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業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我國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倒灌。海水倒灌是指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層的現象。造成海鹹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淡水的過量開采。如果地下淡水過量開采,濱海或島嶼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處於不平衡狀態。我國北方沿海地區,進人80年代以來,出現連續多年的乾旱,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補給量減少,但是工農業需用水量卻不斷增加,地下淡水"入不敷出",導致海水入侵。工業污染。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業廢水如工業電鍍廢水、工業酸洗污水、冶煉工業廢水、輕工業廢水和石油化工有機廢水不經過處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溝、大滲坑裡,導致地下水化學污染。農業污染。由於農業活動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餘農葯、化肥、動植物遺體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它們引起大面積淺層地下水質惡化,其中最主要的是NO3—N的增加和農葯、化肥的污染。生活污染。一邊是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塑料、金屬、電池等不可消化的新垃圾出現,一邊是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農村污水、垃圾直排現象愈發嚴重。生活垃圾隨著日曬雨淋及地表徑流的沖洗,其溶出物會慢慢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污染物進入人體,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鉻、銨類、b苯並(a)芘等,還可誘發癌症。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重金屬污染的水,對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鎘污染的水、食物,人飲食後,會造成腎、骨骼病變,攝入硫酸鎘20毫克,就會造成死亡。鉛造成的中毒,引起貧血,神經錯亂。六價鉻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膚潰瘍,還有致癌作用。飲用含砷的水,會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許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機體代謝障礙,皮膚角質化,引發皮膚癌。有機磷農葯會造成神經中毒,有機氯農葯會在脂肪中蓄積,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機能均造成危害。稠環芳烴多數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劇毒物質,進入血液後,與細胞的色素氧化酶結合,使呼吸中斷,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們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與水有關。傷寒、霍亂、胃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是人類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潔引起。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水質污染後,工業用水必須投入更多的處理費用,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食品工業用水要求更為嚴格,水質不合格,會使生產停頓。這也是工業企業效益不高,質量不好的因素。農業使用污水,使作物減產,品質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農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質量。海洋污染的後果也十分嚴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鳥和海洋生物死亡。水的富營養化的危害在正常情況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條件,而且氧參加水中的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促進污染物轉化降解,是天然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進而變成沼澤,而且還可導致赤潮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這種水的水質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斷魚大量死亡。
Ⅱ 農業環境的污染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農業環境的污染主要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化肥農葯污染
農民為使土壤肥沃,大量使用化肥,而施用的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農作物吸收,三分之一進入大氣,剩餘的三分之一則留在土壤中。在生產中為降低成本,使用價格低廉、高毒、高殘留農葯,據農業植保部門調查,農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
二、大量畜禽糞便對水體的污染
近年來,在畜牧業規模養殖迅速崛起的同時,牲畜糞便造成的農業污染也呈現出加重的趨勢。許多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將糞便倒入河流或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後,大量消耗氧氣,使水中的其它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
三、生活垃圾、生活廢水污染
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農業用水污染。運用富含重金屬的廢水進行灌溉是重金屬進入土壤的一個重要路徑。重金屬進入土壤的另一條路徑是隨大氣沉降落入土壤,對人類有較大的潛在損害。
(2)化肥對農業污染水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1、科學地使用農葯能夠有效地消滅農作物病蟲害,發揮農葯的積極作用。合理選擇不同農葯的使用范圍、噴施次數、施葯時間以及用量等,使之盡可能減輕農葯對土壤的污染。
2、科學地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有些工業廢水可能是無毒的,但與其他廢水混合後,即變成了有毒廢水。
3、積極推廣生物防治病蟲害。為了既能有效地防治農業病蟲害又能減輕化學農葯對的污染,需要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益鳥、益蟲和某些病原微生物來防治農林病蟲害。
4、不要長期過量使用同一種肥料,掌握好施肥時間、次數和用量,採用分層施肥、深施肥等方法減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5、在農業生產中,特別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禁止進行污水灌溉和使用農用污泥。
Ⅲ 農業生產的環境污染有哪些
1。在雨水沖刷作用下化肥農葯的流失
2。蓄禽養殖污染
3。開墾產生的水土流失
4。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的污染
5。農村生活污染
Ⅳ 化肥的危害有哪些
一、化肥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化肥中的硝酸物質會被人體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一種致癌物質,會有致癌的危害。中國人三餐中「綠色食品」太少了,化肥成了我們食物結構中最大的潛在殺手,而我們又很難擺脫它,體內長期積累就會形成毒素。
二、使用化肥加劇環境污染
專家曾做過這樣的調查:大氣裡面隨著降雨、沙塵暴等自然現象降下來的氮素,1公頃可以達到80公斤,而高產小麥1公頃才需要160-180公斤氮素。也就是說種在土地中的小麥僅從大氣中就獲得近一半的養分,如果人們無視這部分養分的作用,仍舊按照以前的肥料用量施肥,就會造成施肥過量。過多施用的肥料量超過土壤的保持能力時,就會流入周圍的水中,形成農業面源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滋生,繼而破壞水環境。據統計,中國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噸的氮素流失到農田之外,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
Ⅳ 化肥污染的引起的環境問題
農田所施用的任何種類和形態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為30~60%,磷為3~25%,鉀為30~60%。用量過大,或使用雖正常,但由於其他自然或人為原因,都會使化肥大量流失。未被植物及時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膠體吸附的NO婣-N的形式存在,就會在土壤水向下滲透時被轉移到植物根系分布密集層次以下而造成污染。
化肥污染引起的環境問題主要有:
①河川、湖泊、內海的富營養化。引起水域富營養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類等水生植物生長過多。
②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質惡化。長期過量而單純施用化學肥料,會使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團上有機、無機復合體的銨離子量增加,並代換Ca2+、Mg2+等,使土壤膠體分散,土壤結構破壞,土地板結,並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成本和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③食品、飼料和飲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亞硝酸鹽的生物毒性比硝酸鹽大5~10倍,亞硝酸鹽與胺類結合形成的N-亞硝基化合物則是強致癌物質(見N-亞硝基化合物與癌)。使用化肥的地區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會增加,甚至超過飲用水標准。施用化肥過多的土壤會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鹽含量增加。食品和飼料中亞硝酸鹽含量過高,曾引起小兒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學肥料中還含有其他一些雜質,如磷礦石中含鎘1~100ppm,含鉛5~10ppm,這些雜質也可造成環境污染。
④大氣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施用於農田的氮肥,有相當數量直接從土壤表面揮發成氣體,進入大氣。還有相當一部分以有機或無機氮形態進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會從難溶態、吸附態和水溶態的氮化合物轉化成氮和氮氧化物,進入大氣。
為了防止環境污染,應對施用的化學肥料進行控制和管理。
Ⅵ 土地用的復合肥化肥農葯對水源的污染有哪些
化肥污染的主要問題是產生亞硝酸鹽.這是一類致癌物質
隨著農葯、化肥以及地膜等的大量採用,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敲響了生態災難的警鍾.2000年,全國農葯使用量128萬噸(成葯),平均每公頃用量約14公斤,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比發達國家低20%.農葯大部分進入水體、土壤中,使自然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葯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生物多樣性.目前我國化肥年使用量達4124萬噸,按播種面積計算,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達400公斤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水體污染而設置的每公頃225公斤安全上限.紒紜矠但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氮肥平均利用率為30~40%,磷肥10~20%,鉀肥35~50%.化肥流失加劇了湖泊和海洋等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態氮含量超標,影響土壤自凈能力.農業面臨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據調查,累積於飲用水源特別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農葯對至少13個省份、數以百萬計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近20年來,我國農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別是地膜的用量和覆蓋面積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萬噸地膜殘留於土壤中.由於農膜很難降解,影響土壤通氣和水肥傳導,造成糧食減產.天#貓美國進口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Ⅶ 化肥對環境有何污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有機肥料來源的局限性,化肥的用量呈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它對提高產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對生態環境帶來了一些負效應,嚴重的已形成公害。例如氮肥中氨素的揮發,以及硝化、反硝化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氮有害氣體,對人及動植物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化肥特別是氮肥和磷肥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湖泊、河流等水域,從而造成水體中富集營養以及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劣質磷肥中所含的三氯乙醛進入水體後成為水合三氯乙酸,可直接污染水體。長期使用氮肥,還會使土壤中碳氮比失調,致使土壤微生物向腐殖質中尋求碳源和其他營養,使其分解從而造成土壤板結,理化性質變劣。硫酸銨、氯化銨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過多,易改變土壤的化學性質,隨著理化性質的改變,土壤微生物的區系也隨之改變,如纖維素分解細菌的減少,可使土壤中有機質難以腐爛。氮肥使用不當還會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數量增多,生活力增強,果樹等作物上大量使用氮肥,還會使蚜蟲等害蟲為害加重。
(1)氮肥的污染 氮素化肥在土壤中以硝態氮和銨態氮兩種形式出現,但大多數植物主要吸收硝態氮,硝酸根離子被植物體迅速同化利用,所以一般不會對人畜造成危害。但氮肥施用過多,促使土壤中硝酸鹽濃度增高,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與各種胺類化合物反應生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造成嚴重污染,對人體危害極大。雖然水果中硝酸鹽、亞硝酸鹽污染程度遠遠低於蔬菜,但亦應引起重視。
(2)磷肥的污染 磷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在土壤普遍缺磷的情況下,增施磷肥可明顯提高作物產量。但是磷肥中含有鎘、氟、砷、稀土元素和三氯乙醛,過多施用會影響植物對鋅、鐵元素的吸收。特別是一些劣質磷肥,不僅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屬,而且三氯乙醛的含量亦很高,三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轉變為三氯乙酸,其毒性大於三氯乙醛,並會引起植物根系萎縮,枝葉生長不良,導致嚴重減產。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屬的一個重要污染源,鈣鎂磷肥中含鉻量較高,過磷酸鈣中含有大量的鎘、砷、鉛等重金屬。另外,磷礦石中還有放射性污染,其中主要是鈾和鐳。因此,磷肥所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視。
(3)鉀肥的污染 過量使用氯化鉀會使土壤板結,並會降低土壤pH,使之逐漸變酸,從而影響植物生長。另外,氯化鉀中氯離子對果實及其他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均有不良影響,無公害草莓生產應禁止施用氯化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