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宣傳保護土壤資源的手抄報有哪些
擴展閱讀
方舟手機版石油怎麼用 2025-05-20 01:04:51
濟南無痛人流需多少費用 2025-05-20 00:57:01

宣傳保護土壤資源的手抄報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25 18:06:59

① 水土保持手抄報內容

1.植樹造林

2.構建防護坡

3 .生物保護工程

4.減少人類破壞,建立保護區

5.加強山區、丘陵區、風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管理,防止人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生產。

水土保持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個特點:

一是其科學性,涉及多學科,如土壤、地質、林業、農業、水利、法律等。

二是其地域性,由於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和當地經濟水平、土地利用、社會狀況及水土流失現狀的不同,需要採取不同的手段。

三是其綜合性,涉及財政、計劃、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交通、建設、經貿、司法、公安等諸多部門,需要通過大量的協調工作,爭取各部門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是其群眾性,必須依靠廣大群眾,動員千家萬戶治理千溝萬壑。

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工程措施---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而修築的各項工程設施,包括治坡工程(各類梯田、台地、水平溝、魚鱗坑等)、治溝工程(如淤地壩、攔沙壩、谷坊、溝頭防護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統和灌溉系統等)。

生物措施---指為防治水土流失,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採取造林種草及管護的辦法,增加植被覆蓋率,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的一種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種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以改變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蓋或增強土壤有機質抗蝕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帶狀間作、溝壟耕作少耕、免耕等。 開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為單元,根據自然規律,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從而達到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項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戰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必要途徑;水土保持工作不僅是人類對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規律認識的概括和總結,也是人類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體現。

② 保護環境的手抄報內容!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當工業文明進入21世紀後,它對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對資源的使用走向了濫用,這引起了人們越來越高度的警惕。各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並且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今天,提起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公開反對,但是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在這一點上,北京的中學生們已經為我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難道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猶豫的嗎?

③ 求一篇珍惜資源 保護環境的手抄報

1,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荒漠化是當今全球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之一。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尤其是我國北方的沙漠化(沙質荒漠化)以其面積廣大和發展迅速而引人關注。根據北方自然環境背景、人類活動與社會經濟特點及其相互作用,通過近 20 年沙漠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我們將沙漠化的概念總結為:沙漠化是在乾旱、半乾旱及部分半濕潤地區由於人類不合理經濟活動與自然資源環境不相協調所產生的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志的土地退化。我國北方沙漠化的發生發展伴隨著人類的文明歷史,而且尤以近一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速度為最快。沙漠化過程使土壤的風蝕—風積作用加劇,破壞了土壤的理化性質,降低乃至喪失了土地生產潛力,並使自然環境趨於惡化,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也嚴重影響廣大農牧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環境。為此,深入開展人為作用,特別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過程中作用的研究,對於闡明沙漠化形成機制,豐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論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環保是當今世界的一大話題,也是各國政府共同關心並竭力處理的一件大事。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更是為了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
隨著經濟的日趨繁榮,科學的快速發展,城市工業化,污染問題也隨之而來,大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這些無不危害著我們的生活;森林遭破壞、樹木被砍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這種種都是因為人類不注意環境保護。
因此,我以環保為主題進行研究,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任」。
對人類威脅較大的氣體,世界每年的排放量達6億多噸......;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著沙漠化的危險,每年有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脅著60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朋友,你有何感想?
恩格斯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不是嗎?從古猿的出現到現在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時代,人類從未停止過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應",這更滋長了人類的貪欲。他們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樹木,建立化工廠,排污排廢......。於是,曾經山青水秀,一片蔚藍的地球母親望去已是滿目瘡痍,污煙瘴氣。這怎不叫人寒心呢?
中國美景
環境保護
自然風景

3,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重新建設一個綠色地球吧!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造福子孫,為了地球上的萬物。"勿以善小而不為",想必大家都明白。保護環境正是從點滴的小事做起,拾起一節被丟棄的電池、回收廢品、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等等,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話,世界的環境必大有改觀。
前不久聽電視上報道,被人們稱之為「世界第一大佛」的樂山大佛面前,昔日是清澈透明的河水,由於附近工廠長期往河裡排放污水,現在那裡已是一條散發臭氣的河流了。瞧!連一個五歲的小男孩都捂著鼻子叫道;「太臟了、太臭了!」而這,不是一個個別的,特殊的例子。電視上,大報小報,雜志上都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報道。難道這些廠家們就願意在這樣骯臟的一個共同大家庭里生活嗎?我看他們自己的小家就沒有這么「臟」吧!排放的污水不僅使河水變濁了,使我們的飲水之源遭受破壞,同時,也使魚兒們無法生存下去,長此以往,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飯桌上恐伯就沒有「魚」這個名詞了呀!
工廠越辦越大了,不僅排出的污水嚴重污染了原本潔凈的河水,煙囪里放出的有毒氣體散發到空中,使我們現在所吸入的,已不再是新鮮空氣,而都是受到了污染的氣體呀!這些「濃煙」直升入高空,還使我們的臭氧層受到破滅,出現了臭氧層空洞。西藏地處青藏高原,那裡被稱為「世界屋脊」,然而那裡卻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些盲童,他們原來也有明亮的大眼睛,可是後來由於紅腫,慢慢地雙目失明了。大家一定會問:怎麼會這樣子呢?兇手是淮?是隱形殺手——紫外線,是臭氧層空洞造成的。「幕後指使者」就是那一股股「濃煙」,那一家家排放有毒氣體的大小工廠,而歸根到底是我們人類自己呀!如果再不採取環保措施,最終受害的是我們人類自己!
說到這里,也許有的人會認為,保護環境是那些大工廠大老闆們的事情,與我們這些小市民毫無相干,那就錯了。現在日趨嚴重的「白色污染」不就在我們身邊嗎?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餐具,日用品都是一次性的目的是為了干凈當我們扔掉這些一次性物品時有沒有想到,剛剛認為是易干凈的物品,隨這一扔將變成「白色污染」的根源,成為一堆垃圾……隨處可見的五顏六色的塑料袋、礦泉水瓶、快餐盒、易拉罐……在光禿禿的水泥大道上,讓人看了都覺得刺眼,可能有的人會說:「叫清潔工來打掃不就得了,何必大驚小怪呢?」可是,有很多人卻認為這樣隨手亂扔完事,很方便,要是這樣,一掃一扔,就是再多的清潔工來也沒有用啊!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必須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時時注意環境保護。今年清明時節,山上有很多樹木被燒毀,不就是因為老百姓的環境意識不夠強嗎?去年長江廷岸的特大洪水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是由於我們人類所造成的。濫砍濫劃那是因為人們只注重了眼前的利益,而沒有想到這將會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洪澇災害,沙漠面積也會不斷擴大,同時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失去了它們的家園,正要遭受「滅頂之災」』一個個排上了珍稀保護動物的名單。大自然在以各種各樣的信號,給我們吹響了警笛了。人們,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我看過這樣一幅畫,畫中室息的人們正在呼吸著那有限的新鮮空氣。盡管他們擁有高樓大廈,生活富裕,但卻被滾滾濃煙包圍著。這幅畫給人們敲響了一個醒鍾:人們,保護環境吧!再不採取保護措施,人類將會自食其果,負出沉重代價的。

④ 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科學手抄報字比較少

水土流失是指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特別是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經營,使土壤的覆蓋物遭受破壞,裸露的土壤受水力沖蝕,流失量大於母質層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質流失,終使岩石暴露。

⑤ 《保護地球,愛護環境》的手抄報

保護環境 珍愛生命(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treasure loves the life)
我國生態環境破壞狀況
一、物種滅絕。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 生動物物種均佔世界的10%左右,基保約有200個特有屬。然而,環境污染和生 態破壞導致了動植物生境的破壞,物種數量急劇減少,有的物種已經滅絕。據統 計,我國高等植物大約有4600種處於瀕危或受威脅狀態,占高等植物的15%以 上,近50年來約有200種高等植物滅絕,平均每年滅絕4種;野生動物中約有 400種處於瀕危或受威脅狀態,近年來,非法捕獵、經營、倒賣、食用野生動物 的現象屢禁不止。廣東省吳川縣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膽等案件在國際上 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二、植被破壞。森林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柱。一個良性生態系統要求森林覆 蓋率僅13.9%。盡管建國後開展了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但森林破壞仍很嚴重, 特別是用材林中可供採伐的成熟林和過熟林蓄積量已大幅度減少。同時,大量林 地被侵佔,1984~1991年全國年均達837萬畝,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很大程度 上抵消了植樹造林的成效。草原面臨嚴重退化,沙化、鹼化,加劇了草地水土流 失和風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國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較為嚴重的國家,近十年來土地沙 漠化急劇發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積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 均擴大到2100平方公里,總面積已達20.1平方公里。40年來初步治理了50多 萬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79萬平方公里。我國的耕地退化問題也 十分突出。如原來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帶,土壤的有機質已從原來的5%~8%下 降到1%~2%(理想值應不小於3%)。同時,由於農業生態系統失調,全國每年 因災害損毀的耕地約200萬畝。十大環禍患威脅人類
禍患
一、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 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 化肥和農葯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 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二、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 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 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 都將本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消費將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 我們特別應當採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
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 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葯品的 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會 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積減少
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 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一棵樹了。
五、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 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六、化學污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 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於整個食物鏈中,並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裡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 擠、水被污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渡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於過渡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 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著飢餓的威脅。集中存在於魚肉種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 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 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 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裡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 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極地臭氧層空洞
盡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0%以上。
環保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 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 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我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 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 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採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
義大利傳教士聖•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自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地球環境的惡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於是,環境保護日漸得到了各國的重視。但是,由於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發展、社會問題有著比較難協調的沖突,因此,今年來,對於環境保護概念的理解也日趨新穎和合理。
環境保護就是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依據人類的意願,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於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並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環境保護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身心的健康,防止機體在環境的影響下變異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進入環境,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的恢復和擴大再生產,以利於人類生命活動。
當然,環境保護還必須考慮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只有互相之間協調發展,才是新時代的環境保護新概念。
環境保護工作的好壞,直接與國家的安定有關,對保障社會勞動力再生產免遭破壞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人類對環境認識的深入,環境是資源的觀點,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空氣、水、土壤、礦產資源等,都是社會的自然財富和發展生產的物質基礎,構成了生產力的要素。由於空氣污染嚴重,國外曾有空氣罐頭出售;由於水體污染、氣候變化、地下水抽取過度,世界許多地方出現水荒;由於人口猛增、濫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匱乏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保護環境,不保護環境資源,就會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也關繫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下去。
工業發達國家在本世紀初,只注意發展經濟,不顧環境保護,以犧牲環境作代價去謀求經濟的發展。當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並影響到經濟的順利發展時,才被迫去治理,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被後人稱之為走了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這種發展方式,不但使國民經濟發展緩慢,甚至會破壞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人類不按照環境科學規律辦事,肆意破壞生態環境,也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統計資料表明:雲南省1950年森林覆蓋率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災害。由於亂砍濫伐等破壞,到1980年森林覆蓋率僅為24.9%,影響了對氣候的調節作用,1950~1980年間竟發生了11次災害,使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環。這是環境給予人類的報復。
環境保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之間必須協調發展,這是人類從發展經濟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三者之間的關系一旦失調,必將造成生態破環、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非常大,甚至無法計算。若使被破環的環境得以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和代價,或者根本無法復原。於是,也會嚴重影響甚至阻礙經濟的建設,並造成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的歷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年 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 人類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 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 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 環境與和平 1987年 環境與居住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1991年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 1993年 貧窮與資源——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年 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年 世間萬物 生命之網
2002年 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 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保護海洋 匹夫有責
綠色 • 環保 • 消費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與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環保、安全、營養為首要概念首先,產品或產品的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准;二是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三是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准。
從1989年農業部農墾司提出的「無公害食品」開始,我國的綠色食品管理和開發生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全國30多個省(市,區)成立了綠色食品辦公室,建立了9個食品和環境監測機構,初步形成了全國性的食品管理和監測網。迄今為止,全國已有450家企業開發了820多種綠色食品標致產品。
綠色貿易
隨著環保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生活質量的提高,綠色消費蔚然興起。據調查,目前綠色消費總量已達2500億美元,未來10年,國際綠色貿易將以12-15%的速度增長。47%的歐洲人更喜歡購買綠色食品,其中67%的荷蘭人,80%的德國人在購買時考慮環保因素。正因為如此,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性能,服務品質,促銷手段方面的競爭,也是環境保護的競爭。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應用環境標准阻止「超標」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環境標准已成為「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管理
綠色管理是把環保的觀念融於經營管理之中。原料和生產工藝過程的選擇都要符合環境標准,廢物的回收利用也是其追求的目標。富士公司廢舊膠片的循環利用率已達100%;東芝、尼桑、日本電力公司則共同出資2500萬美元建立環境基金。綠色管理的推行,在增加了企業的必要環保投入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貿易效益。
環境保護定義
環境保護是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50年代淘米洗菜,
60年代洗衣灌溉,
70年代水質變壞,
80年代魚蝦絕代,
90年代不洗馬桶蓋。
污染新用
老黑是一家鄉辦企業的新任廠長,這廠是墨水廠,折騰了三年,也沒放一個響屁。只要是墨水廠的人,穿工作服,一律沒兜。說那東西是擺設,沒用,一月掙的錢,手心一握,還沒熱乎呢,就全額上交給婆娘了。人家老黑真叫有本事,走馬上任三個月,創了收,露了臉,老哥哥,老姐姐上下班都哼著進行曲,老黑成了小鎮的名人。
於是,上門求經的人特多。大老黑很謙虛,免談成績,只談大好形式,只談難點,一副深沉。小報記者個個都有耐心煩兒,軟磨死纏,察言觀色,摳東刨西,鬧了規齊,敢情是這么一檔子怪事。墨水廠隔壁是造紙廠,污染大戶,瀉出的污水,不用加染料,就地裝瓶,給小學生寫大楷,一樣黑色兒,又經濟,又實惠,不丟份兒。不要墊本的賣主,只賺不賠,能不大發嗎?鄉下人真服了大老黑這一損招兒,別人咋個就沒想到呢?沒過幾天,鎮上又多了一家墨水廠,新廠廠長是小報記者。

⑥ 珍惜土地手抄報內容

資料

沙漠化的猛獸正以驚人的速度吞噬著西北,東北,華北,西南的大片土地.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不見了,美麗富饒的鄂爾多斯大草原也不見了,他們都被沙漠無情地吞沒了!不僅如此,據統計,目前我國的沙漠面積和沙漠化土地面積已超過了.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還多.
更令人心痛的是人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土地的悲哀.於是在一片片森林倒下的同時,垃圾又排山倒海似的吞噬著大地,工廠又如火如荼地佔據著成片土地.
今天,土地沉痛而又悲哀的聲音奏出了一曲《悲愴》.土之不存,人將焉附!面對未來,我們不僅夢想青山綠水,更祈禱人心的清潔純凈,在有了正確的環保意識之後,我們應行動起來,否則,前方沒有天堂.
當好土地的主人
我們腳下踩的是一片片廣闊的土地,一片片黃色的土地,被我們的雙腳踏出一條條康莊大道.自古以來,土地就是人類的衣食之本,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我們,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母親.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土地卻遭到了空前的破壞,這都是人類惹的禍……
請看,土壤污染就象一把軟刀子,剝奪大片肥田沃土的生產力.嚴重的土壤污染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減退,降低了莊稼的質量,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了!
當今世界上,土地的破壞十分驚人.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正繼續擴大;赤道地區,人所能居住的山地和高原,正急速遭受侵蝕,而南部平原則是一片逐漸缺草的黃土地帶.中美洲將繼續變成沙漠,南美的多數地區,因山坡傾斜度太大,土壤將會流入水中.澳洲和美國的廣大沙土地帶,乾燥期過長,土壤就會被風吹散.亞洲也會陷入同樣可嘆的狀態.隨著人口的增加,土地的耕種愈發頻繁,終至貧瘠無用.在逐漸擴大,深化的自然貧困中,人類的貧困也逐漸擴大,深化.
此外,隨人口之增長,土地也相對貧瘠.土壤侵蝕的危害對人類而言是越來越大,如不加以制止,人類社會將會遭到破壞.尤其是廢電池對土壤的侵蝕,簡直是"說出來嚇你一大跳",每一節電池融入土壤後所產生的有毒物質能使公頃土地生長不出莊稼.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的電池消費大國,每年用掉的電池數以億計.然而,我們目前廢電池的回收率卻很低,大量廢電池隨著垃圾扔掉了,有些甚至隨地亂丟.電池裡面的汞,銀,鎘等重金屬在電池銷蝕的過程中會隨著雨水滲漏到土壤里,污染土壤,並隨著土壤中水分的移動,進一步污染河流,湖泊和海洋,直至進入多種生物和人類的體內.
人類對地球的土地的掠奪也是很驚人的.據聯合國環境署估計,有史以來,地球上已損失億公頃(合億畝)的土地,它比目前全球的耕地總數還要多;現在全世界每年仍有萬~萬公頃的土地,不是變為不毛之地就是作為他用.這種損失的原因,除一部分為水和風的侵蝕外,主要還是人們為了眼前的小利,而放棄了對土地資源的保護,進行人為破壞所致.據聯合國有關部門預測,如果對土地的破壞和佔用不加制止,世界人口增長的勢頭又不予以控制的話,到年世界人口已達到了億,世界平均每人所擁有的耕地卻只有.公頃了,這種態勢,對人類的糧食供應將造成巨大的威脅.
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也是大自然的朋友,所以我們就應該保護環境,珍惜土地.土地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的平靜.我們都是土地的族系,我們不能離開她.讓我們珍惜土地,共同努力,來拯救人類的母親,創造出一個美好的家園吧!
當今的科學告訴我們:人類誕生於300萬年前的地球上,土地是人類的起源.
土地與人幾千年來始終有一種互相依存的聯系.在這種統一與共存中,一切初始的文明便誕生於此,並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尼羅河兩岸的土地築就了古埃及文明,遼闊的恆河平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一個個璀璨而輝煌的文明在土地依託下漸漸成長.
今天,我們越來越為自己所創作的科技與文明而驕傲的同時,地球卻向我們這些無知的人發出了警告,連年災禍不斷,一切風雲突變.與此同時,土地也用他那低沉而又蒼老的聲音向我們訴說了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故事.
沙漠化和地表流失正威脅著全世界1/3的土地.全世界已有15億公頃的牧場和耕地已變成了沙漠.而且據統計,全世界目前有35億公頃的土地正面臨完全沙漠化的危機.
就中國而言,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也同樣在劫難逃.

⑦ 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手抄報的圖有哪些

當在你經過綠化帶時你會看到過「保護綠化,人人有責」的標識語。無論是在小區還是公園的空地旁邊也會看到「請勿隨便亂扔垃圾」「請勿隨地吐痰扔雜物」等的字樣,這樣的標識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這些標示語無一不是在提醒你要注意周邊環境,要做到保護環境。
作為一個社會的公民,我們做的不是去再大規模地製造垃圾,而是盡量減少垃圾的製造。
當然保護環境亦不是僅僅單方面地減少垃圾的製造就可以了,還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甚至可以說隨處可見的都是需要我們珍惜的資源。安裝節水龍頭、節能燈;用我們的淘米水可以再洗菜澆花等等;在沒人的時候將燈關閉……。減少一次更換筆套、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據統計,如果一噸紙需要17棵樹如果12億人每人浪費一張紙大約會毀掉6800000 棵樹; 以一次性木製筷子為例,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億雙。每加工5000雙木製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長30年的楊樹,全國每天生產一次性木製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畝,一年下來總計3.6萬畝。「6800000」、「3.6萬畝」那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減少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的使用。如果將這些使用後隨意丟棄,那麼它們將會對土地造成破壞,影響農業發展,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而電池在使用後也不可以直接將其隨處亂扔,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 60 萬升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有時候我們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能夠為保護我們的地球貢獻一份力量。
一、樹立環保知識。
二、懂得節約資源。不浪費水,不浪費飯菜。要節制地開采礦物資源;
三、不買一次性筷子,泡沫飯盒以及白色污染物品,抵制白色污染;
四、從小樹立孩子的環保意識,不隨手扔垃圾,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觀念;
五、每月少開一天汽車,多步行或恰自行車,這樣既可以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還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六、多多參加社區組織的環保活動,加入其中,我們才會懂得環保的重要性;
七、在小區里或家中多種一些綠色植物,美化環境。就這樣一些小小的細節就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⑧ 「保護土壤"手抄報的內容寫什麼

1.可以是關於人類由古到今對環境的影響.
2.各個國家對於懷保所做的事,你只需在網上找些列子.
3.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4.你可以畫些樹啊草啊之類的東西,然後再寫一些環保標語.
這樣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