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石油化學工業)、(鋼鐵、汽車製造業)、(造紙工業)需要哪些礦產資源
(石油化學工業)石油、煤炭
(鋼鐵、汽車製造業)鐵礦石
(造紙工業)純鹼
2. 礦產資源包括哪些
礦產資源包括:(一)能源礦產:煤、煤成氣、石煤、油頁岩、石油、天然氣、油砂、天然瀝青、鈾、釷、地熱。(二)金屬礦產:鐵、錳、鉻、釩、鈦;銅、鉛、鋅、鋁土礦、鎳、鈷、鎢、錫、鉍、鉬、汞、銻、鎂;鉑、鈀、釕、鋨、銥、銠;金、銀;鈮、鉭、鈹、鋰、鋯、鍶、銣、銫;鑭、鈰、鐠、釹、釤、銪、釔、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鍺、鎵、銦、鉈、鉿、錸、鎘、硒、碲。(三)非金屬礦產:金剛石、石墨、磷、自然硫、硫鐵礦、鉀鹽、硼、水晶(壓電水晶、熔煉水晶、光學水晶、工藝水晶)、剛玉、藍晶石、硅線石、紅柱石、硅灰石、鈉硝石、滑石、石棉、藍石棉、雲母、長石、石榴子石、葉臘石、透輝石、透閃石、蛭石、沸石、明礬石、芒硝(含鈣芒硝)、石膏(含硬石膏)、重晶石、毒重石、天然鹼、方解石、冰洲石、菱鎂礦、螢石(普通螢石、光學螢石)、寶石、黃玉、玉石、電氣石、瑪瑙、顏料礦物(赭石、顏料黃土)、石灰岩(電石用灰岩、制鹼用灰岩、化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飾面用灰岩)、泥灰岩、白堊、含鉀岩石、白雲岩(冶金用白雲岩、化肥用白雲岩、玻璃用白雲岩、建築用白雲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化肥用石英岩)、砂岩(冶金用砂岩、玻璃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砂岩、化肥用砂岩、鑄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天然石英砂(玻璃用砂、鑄型用砂、建築用砂、水泥配料用砂、水泥標准砂、磚瓦用砂)、脈石英(冶金用脈石英、玻璃用脈石英)、粉石英、天然油石、含鉀砂頁岩、硅藻土、頁岩(陶粒頁岩、磚瓦用頁岩、水泥配料用頁岩)、高嶺土、陶瓷土、耐火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伊利石粘土、累托石粘土、膨潤土、鐵礬土、其他粘土(鑄型用粘土、磚瓦用粘土、陶粒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紅土、水泥配料用黃土、水泥配料用泥岩、保溫材料用粘土)、橄欖岩(化肥用橄欖岩、建築用橄欖岩)、蛇紋岩(化肥用蛇紋岩、熔劑用蛇紋岩、飾面用蛇紋岩)、玄武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輝綠岩(水泥用輝綠岩、鑄石用輝綠岩、飾面用輝綠岩、建築用輝綠岩)、安山岩(飾面用安山岩、建築用安山岩、水泥混合材用安山玢岩)、閃長岩(水泥混合材用閃長玢岩、建築用閃長岩)、花崗岩(建築用花崗岩、飾面用花崗岩)、麥飯石、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浮石、粗面岩(水泥用粗面岩、鑄石用粗面岩)、霞石正長岩、凝灰岩(玻璃用凝灰岩、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火山灰、火山渣、大理岩(飾面用大理岩、建築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板岩(飾面用板岩、水泥配料用板岩)、片麻岩、角閃岩、泥炭、礦鹽(湖鹽、岩鹽、天然鹵水)、鎂鹽、碘、溴、砷。(四)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氦氣、氡氣。
3. 澳大利亞利用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條件發展了哪些工業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鋅的已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
4. 俄羅斯烏拉爾工業與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均因什麼礦產資源豐富
發展條件:煤鐵資源豐富。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機械、化工
5. 礦產資源開采是冶金產業嗎
不是。
冶金就是從礦石中提取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用各種加工方法將金屬製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屬材料的過程和工藝。
哪些屬於冶金行業呢?涉及金屬成型行業都算,比如礦石加工冶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毛坯的粗煉;毛坯的在加工煉鋼廠、煉鐵廠、有色金屬提純(一般體現的是鑄造廠居多)。
由此可見,礦產資源開采不是冶金產業,它是冶金產業的源頭產業,為冶金產業提供原料。
6. 礦產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
礦產作為一種自然物質資源,它在人類社會中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第一,石器的產生和利用標志著人類文明的形成。人類的祖先古猿,由於生活方式的影響和勞動的結果,逐步改變了自己的身體結構並開始直立行走。這些善於直立行走的古猿,手逐步得到了解放,並開始用手拾取地上的石塊挖掘地下的植物,採集食物,並用石塊作為襲擊野獸的武器。在古猿與自然界的斗爭過程中逐漸學會了用燧石、石英岩等堅硬的石塊來製作工具和武器,從此人類進入舊石器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用做工比較精細的磨製石器代替做工粗糙的打制石器,從而使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1965年,考古學家在我國雲南元謀發現了元謀人化石和他們加工的石器,經測定這些石器距今有170萬年。此外,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山頂洞人(距今約50萬年)也有一些加工過的石器。這些都說明人類祖先很早就利用岩石來製作工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猿人製造的石器日漸增多,日益精細。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說:「沒有一隻猿手曾經製造過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人類祖先在開始製造工具並利用工具時就與一般的動物區分開來而成為人類。人類與動物界的區別的根本標志就是製造和利用工具。可見,從古猿有意識地製造石器工具而成為人類的第一天起,就與礦石、岩石結下不解之緣。
第二,陶器和銅器工具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後期,晚期智人掌握了用火技術,人類開始用粘土燒制陶器。1921年在河南澠池縣爺韶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彩陶,這說明人類在利用礦物原料方面又進了一步,可以說是遠古時代「礦產勘查開發業」的萌芽。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冶煉業,並出現了金屬工具。人類最早的金屬工具是銅,人類開始由石器時代向銅器時代過渡。
公元前21世紀,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建立了。這時銅器生產已經開始,但由於銅很貴,故專用於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到了商代,青銅業逐漸發展起來。在手工作坊里,人們把銅和鉛放在一冶煉成青銅,由於青銅工具很堅硬,人們用它製作各種生產生活工具,如青銅的刀、斧等,還製作各種鋒利的武器,在青銅器時代,銅的開發和利用促進了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國家的軍事實力。
第三,鐵器的使用,標志著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開采和冶煉礦石的技術。鐵器比青銅器更加堅硬和鋒利,在農業生產中和手工業生產中取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西漢時期,鐵器普遍使用於生產中,冶鐵開發使用煤作燃料,煉鐵質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此外,歷史上還存在一批記載豐富地質礦產知識的著作,如《禹貢》、《考工記》、《管子》等。《管子》的《地數》篇中記載:「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有九。」這反映了當時找礦和采礦業的發展之盛,反映了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了解我國是地大物博的國家。
第四,石油、天然氣、石棉等其他礦產的開發和利用促使人類分工愈來愈細,生產規模逐漸擴大。《山海經》中記述四川開鑿鹽井,各種礦產的礦產地、用途及性質。並已經有用石棉製成的布,稱為「火烷布」。差不多在西漢時期,石油、天然氣開始使用。自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兩代,采礦業有了很大發展,一些古代科學家總結了當時的經驗。如,顏真卿(唐)、沈括(宋)總結了一些地質現象和地球化學的找礦方法。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這兩本重要的科學著作,論述了中葯160多種礦物的用途、性質和產狀。
隨著礦物原料開發和利用的規模擴大和加工深度的進展,人類社會的分工愈來愈細,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在20世紀的今天,人類已經進入了原子時代和電子時代,但是,油、煤、鐵等礦產仍然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必備的物質資料。可以說,人類社會是隨著人類對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而生產和發展的。
二、礦產資源是人類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首先,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產、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社會要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礦產資源。人們的衣、食、住、行、用都離不開礦產資源。穿衣離不開礦產資源。現代社會中許多衣服的原料都是用礦物原料生產的。如化纖、棉花的種植,也要在一定的地球化學條件下,棉花才能長好。「民以食為天」,吃飯也離不開礦物質。人體是生物體,它需要多種礦物來調節生命的新陳代謝,缺少任何一種就會對人造成危害。而這些礦物來自糧食作物,糧食作物也必須吸收一定量的礦物質,灌溉要用水、地下水、種莊稼要用礦肥,這都是很明顯的。人的住房交通更是離不開礦產資源,總之,從人們的生活到生產,以及在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方面,礦產資源都是重要的物質基礎。
其次,礦產資源是生產、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人類不僅需要礦產資源而且要耗費大量的礦產資源。我國每年人均耗用5噸礦石。據美國礦業局分析,目前美國人均消耗20噸礦石(不包括重復使用的金屬和建築材料在內)。如果保持現有水平,每個人,一生中要耗費銅350千克(主要用汽車蓄電瓶、焊接和電子設備),鋅300千克(冶煉青銅、鋼構件鍍導、橡膠印塗料生產中使用),銅在700千克以上(主要消耗在電子設備、發電機、通訊設施),鋁約1.5噸(飛機、折疊式傢具、啤酒杯、汁液及其他清涼飼料罐),鑄鐵15噸(船舶和樓房建築、廚房用具和汽車),粘土12噸以上(沒有它不僅不能生產磚瓦,也不能生產紙張、塗料、玻璃、陶瓷),鹽13噸左右(主要是製造塑料、清潔劑和用於築路以及食用)。此外,不斷發展建築需要,還不得不為每個人開采500噸以上的石頭、沙子、礫石、水泥等。
三、礦產資源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我國幅員遼闊,礦產資源的品種比較齊全。資源總量豐富,探明儲量的潛在價值在世界上占第3位,為我國實現進一步工業化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在當今世界和我國目前工業原料的80%取自礦產品,能源的近95%來自礦物能源。可見礦產資源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擁用資源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世界上占第53位。一方面,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另一方面,由於技術水平較低,資源消耗相對較高。所以我們要貫徹開源與節流並重的方針,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礦產資源。
為了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了實現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也就是到21世紀中葉要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中等水平,人均4000美元左右的目標,現在礦產品生產的產量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就是說,需要地質工作者勘查更多的礦產資源,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弱,特別是對大國來說,資源的強度及配套程度確是體現國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可以說礦產資源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
四、礦產資源是對外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國際爭奪的重要對象
礦產資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它成為一個國家在對外事務中的重要籌碼。歷史上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侵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對礦產資源的掠奪。馬克思曾指出,掠奪別國的金銀礦產是資本原始積累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於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的獵獲黑人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資本論》節選本,第209頁)歷史上瓜分殖民地的戰爭,也主要是為了掠奪礦產資源。當今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發展中國家獲得低價的礦產品並銷售高價的加工產品,使得富國愈富,窮國愈窮。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出現不平等、不平衡的現象。中國的西藏問題、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以及美國與伊拉克之間的對立等國際紛爭都與礦產資源不可分。可見,礦產資源問題已經成為國際事務中的重要籌碼和國際紛爭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礦產資源在人類社會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一方面要合理地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另一方面要在國際事務中正確地處理礦產資源的有關問題。
復習思考題
1.礦產資源形成有什麼樣的規律性?
2.怎樣認識礦產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7. 世界上 以什麼礦產資源聞名的工業區或城市(例如:石油,鐵礦,煤礦,金礦,有色金屬)
這個很多了:
美國: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看名字就知道了,金礦。
中國:大同(煤礦),包頭(稀土礦),撫順(煤礦),大慶、克拉瑪依(石油),個舊(鉛鋅礦)。
俄羅斯:秋明(石油),庫茲巴斯(煤礦),庫爾斯克(鐵礦)
委內瑞拉:馬拉開波(石油)
南非:金伯利(鑽石礦)
工業區裡面最有名的應該是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以煤鐵礦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