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 長江流域文化的介紹
1、在長江流域,溯江而上依次分布著吳越文化區、楚文化區、巴蜀滇文化區。其中,以楚文化的影響為最大。楚文化的擴張,是東周時代的一件大事。春秋時期,楚人北上逐鹿中原,楚文化也向北延伸。
2、至戰國之世,楚文化先是向南大大發展,隨後由於楚國政治中心的東移,又向東擴張,進入長江下游以至今山東省境,說楚文化影響所及達到半個中國。
⑵ 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
長江正源是一個寬闊的地理單元,它包括昆侖山至唐古拉山間的廣闊地域,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總面積達10萬多平方公里。長江歷史悠久,那麼長江流域文化有哪些呢?
在長江流域,溯江而上依次分布著吳越文化區、楚文化區、巴蜀滇文化區。其中,以楚文化的影響為最大。楚文化的擴張,是東周時代的一件大事。春秋時期,楚人北上逐鹿中原,楚文化也向北延伸。至戰國之世,楚文化先是向南大大發展,隨後由於楚國政治中心的東移,又向東擴張,進入長江下游以至今山東省境,說楚文化影響所及達到半個中國。
楚文化崛起於長江中
游楚文化的崛起與楚國的崛起是同步的。在春秋早期,楚國開始變小為大,變弱為強,稱雄於江漢之間,但楚人並不以此為滿足。楚王熊通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揚言:「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史記·楚世家》)中國即中原,其問鼎中原的野心溢於言表。兩年之後,自立為王,是為楚武王。楚武王轉戰漢水西東,為楚人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
吳越文化及其楚化
長江下游的江東,大致以太湖為緩沖的水域,北有吳國、南有越國。東周的吳就是西周的宜,或稱「勾吳」;越即戉,或稱「於越」。吳越雖是兩國,土著卻是一族。吳國的疆域以太湖平原北部和寧鎮丘陵為主體,擴展到皖南的大部分丘陵,蘇北的一部分平原,以及淮南的某些地方。越國的疆域以寧紹平原和太湖平原南部即杭嘉湖平原為主體,擴展到浙西、皖南的山地。有時,越人從杭嘉湖平原西出,渡過長江,滲入淮南。
巴蜀滇文化
地處長江上游的巴、蜀因為山高水險的地理環境所限,長時間處於相當閉塞的狀態,直至春秋戰國之際,這里的文化面貌仍無重大變化。後來秦、楚對抗,才給長江上游的文化帶來了加速發展的機緣。蜀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都城,應在今成都市轄區之內。這里「地稱天府」,據晉人常璩所著《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其寶則有璧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赭、堊、錦、綉、罽、、犀、象、氈、耳毛、丹黃、空青、桑、漆、麻、紵之鐃。」總之,物產豐富。
⑶ 介紹長江(地理,歷史,文化)300
長江(the Changjiang River)(changjiang)中國第一長河,全長6,300公里(3915英里);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流域總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餘億立方米。流域介於北緯24°30′~35°45′,東經90°33′~112°25′,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
長江水系的幹流或支流流經區,在文化體繫上同屬中國南方文化體系。長江文化是一種以長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優勢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基礎的具有認同性、歸趨性的文化體系,是長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結的總和和集聚。從其生存空間來說,除傳統所謂的長江流域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七省二市外,還應包括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等省區,這不僅因為這些地區是長江水系的幹流或支流流經區,而且在文化體繫上也同出一轍,同屬中國南方文化的體系。因此,我們可以說,長江文化是一個時空交織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復合體。
⑷ 長江流域分布著哪些原始文化遺址
長江幹流和支流流經我國廣大地區,橫跨我國西部、中部和東部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長江流域雨量豐富,氣候溫暖濕潤,農作物生長期長,非常適合人類生存。因此,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長江流域分布著很多新石器時期的原始文化遺址,它們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中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比如彭頭山文化、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嶺文化、寶墩文化、營盤山文化等。
⑸ 長江的資源有什麼
長江流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五大資源。
1.水土資源 全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
的36%。1995年流 域人口平均佔有水量約2300餘立方米,高於
全國平均值。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
3.46億畝,約佔全國的24.3%,其中水田2.01億畝,水旱比為
5.8:4.2。
2.能源資源 長江流域水能資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開發的
水能資源1.97億kw,約佔全國的53.4%,全部開發後相當於年
產原煤5.6t。本流域的煤炭資源相對較少,探明保有儲量約占
全國的7.7%5油在流域內的儲量更少,累計地質儲量約佔全國
的2.4%。
3.礦產資源 長江流域礦產資源保有儲量佔全國儲量50%以上
的有約30種其中鈦、釩、汞、磷等礦產儲量佔全國的80%一
90%以上;銅、鎢、錳 銻、鉍等礦產儲量佔全國的50%以上;
鐵、鉛、鋅、鉬、金、銀等礦產 量佔全國的30%以上。
4.森林資源 全流域有林地約7億畝,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
江、大渡河、嘉陵 江等河的上游。
5.旅遊資源 長江流域山河壯麗、風光明媚、文化古跡眾多,
還有馳名中外風景旅遊區、革命聖地和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
⑹ 追溯長江文化必去的地方
三江源、宜賓、重慶
⑺ 長江沿途有哪些著名的景點和文化名域
一、豐都:豐都鬼城、豐都雪玉洞
二、忠縣:石寶寨
三、萬州:市場、雜技、青龍瀑布
四、雲陽:張飛廟
五、奉節:白帝城
六、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大昌古鎮
七、巴東:神農溪
八、秭歸:三峽大壩、屈原祠、香溪、古黃陵廟、九畹溪長江三峽由瞿塘峽雄、巫峽秀、西陵險,共同構成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1、長江三峽:又名峽江或大三峽,位於中國重慶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區境內的長江幹流上,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宜昌。
2、地理位置: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200千米左右,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
3、自然氣候:三峽地段屬溫濕的中亞熱帶氣候,氣候受峽谷地形影響十分 顯著。 其中巫峽谷深峽長,迂迴曲折,顯示出典型的峽谷氣候特徵,可作為三峽氣候的代表。這里最冷的1月份 平均氣溫為7.1℃,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29.3℃年 平均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多集中於七八月份。 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⑻ 長江在哪裡
長江是亞洲、中國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東雪山,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孫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雪峰積存著大量的冰雪,融化的冰水匯集在姜根迪雪峰腳下,形成了滾滾長江的正源——沱沱河。沱沱河是長江上游最長的一條河流,從各拉丹東冰川末端至當曲河口,沱沱河全長375千米。長江自沱沱河開始,經青海、西藏、四川、重慶、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入東海。年平均流量高達31900立方米/秒。長江自楚瑪爾河、沱沱河、尕爾曲、布曲、當曲五河匯合成一股後,稱為通天河。通天河到達青海省玉樹縣以後,叫金沙江。在四川宜賓以下,始稱長江。長江東流途中,接納了大約700多條大小支流,其中,岷江、嘉陵江、烏江、沅江、湘江、漢江、贛江等為著名的支流(其中漢江最長)。整個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千米,比黃河流域面積大2.5倍,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5,平均年入海總水量達1萬億立方米。
長江流域是中國巨大的糧倉,產量幾乎佔全國的一半,其中水稻達總量的70%。此外,還種植其他許多作物,有棉花、小麥、大麥、玉米、豆類等。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和成都等城市都在長江流域。
長江中游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是已發現的長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宮殿遺址壯觀齊全,遺址、遺物、遺骸中明顯反映了奴隸社會的階級分群。屬於商晚期的大冶銅綠山古銅礦是我國現已發現的年代最早、規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銅礦。江西清江的吳城遺址是長江下游重要的商代遺址。1989年,江西省新干縣出土大量商代的青銅器、玉器、陶器,距今約3200多年,具明顯的南方特色。這些遺存對於了解至今仍較為模糊的長江流域商代文化,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長江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已經公布的資料顯示,1998年全流域廢水排放量為113.9億噸,2001年為138.3億噸,2005年為184.2億噸,短短7年的時間,廢水排放量增加了70億噸。長江幹流岸邊污染帶累計達600多千米,岷江、沱江、湘江、黃浦江等支流污染嚴重,超過40%的省界斷面水體劣於Ⅲ類水標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態系統也在不斷退化,長江物種減少,保護工作緊迫而艱巨。「國寶」白豚難覓蹤跡,長江鰣魚不見多年,中華鱘、白鱘數量急劇減少。長江流域天然捕撈產量從20世紀50年代的42.7萬噸下降到20世紀90年代的10萬噸左右。
長江的主要污染狀況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想像:森林覆蓋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態平衡急劇惡化;枯水期不斷提前;水質惡化,危及城市飲用水;物種受到威脅,珍稀水生物日益減少;固體廢物嚴重污染,威脅水閘與電廠安全;濕地面積縮減,水的天然自潔功能日益喪失。如果這樣的發展趨勢得不到遏制並任其發展下去的話,專家們關於長江的危言也許用不了10年就會成為現實。
⑼ 長江流域有哪些古代文化遺址
長江上游:巫山大溪文化遺址、新繁水觀音遺址
長江中游: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江西清江的吳城遺址是、江西新干商代遺址、炭河裡遺址、彭頭山文化、玉蟾岩遺址、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
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田螺山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