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描述澳大利亞水系分布特徵
澳大利亞的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如下: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累河(Murray River)長3490里。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²,但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2009年,厄爾尼諾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
❷ 澳大利亞的有什麼河,有什麼海位於哪
墨累河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河流。
墨累河發源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的派勒特山。
墨累河流向西轉西北,構成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州的大部邊界,穿過休姆水庫,至南澳大利亞的摩根急轉向南,後流過亞歷山德里娜湖,注入印度洋的因康特灣。
珊瑚海是南太平洋的屬海。它的西邊是澳洲大陸,南連塔斯曼海,東北面被新赫布里底群島、索羅門群島、新幾內亞(伊里安島)所包圍。珊瑚海大部分的海底水深3千至4千米,最深處9174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❸ 澳大利亞的水資源情況
自然資源: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豐富,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占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還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性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蚝、牡蠣等。
【地理與氣候】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總面積770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為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 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
澳大利亞氣候比歐洲或美洲溫和,尤其是北部,氣候與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相近。在昆士蘭州、北領地及西澳大利亞州,一月份(仲夏)的溫度白天平均為攝氏二十九度,夜間為攝氏二十度;而七月份(隆冬)的平均氣溫分別約為攝氏二十二度及攝氏十度。
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曼尼亞州及南澳大利亞州一月份的白天平均氣溫約攝氏二十六度,夜間為攝氏十六度,而七月份則分別為攝氏十五度及攝氏七度。
❹ 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原因
澳大利亞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資源豐富有如下原因:
1、大自流盆地的東側是大分水嶺,由於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豐富的雨水沿著隙水的岩層向低窪處滲透在盆底底部鑿井,到蓄水層,中部盆地的地面低於地下貯水層水面,再加上水本身的壓力,水就可以自動噴出地面。這些水是發展畜牧業的寶貴資源。
2、自流盆地就是某地區地勢底,地表凹陷,而該地區的地下水位高於該地區,水往低處流,叫做自流,這種情況多見於明顯的四周高中間低而地下水位又高於低處地區的地方而澳大利亞的這個盆地就是一種自流盆地,又很大,於是直接簡單的起名叫大自流盆地了。
3、澳大利亞大陸中部偏東.在澳大利亞岩層上,覆蓋著不透水層,東部多雨,形成受水區,地下水流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區.承壓水透過鑽井或天然泉眼等湧出地表,所以自流盆地因此而得名.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發展得益於這種得天獨厚的地形。
❺ 大洋洲的水系是怎樣的
大洋洲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海域,內陸區(主要為澳大利亞大陸)水資源極少。大洋洲中其他島嶼的水資源比澳大利亞豐富,大洋洲全部島嶼水資源總量為2040km³,徑流深為1610毫米。澳大利亞水分不足,每年缺水1440毫米,而其他島嶼每年有盈餘水量1270毫米。大洋洲所有河流幾乎是終年不凍的,河流補給來源主要靠雨水。大洋洲外流區域約占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入北艾爾湖(Lake Eyre)。整體上講,大洋洲可分為大陸地形和島嶼地形,海域面積較大。陸域水系資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約占整個洲的60%以上。大洋洲大陸地下水資源極其豐富,形成若乾地下潛水,總面積可達260萬平方公里,占據了近1/3的大陸面積。其中占整個大洋洲大陸面積的22.6%的為大自流盆地,面積為173.5萬平方公里。一年當中,盆地可供給水資源1.99億立方米,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其次有多含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鎂和氯化鈉的熱水井,雖不適合農業灌溉,但是為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部地方的乾旱牧區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飲用水源。氣候變化(百年大旱、溫室效應)導致澳洲各地的水源儲存量下降,再加上人口迅速增長,所以澳洲嚴重缺水。
❻ 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澳大利亞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每年11月-次年04月是雨季,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旱季,由於靠近赤道,1月-2月是台風期。澳洲南部屬於溫帶。澳洲中西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氣溫高,溫差大;在沿海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采,很難恢復。2006-2009年,厄爾尼諾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
❼ 澳大利亞盆地為何又稱「大自流盆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簡而言之,盆地中的地下水通過鑽孔或天然泉從地表湧出,因此被稱為大自流盆地。
澳大利亞的大盆地,也被稱為大自流盆地,是世界第三大盆地和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在澳大利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中東部。澳大利亞的岩層覆蓋著不透水層。東部下雨了,形成了一個取水區。地下水以每年 11 ~ 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多雨地區。
由於大陸海岸和陸地面積小,海岸線的總長度只有 19000千米多米,是各大洲中最短的。然而,與大陸地區相比,平均海岸線長度為每 402km2 1千米條海岸線。大陸北部的海岸線相當曲折。約克角半島以西是卡彭塔利亞灣,它深入內陸,但是他的海水深度並不大。
關於以上的問題今天就講解到這里,如果各位朋友們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分享你們個人看法,喜歡我的話可以關注一下,最後祝你們事事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