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存儲數據使用,想買個移動硬碟什麼的好
介面:如果你是WIN平台,建議買USB3.0的介面,因為這是趨勢,而且它向下兼容所以不用擔心2.0的USB不能用。如果是mac,就無所謂了,3.0根本無望了。
硬碟轉速,現在主要是5400和7200兩種,區別在於速度和散熱上。5400稍微慢點,但散熱較少且安靜。
2.5還是3.5:如果需要便攜性,建議買2.5的,小小個,比較方便;如果從來不帶,可以買3.5的,便宜,就是占點地方,而且還有一根電源線。
價格:現在1TB的硬碟,大概價位在700左右,
容量:如果不是做CG、影視剪輯、設計類的工作,其實1TB的容量顯得有點多,而且2.5的還價格比較貴,建議買500G日常使用非常夠了。
『貳』 想買一個移動硬碟存數據,希望保存時間越久越好,選機械硬碟好還是固態SLC或者MLC
機械硬碟保存時間長,如果不怕泄密的話用網盤保存時間更長,就怕會下載限速,如果資料非常重要建議用兩個硬碟用來存儲,一個做備份存儲防止硬碟損壞,這樣一個硬碟損壞另一個還能用機械硬碟壞了可以開盤維修,固態硬碟壞了就壞了,SSD不適合長期斷電保存數據。
麻煩採納一個吧
『叄』 電腦的存的資料多,是用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
很多的話只能用機械硬碟了,畢竟相同價位的話機械硬碟的配置遠遠高於固態硬碟,如果你考慮到機械硬碟容易損壞的話建議你買多個硬碟組成raid,可以起到備份文件的作用,防止單個硬碟出現問題,如果只是單單存儲,平時很少調用的話,可以買一個家用存儲伺服器存儲,速度也是蠻快的
『肆』 存文件用什麼硬碟
存文件一般建議用機械硬碟。
『伍』 想買個移動硬碟,長期保存一些資料文件,推薦買什麼品牌的呢西數,希捷,東芝,還是其他哪個穩定一點
如果是用來低期保存重要資料就不推薦機械硬碟,損壞機會要給固態硬碟大很多,不如自己組裝一個固態移動硬碟,買一塊,三星860EVO 250G固態硬碟,519塊,再買一個綠聯移動硬碟盒,35塊,只需要裝上就可以當移動硬碟用了,相當簡單方便,固態硬碟防震防摔,故障率極低,
『陸』 什麼硬碟用於保存重要數據最安全
一、首先現階段硬碟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如果從數據安全形度肯定是機械硬碟安全。
1、機器硬碟的數據是以磁碟的磁軌上的磁極作為存儲介質,這個數據狀態穩定保存不易丟失,且硬碟壞了可以數據恢復即使碟片損傷嚴重的也可以恢復部分數據的。
2、固態硬碟的數據很不安全,數據是以晶元內部電容的高低點位存在的,所以如果不穩定,第一需要定期給硬碟通電才能保存數據,不然時間長了點位數據可能變弱。第二在故障後例如電路板燒毀等時可能存儲晶元一起燒,就沒有數據恢復的可能了。固態硬碟的優點是速度快,但是數據不安全。
二、硬碟和移動硬碟其實是一個概念,移動硬碟就是硬碟加一個移動硬碟盒,如果從數據安全形度講,肯定是移動安全,因為移動硬碟使用時才插上通電,而機器里邊的硬碟是開機就通電的,就是誰是用的多誰愛壞。
三、前邊說了硬碟和移動硬碟實質上都是硬碟在存儲數據,所以對於數據存儲來說不存在技術差別。
『柒』 長期存儲數據用什麼類型的硬碟
長期儲存數據,最注重的就是安全性……
這里的「安全性」,指的是存儲數據的硬碟必須長期保持完好,不能出故障。
普通電腦硬碟,是按照8×7設計的……
也就是說,這樣的硬碟是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7天的使用負荷程度設計的。
這樣的硬碟,顯然不能滿足重要數據長期存儲的需求。
有一種企業級硬碟,是按照24×7設計的……
具體來說,這樣的硬碟是按照每天工作24小時,每周工作7天的使用負荷程度設計的,基本上白天晚上不停地連軸轉了……其故障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更適合於長期存儲數據。
但是,再好的硬碟也不可能百分百無故障。
所以,靠單塊硬碟存儲數據,安全性還是不高的……可以用多塊硬碟備份數據,這樣一塊硬碟有問題,其他硬碟上還有數據,可以提升安全性。
如果是比較高級的應用,就需要磁碟陣列等技術的加持了……
採用磁碟陣列技術,多塊硬碟實現互相備份,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數據存儲安全性,最適合於重要數據的長期存儲……這在伺服器領域,已經被廣泛採用了。
aqui te amo。
『捌』 筆記本電腦內存不夠存東西了,是安裝個固態盤好,還是買個移動硬碟好
假如內存有4G的情況下,還是換固態更好
為什麼:因為一般的用戶,硬碟都至少用2-3年了,反映都很慢了。
固態可以讓啟動的速度加快:也就是載入的速度變快,
內存嗎,說實在的,2G 提升至4G,硬碟不給力的情況下,等於沒什麼區別。
根據個人需要選擇加固態好還是內存條,固態是提高單機速度,內存才是提高運行速度。固態硬碟可以提升硬碟的讀寫速度,而內存可以加大緩存容量,同樣可以提升讀寫速度。內存建議加到16GB。
內存條硬體有2個主要的作用,第一作用就是:內存條為CPU提供緩存容量來運算數據。第二作用就是:內存條為軟體提供運行的通道。
固態硬碟的作用是時刻與內存條聯系著,時刻准備著暫存轉儲存命令,另外,電腦操作系統是裝載固態硬碟內,固態硬碟時刻准備著被調取系統數據或個人數據。總體來說我認為內存條硬體的作用要大於固態硬碟作用。
(8)想存資源用什麼硬碟擴展閱讀:
內存條和固態硬碟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
2、內存條: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
二、性能不同
1、固態硬碟:
(1)讀寫速度快: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碟快。固態硬碟不需要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零。連續的書寫速度是驚人的。大多數固態硬碟製造商都會宣稱自己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超過500MB/s。
(2)防震抗摔性:傳統硬碟為磁碟型,數據存儲在磁碟扇區。
(3)低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低於傳統硬碟。
2、內存條:
(1)存儲容量:即存儲條可以容納的二進制信息量。例如,168個常用存儲條的存儲容量通常為32兆、64兆和128兆。而DDRII3普遍為1GB到8GB。
(2)存取速度(存儲周期):即兩個獨立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也稱為存儲周期,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取周期一般為60納秒到100納秒。
(3)存儲器的可靠性:存儲器的可靠性是以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來衡量的,可以理解為兩個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4)性能價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儲容量、存儲周期和可靠性。性能價格比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對不同的存儲器有不同的要求。
『玖』 長期保存數據用什麼好,移動硬碟,u盤,還是光碟
科技發展太快、淘汰也太快,的確存在保存媒介用什麼最保險的問題。使用沒有幾年的軟盤、MO、……等等,很快就被淘汰了,留存的資料無形的廢掉了,錄像機、錄音機、各種影碟機、唱機也都塵封已久,不再使用,傳統的藍圖、膠片很多,進了垃圾堆,近代的保存成了難題。光有盤不行的,還得有永不被淘汰的讀取設備,現在的網路存儲、雲存儲不知道會不會被更新的手段所取代? 反而傳統的甲骨文、竹簡、紙質文檔似乎更保險、保存更長久?網路存儲難道就不會整理、清空?永遠像滾雪球越滾越大?看來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說一步了!數據的保存是有期限的,歷史的東西只能保存一部分,需要扔掉大部分了。如同自己家中的東西,不清理,會把自己埋起來,亂得無法找到需要的東西。捨得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