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宇宙資源包括什麼
宇宙資源主要包括相對於地面的高遠位置資源、高真空和超潔凈環境資源、微重力環境資源、太陽能資源、月球資源、行星資源等。
太空上可利用的資源比地球上可利用的資源要豐富得多。僅從太陽系范圍來說,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天體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在類木行星和彗星上,有豐富的氫能資源;在行星空間和行星際空間,有真空資源、輻射資源、大溫差資源,那裡的太陽能利用有效率也比地球上高的多。
(1)行星上的資源有哪些擴展閱讀:
空間軌道資源是指太空軌道有著特殊的用途。
太空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觀測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可以快速地追蹤地球的變化,監測和預報天氣、火山爆發、森林大火、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
可以穿雲破霧觀測大氣地表的變化,對大地和海洋進行高精度測量,成為氣象預報、地球資源勘探、環境監測的重要信息來源。
通信衛星可以為各地人們實現通信服務;導航衛星在全世界范圍內提供了全天候、全天時衛星導航定位信息,使鐵路、公路、海洋、航空的運輸更加高效安全。
⑵ 天王星上存在哪些物質
在美國天文學家觀測天王星時,發現天王星周圍有一個強大的磁場以圍繞它繞行的月亮。
美國的航海者M號無人駕駛太空船,在離地球18億英里的太空,拍回了大批照片,初步揭開了這個星球的神秘面貌。
最初的一些照片發現天王星最少有14個月亮,直徑從20英里到1000英里都有。這些月亮表面滿是坑和浮水。
天王星表面上的雲狀物原來是永不靜止的藍綠色大海,急速流動的氦和氫造成了強風,吹過結冰的海洋。磁場的發現證明天王星有一個熾熱的軸心,並產生強大的電能,造成類似地球的極光。
天王星是太陽的第七個行星,1781年才被天文學家發現,但在航海者二號發回照片前,科學家對這個遙遠的行星所知的非常有限。在這里,陽光要比地球弱350倍,氣溫大約是零下360度。以地球時間計算,天王星環繞太陽一圈要84年。
航海者二號和一號是1977年一起升空的,已經到過木星和土星。後來一號太空船離開太陽系,二號繼續飛去天王星,1987年1月24日最接近這個行星,大約離表面不足170萬英里。
現在知道天王星上有水、碳氫化合物和有機氣體。一般人最感興趣的是這個星球有沒有生物呢?因為地球開天闢地的時候,也是先有這三種東西。早在1979年,航海者發現木星也有月亮。到1981年,又在土星的月亮上發現類似地球大氣層的有機物,天文物理學家說在這種情況下,有原始生物是有可能的。
令科學家們興奮的是:木星、土星和天王星都是灰雲和冰組成的光環,這就是說,在這些行星上可能存在著水,存在著生命。科學家認為,如果能夠研究出這些光環的來歷,也可以研究出我們居住的地球的來歷。科學家最少還要用幾年時間,才能分析和研究完航海者二號在六個小時內所拍回的照片,到時可能會有驚人的發現!
⑶ 都有哪些行星有水這些水和地球上的水有何不同
地球有130億噸水,其含水量遠遠超過太陽系其他多岩行星,這就讓人想知道這么多水是怎麼來的。今天我們將談論它。初生的太陽系處於混沌狀態,各種物質相互碰撞增生,然後在重力作用下逐漸凝聚成一團,從而地球等行星慢慢長大。人們認為地球上的水主要來自冰冷的彗星。但是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即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彗星能帶給地球的水現在也只佔地球總水量的15%,也就是說,地球上一定還有其他水源。
另外,水的形態是由溫差決定的。如果高於60攝氏度以上,水自然會形成氣態現象;零下或者零下,水自然會形成固態。太陽系其他行星也有水,但不是液態水,而是氣態水或固態水。
⑷ 人類為啥要研究小行星小行星上有什麼東西
宇宙中存在著很多不同形式的天體,僅在太陽系之中,就有恆星、行星、行星的衛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等等。
在這些天體之中,小行星無疑是最不起眼的一個。和恆星、行星以及矮行星相比,小行星的質量和體積都要遜色了很多,很多小行星甚至於沒有一個穩定的運行軌道,但小行星也並非一無是處,它勝在了數量眾多。在太陽系之中,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存在著一個小行星密集的區域,這里被我們稱之為小行星帶。
在小行星帶之中有著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占據了已知小行星總量的98.5%以上。而在小行星帶之外,也存在著為數不少的小行星,相比小行星帶之中的小行星而言,位於小行星帶之外的小行星其實更便於我們研究和探索。
小行星其實是一種免費且優質的天然航天器。
宇宙雖然十分空曠,但也充滿了危險,宇宙飛船在宇宙中航行既要考慮燃料問題,又要時時防範宇宙中突如其來的危險,但如果人類能夠把小行星當作宇宙飛船的話,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小行星的內部建造基地,可以有效防範宇宙中出現的各類危險,而且小行星本身就可以成為一個能源庫,人類只需要對小行星稍加改造,為其提供適當的動力以及方向控制,那麼它就會成為一艘最為優質的宇宙飛船。
這有點像《流浪地球》中的情形,不過,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是不現實的,地球地殼很難承受如此巨大的作用力,但是小行星就不同了,改造小行星要比改造地球容易得多,也現實得多。
科學信仰
⑸ 太空中有哪些可利用的資源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有什麼區別
1.空間資源 例如我們發射的衛星 建立空間站都是利用其空間
2.太陽能資源 太陽輻射只有22萬分之一到達地球 ,就足以讓我們生機勃勃了、太空中的太陽輻射如果能被有效收集利用 ,那將為我們提供大量清潔持續的能源
3.礦產資源 特別是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小行星擁有很多礦產資源,如果被人類利用,將大大緩解地球上資源消耗殆盡而引發的各種問題.
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的差別在於太空是 高真空.失重.強輻射.你看宇航員出倉行走都穿厚厚宇航服就是避免這種狀態給人類帶來嚴重危害,不過我們也正在積極利用這種地球上無法創造的環境進行各種實驗,這也算是對空間資源的一種利用,像有些太空蔬菜品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變異後培育出來的
自己總結的 你湊合著看吧 希望是你想要的.
⑹ 除了地球,太陽系中哪顆行星擁有最寶貴的礦物/資源可以開采
地球是一個特例。由於與火星大小的物體發生碰撞,地球擁有比平常更多的重元素。地球也是岩石行星中質量最大的。木星的引力很可能讓獅子們分享了周圍的好東西。
地球的火山活動也很活躍,除了極薄的地殼外幾乎完全融化。因此,有價值的重元素不斷被帶到地表或接近地表。豐富的液態水會侵蝕覆蓋層使開采變得容易。
其他星球到底有什麼礦物質還是個謎。當然,這些氣態巨行星已經出局了。金星,很自然地,也出局了。水星和冥王星都是位於極端地區的微型行星,也不太可能。
但是有一些金屬小行星離地球很近,最有希望的是(6178)1986 DA。主要是鐵(約1000億噸),但也含有大約10億噸金、鉑、銥和其他貴金屬和稀土。
當我們准備開始在太空采礦時,近地金屬小行星是最明智的開始。
⑺ 八大行星上有什麼可貴的資源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顆行星,冥王星不再為經典行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5號決議,部分通過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火星的兩極永久地被固態二氧化碳(乾冰)覆蓋著。
水星的密度將大於地球,這表明水星的鐵質核心比地球的相對要大些,很有可能構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對而言,水星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鹽地幔和地殼。
巨大的鐵質核心半徑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內部的支配者。而硅酸鹽外殼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狀。
金星英文名:Venus是全天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猶如一顆耀眼的鑽石,於是古希臘人稱它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愛與美的女神,而羅馬人則稱它為維納斯(Venus)--美神。金星基本參數
公轉周期:224.701天
平均軌道速度:35.03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0.007
軌道傾角:3.4度
赤道直徑:12,103.6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0.8150
密度:5.24克/立方厘米
自轉周期:243.01日
衛星數量:0
公轉半徑:108,208,930km(0.72天文單位)
表面面積4.6億平方千米
表面引力8.78m/s2
自傳時間-243.02天
逃逸速度10.4千米/秒
表面溫度最低平均最高
737K750K773K
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原子數之比,75/25%的質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頭」組成。這與形成整個太陽系的原始的太陽系星雲的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個類似的組成,但天王星與海王星的組成中,氫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行星定義委員會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確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為經典行星之外,將冥王星降格為二級行星,同時增加穀神星、卡戎星和編號為2003UB313的齊娜星為二級行星。
⑻ 宇宙中蘊藏的主要資源包括什麼急!
maerdisi 你好!
已可觸及的天上資源
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運行的小行星,是隕石的來源之一,它們數以萬計,目前已經算出軌道並編了號的小行星已將近2000個。這些小行星,沿著很扁的橢圓形軌道圍繞太陽旋轉,當它們闖入地球重力影響達到的范圍時,就會被地球「俘虜」過來,墜落而成為隕石。
這些小行星中個子最大的直徑有700千米,直徑超過80千米的不過150個。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們知道從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脫離小行星則只需每分鍾有若干米的速度就行了。人們設想將來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礦,並把它運回來;甚至還設想用火箭把整個小行星推移過來供我們應用。據計算,一個直徑約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與鐵質隕石相同,那麼,它所含的鐵將有330億噸,夠全世界消費60多年了。
離地球比小行星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礦。古時候由於科學不發達,人們把肉眼能望見的月面上比較陰暗的部分,幻想為「蟾宮桂樹」。其實這些是寬闊的低窪地區,科學家稱它為「月海」。月海里並沒有水,而是充滿著熔岩凝結而成的玄武岩。從月球上採回來的樣品證明,這些玄武岩含鐵、特別是含鈦很多,有的樣品中二氧化鈦的含量達到11.14%。在構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鋁較多,三氧化二鋁的含量有的達到35.49%,具有值得利用的條件。可以相信,含量更富更有價值的礦產還會被發現。
多年以來,火星以它的紅色引人注目。曾經有人幻想這是紅色植物所顯示的。幾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學幻想小說中,還曾設想「火星人」來到地球上,把這類紅色植物也帶來了,它們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蔥蘢蒼翠很快變得鮮紅似火。後來的觀測,特別是前年在火星上著陸的探測器拍攝的照片證明,火星之所以看起來是紅的,是因為火星表面大部分布滿了橘紅色的礫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彌漫著紅色的塵埃。原來那裡的岩石中含有很多的鐵,在受到氧化後呈現出紅顏色。火星上的鐵無疑是很多的。
各種各樣的礦產在其他天體上都會有的,只因不像鐵那樣普遍,要找到特別富集的礦產不那麼容易罷了。在地球上找礦尚且要費許多時間,如此遼闊的宇宙,探測剛剛開始,就已經看到這樣有希望的苗頭,可以相信,在宇宙中不僅會有地球上存在的礦產,還會有許多地球上所沒有或稀少的礦產。就現在我們已經得到的資料來看,像甲烷、氨、氫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多得很。木星主要為液態的氫組成,還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氫化合物。整個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的317.8倍。你想想這有多少資源!
我們的近鄰金星,因被特別濃密的大氣裹住,過去長期對它的面目認識不清。現在,宇宙飛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氣,使我們了解到它也有一個岩石構成的荒涼的表面,這些岩石里也應該是有礦產存在的。至於金星的大氣,百分之九十幾是二氧化碳,這也是有用的東西。在地球上,南斯拉夫不久前發現了一個二氧化碳氣田,成為罕見的礦藏,人們正在那裡興建製造乾冰的工廠。在金星上到處都有濃密的二氧化碳,就不足為奇了。金星的大氣中還有一層由硫酸細滴形成的霧。硫酸是很有用的東西,在那裡天然地生成了。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在那些更遙遠的星星上,還會有些什麼呢?
開發天上的資源,似乎是不可設想的神話,但這正在成為可以觸及的現實。有人正在擬議如何在月球上采礦,如何利用小行星的問題也在討論了。
天上人間
從其他天體上采礦,把它運回地球,要克服大氣的阻力,很費周折。從經濟上來看,如此遙遠地運來原料,未必合算。那麼有什麼必要去探討開發天上的資源呢?
我們可以就在天上采礦,就在天上冶煉,在天上建立工廠,造出成品再送回地球。這樣,我們可以使地面上許多工廠停止冒煙,停止排出污水、廢物,環境大大得到改善。在天上還可以利用那裡重力等於零,絕對真空,容易得到幾千度的高溫及近於絕對零度的低溫,以及有許多太陽輻射出來的帶電粒子在那裡活動等特殊條件,製造出許多地面上所不能造出來的產品,例如高純度的光通信纖維、高質量的半導體單晶、高激光效率的玻璃、特殊的合金等等。這些設想是有根據的,部分已經在環繞地球飛行的天空實驗室中造成,像在這種實驗室里制出的一種銻化銦單晶,用於計算機,可使其尺寸減小9/10。在天上建立工廠是大有希望的事業。
在天上進行生產所需要的動力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就是來自太陽的能。近年來,人類每年從地下采出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計算起來相當八九十億噸優質煤。這個數字稱得上巨大了,然而同每年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比起來,只有它的萬分之一還不到,而這部分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不過僅占太陽輻射總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
在地面上利用太陽能,受到大氣的阻擋和季節、晝夜變化的影響。如果在大氣層之上利用太陽能,效率就高得多了,可以直接用它的熱,也可以將它來發電,還可以用它來分解水,得到氫和氧作為可以攜帶的燃料,這些辦法都已經在試驗。
有了原料,又有了充足的能源,我們不僅可以在天上造出需要的產品,還確實可以在天上創造出一個適於人類居住的人間世界。以此為據點,我們可向更遙遠的太陽系以外的星系發展。這並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有的科學家預計,在下一個世紀內就將部分實現。
開發宇宙資源中國任重道遠
無限的宇宙空間蘊藏著取之不盡的物質財富。與宇宙空間相比,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開發宇宙空間資源為人類服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我們目前指的宇宙空間資源主要是軌道資源、環境資源和礦物資源。(1)軌道資源 主要為信息領域服務。衛星環繞地球按天體力學規律沿著特定軌道運動,它在軌道上飛行,位置高,飛行快,可以快速大范圍地覆蓋地球表面,從而達到通信、遙感、定位等目的。所以各種衛星軌道本身就是重要的寶貴資源。(2)環境資源 衛星在宇宙太空飛行,它的周圍環境是高真空、微重力、強輻射以及豐富的太陽能等,這種特殊的環境本身就是極為寶貴的資源,利用微重力環境可以製造出地面無法做到的材料和生物製品,而在空間粒子輻照環境中農業育種引起變異,帶回地面繁殖後代,出現產量翻一番的奇異現象。(3)礦物資源 月球及太陽系各行星上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各種礦物資源。月球岩土中含有地殼里的全部化學元素和約60種礦藏,其中包括地球上極為缺乏的同位素He-3,它是核聚變反應堆理想的燃料。
空間技術就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資源的技術,又稱太空技術和航天技術。空間技術包括航天運載技術、航天器技術、航天器測控技術和航天應用技術等。
空間技術屬於高技術,是高度綜合的現代科學技術,是多門學科技術最新成就的集成。空間活動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風險的事業。由於空間技術具有重要的軍事、經濟、科學和政治意義,許多國家都將發展空間技術列為本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地位。全世界至今共發射了各類航天器5000多個,正在軌道運行的航天器約600多個。中國從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至今共成功發射衛星、飛船約50顆,現在運行工作的衛星近10顆,包括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導航衛星和科學衛星,這些衛星為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服務,做出了重要貢獻。
閔桂榮,空間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33年出生於福建省莆田縣,長期從事空間技術工作,歷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衛星設計師、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國家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等。負責完成我國多種人造衛星的熱控制任務,並在航天器熱控制理論、方法和技術方面取得系統和創造性的成就。曾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⑼ 未來太空競爭的小行星資源中,價值最高的是哪5個
科學家認為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一些地球上稀缺的資源將能從小行星上進行採集獲得,這也意味著人類未來獲取財富的方式將逐漸進入到太空時代,而且近些年的天文觀測發現了一些價值連城的小行星,下面來看看有哪些價值不菲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