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水資源「三多三少,一個變化大」具體指的是什麼特點
中國水資源總量多,人均佔有量少,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季多冬季少,變化率很大,河流徑流年際變化大 。
在我國水資源具有地區、時空分配上的不平均,實際可利用的天然水量比水資源總量少得多。
❷ 海試述我國小資源的時空變化和主要特徵
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規律是:夏秋季節水資源多,冬春季節水資源少。原因是我國降水集中於夏秋季節。
全國水資源空間分布規律是:水資源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原因是我國年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減少。
❸ 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對策
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跨流域的調水工程.目前規劃上馬的南水北調工程,將把長江流域的水調入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不平衡,年際變化大,有必要興建水庫,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調劑各季節的河流水量.
故答案為:從空間分布來看:東南多,西北少;對策:跨流域調水.從時間分布來看:夏秋多,冬春少;對策:興修水庫.
❹ 中國水資源在時空分布的特點
①時間分布特點: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際變化大.
②空間分布特點:南豐北缺,東多西少.
❺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如下:
1、從時間來講,水資源因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而夏秋多,冬春少(受夏季風影響);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降水分布不均勻,導致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配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
2、從空間分布來講,水資源因東部靠近沿海且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西部深居內陸而形成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格局(受海陸因素影響及夏季風影響)。
(5)水資源時空變化指的什麼擴展閱讀:
水資源時空變化
中國位於太平洋西岸,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大陸性季風氣候非常顯著,因而造成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和時程變化的兩大特點。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依次可劃分為多雨、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等五種地帶。
由於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造成了全國水土資源不平衡現象,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耕地只佔全國的36%,而水資源量卻佔全國的80%;黃、淮、海三大流域,水資源量只佔全國的8%,而耕地卻佔全國的40%,水土資源相差十分懸殊。降水量和徑流量的年內、年際變化很大,並有少水年或多水年連續出現。
全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東南沿海各省,雨季較長較早。降水量最集中的為黃淮海平原的山前地區,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有的年份一天大暴雨超過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北方大於南方,黃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中出現過連續11~13年的枯水期,也出現過連續7~9年的豐水期。
有的年份發生北旱南澇,另外一些年份又出現北澇南旱。上述水資源特點是造成中國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水資源
❻ 地下水資源時空分布
在乾旱地區地下水資源時空分布通常是不均勻的。不同乾旱區的邊緣往往有山體分布。在山區年降水量常常大於乾旱區腹地,也多存在冰雪融化,是形成地表徑流的重要地區。地表徑流流出山區後,在水分條件良好的山前地帶,儲水條件和補給條件比較優越,往往賦存有比較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在地下水溢出帶附近有成片綠洲分布。然而,在乾旱區的腹地,地下水資源相對貧乏,且淺部主要分布礦化度較高的地下水甚至是鹹水或鹽(鹵)水。有時沿季節性河床附近可能出現潛水的淡化帶,並有耐鹽的紅柳、梭梭柴等生長。在雨季和雪融季節,地下水易獲得補給,在旱季則補給稀少。
例如地處我國西北內陸的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甘肅、新疆交界,南部以高聳的祁連山與青海省相鄰,北側為低緩的北山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面積2.71×105km2,約占甘肅省總面積的60%。南部祁連山地海拔2500~5800m,山體陡峭,屬切割強烈的中高山區。海拔4500m以上的山區終年積雪,發育現代冰川。海拔3000m以上的山區,降水豐富,森林植被覆蓋良好,是水源涵養區和徑流形成區,以上地區的面積共計9.12×104km2。中部走廊平原區海拔1000~1500m,綠洲、戈壁、沙漠相間分布,地勢平坦,降水稀少,光熱資源充足,是主要的農業灌溉區和水資源耗散區,面積約5.91×104km2。北部山地海拔1500~2200m,氣候乾燥,缺水,植被稀少,風蝕強烈,為荒漠天然牧場,面積約6.99×104km2。山地與平原(盆地)相間分布的地形地貌特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河流-含水層」水資源系統,自東向西分布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相對獨立的流域水系,維系著十分脆弱的生態和工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表8.2列出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各流域冰雪融水徑流量。可以看出,祁連山冰川儲量大約是河川徑流量的10倍,具有「高山多年調節水庫」的作用。冰川融水徑流每年從6月份開始,7、8月份徑流量最大,9月份減弱,補給量占年徑流量的10%以上。特別是乾旱少雨年份補給量較大,多雨年補給量相對較少,起著均化年徑流多年變化的作用,使年徑流變差系數減小,有利於提高下游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
表8.2 河西走廊祁連山冰川及其冰雪融水徑流量
(據李世明等,2002)
❼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是
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的特點:東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與我國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不均勻有密切的關系。就東西部而言,我國東部地區能夠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年降水量比較大,水循環活躍,河流徑流量大,水資源豐富。我國西部地區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不能受夏季風影響,年降水量少,河流徑流量少,水資源貧乏。就南北方而言,我國南方地區受夏季風控制時間長,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雨量大。東南沿海地區夏秋季常有台風登陸,也帶來大量降水。南方地區河流水量大,汛期長水資源豐富。我國北方地區受夏季風控制時間短,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雨量小,水資源比較少。
❽ 我國水資源分布的時空特點對我國水資源利用的影響是什麼
我國水資源分布在空間上呈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局面—以秦嶺淮河為線,為南北分界,南方氣候濕潤,位於800mm降水線以南。而秦嶺淮河以北,大致分為三個氣候帶華北地區多位於800mm與400mm降雨線之間屬於半濕潤地區,而西北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位於400mm降雨線以北。
年降水集中,降雨期4個月內降雨量占年降雨量70%以上,已出現洪澇災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現象。且降水年變化率大,近些年更是乾旱頻發。
南方水資源佔有量目前大概佔全國水資源80%多,北方已不足20%,尤其是西北華北地區缺水尤其嚴重,西北地區人口密度低,河流稀少,主要水源為雨水和地下水,部分地區常年靠雨水補給。
華北地區人口密度大,河網雖多,但污染嚴重,難以利用。為了緩解水資源供求矛盾北京地區更是常年靠河北等地供水維持,南水北調工程更是如此。
我國水資源污染現狀嚴重,可利用水資源比例逐年下降。
我國目前都屬於缺水狀態,北方水域資源型缺水水域水質型缺水—水質不達標。
造成的影響很多1水資源分布不均,地勢復雜,調水難度大
2雨季過於集中,季節性缺水嚴重,旱季乾旱,人畜飲水困難,雨季水力充足,但難以利用還容易導致山洪等災害性天氣。
3水質污染嚴重,缺乏可用之水,再生難度大。
❾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是什麼為什麼會呈這樣的分布
南多北少,夏多冬少我國水資源在分布上具有時、空分布不均衡和水、土資源組合不平衡的顯著特徵。
我國地域遼闊,跨躍高、中、低三個緯度帶,由於東西距海的遠近、南北緯度的高低相差大,全國降水量和徑流量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總的趨勢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地表徑流的分布趨勢,基本上與降水量相似,但地區分布的不均勻性比降水量更為嚴重。總的來說,南方水多、人多、地少;北方地多、人多、水少。南方四片水資源總量佔全國的81%,人均佔有水量約為全國均值的1.6倍,畝均占水量為全國均值的2.3倍。其中,西南諸河片人均佔有水資源量達全國均值的15倍,畝均佔有水量達全國均值12倍。北方片中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7.5%,而人口和耕地卻分別佔到全國的34%和39%。尤其是海灤河片,人均和畝均水量都是全國的最低值,人均佔有水量為全國均值的16%,畝均佔有水量為全國均值的14%,是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南方和北方相比,前者人均水量為後者的4.5倍,畝均水量為9.1倍;西南諸河與海灤河相比,前者人均水量為後者的89倍,畝均水量為87倍。 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變化很大,水旱災害頻繁。由水循環可知,自然界的水循環在時間上的變化很不穩定,因此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不均勻性。尤其是我國位於世界著名的東亞季風區,屬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此降水量和徑流量的年內年際變化都相當大,而且貧水地區的變化一般大於豐水地區。據統計,全國大部分地區連續最大四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左右。南方大部分地區連續最大四個月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60%左右,華北、東北的一些地區可達全年徑流量的80%以上。 年降水量的最大與最小比值,在南方為2~4倍,在北方為3~6倍。年徑流量的最大與最小比值,在長江、珠江、松花江為2~3倍,黃河為4倍,淮河為15倍,海河則高達20倍。而且年際間還存在著連豐、連枯的現象,如黃河1922~1932年連續11年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少30%,海河北系1980~1984年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少1/2。松花江在近80年中出現過連續11年和連續13年的枯、豐年組,1916~1928年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少41%,而1953~1966年又比正常年多41%。
❿ 水循環的實質及其對水資源時空分布的影響
水循環就是自然界中水形態變化的一個過程。可能會形成局部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