以傳播引起肺鼠疫流行。但在動物之間則不發生空氣飛沫的傳播。牛、馬患炭疽常發生敗血症,人患炭疽則主要是皮膚型炭疽。人類埃博拉出血熱的臨床表現也較動物凶險得多。動物感染了SARS-CoV後可以不一定像人類那樣出現呼吸系的臨床表現。
有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從動物傳到人後,人可以作為傳染源,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如鼠疫、挨博拉出血熱等;也有一些病從動物傳到人後,一般人傳人的機會不大,如鉤端螺螺旋體病、狂犬病、恙蟲病等。

❻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什麼病病因是什麼

一、痰瘀互結留著肌肉:這是引發肌營養不良的病因之一,為了說的通俗一點讓大家理解明白,可以這么講:脾主運化水濕,當人的脾氣虛弱的時候,會造成脾失健運,結果造成運化水濕的功能不能完成,化生氣血之後造成面部釀生痰濁的結果。
二、氣和血的不足:氣和血是相輔相成的,在書中記載著這樣的話: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當這些不足的時候,比如說脾腎氣虛,那麼結果就是氣無力,導致血液的運行停止,還會導致血瘀之證。對於人體的健康不利,還會引發肌營養不良疾病。

❼ 什麼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就是野生動物帶的,而又能傳染給人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可長期存在的疾病,其病原體、傳播媒介和宿主都是一定地理環境中長期形成的,一般在動物中傳播,人進入疫源地時才會被感染。疫源地就是疾病的發源地,具有典型的區域性。常見的異源性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體疾病、原蟲病和蠕蟲病等多種疾病。其中典型的有埃博拉出血熱、禽流感病、瘋牛病等。

❽ 女人性冷淡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

極少數是器質性疾病,大部分都是心理因素導致

❾ 請問,產生職業病的主要原因是

3.1.1職業病occupational disease
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3.1.2 法定職業病prescript occupational disease
各個國家根據其社會制度、經濟條件和診斷技術水平,以法規形式規定的職業病,稱為法定職業病。
本標准所定義的職業病是指1987年11月5日公布的衛防字第60號文《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中所列的102種疾病。

為適應我國職業病防治工作需要,切實保障勞動者的職業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職業病防治法》,衛生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對2002年衛生部和原勞動保障部聯合印發的《職業病目錄》進行修訂,形成了《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徵求意見稿)》,幾經修訂,目前《目錄》擴大,即將包括130種職業病,具體10大類別如下:
1.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2.職業性皮膚病;
3.職業性眼病;
4.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5.職業性化學中毒;
6.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7.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8.職業性傳染病;
9.職業性腫瘤;
10.其他職業病。

2013年,四部門將根據《目錄》調整原則和職業病遴選原則做進一步研究,符合條件的,通過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列入《目錄》。
因此,凡是涉及以上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原因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接觸職業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疾病。」即成為產生職業病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是我國勞動衛生安全技術落後,重經濟效益輕勞動保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