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對中國安全所構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俄羅斯對中國安全所構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分析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的俄羅斯因素有哪些?
有獎勵寫回答共2個回答
久落江邊
聊聊關注成為第97位粉絲
一、俄羅斯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的地位
俄羅斯不僅是中國周邊最強大的陸上鄰國,而且還是世界上重要的軍事強國。俄羅斯被公認為影響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的第二大國。因此,俄羅斯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俄羅斯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的地位
1、在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著漫長的邊界線;俄羅斯的領土范圍雖然大大小於前蘇聯,但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中國最大的鄰國,中俄兩國有著4300公里的共同邊界線,其長度僅次於中蒙邊界(4710公里)。2、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蘇聯解體後的頭十年,俄羅斯飽受經濟轉型之苦,其經濟實力已退至印度、巴西、印尼、墨西哥之後。國防方面1999年俄羅斯的國防預算僅為947億盧布,約合39億美元,只相當於當年美國的三十五分之一;在社會生活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僅40%的新生兒是健康的;俄羅斯男子平均壽命為57歲;俄羅斯的死亡率高於其出生率等。
成就俄羅斯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因素:
第一,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居世界榜首,這是俄羅斯巨大力量的永久資源;
第二,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為30萬億美元,佔世界資源總量的22—28%,遙居世界首位。與之相比,美國已經探明的自然資源儲量為10萬億美元,中國為5萬億美元。世界上只有俄羅斯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實現資源自給。
俄羅斯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第三,在人力資源方面,俄羅斯的成人文盲率比較低,俄羅斯的科學家數量在全世界所佔比率比較大。第四,俄羅斯民族有著很強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國際政治學大師漢斯說,「即使俄羅斯發生徹底的變革——完全改變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政治領導和政治體制,以及生活方式和實現方式,也不能改變俄羅斯人性格中的基本力量和堅韌性」。
3、俄羅斯不僅能決定中國北部的安全環境態勢,還能對中國其他陸上邊界的安全態勢產生影響
中國的陸上邊界長達22800公里,在與中國接壤的國家中,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和塔吉克三國曾是前蘇聯的一部分,蒙古人民共和國、印度和越南是前蘇聯的盟友。冷戰結束後,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關系雖無法與前蘇聯時期相比,但俄羅斯對這些國家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俄羅斯與中國北部安全
(一)有利因素:
1、俄羅斯現行的地緣戰略重點在歐洲和獨聯體,客觀上對中國穩定和改善北部安全環境有利;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與前蘇聯相比大為惡化,主要表現為:第一,作為政治實體,使俄羅斯自身遭受嚴重的削弱;第二,蘇聯解體,使俄羅斯的國界發生了變動;第三,蘇聯解體後,俄羅斯6萬多公里的邊界線中有1萬多公里時新邊界線,這些新邊界線由於沒有明確的邊界條約加以規范,俄羅斯和周邊國家在一些邊界領土的歸屬問題上有爭議,成為潛在的沖突根源。
除了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地緣政治惡化之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趁其虛弱不堪之機落井下石,欲把俄羅斯從傳統的勢力范圍內排擠出去。首先,西方不顧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實行北約東擴戰略;其次,美國和北約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俄羅斯實行戰略包圍;(在俄羅斯東部,美國加強同日本的同盟關系;在俄羅斯南部,美國積極援助烏茲別克等獨立性較強的中亞國家,和烏克蘭每年都要在黑海舉行數次軍事演習,增強這些國家抗衡俄羅斯的實力)再次,美國加緊研製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力主修改1972年的反導條約。事實上,該條約在2002年6月13日因美國的退出而失效。 1972年尼克松與勃列日涅夫簽署《反導條約》。事實上,該條約因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堅持退出在2002年6月13日該條約失效。
2、俄美關系的不確定性也有利於中國鞏固北部安全
1994年1月,柯林頓與葉利欽發表聯合宣言,聲稱俄美兩國關系進入「成熟的戰略夥伴關系」時期。
2009年美俄關系重啟,但俄美兩國關系乍暖還寒
3、中俄在現行的國際事務中有原則性共識
4、俄羅斯在經濟處於困境中,其主要注意力將集中在經濟建設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對中國的安全構成威脅
(二)不利因素
1、俄羅斯擴張主義的政治文化傳統;
從15世紀到20世紀俄羅斯人一直在進行吞並戰爭。俄羅斯的疆域以平均每年增加一個小荷蘭(41528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由280萬平方公里增至2240萬平方公里。
2、近代以來俄羅斯與中國的歷史積怨可能會對中國北部的安全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自近代以來,俄國對中國的侵略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並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邊界問題和如何正視歷史的問題最為敏感和突出。
3、俄羅斯盛行的「中國威脅論」很難保證不會對中俄關系產生破壞
在20世紀90年代西方盛行的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也有相當的市場。在俄羅斯不同政治團體和不同意識形態傾向的代表人物中都可以找到「中國威脅論」的信奉者和傳播者。俄羅斯遠東研究所前副所長米亞斯聲稱,「中國在俄羅斯建立了網路犯罪,中國商人像巨大的抽水機,抽走了俄羅斯的資源和硬通貨。
4、中俄兩國在國家利益的判定和對外戰略的取向上仍有諸多不同甚至沖突之處
2009年中國商船新星號遭俄軍艦擊沉
俄羅斯的人口問題:
世界上國土最遼闊的俄羅斯,面積幾乎是美國的一倍,人口卻幾乎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而其1.42億這個人口數字,如今還有急劇下滑的趨勢。據統計,在過去的15年裡,俄羅斯人口已經連續每年縮減60萬至90萬。專家估計,在2007年,俄羅斯常住居民數量還將縮減70萬。在本來就人煙稀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甚至出現整個村鎮凋零消失、成為「鬼村」的現象。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在過去10年裡,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人口下降了40%;在西伯利亞地區,已有1萬多個村莊和290座城鎮消失。有人比喻說,俄羅斯人口的縮減幅度,相當於「每幾天就打一次車臣戰爭」。 所以,普京將人口問題定性為「俄羅斯所面臨的最尖銳的問題」。
三、俄羅斯與中國南部安全
俄羅斯對中國南部的影響,主要是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密切。這無疑會影響該地區的安全環境,也會給中國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同這些國家有著領土爭端,東南亞不少國家把中國視為「威脅」,希望藉助外力力量,包括俄羅斯的力量來抗衡中國。越南是俄羅斯2009年武器出口的最佳買家。2009年越南從俄羅斯購買了6艘潛艇和12架戰斗機,合同金額共計23億美元,佔了越南國防預算的一半。印度是俄羅斯軍火的傳統大買家。俄羅斯媒體在2010年8月20日透露,隸屬俄羅斯海軍的「海豹」號新型核潛艇已經交付給印度海軍。印度空軍參謀長日前透露,印度空軍將再從俄羅斯一、俄羅斯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的地位
俄羅斯不僅是中國周邊最強大的陸上鄰國,而且還是世界上重要的軍事強國。俄羅斯被公認為影響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的第二大國。因此,俄羅斯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俄羅斯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中的地位
1、在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著漫長的邊界線;俄羅斯的領土范圍雖然大大小於前蘇聯,但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中國最大的鄰國,中俄兩國有著4300公里的共同邊界線,其長度僅次於中蒙邊界(4710公里)。2、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蘇聯解體後的頭十年,俄羅斯飽受經濟轉型之苦,其經濟實力已退至印度、巴西、印尼、墨西哥之後。國防方面1999年俄羅斯的國防預算僅為947億盧布,約合39億美元,只相當於當年美國的三十五分之一;在社會生活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僅40%的新生兒是健康的;俄羅斯男子平均壽命為57歲;俄羅斯的死亡率高於其出生率等。
成就俄羅斯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因素:
第一,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居世界榜首,這是俄羅斯巨大力量的永久資源;
第二,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為30萬億美元,佔世界資源總量的22—28%,遙居世界首位。與之相比,美國已經探明的自然資源儲量為10萬億美元,中國為5萬億美元。世界上只有俄羅斯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實現資源自給。
俄羅斯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第三,在人力資源方面,俄羅斯的成人文盲率比較低,俄羅斯的科學家數量在全世界所佔比率比較大。第四,俄羅斯民族有著很強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國際政治學大師漢斯說,「即使俄羅斯發生徹底的變革——完全改變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政治領導和政治體制,以及生活方式和實現方式,也不能改變俄羅斯人性格中的基本力量和堅韌性」。
3、俄羅斯不僅能決定中國北部的安全環境態勢,還能對中國其他陸上邊界的安全態勢產生影響
中國的陸上邊界長達22800公里,在與中國接壤的國家中,哈薩克、吉爾吉斯坦和塔吉克三國曾是前蘇聯的一部分,蒙古人民共和國、印度和越南是前蘇聯的盟友。冷戰結束後,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關系雖無法與前蘇聯時期相比,但俄羅斯對這些國家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俄羅斯與中國北部安全
(一)有利因素:
1、俄羅斯現行的地緣戰略重點在歐洲和獨聯體,客觀上對中國穩定和改善北部安全環境有利;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與前蘇聯相比大為惡化,主要表現為:第一,作為政治實體,使俄羅斯自身遭受嚴重的削弱;第二,蘇聯解體,使俄羅斯的國界發生了變動;第三,蘇聯解體後,俄羅斯6萬多公里的邊界線中有1萬多公里時新邊界線,這些新邊界線由於沒有明確的邊界條約加以規范,俄羅斯和周邊國家在一些邊界領土的歸屬問題上有爭議,成為潛在的沖突根源。
除了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地緣政治惡化之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趁其虛弱不堪之機落井下石,欲把俄羅斯從傳統的勢力范圍內排擠出去。首先,西方不顧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實行北約東擴戰略;其次,美國和北約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俄羅斯實行戰略包圍;(在俄羅斯東部,美國加強同日本的同盟關系;在俄羅斯南部,美國積極援助烏茲別克等獨立性較強的中亞國家,和烏克蘭每年都要在黑海舉行數次軍事演習,增強這些國家抗衡俄羅斯的實力)再次,美國加緊研製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力主修改1972年的反導條約。事實上,該條約在2002年6月13日因美國的退出而失效。 1972年尼克松與勃列日涅夫簽署《反導條約》。事實上,該條約因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堅持退出在2002年6月13日該條約失效。
2、俄美關系的不確定性也有利於中國鞏固北部安全
1994年1月,柯林頓與葉利欽發表聯合宣言,聲稱俄美兩國關系進入「成熟的戰略夥伴關系」時期。
2009年美俄關系重啟,但俄美兩國關系乍暖還寒
3、中俄在現行的國際事務中有原則性共識
4、俄羅斯在經濟處於困境中,其主要注意力將集中在經濟建設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對中國的安全構成威脅
(二)不利因素
1、俄羅斯擴張主義的政治文化傳統;
從15世紀到20世紀俄羅斯人一直在進行吞並戰爭。俄羅斯的疆域以平均每年增加一個小荷蘭(41528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由280萬平方公里增至2240萬平方公里。
2、近代以來俄羅斯與中國的歷史積怨可能會對中國北部的安全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自近代以來,俄國對中國的侵略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並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邊界問題和如何正視歷史的問題最為敏感和突出。
3、俄羅斯盛行的「中國威脅論」很難保證不會對中俄關系產生破壞
在20世紀90年代西方盛行的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也有相當的市場。在俄羅斯不同政治團體和不同意識形態傾向的代表人物中都可以找到「中國威脅論」的信奉者和傳播者。俄羅斯遠東研究所前副所長米亞斯聲稱,「中國在俄羅斯建立了網路犯罪,中國商人像巨大的抽水機,抽走了俄羅斯的資源和硬通貨。
4、中俄兩國在國家利益的判定和對外戰略的取向上仍有諸多不同甚至沖突之處
2009年中國商船新星號遭俄軍艦擊沉
俄羅斯的人口問題:
世界上國土最遼闊的俄羅斯,面積幾乎是美國的一倍,人口卻幾乎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而其1.42億這個人口數字,如今還有急劇下滑的趨勢。據統計,在過去的15年裡,俄羅斯人口已經連續每年縮減60萬至90萬。專家估計,在2007年,俄羅斯常住居民數量還將縮減70萬。在本來就人煙稀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甚至出現整個村鎮凋零消失、成為「鬼村」的現象。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在過去10年裡,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人口下降了40%;在西伯利亞地區,已有1萬多個村莊和290座城鎮消失。有人比喻說,俄羅斯人口的縮減幅度,相當於「每幾天就打一次車臣戰爭」。 所以,普京將人口問題定性為「俄羅斯所面臨的最尖銳的問題」。
三、俄羅斯與中國南部安全
俄羅斯對中國南部的影響,主要是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密切。這無疑會影響該地區的安全環境,也會給中國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同這些國家有著領土爭端,東南亞不少國家把中國視為「威脅」,希望藉助外力力量,包括俄羅斯的力量來抗衡中國。越南是俄羅斯2009年武器出口的最佳買家。2009年越南從俄羅斯購買了6艘潛艇和12架戰斗機,合同金額共計23億美元,佔了越南國防預算的一半。印度是俄羅斯軍火的傳統大買家。俄羅斯媒體在2010年8月20日透露,隸屬俄羅斯海軍的「海豹」號新型核潛艇已經交付給印度海軍。印度空軍參謀長日前透露,印度空軍將再從俄羅斯訂購59架俄制米-17V直升機。此前,印度已在2008年同俄羅斯簽署了采購80架該型直升機的合同,每架直升機的價格大致為500萬美元,139架直升機的總價值大約在7億美元左右。此外,俄羅斯在2009年向印尼交付了3架蘇-30MK2海軍戰斗機,向馬來西亞交付了6架蘇-30MKM戰斗機。
訂購59架俄制米-17V直升機。此前,印度已在2008年同俄羅斯簽署了采購80架該型直升機的合同,每架直升機的價格大致為500萬美元,139架直升機的總價值大約在7億美元左右。此外,俄羅斯在2009年向印尼交付了3架蘇-30MK2海軍戰斗機,向馬來西亞交付了6架蘇-30MKM戰斗機。
2.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的意思
讀書會讓你學到知識,知識就是巨大的力量,知識會讓你富有,只要認真讀書,將來就干成大事,你不認真讀書,只能為干成大事的人幹事,收入也不高。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在老子看來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質是什麼
在老子看來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物質是大自然;即自然科學所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我們人類即自然界的產物本身賴以生長的基礎。
關於大自然:水、空氣、山脈、河流、微生物、植物、動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屬於大自然的范疇;研究大自然的科學是自然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科學,而這些科學的分支學科是非常多而繁雜的;
如:生物科學又可分為微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三大學科;再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學、細胞學、遺傳學、生理學等;各學科交叉又會衍生出許多分支學科,如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分子結構生物學等等。
(3)什麼是巨大的力量的永久資源擴展閱讀:
大自然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客觀物質世界。此物質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變化著的。人的意識也是以自然方式發生的物質世界。
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自然界就好比麵包邊緣的奶油,而人類社會是麵包,社會單指科技,人文,綠化,競爭,商業,是虛的東西,自然界是實的東西。
人和人的意識是自然界發展的最高產物。物質世界具有系統性、復雜性和無窮多樣性。它既包括人類已知的、也包括人類未知的物質世界。
4. 為什麼書是人類巨大的力量
有人可以無師自通,但不可以無書自通。沒有書就沒有自學成才這個成語了,書給國家創造了許多人才,書是人類巨大的力量
5. 下列資源中,屬於永久性資源的是
這題選D,希望可以幫到你!
6. 有神秘力量庇護地球長達46億年,只為保證人類順利繁衍,是什麼力量
喜愛看科幻電影的小夥伴們對宇宙應該不會太陌生,知道宇宙中危險是無處不在的,太陽風暴、宇宙射線、小行星撞擊、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等等。上述無論哪種威脅,在理論上都可以輕易的摧毀地球上的生命,甚至直接讓地球消失。
然而,地球卻從誕生起到現在,平靜的自轉了46億年,直到現在人類繁衍生息,成為地球的主宰。為什麼地球在如此危險的宇宙環境中存活了這么久呢?一種理論認為這是有神秘且巨大的力量在保護地球,並讓地球上能夠繁衍生命。
最後,地球獨一無二的衛星——月球,它的引力讓地球的地軸偏轉,確保了地球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引起的潮汐作用又非常好的促進了生命的誕生。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也覺得非常神奇,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保護地球的生命,在保護人類?
7. 人類的什麼力量可以永久統治地球
而這是個未來性的問題,最起碼,地球現在還在,茫茫的銀河系裡還存在著地球這一行星,所以我在這里隨便的下結論,是不帶有科學性和准確性的。但是,問題還是要討論下去的,正如一個人把自己定位到了海洋的中間,即使沒有鯊魚,為了生存,他還是要不停的游下去。事物總會有例外的一面,要是那個人不會游泳,他就會要不停的游下去。突然發現,文字好像不自覺的扯遠了,但胡扯有胡扯的好處,一來他為此文湊夠了字數,二來他至少表明了我的觀點:無論人類未來會否自己毀滅地球,我的判斷之表明了我個人的想法,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晚風撩人,帶著一絲絲的腥味,在夕陽下漫步校園,本來時間很浪漫的事,但氣氛似乎被「黑龍江」發出的臭味破壞得支離破碎,看來此地不留人,我還是自找留人處吧。帶著失望,我離開了。但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地思考。平凡的人可能會由此想起聞一多的《死水》,並可能以此為傲,自誇才情。但我是個比平凡人更平凡的人,所以我想到的只是小時候的一幅漫畫,裡面畫的是未來21世紀里城市的面貌,那是城市工業化高度發達,但環境卻是慘不忍睹,可愛的藍天變得血紅,綠樹紅花成了史前化石,飛沙走石鋪天蓋地,人類的家園竟變成了一個千瘡百孔的地方。是人類破壞了地球了嗎?
社會上的人說: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跟別人比,就要發展發展再發展,什麼文明、環境的,排一下隊吧。這種想法只片面的追求發展,忽視環境建設,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是危險的,最終只會導致地球的毀滅。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人民居住的基本環境都搞不好,還談什麼高速發展呢?幸好國家環保局的人深明大義,提倡人民要保護環境,再發展的同時要處理好帶來的環境問題。而人民因為受到教育,文化水平越來越高,自覺性等也提高,所以大部分都照做了。另外,加上地球本身所具有的自凈能力,所以短時間內,地球是不會被人類自己所毀滅的。
其實,那條「黑龍江」已經有人開始著手清理,單靠上一代的人是不行的。要給這活動加上點新的力量,所以我要努力學習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的力量保護人類的家園,比平凡人更平凡的我尚且有這樣的大志,更何況中國擁有13億的平凡人,世界擁有40多億的平凡人呢?在這立場上,地球,在短時間內,是更加不容易被人類自己所毀滅的。
8.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書籍是在精神方面和知識方面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