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水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克服哪些難題未來前景如何
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全球和中國的水資源,導致許多地區水資源短缺。中國氣象科學研究所專家表示,加強人工雨等科學技術研究,更好地發展「空氣水庫」雲水資源,這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為實現科學評估,准確的發展,精確的測試和有效利用,需要加強許多關鍵任務,許多科學困難需要突破。」專家表示,首先加強對雲水資源的評估,研究理論與監測技術研究突破雲水資源的精細量化計算 - 空地立體聲監測技術。我們必須改善人工雨雲水資源開發技術,突破催化技術,指揮技術和效果檢驗等人工降雨關鍵技術瓶頸。此外,應加強對雲水資源耦合利用技術的研究,應加強特定目標需求。
Ⅱ 新疆有哪些優勢資源它們的開發前景如何
新疆主要物產資源
新疆有著遼闊的地域,適宜的氣候,復雜多樣的地貌和土壤,因而不僅風光旖旎,而且特產資源十分豐裕。在群山峻嶺、綠洲戈壁之間,有著數不盡的「糧倉」、「肉庫」、「油盆」、「煤海」。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贊譽新疆為祖國的「一塊寶地」。
在這塊「寶地」上,擁有近331萬公頃耕地,1000多萬公頃可墾荒地。新疆日照長,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水資源也較充足。這些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新疆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大宗,全疆大多數地區均可種植,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90%以上。伊犁谷地氣候溫和,雨水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麥生長,素有「新疆糧倉」之稱。新疆的水稻50年代以後有很大發展,阿克蘇、米泉等地的優質大米潔如璣珠,質細味美。在新疆的糧食作物中,還有高梁、大麥、穀子、黃豆、豌豆、吞豆等等。
新疆經濟作物種植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產品有棉花、油料、甜菜、麻類、煙葉、葯材、蠶繭等,其中新疆棉花尤以質優而聞名全國,1998年,棉花產量137.5萬噸。在全國,幾乎三分天下居其一,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棉花產區。北疆瑪納斯河流域、吐魯番盆地和南疆廣大地區是棉花的集中產地。經濟價值較高,對生長環境、耕作措施要求苛刻的長絨棉(又稱海島棉),在新疆也有廣闊的適栽區,其種植面積、產量和品質均為全國之冠。新疆還具有種植甜菜的優越條件,所產甜菜的單產量高,含糖率大,是我國北方重點產糖區之一。60年代才開始大面積栽培的新疆啤酒花,現在不僅面積和總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而且單產和質量亦居全國之首。因此,新疆已成為我國啤酒花內銷和外貿出口的主要來源地。蠶繭產量已達3800噸,比新中國成立時增長75倍。
新疆蔬菜作物亦頗豐富,面積2萬多公頃,產量達到290萬噸,主要城市冬季鮮菜自給率達70%。有的蔬菜很有名氣,如奇台、烏魯木齊縣達坂城一帶的白皮大蒜,每年遠銷香港等地。奇台、木壘、吉木薩爾、烏魯木齊等縣的馬鈴薯,個大質優,大量調往兄弟省區。庫爾勒、昌吉的番茄醬出口內銷,供不應求。到1998年先後有40多家企業的50多個產品獲得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標志。
新疆素有「瓜果之鄉」之稱。由於這里的氣候對瓜果糖分的製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因而,所產瓜果特別甘美爽口。據調查,目前新疆是我國瓜種植面積較大、品種和品質均居前列的一地區,年產各類鮮果數萬擔。
新疆常見的瓜果有葡萄、甜瓜(哈密瓜)、西瓜、蘋果、香梨、杏、桃、石榴、櫻桃、無花果、核桃、巴旦杏等,優良品種達數百種之多。其中吐魯番的無核白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庫爾勒的香梨,庫車的白杏,阿圖什的無花果,喀什的櫻桃、核桃、光皮桃、葉城的石榴、旗盤梨,和田的蜜桃,伊犁的蘋果等,均享有美譽。新疆葡萄乾、哈密瓜、香梨更是國際市場的暢銷品。
新疆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經營畜牧業已有很長的歷史。全疆有草原面積約5733.3萬公頃,居全國第二。在天山南北4800萬公頃天然牧場上,大小牲畜漫山遍野,最多的是綿羊,其次是牛、馬、山羊、驢、駱駝、騾、氂牛等。新疆的牲畜品種馳名全國的有新疆細毛羊、阿勒泰大尾羊、新疆白豬和伊梨乳肉兼用牛等。近年來,新疆各地不斷改良、選育並引進新的牲畜優良品種,一此指標居全國領先地位,牧業生產有了較快的發展。除滿足本區需要外,每年都有大批的牛、羊、馬、毛驢運往內地。發達的畜牧業,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皮、毛、絨、腸衣、奶油、酥油、奶粉等畜產品。許多價廉物美的畜產品及其加工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新疆為我國西部乾旱地區主要的天然林區,森林廣布於山區、平原,面積佔西北地區森林總面積的近1/3。天山和阿爾泰山區覆蓋著蔥郁的原始森林,多為主幹挺直的西伯利亞落葉松和雪嶺雲杉、針葉柏等建築良材。這些山地針葉林的木材蓄積量佔全疆木材總蓄積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瑪納斯河等河流兩岸,是平原闊葉林的分布地區。在塔里木河流域,叢生著世界著名的珍貴樹種胡楊林和灰楊林,它們既是用途廣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處的防風林。新疆主要造林樹種有白楊、柳樹、榆樹、白蠟、槭樹、槐樹、白松、沙棗、桑樹和各種果樹等60多種,多數為新疆鄉土樹種,也有少數是從內地或國外引進的優良枝種。近年來,新疆城鄉開展了綠化造林運動,一排排,一片片的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縱橫交疊,綠波森森,為古老城鎮、亘古荒原平添新裝。已全面完成被世界譽為綠色長城的三北防護林一、二期工程建設任務。全疆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24%,有9個城市達到建設部規定的城市綠化標准。
新疆最主要的金屬礦資源
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目前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新疆石油資源量208.6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資源量為10.3萬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潛力巨大,遠景十分可觀。全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的40%。黃金、寶石、玉石等資源種類繁多,古今馳名
Ⅲ 項目市場前景怎麼寫
首先描述市場的特徵,對客戶分析,主要是需求分析,客戶購買力分析,產品的增長趨勢,根據預測的市場佔有率確定本公司的市場發展。
1、目前同類產品在市場的狀況,包括品牌、質量、價位、產品附加值等。
2、市場競爭情況分析,主要評估目前的競爭水平和市場空間。
3、公司產品的性價比、市場營銷手段、產品綜合優勢和市場同類產品的對比。
4、從上述三點評估得出兩個結論:一是我公司產品在目前市場競爭環境下的生存空間;二是我公司產品通過什麼營銷方式可以提升市場佔有率。
(3)怎麼描寫一種資源有開發前景擴展閱讀:
1、市場分析包括行業分析、市場分析和競爭分析。對有關產品市場及市場環境狀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主要包括:市場細分,消費行為研究,競爭力分析,競爭性產品和銷售策略研究,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依存關系的研究,產品壽命周期分析,以及有關的社會因素、生態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分析。
2、行業分析包括企業所在行業概述、對行業發展方向的預測、對驅動因素的分析。市場分析的核心內容是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確定目標市場。
3、競爭分析中要對全部競爭產品及競爭廠家作出描述與分析。尤其要分析這些競爭對手所佔有的市場份額、年銷量與銷售收入,以及他們的財務實力。此外還要對自己產品所具有的優勢作分析,對未來市場變化趨勢作預測。
4、對生產型項目,市場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和尋求市場需要的新產品,發掘新產品和現有產品的新用途,發掘潛在的市場,研究消費者和競爭者的動向,分析市場容量及預測市場的增長率,研究公司的市場銷售和推廣戰略。
Ⅳ 氣候資源及其利用前景是怎麼樣的
氣候資源是有利於人類經濟活動的氣候條件,它是自然資源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取之不盡,又是不可替代的。氣候資源與其他資源不同,不能進入市場交易。在各種自然資源中,氣候資源最容易發生變化,且變化最為劇烈。如果利用恰當,氣候資源可取之不盡,但在時空分布上具有不均勻性和不可取代性。所以對一地的氣候資源要從實際出發,正確評價,才能合理地開發利用。
氣候資源的類型(1)光能資源光能資源主要指來自太陽的輻射能。一個地區的光能資源的多少首先決定於其所處的地理緯度。一年中光能資源的多少及可利用程度通常用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總量來表示。我國的光能資源十分豐富。
不可替代的氣候資源據估計,我國陸地表面每年可以接收的太陽輻射總量為5×1019千焦耳。但由於地理緯度、海拔高度和地形天氣狀況的影響,我國的光能資源分布差異較大。青藏高原的光能資源最豐富,其次是我國的西北地區,而四川盆地光能資源最少。光能資源的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①太陽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陽能發電、供暖等;②太陽能中的光合有效輻射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換為有機物,如森林、草場、糧食作物等,從而為人們所利用。光合有效輻射一般約占太陽總輻射能量的50%。
(2)熱量資源熱量資源是指某一地區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所能提供的熱量多少,它是太陽輻射和地表、大氣中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熱量狀況的最直觀描述就是溫度。一個地區熱量狀況的好壞直接決定其作物種植類型、生長狀況和產量。為了描述熱量資源,一般採用積溫,即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日平均溫度的累積值。
根據不同作物生長對熱量需求的不同,人們還定義了有效積溫、活動積溫等。我國由於地形差異較大和季風氣候的影響,熱量資源的地理分布和時間變化性均較大,其一般規律是由北向南而逐漸增加。我國熱量資源豐富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多種氣候類型。熱量條件最好的是南嶺以南地區,一年四季作物均可生長,水稻可一年三熟。熱量條件最差的是青藏高原和東北地區,一年可種一季作物。
(3)水分資源水分資源,也是氣候資源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不同地域的不同氣候,水分資源的分布也是有著明顯的不同。
以我國為例,我國的季風氣候十分明顯,因而夏季也是雨量最多的時候。全國因地形、緯度差異及距海洋的距離不同,降水的分布差異較大,年際變化也大,旱澇發生頻率高。因此,我國的水分資源雖然較豐富,但其變異性較大,不易於把握。總體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集中季節與高溫生長期一致即水熱同步,有利於農業生產。但另一方面因季風氣候影響,降水的季節分布不均勻,而使得作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很難得到所需的水分。全國的降水分布呈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的趨勢。
風能資源的利用(4)風能資源風能就是大氣運動產生的能量,是由太陽輻射能轉換而來。根據計算,到達地球的太陽能轉化成的風能功率約為7瓦/平方米。風能的利用早已被人類所認識,用風能驅動帆船、排水等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1910年,丹麥最先開始用風力發電,隨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都開展了大型風力發電機的研究工作。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風能的國家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安裝了風力發電機,目前也在從事大型風力發電機的研究工作。我國屬於季風氣候,風能利用的多風區面積居世界第三。東南沿海是我國最佳風能資源利用區,其次是渤海沿岸及內蒙、甘肅北部及新疆阿拉山口地區。此外,風能的分布對於城市、工業布局和設計也有重要意義。
(5)大氣成分資源大氣成分資源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布及季節變化除對氣候有影響外,對作物的光合作用至為重要,二氧化碳是陸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
當周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同時,會影響到群體作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從而直接影響植物的光合速率,因此二氧化碳的濃度直接影響到作物的光合速率、生長和產量。有效地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對於農業生態和作物生長有重要的意義。
氣候資源的主要特點
氣候資源是一種很特殊的資源。它和其他資源不同,氣候資源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點:
(1)氣候是光照、溫度、濕度、降水、風等要素有機組成的。其資源的多少,不但取決於各要素值的大小及其相互配合情況,而且還取決於不同的服務對象以及和其他自然條件的配合情況。不像黃金、煤炭等礦產資源那樣多多益善。例如,對農作物而言,溫度在一定范圍內是資源,過高可能成熱害,過低可能成冷害或凍害;降水在一定范圍內是資源,過多可能成澇災,過少可能成旱災。乾旱區光、熱資源雖很豐富,但水資源短缺,限制了光、熱資源的充分利用,使其價值大為降低。又例如,陰雨天氣對某些農作物的生長也許是有益的,但對旅遊、曬鹽業則可能帶來不但不利,甚至是有害的;積雪覆蓋保護某些作物的安全越冬是有益的,而使牛羊吃草困難,又可能有害了。
(2)氣候有時間變化。這種變化,有的具有周期性;有的周期性不明顯,變化規律難於捉摸。例如氣溫的晝夜變化、季節變化,大都是日日如此,年年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的。但某一天或某一季的天氣,卻不是年年如此的。至於某段時間的或多年的氣候變化,雖有一定的范圍,但變化比較復雜,難於准確預測。因此,氣候資源的利用,必須因時制宜。我國最古老的農書《汜勝之書》一開頭就說:「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孟子》也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這都說明,栽種作物要掌握時機,如果錯過時機,資源稍縱即逝,就白白地浪費了。
(3)氣候有地區差異。①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氣候,和其他地方的氣候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氣候資源的利用,還必須因地制宜。《汜勝之書》說:「種禾無期,因地為時」,意思是種穀子沒有固定的日期,隨地方不同而定時間;②世界上有些地方,盡管彼此相距很遠,氣候雖不完全相同,但卻相似。因此,作物可以引種,牲畜可以引養,利用氣候資源的經驗,可以相互交流。
(4)氣候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不像黃金、煤炭等礦產資源,開采一點就少一點,終將有開采完的時候。而氣候資源歸根到底來自太陽輻射,如果利用合理,保護得當,它將與太陽同壽,可以反復、永久地利用。
(5)氣候是人力可以影響的。這種影響,有有意識與無意識之分。由於氣候條件與其他自然條件密切相關,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活動中,在改造自然過程中,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改變了氣候條件。例如,種草種樹、蓄水灌溉等可以使氣候變好;而毀林毀草、排干湖沼等則可以使氣候變壞。都市化和工業化污染大氣,使降水酸度增大,氣溫升高,可能導致氣候產生長遠的、大規模的、對人類生存有巨大影響的變化。人類有意識改善氣候,目前多限於在小范圍內進行。例如營造防護林,設置風障;建造排灌設施、玻璃溫室、塑料棚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改造的方面也將日益增多,甚至能把某些不利的氣候條件改造成為有利的氣候條件,把某些氣候災害改造成為氣候資源。
世界氣候資源情況
在熱帶雨林地區(如剛果盆地、亞馬孫平原、馬來群島等)終年高溫多雨,水熱資源充沛,許多熱帶經濟作物如咖啡、橡膠、可可等分布在這里。
在南北回歸線兩側的大陸內部為熱帶荒漠氣候,以撒哈拉、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氣候炎熱乾燥,降水稀少,乾旱威脅著這里的一切活動。
溫帶位於中緯度地帶,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范圍內,這里的溫度和降水適中,四季分明,對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也最適宜人類生活,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而寒帶位於高緯度地帶,氣候寒冷,限制了人類的活動。
熱帶雨林地區水熱資源充足
中國的氣候資源也相當豐富。中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和亞熱帶。由於領土遼闊、地形復雜、各地距海遠近差異很大,形成了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如黑龍江省北部全年無夏,海南島長夏無冬,淮河流域四季分明,雲貴高原南部四季如春,青藏高原西部終年積雪,西北以及內陸地區夏熱冬冷,日溫差大。
氣候資源的利用
合理地利用氣候資源,正確地發掘氣候資源,是當前氣候學研究的重大課題。
(1)首先是利用,其次才是改善。
氣候資源的利用,首先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齊民要術》說:「地勢有良薄,山澤有異宜,順天時,量地力,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勞而無獲。」氣候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作某種程度的改善的。但改善氣候要耗費人力物力,需要衡量經濟上的得失。此外,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如何,切不可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造成長遠的、整體的、不可挽回的損失。盡管如此,人類還是應該想方設法,不斷對氣候條件進行某些改善,不如此社會就沒有進步。
(2)努力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利用。
我國人多耕地少,氣候資源超負荷利用,是很常見的現象。例如,在不具備條件、不採取措施的情況下,把熱帶多年生木本作物北移到亞熱帶地區,把亞熱帶多年生木本作物北移到溫帶地區,遇到特大寒害,幾年甚至十幾年努力培育的林果,往往毀於一旦。又例如在兩年三熟區強行推廣一年兩熟制,在一年兩熟區強行推廣一年三熟制,不是熱量不夠,就是水分不足,往往使作物的旱災、霜凍與冷害增多、加重,以致得不償失。但是,前面已經說過,氣候是可以改善的,氣候資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不應坐享天賜,而應運用新技術、新工具和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氣候資源,不斷擴大和發掘氣候資源。例如,選擇避風的小氣候環境,採取某些防寒措施,作物北移上山是可能的;培育出早熟、高產、抗逆性強的作物品種,採取育苗移栽等措施,以及間作、套種和混種等種植方式,提高復種指數也是可能的。
(3)減災即是增利。
氣候災害消耗和浪費氣候資源,使氣候資源的價值大為降低,甚至全部喪失。因此,利用氣候資源而忽視氣候災害,這種資源是不可靠的。所謂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應該包括盡可能有效地減少和減輕氣候災害在內。
對氣候災害,抗不如防,防不如避。以作物防霜為例,霜凍來臨之後,扶苗剪枝、鬆土施肥等善後措施,雖然也可以減少一些損失,但不如在霜凍來臨之前重煙、覆蓋、灌水,或者預先設置風障,營造防護林,比較經濟有效。然而,如能根據農業氣候區劃,把作物栽種在霜凍不易出現的地區和季節,就最為經濟和有效。
(4)揚長避短,發揮氣候資源的優勢。
氣候資源有地區差異和時間變化。因此,在氣候資源的利用上,如能揚長避短,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乾旱區,陽光充足、空氣乾燥、夏季溫度高,晝夜溫差大是其所長,而水分不足是其所短,如栽種耐旱的、蒸騰效率高的作物,諸如小麥、穀子、棉花、瓜、果等,就不但產量高,而且質量好。在高原區,陽光充足而溫度太低;華北地區的冬季也是陽光充足溫度低,使光照資源不能利用。這些地區如發展溫室栽培,就能把光照資源利用起來。又例如,在華中、華南的一年兩熟或三熟區,前後作物換茬的時候,往往是一年中光、熱、水等氣候資源最豐富的時候。而此時前茬作物已成熟,後茬作物又在苗期,光、熱、水資源需要不多,大量的氣候資源都浪費了。如果改種多年生木本作物,採取育苗移栽、改變種植制度和方式等措施,盡可能多地利用氣候資源,農業產量必將有大幅度提高。
(5)要善於利用氣候資源的地區差和季節差。
人們都喜歡冬天到華南、夏天到東北去開會、療養和旅遊。在農業生產中,也可以利用南方和北方、平原和山區氣候資源的不同以及南方比北方季節早,平原比山區季節早的氣候分布規律,為某些大城市提供特有的、新鮮的農產品。例如北京近年新鮮瓜果和蔬菜終年不斷,就是較好地利用了近郊平原和遠郊山區以及南、北方的氣候差,讓這些地方調劑北京的淡季,補充北京不能產的農產品。
Ⅳ 開發利用前景
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具有一舉多得的功效:提高瓦斯事故防範水平,具有安全效應;有效減排溫室氣體,產生良好的環保效應;作為一種高效、潔凈能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
煤層氣是我國常規天然氣最現實、最可靠的補充能源,開發和利用煤層氣可以有效地彌補我國常規天然氣在地域分布和供給量上的不足。雄厚的資源基礎、廣闊的市場需求和難得的發展機遇必將促使我國的煤層氣產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未來巨大的天然氣需求市場,是激勵我國煤層氣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21世紀是天然氣的世紀,在我國未來幾十年內天然氣將獲得飛速的發展。煤層氣作為常規天然氣之外的一種潔凈能源,在其產量規模較小時,主要供應煤礦區及其周圍地區的民用與工業燃料以及化工原料,煤層氣和常規天然氣的市場不重合,可成為常規天然氣的補充能源;當煤層氣產量達到數十億方的規模時,經過處理與加壓,可進入天然氣管線進行輸送。
「西氣東輸」是煤層氣產業發展的重要契機。煤層氣作為非常規天然氣,其成分95%以上是甲烷,完全可以與天然氣混輸、混用。同時「西氣東輸」管線經過的地區也是煤層氣資源富集的地區,塔北、鄂爾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太行山東、豫西、徐淮和淮南等煤層氣富集帶,總資源量近14×1012m3,而且管線經過的沁水大型煤層氣田,已經獲得煤層氣探明儲量,在短期內優先開發這些地區的煤層氣資源最具有現實性和可行性。下游工程一直是限制煤層氣開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解決了制約我國煤層氣大規模地面開發的主要市場瓶頸,進一步加速了我國煤層氣產業的發展步伐。
合理開發利用煤層氣,將大大緩解煤礦的安全形勢。我國煤礦約半數礦井為高瓦斯、高突礦井,瓦斯始終是我國煤礦安全的最大威脅。瓦斯抽放是解決我國煤礦安全問題的根本途徑。同時,瓦斯的抽放利用,促進了企業開展瓦斯抽放工作的積極性,不僅有效地緩解了礦井瓦斯災害,改善了煤礦的安全生產條件,還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提高煤礦瓦斯利用率,通過利用規模的擴大促進抽放規模的擴大,以利用促抽放、以抽放保安全,是瓦斯防治的有效措施,也對煤層氣的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
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為發展煤層氣產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近十多年來,環境保護已經被提到世界各國政府議事日程。開發利用煤層氣,對我國社會、經濟能帶來多重效益,對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增加清潔能源,改善大氣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Ⅵ 哪些資源還有巨大的潛力有待於開發,同時,分分析周圍環境
細分來看,21世紀未來十年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根據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的預測,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也在發生變化。某些行業社會需求加大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據有關專家的預測,21世紀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主要有:
1、網路信息咨詢與服務業。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對網路信息的依賴也越來越大,網路信息服務也成為社會上的一個重要的行業。這個行業包含了網上購物、商業信息服務、廣告媒體服務、技術信息咨詢與服務等等。
2、房地產開發業。隨著住房政策改革和住房的商品化,房地產開發業成為一個繁榮興旺的行業,購房也成為每個家庭的一件頭等大事,房地產開發業也因此面臨無限的商機,並因此帶動了與之相關的房地產開發、咨詢、銷售業務、物業管理、租借、二手房轉讓行業的迅速發展。房地產開發具有巨大的市場,也具有較高的利潤匯報,因此,成為眾多房地產投資者的青睞。
3、社會保險業。隨著國家經濟的進步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人們的安全防護意識也不斷提高,保險意識越來越強。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都意識到了花少量投入,保證家庭財務和成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保險業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4、家用汽車製造業。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家庭對汽車的需求量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個人對家用汽車的需求將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上升,給家用汽車製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商家也將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同時,家用汽車市場的發展還將帶動汽車配件、維修以及相關的技術產品生產業等行業的發展。
5、郵政與電訊業。在當今的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人們對信息傳遞快接性、同步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通訊產品(如電話、手機、傳真機)以及通訊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中國的電話與行動電話人均擁有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通訊市場的開發潛力巨大,這將給通訊業帶來新的機遇和豐厚利潤。
6、老年醫療保健品業。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1.45億左右,中國也隨之步入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帶來很多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方面的需求的增加。因此,從事老年人保養品、葯品、生活必需品、社區服務等將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並形成一個獨特的產業。
7、婦女兒童用品業。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女性朋友和兒童對服裝、化妝品、洗滌用品以及她(他)們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這些用品上的投入也比較高,並帶動相關的產業的迅速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這一行業的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8、旅遊休閑及相關產業。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節假日數量的增多,外出旅遊休閑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人們旅遊休閑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不僅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代用了服務業、運動產品、體育場館、旅行社、旅遊產品等行業的繁榮發展,形成了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產業。
9、建築與裝潢業。國內城市的居民住房的商品化,帶動了裝修業的發展,室內裝飾產品和裝修工程承包業成為一個獲利豐厚的行業。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表明,當前城市居民裝修住房的投入大約在2-5萬元左右不等,並促進了裝飾材料業的發展。
10、餐飲、娛樂與服務業。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對快餐業的需求增加。雖然國外的西式快餐業在中國迅速發展,但是,西餐式的快餐業更多地是針對兒童市場。對於中國人來說,更習慣於中國式的快餐,因此中式快餐業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將佔有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中國還將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以彌補文化產業上的短板,文化產業除了有國家資本的投資,還有民營資本的加入,文化事業力求向多渠道、多元化、多樣化發展。
Ⅶ 幾種經濟植物的利用價值及開發前景
1桂花:桂花材有光澤和美麗的紋理,比如犀牛,所以它的名字很適合木雕。肉桂可以用來提取染料和鞣製材料。肉桂葉可以用作調味品來增強食物的味道。同時,桂花也是一種天然葯物,具有健胃、化痰、平肝的功效。口臭、腹痛有很好的療效。從桂花花瓣汁中提取的桂花露具有疏肝理氣、健脾開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口臭、咽乾等。這是一杯好酒。並且桂花作為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個城市道路都會有桂花作為行道樹,常綠,病蟲害少。2:欒樹:欒樹的葯用價值,欒樹可以供葯用,有清肝明目的療效。欣賞價值,欒樹在春天嫩枝一般為紅色,到了夏天長滿黃色的花朵,入秋之後葉子的顏色變黃,結出的果實為紫紅色,很像燈籠,非常好看。景觀價值,欒樹作為城市園林的一部分,行道樹,園景樹。可以說比桂花的前景價值還要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