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中國還有多少資源沒被勘探
擴展閱讀
電線接線工具都有哪些 2025-07-23 04:07:05
石油沒了還會怎麼樣 2025-07-23 04:05:06
農產品進銷存哪個好用 2025-07-23 04:02:20

中國還有多少資源沒被勘探

發布時間: 2022-07-11 21:34:35

1. 中國內陸未開採油田有幾個

中國內陸已開採油田:

(1)大慶油田。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地處松遼拗陷帶中心部位,油氣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在油田外圍又發現新的油氣資源。1959年9月 26日當地第3號鑽井噴油,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前夕,因此命名為大慶油田。油田面積達1000多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儲量10.8億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大油田之一。1976年以來,原油年產量均在500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原油產量的一半,居全國之首。1995年產原油5600萬噸,天然氣22.9億立方米。十多年裡連續穩產高產,這在世界石油史上是罕見的。所產原油除就地加工外,通過大慶—鐵嶺—秦皇島—北京、大慶—鐵嶺—大連兩條輸油管和鐵路網,運往東北、華北及全國許多大煉油廠、石化企業加工利用,並有部分通過秦皇島和大連港出口。

(2)勝利油田。在山東省黃河入海口東營市。是僅次於大慶油田的我國第二大油田,探明可采儲量7億噸。1995年生產原油3000萬噸,天然氣 12.85億立方米。原油一部分在淄博市加工,大部分通過魯寧輸油管運往南京及長江沿岸城市加工。部分通過輸油管直達青島市黃島油港外運出口。

(3)華北油田。在河北省中部,又稱任丘油田,是首次在元古代震旦系地層發現的大油田。1995年原油產量達466萬噸,有輸油管通往北京、滄州。

(4)大港油田。勘察范圍包括天津和河北滄州、唐山地區瀕臨渤海地帶的陸地、海灘和極淺海(0~0.5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85億噸,1995年年產原油430萬噸。

(5)中原油田。在河南省濮陽和山東省東明等12個縣市間,又名東濮油田。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油氣富集,儲量大,1979年投產,1995年年產石油410萬噸。

(6)遼河油田。在遼寧省遼河下游的大型油氣田。面積174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552萬噸,天然氣17.51億立方米。供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中工業區。

(7)吉林油田。原名扶余油田,在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原名扶余市)。1995年年產340萬噸,是東北地區重要原油生產基地。

(8)克拉瑪依油田。在北疆准噶爾盆地西緣的戈壁荒原上。「克拉」意為黑,「瑪依」意為油,因產石油而得名。1955年發現,1956年開始油田建設。沉積層厚達13000米,含油麵積大、儲油構造多、油質好,為我國內陸大油田之一。新疆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790萬噸左右,建有煉油廠,輸油管已通烏魯木齊,大量原油通過蘭新鐵路東運蘭州加工利用。

(9)冷湖油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西北緣,又稱青海油田。地質上屬新生代凹陷,多儲油構造,面積大、油層多、埋藏淺。1959年發現,1995年年產原油121萬噸,石油產品供應青海及西藏地區需要。

(10)玉門油田。在河西走廊西部的石油河畔,位處祁連山北麓的老君廟油田,又名玉門油礦,1939年始建玉門油礦局,是我國最早的石油工業基地。1995年年產原油40萬噸,所產原油大量東運至蘭州等地加工。

(11)南陽油田。在河南省南陽盆地,又稱河南油田,1977年開發,1995年年產191萬噸。

(12)塔里木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53萬噸。

(13)吐哈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4)長慶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220萬噸。

(15)江蘇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101萬噸。

(16)江漢油田。1995年年產原油85萬噸。

(17)延長油田。 1995年年產原油73萬噸。

中國內陸未開採油田:

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先後在82個主要的大中型沉積盆地開展了油氣勘探,發現油田500多個。

2. 中國境內現有哪些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

中國境內現未被開發的原始森林有:

神農架部分原始森林、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令、西南地區的西雙版納、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露水河原始森林、西藏藏北無人區原始森林、四川卧龍保護區部分原始森林和川陝交界大巴山部分原始森林等。

神農架林區:最著名,也最原始的原始森林就是湖北神農架林區,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山峰多在海拔 1500米以上 , 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為「華中第一峰」。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惟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

露水河原始森林:是東北最後一片以紅松為主體林木的原始森林,被譽為長白山動植物基因寶庫。是長白山原始森林的主體,集江川、溪瀑、霧凇、皚雪於一體。

(2)中國還有多少資源沒被勘探擴展閱讀

地球上的原始森林豐富多樣,幾乎遍布全球各地。

分布於俄羅斯、加拿大、亞馬遜的森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幾片原始森林,但是在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始森林擁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原始森林在過去幾千年一直未受人類工業活動的干擾。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通過衛星圖像,顯示世界上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並且殘存的大多也處於工業發展的威脅或蠶食之中。

人們在破壞原始森林以後,即使人工補種了大量的樹林,也是無法彌補森林被破壞對生態帶來的影響的。

地球上幾乎一半的原始森林資源已經消失,另外30%也因為破壞而嚴重退化,喪失了支持動植物和原住民生存在此的能力。

世界上僅剩20%的原始森林因為未遭工業活動的破壞而保持原狀,仍然棲息著地球上23的陸地動植物物種,包括一些瀕危物種如大猩猩、紅猩猩和灰熊等。但是這些森林以及依賴這些森林生存的物種的未來卻令人擔憂。

中國的原始森林因為過去的過度開發和採伐已經所剩無幾。如果不採取行動的話,世界其它地區的原始森林將會遭遇一樣的命運。所以我們呼籲要保護原始森林,不能讓它永遠消失在地球上。

3. 我國的自然資源狀況

中國地大物博,總量豐富,但是人均資源佔有量並不富裕。以耕地為例,中國的耕地總量居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印度,但人均耕地只有1.35畝(2012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氣、不足9%的鐵礦石、不足5%的銅礦和不足2%的鋁土礦,養活著佔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佔有的煤、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國最大的比較優勢是人口眾多,最大的劣勢是人均資源不足。

4. 我們國家的石油還剩下多少啊

中國國家媒體周五(2月11日)報道說,中國兩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發現了八億五千萬噸石油儲量,中國石油儲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國已發現石油儲藏量達到40億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該公司去年據報發現了五億二千萬噸石油儲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發現了三億二千八百萬噸石油儲藏量。 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說,這兩家公司去年還探明4220億立方米天然氣儲藏量。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達9.5%, 為1996年來增幅最大一次。由於經濟發展,中國三分之二省份缺電,能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 中國原油消耗量去年為二億八千八百萬噸,今年將達到三億二千萬噸,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由於對原油需求猛漲,中國石油公司從塔里木盆地,東至渤海灣,到處勘探石油儲藏。 中國一直在爭取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石油,目前為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還已經與20個國家簽署了48項投資合作協議。去年該公司在海外獲得了一千六百萬噸石油的權益。 該公司最大的一個海外舉動就是鋪建一條1000公里的哈薩克-中國石油管道,耗資七億美元。這條管道建成後年輸送量為一千萬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還在委內瑞拉建設一個石油提煉廠,每年可提煉650萬噸石油。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億噸,居世我國煤的儲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儲藏量約462噸,遠遠小於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甚至估計,伊拉克的原油儲量可能高達300億噸。由於受聯合國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產量只有150萬到200萬桶(國際市場上原油一般以「桶」為計量單位,每桶合0.138噸),專家估計,如果伊拉克政權更迭後恢復原油生產,世界的石油供應可以每天增加300萬至500萬桶。 我國煤炭的資源量為1點5億萬噸。石油儲藏量是16000萬噸。我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國北方水資源狀況 今春以來,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持續乾旱少雨,截至5月底,全國受旱面積已超過3.4億畝,出現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最嚴重旱災之後的跨年連旱,雖然北方大部分地區近日都連續出現降雨,但仍未能緩解今春以來的旱情。因此,水資源的短缺就顯得尤為明顯,廣大農村地區更是面臨著水危機的嚴重問題。就此我們專門走訪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李強教授,請他就我國北方農村水資源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由於用水行為的不合理和無節制、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原因,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可供使用的地表水資源日趨減少。地表水的衰減使越來越多的農村開始依賴地下水資源。從目前的情況看,地下水已經成為農業灌溉的最主要水源。 從動態上看,農業灌溉對地下水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按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在農業用水來源中,河流與水庫將進一步退出,地下水將是農業灌溉的幾乎惟一的用水途徑。地下水位的加速下降是農村用水中的一個普遍存在且十分嚴重的問題。 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佔有量僅有2400m3,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與人口、耕地分布狀況不協調。時間上,全年降水的70%-90%集中在6~9月份,冬季很少,年際間變化也很大。空間上,水資源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耕地僅佔全國耕地38%,水資源卻佔全國80%以上;而佔全國耕地62%的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20%。時空分布不均勻和年際變化大,造成水旱災害加重。90年代以來,年受旱災面積達4億畝左右,成災面積3倍於50年代。 我國石油資源還有較大潛力 我國石油資源總量較豐富。據2003年BP的統計,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和剩餘可采儲量分別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 2003年底,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3%,總體屬於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階段。綜合分析資源情況和勘探潛力,預計未來15-20年內,我國石油儲量仍處於高穩定增長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在1.4億-1.8億噸左右,大體保持目前的儲量增長水平。 在日前召開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經濟論壇上,中石油集團公司發展研究部主任嚴緒朝說,未來我國石油儲量增長的主要領域在西部和海上。從近期勘探和資源潛力分析來看,石油勘探應主要在前陸盆地、大型隆起帶、地層岩性油藏、渤海灣盆地淺層、海相碳酸岩鹽及海域(包括灘海)。這些將是我國今後進一步加強勘探的主要目標區,也是今後發現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儲量的主戰場。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資源豐富,根據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約為100億噸,其中70%在我國斷續國界以內。據悉,周邊國家在南海我國斷續國界附近已經探明石油儲量8.6億噸,建立起的原油產能也超過了5000萬噸。嚴緒朝指出,我國應採取「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策略,三大公司聯手,在外交和軍事力量支持下,逐步開發利用這一區域的油氣資源。這對我國石油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然專家也指出,雖然我國石油資源潛力較大,但隨著勘探總體程度的逐漸加深,我國油氣藏類型日趨復雜,資源品質明顯變差,勘探難度越來越大。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35967989.html?si=8

5. 告訴中國煤,水,石油,天然氣資源現狀

中國共有水資源量2.81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按1998年12.6億人口計,年人均佔有223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的33%,居世界第88位,被列為全世界13個人均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之一。我國有近700個城市,其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缺水包括水量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二類。缺水已成為制約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城市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為150 ~ 200億噸。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50億噸,2020 ~ 2050年隨著技術進步和領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有望再增加50億噸,達到200億噸。石油資源總量在世界排第六位、亞洲排第一位。我國天然氣可采資源總量為14 ~ 22萬億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為14萬億立方米, 2020 ~ 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資源總量再增加8萬億立方米,達到2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總量列世界第五位、亞洲第一位。

截止2005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9億噸、探明天然氣可采儲量3.1萬億立方米(不含油田伴生氣0.4萬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35%和14%。總體上看, 油氣資源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 氣的累計采出量為44.7億噸和4324億立方米,已探明油氣儲量的采出程度為65%和14%。

盡管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低。我國 石油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1.5 ~ 15.4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73噸的1/5~ 1/6;天然氣資源的人均佔有量為1.0~1.7 萬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萬立方米的1/5 ~ 1/7,與耕地和淡水資源相比,我國人均佔有油氣資源的情形更差些。在我國,油氣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十分緊缺的戰略資源。我國油氣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處於中期階段,天然氣勘探尚處於早期階段。通過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術創新,還可以獲得新發現、增加新儲量,發展仍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基礎。

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中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佔有量較少,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為止,共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158種(能源礦產10種、黑色金屬礦產5種、有色金屬礦產41種、貴重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礦種比較齊全、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國家之一。按探明儲量計算,中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5種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釩、鈦、鉭、鎢、膨潤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鎂礦、銻等12種居世界第一位。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情況如下: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鐵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南。銅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東。鉛鋅礦遍布全國。鎢、錫、鉬、銻、稀土礦主要分布在華南、華北。金銀礦分布在全國,台灣也有重要產地。磷礦以華南為主。

主要礦產資源包括:

◆煤炭資源:中國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國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儲量為10000億噸,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地區,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的儲量最為豐富。

◆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北地區,其次為東北、華北地區和東南沿海淺海大陸架。截至1998年底,中國已找到509個油田和163個氣田。累計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為198.5億噸和1.95萬億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陸上石油資源量和天然氣資源量分別佔中國同類資源總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遼、渤海灣、塔里木、准格爾-吐魯番、四川、陝甘寧等六個大型油氣區。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探明儲量的有鐵、錳、釩、鈦等,其中鐵礦儲量近500億噸,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屬:凡是在世界上已發現的有色金屬礦在中國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儲量佔世界的80%左右,銻礦的儲量佔世界的40%,鎢礦的儲量則為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國已經發現礦產171種,其中有探明有儲量的礦產157種,礦產地2萬多處。

(一)能源礦產資源 中國能源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結構不理想,煤炭資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炭資源的特點是:蘊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種齊全,但肥瘦不均,優質煉焦用煤和無煙煤儲量不多;分布廣泛,但儲量風度懸殊,東少西多,北豐南貧;資源賦存東深西淺,露採煤炭不多,且主要為褐煤;煤層中共伴生礦產多。油氣資源的特點是:石油資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資源量大於150億噸的10個國家之一;資源的探明程度低,陸上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僅佔全部資源的1/5,近海海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較集中,大於10萬平方千米的14個盆地的石油資源量佔全國的73%,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礦產,如地熱,油頁岩等在中國也比較豐富。

(二)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屬於世界上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金屬礦產在中國基本上都有探明儲量。其中,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鎢、錫、銻、稀土、鉭、鈦,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釩、鉬、鈮、鈹、鋰,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鋅、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鐵、鉛、金、銀等。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是: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於幾個地區,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區,鋁土礦主要集中於山西、河南、貴州、廣西等省區,鎢礦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廣東,錫礦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和湖南;部分礦產儲量大,質量高,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如鎢、錫、鋁、銻、稀土等;許多重要礦產質量欠佳,鐵、錳、鋁、銅等礦產,貧礦多,難選冶礦多;中小型礦床所佔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礦床所佔比例小。

(三)非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品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產地5000多處。大多數非金屬礦產資源探明儲量豐富,其中菱鎂礦、石墨、螢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礬石、膨潤土、岩鹽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嶺土、硫鐵礦、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礦產的探明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崗石等天然石材,品質優良,蘊藏量豐富;鉀鹽、硼礦資源短缺。但是,一些非金屬礦產分布不平衡,特別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探明儲量尚不能滿足本地區經濟發展和出口創匯資源的需求。

(四)水氣礦產資源 中國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資源8700億立方米/年,可采資源量2900億立方米/年,地下微鹹水天然資源約為200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勻,南方地區豐富,西北地區貧乏,地下水含水層類型地域性分布明顯,孔隙水主要集中在北方,岩溶水在西南地區廣泛分布。

中國已發現地熱點3000多處,勘查評價的地熱田298處,其中60℃以上熱水田89處。已探明地熱流體可采量166497立方米/天,相當於298.7萬噸標准煤。礦泉水資源和二氧化碳氣資源也比較豐富。

6. 誰知道我國有多少資源

我國自然資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徵是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少,資源利用率低且浪費嚴重。

我國以佔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氣、不足9%的鐵礦石、不足5%的銅礦和不足2%的鋁土礦,養活著佔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佔有的煤、油、天然氣人均資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土地資源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是「一多三少」,即總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質量的耕地少,可開發後備資源少。雖然我國現有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積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證、乾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嚴重的耕地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後備資源2億畝,其中可開墾成耕地的僅1.2億畝

7. 中國的資源狀況

給分嗎?
歪曲的中國資源狀況

我人口學家為了給計劃生育政策尋找理論支撐,多年以來肆意歪曲的中國資源狀況,他們說中國是個資源大國,但一按人口平均就成為資源窮國,而事實上,中國資源不但總量上排名世界第三,人均仍排名第53位,而且按45種主要礦產資源價值核算,人均排名第10位,可見不論從總量還是人均,中國都是資源大國。下面還是讓數據說話吧。

另外,還要澄清一點,由於很多資源主要分布在俄羅、巴西、美國、澳大利亞等人口少、地域大的國家,絕大多數國家人均佔有量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據初步評估,礦產資源潛在總值居世界第三位, 20多種礦產在世界上具有優勢地位。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總量大、配套程度較高的資源大國之一。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較大 ,約佔世界的12%, 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從這方面看,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一) 優勢礦產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稀土、鎢、錫、鉬、銻、菱鎂礦、螢石、重晶石、膨潤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礦產,不僅已探明儲量可觀,居世界第 1、2位,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資源質量高,開發利用條件好,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和較強的競爭能力。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 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礦產質量較差,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硼等。
(三)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二.找礦前景
中國除已探明的儲量外,還有大量未發現的資源量。預測石油資源量 940億噸、天然氣43萬億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淺范圍內煤資源達3.2萬億噸。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儲量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7%、2.2%、28%,金、銅、錳已探明儲量僅為預測儲量的1/4?1/5,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從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區新增儲量潛力很大。中部內陸地區以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為主,銅、鋁、金、銀、煤的保有儲量在東、中、西三個地區中居首位。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鉻、釩、鈦、鎳、汞、鉑、鉛、鋅、磷、芒硝、重晶石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磷礦、鉛鋅礦儲量均大於東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氣也擁有一定的儲量。此外,西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煤、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貴金屬、鹽等,資源潛力很大。
目前,西部鉛、鋅、鋁土礦、金、煤、磷、硫鐵礦保有儲量增長速度超過東部或中部的兩倍以上,可望發展成為 21世紀中國重要的能源、稀有貴金屬、化工非金屬礦業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礦開采深度已達5000米,中國僅達600?700米水平。開發地下深部資源仍有很大潛力。
在中國,礦產資源替代產品潛力極大。發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資源替代礦產資源,如以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和水力資源等新能源,降低礦產資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種礦產 (物)元素替代另一種礦產(物)中的元素,如中國鉀鹽資源短缺,但卻有比較豐富的不溶性鉀資源,如明礬石的保有儲量達1.5億噸,鉀長石保有儲量達1.5億噸,而且分布廣,有可能替代鉀鹽資源生產鉀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嶺土作造紙填料等。三是用人工製造的礦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礦物原料,如用人造壓電石英替代天然壓電石英,人造金剛石替代天然金剛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礦物原料。

中國海域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 除豐富的海上油氣、濱海砂礦外,海水中含量豐富的各種化學元素和大洋礦產資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較多的是海水中的鈉、鉀、碘和大陸架中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在未開發的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和海底硫化物礦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後期中國加強了對深海礦產資源的調查,並被列為國際海底礦產勘查開發先驅投資者。

中國有20%的土地上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陸地可開發裝機總量月2.5億千瓦,海上風能則有7.5億的裝機容量,可開發總容量達到10億千瓦。這樣大的儲量讓國外不少專家也發出艷羨的驚嘆。
生物質能也受到了專家們關注。作為一個能業大國,中國僅可用做能源的農作物秸桿就有3.5億噸,而總量相當於5億噸標准煤。
多源電能的前景十分樂觀,但眼下的發展路徑之困卻急待突破。
東低西高的獨特地形使中國蘊涵了巨大的水能,是目前可再生資源的主力軍。
據統計,我國水電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3.9億千瓦左右。但目前僅僅開發了不到1億千瓦,開發潛力巨大。

8. 中國的煤炭資源儲量有多少

中國的煤炭資源預測地質儲量達45000億噸以上,與美國、俄羅斯兩國不相上下。但能作為規劃設計的實際依據的是探明儲量,特別是可供建井用的精查儲量。中國煤炭資源勘探程度較低,累計探明儲量超過7000億噸其中精查的儲量為17.50億噸。山西省的煤炭儲量2000多億噸,居全國第一;內蒙古居第二位,為1900多億噸。煤炭儲量超過200億噸的省、自治區有陝西、貴州、寧夏、安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