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文化旅遊的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英雄聯盟韓服鑽石多少錢 2025-05-20 14:02:51
石油佳禾園怎麼樣 2025-05-20 13:48:28

文化旅遊的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24 08:44:08

『壹』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了哪些旅遊資源你能從身邊找到哪些不同類型的例子

鳳凰古城和互助土族故土園。
西江千戶苗寨、沙灣古鎮、平遙古城景區、暖泉古鎮、天津古文化街、中華回鄉文化園、麗江古城、雲南民族村。

『貳』 總結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叄』 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旅遊資源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現象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旅遊資源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

外國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肆』 中國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有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五千年文明的積淀,成就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1.北京: 故宮 長城 明十三陵等
2.陝西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大雁塔
3.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
4.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5.陝西敦煌:莫高窟
6.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7.江蘇南京:中山陵
8.山東泰安:泰山
9.山東曲阜:孔廟
10.西藏拉薩:布達拉宮

『伍』 內蒙古主要動植物文化旅遊資源概況具體有哪些

動物有駱駝、駿馬、牧場上的牛羊,植物有草原、白樺林、呼倫貝爾湖等等
文化:那達慕大會、安代舞、烏力格爾等蒙古族人文風俗

『陸』 麗江民族旅遊文化資源有哪些

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風情。區內有冰川公園、雲杉坪、甘海子、氂牛坪、玉峰寺萬朵茶花樹等景點。老君山因傳說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而得名,被歷代史家稱為「滇省眾山之祖」。景區面積710多平方公里,以杜鵑王國、丹霞地貌以及99個龍潭等景觀聞名於世。有眾多的國家級保護動植物。
「一城」即麗江古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800餘年歷史,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納西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9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一江」即金沙江,以驚險、雄奇、壯美的虎跳峽景觀為代表,還有「長江第一灣」、石鼓鎮、寶山石頭城等景點。
「一湖」即被譽為「高原明珠」、「東方第一奇景」的瀘沽湖風景名勝區。
「一文化」即納西東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蜚聲中外的納西古樂和東巴繪畫以及獨特的建築藝術和宗教文化,東巴古籍文獻已於2003年8月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一風情」即瀘沽湖「女兒國」摩梭人風情。其婚姻家庭仍保存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為人類母系社會婚姻形態的最後領地,被稱為「人類母系文化最後一片凈土」。此外,以麗江為主的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三江並流」景區,已於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境內還有永勝程海、靈源箐及石刻觀音像、六德他留人古墓群;華坪轎頂山、仙人洞等風景區。

麗江市孕育了豐富多彩、神奇燦爛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語言文字、神話傳說、音樂舞蹈、文學藝術、宗教信仰,婚姻、喪葬、生育、節慶、飲食、服飾、待客、禮儀、娛樂活動以及心理素質、生態環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多姿多彩的風格。各民族有眾多的特有節日,如納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節、三朵節,彝族的火把節,傈僳族的闊時節,普米族的吾昔節,摩梭人的轉山節和他留人的粑粑節等。這些旅遊資源開發後,是麗江建成國際精品旅遊勝地的支撐點。

『柒』 人文類旅遊資源有哪些

海南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有:自然旅遊資源:

1、海岸帶景觀:在海南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岸約占 50- 60%,沙灘寬數百米至數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為5度,緩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潔柔軟;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 18- 30攝氏度,陽光充足明媚, 一年中多數時間可進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風浴。自瓊山至三亞東岸線就有60多處可辟為海濱浴場 。環島沿海有不同類型濱海風光特色的景點,在東海岸線上,還有一種特殊的熱帶海岸森林景觀----紅樹林和一種熱帶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觀----珊瑚礁,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目前,已在瓊山市東寨港和文昌市清瀾港等地建立了4個紅樹林保護區 。

2、山嶽、熱帶原始森林:海南島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綿延起伏,山形奇特,氣勢雄偉。頗負盛名有的山頂部成鋸齒狀、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氣勢磅礴的鸚歌嶺,奇石疊峰的東山嶺,瀑布飛瀉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嶺、類鋒嶺、吊羅山 、霸王嶺等,均是登山旅遊和避暑勝地。 海南的山嶽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著熱帶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樂東縣尖峰嶺和瓊中縣五指山等4個熱帶原始森林區,其中以尖峰嶺最為典型。

3、珍禽異獸:為了保護物種,海南已建立若干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和馴養場, 其中有昌江縣霸王嶺黑冠長臂猿保護區、東方、萬寧市大洲島(金絲燕)保護區、陵水縣南灣半島獼猴保護區等。

4、大河、瀑布、水庫風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河流,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遊觀景的好地方,尤以聞名全國的"萬泉河風光"最佳。大山 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洄於深山密林之中,中間大石迭置,瀑布眾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瓊中縣的百花嶺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負盛名。

5、火山、溶洞、溫泉: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了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一座是位於瓊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中間連著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馬鞍,又名馬鞍嶺 。該嶺附近的雷虎嶺火山口,羅京盤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態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著名的有三亞市的落筆洞、保亭縣的千龍洞、昌江縣的皇帝洞等。島上溫泉分布廣泛,多數溫泉礦化度低、溫度高、水量大、水質佳, 大多屬於治療性溫泉,且溫泉所在區域景色宜人。 興隆溫泉、 南平溫泉、 藍洋溫泉 、七仙嶺溫泉 、官塘溫泉和半嶺礦泉等,適於

『捌』 長沙市主要的文化類旅遊資源有哪些

嶽麓書院、橘子洲頭、新民學會舊址都是長沙的主要文化旅遊資源。

『玖』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文化旅遊資源有幾個

7個,有非遺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地、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創建於1998年,地處北緯18°,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景區坐落在萬余檳榔林海,並置身於古木參天、藤蔓交織的熱帶雨林中,規劃面積5000餘畝。

景區榮譽:

2015年7月,檳榔谷榮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作為中國首家民族文化型5A級景區,檳榔谷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十大最佳電影拍攝取景基地。

分別獲國務院、文化部、農業部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企業」等多項國家榮譽。

『拾』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文化旅遊資源有幾個

一個,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以甘什黎村為文化資源核心。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以甘什黎村為文化資源核心,對原有千畝檳榔園科學合理開發,整合構建起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

甘什黎村介紹:

原甘什黎村是由幾百年歷史的甘什黎村保護而形成。

在這里,可以品嘗到最特別最原汁原味的黎家小吃,黃姜飯、竹筒飯、山欄酒、糯米糕應有盡有;

在這里,可以看到全島樹齡最老的檳榔群體——百年檳榔林,而檳榔谷,同時也是海南島檳榔的發源地;

在這里,可以走近正在消失的黎族傳統建築——船形屋,山性與海性相結合的獨特建築,是黎族人飄洋而至的歷史見證;

在這里,可以看到被專家喻為「海南島的敦煌壁畫」的活化石——最後一代的綉面文身阿婆,他們用皮膚記載著黎族的滄桑歷史;

在這里,可以看到人類在無紡時代所穿的樹皮衣,「衣服的祖先」竟然是用劇毒樹皮所制;

在這里,可以目睹島內僅存的百年穀倉群,「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通過村口這些谷倉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