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玉門油田曾是中國第的一大油田,如今怎麼樣了
玉門是鐵人王進喜精神的故鄉,曾是中國第的一大油田,如今能重新崛起嗎?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表現了塞外的蒼涼以及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
如今的玉門關,只剩下遺址,玉門關很可能並不在玉門市,而是在敦煌市。但是玉門,巍巍的祁連山下腳下的石油城,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鑲嵌在祖國西北部的絲綢之路上,因石油而興,正在重新崛起的道路上前行。
同樣,近年來,玉門油田穩步發展,原油產量穩步提高,發展質量向好,鐵人王進喜的精神在玉門油田代代相傳,碩果累累。
玉門油田重新崛起,大有希望!
老玉門人,你們還記得北坪照相館嗎?那是當年家書往來的聯絡處,你在他鄉還好嗎?
② 誰知道玉門的歷史
商至戰國為西羌地,秦至漢初為月氏、烏孫國和匈奴地。漢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門縣,隸酒泉郡。西涼置會稽郡,北魏置玉門郡,後屢有變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復置玉門縣 。1949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玉門油礦,翌日解放玉門縣。1955年12月成立玉門市(省轄市)。1958年合縣、市為地級市,1961年改為縣級市,隸屬酒泉地區行署。2002年酒泉撤地設市後,玉門由酒泉市代管。
2003年4月4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63號),同意將玉門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解放路(南坪街道)遷至玉門鎮。
③ 玉門在哪裡
玉門市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積1.35萬平方千米,人口17.72萬,漢族為主,另有回、裕固、哈薩克等20個少數民族。
離漢代玉門關有上百公里,離清代玉門縣舊址約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連山綿延重疊的余脈上,依靠著白雪皚皚的雪峰。市區有石油河流經,玉門鎮有疏勒河流過。
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口油井的地方,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個油田的地方,這里是誕生中國第一個石化基地的地方,這里是孕育大慶、勝利、克拉瑪依油田的地方,這里是養育和繁衍中國現代工業的地方,這里曾經激盪著整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除豐富的石油資源外,還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剛砂、金、鐵、錳等礦產資源。工業有電力、煤炭、石油、機械、化工、建材、服裝、食品等部門。土特產品有元明粉、羊毛、駝毛、蠶豆、花海瓜等。市內有昌馬石窟、昌馬岩畫、漢長城及烽燧、火燒溝遺址、干海子候鳥保護區、老君廟、孫健初紀念碑等名勝古跡。
玉門是我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王進喜的故鄉,石油工業已有65年的發展歷史。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1958年為了服務油田發展,原玉門縣從玉門鎮(現為玉門新市區)遷至老市區,與玉門石油管理局合並為地級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門市改為縣級建制。1999年中國石油企業改制重組,將玉門石油管理局分設為玉門油田分公司和玉門石油管理局。2002年國務院批准酒泉撤地設市,玉門市被確定為甘肅省直轄市,由酒泉市代管。2003年玉門市政府駐地遷址獲得國務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並付諸實施。同年玉門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區奠基,石油企業"下山工程"正式啟動。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玉門市轄4個街道、4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南坪街道、北坪街道、新市區街道、玉門東鎮、玉門鎮、赤金鎮、花海鎮、下西號鄉、黃閘灣鄉、柳河鄉、昌馬鄉、清泉鄉、小金灣東鄉族鄉;國營飲馬農場、國營黃花農場。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玉門鎮,郵政編碼:735211,電話區號:093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8893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南坪街道10237 北坪街道 26676 新市區街道 21259 玉門東鎮 2979 玉門鎮 25015 赤金鎮 13508 下西號鄉 9432 黃閘灣鄉 8749 柳河鄉 9821 昌馬鄉 5531 花海鄉 12240 清泉鄉 4101 小金灣鄉 4137 國營飲馬農場 5206 國營黃花農場6682 官莊子企業公司1675 農墾建築公司1739 甘肅礦區19944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商至戰國為西羌地,秦至漢初為月氏、烏孫國和匈奴地。漢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門縣,隸酒泉郡。西涼置會稽郡,北魏置玉門郡,後屢有變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復置玉門縣 。1949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玉門油礦,翌日解放玉門縣。1955年12月成立玉門市(省轄市)。1958年合縣、市為地級市,1961年改為縣級市,隸屬酒泉地區行署。2002年酒泉撤地設市後,玉門由酒泉市代管。
2003年4月4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63號),同意將玉門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解放路(南坪街道)遷至玉門鎮。
2003年?,轄4鎮、6鄉和4個街道辦事處:南坪街道、北坪街道、新市區街道、玉門東鎮、玉門鎮、赤金鎮、花海鎮、下西號鄉、黃閘灣鄉、柳河鄉、昌馬鄉、清泉鄉、小金灣東鄉族鄉等。境內分布著玉門石油管理局、玉門油田分公司、省疏勒河工程管理局、四〇四廠和農墾團場等10多家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有漢、回、蒙、藏、東鄉等29個民族,總人口18.8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10.9萬人。
2006年,柳湖鄉掛牌成立。柳湖鄉是省疏勒河農業灌溉暨移民安置綜合開發建設過程中新建的鄉鎮,地處玉門市東北端,東、北鄰花海鎮,西連甘肅礦區,安置岷縣移民1390戶、6301人。2000年以前以示範點的形式由省疏管局組織建設,2001年成立玉門市畢家灘移民工作指揮部之後,正式大規模開發和安置移民。 [編輯本段]【農業情況】全市土地面積133.08萬公頃,其中耕地2.87萬公頃;水域1.22萬公頃,園林牧草8.75萬公頃,其它用地13.28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06.42萬公頃。農業以優化產業結構為目標,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市場化和現代化轉變,開創了品牌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培育開發了啤酒原料、飼草、棉花、綠色保健食品等新興產業,建成了3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出了「草王」飼草、「綠峰春柳」酒花、「參樂」南瓜粉、「沁馨」甜玉米、「花季」孜然、「雅丹」紅花油等六大品牌產品。 [編輯本段]【工業狀況】主要礦產除石油外,還有煤、鐵、硌、銅、硫磺、石膏、芒硝等30多種。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主及電力、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153種石油製品中有30種產品榮獲省、部、國家優質產品獎。規劃建設中的電冶小區、開發區工業園區及玉門東鎮建化小區、老市區工業小區等五個小區,將成為玉門工業紐帶式聯合開發的重點區域。 [編輯本段]【人文景觀】玉門文物古跡眾多,名勝風景獨特。全市被省、地、市保護的景點104處。著名的有距今3700多年的我國最大、最古老的古代羌族文化遺址——火燒溝原始部落村、昌馬石窟、紅山寺、騸馬城、吾艾斯墓等文化遺址和干海子候鳥自然保護區、夢江南、玫瑰溝度假村及「中國石油第一井」、「鐵人」故居紀念館等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④ 玉門油田的歷史沿革
玉門油田位於甘肅省玉門市境內,南依祁連山,北靠戈壁灘,東鄰萬里長城「邊陲鎖鑰」嘉峪關,西通「東方藝術明珠」敦煌莫高窟。是集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田作業 、供水供電、機械製造、建築安裝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石油企業。先後獲得甘肅省和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優秀單位以及國家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中國石油玉門油田分公司下設20個基層單位,現有在職員工12000餘人,固定資產原值78億元,凈值38.8億元,主要從事勘探開發、煉油加工、規劃設計、水電供應、井下作業、機械製造、建安築路、物資采供、通訊信息、交通運輸、消防保衛、物業管理、醫療衛生、離退休管理等業務。
玉門油田是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開發於1939年,已走過了近70年的發展歷程。先後投入開發的有老君廟、鴨兒峽、石油溝、白楊河、單北、青西六個油田。解放前10年,累計生產原油52萬噸,占當時全國原油產量的95%,玉門生產的油品,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特殊貢獻。1959年,生產原油140萬噸,佔全國原油總產量的51%。從六十年代起,玉門油田擔負起「三大四齣」(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所,出產品、出人才、出經驗、出技術)的歷史重任,先後會戰大慶,南下四川,跑步上長慶,二進柴達木,三戰吐魯番,曾先後向全國各油田輸送骨幹力量10萬多人、各類設備4000多台(套),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從玉門油田走出並成長為省部級領導幹部、兩院院士的就有22人,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鐵人」王進喜就是從石油河畔奔赴大慶、享譽全國的。著名詩人李季曾賦詩盛贊玉門:「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
從七十年代開始,玉門油田先後經歷了60萬噸穩產10年、50萬噸穩產11年、40萬噸以上穩產10年,期間老君廟油田依靠傳統工藝的創新運用,做到了綜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產量相對穩定,創世界同類油田開發高水平,曾四次榮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高效開發油田」榮譽稱號。1997年,油田重上酒西展開勘探,第一口探井——柳102井於1998年8月獲得126m3/d的高產油氣流,揭開了玉門油田儲量和產量增長的序幕,現已建成50萬噸/年的青西油田。伴隨著青西油田的開發建設,全油田原油年產量持續上升。煉油化工伴隨著油田的發展,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建設和發展,主要生產裝置達到了國內中上水平,綜合配套加工能力300萬噸/年,可生產燃料油、潤滑油、溶劑油、潤滑脂、石蠟、聚丙烯、工藝用油、電器用油、真空油脂、液壓油等13大類、160多種石油產品,其中15號航空液壓油、3號耐醇脂、2號低溫脂等10多個特油產品均為全國獨家產品,在國內享有良好信譽。
玉門油田工程技術及保障業務在長期的油田服務中逐步成長,提供電力供應、機械加工、工程建設、操作維護和物資供應的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油田井下作業擁有集團公司認證的甲級井下作業隊伍12個、乙級25個,熱電裝機容量達到123MW,機械加工區的 API資質認證和挪威船級社質量體系認證,建築安裝具備防腐保溫工程施工專業承包和石油化工設備管道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具有良好的生產建設和服務保障能力。
在甘肅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下,玉門油田生活基地於2005年在酒泉建成並搬遷投運,極大地改善了油田職工的生活狀況,進一步促進了玉門油田的和諧發展。
展望未來,玉門油田正處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的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油田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構建和諧兩大主題,以油氣勘探、油田開發、煉油化工為重點,以水電供應、工程技術服務和綜合業務為保障,推動勘探突破、開發上產、煉化增效、工程技術保障業務加快成長,早日實現原油產量攻上100萬噸/年、建成300萬噸/年特色精品煉廠等發展目標,使油田又好又快的整體步入和諧發展軌道,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⑤ 誰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玉門油田建成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後,就立即負擔了「三大四齣」(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研究所;出人才、出技術、出經驗、出設備)的使命,充分發揮了石油工業搖籃的作用。1955年,數千名玉門石油工人挺進柴達木;1956年,成建制的隊伍西出陽關,會戰克拉瑪依油田;1958年,3000多名職工東渡黃河,穿越蜀道,參加川中會戰;1960年,以王進喜為代表的數萬玉門石油人,一路急行軍,在松遼盆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慷慨壯歌。此後,無論是渤海之濱的勝利油田,還是中原大地的華北油田、中原油田,無論是黃土高原的長慶油田,還是戈壁灘上的吐哈油田,到處都有玉門石油工人的身影。正如著名石油詩人李季所寫的那樣:「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在幾十年間,有10萬以上的玉門石油工人奮戰在祖國大江南北的石油戰線上。康世恩、焦力人、宋振明、秦文彩、趙宗鼐等石油戰線上的優秀領導人,都是從玉門走出來的;翁文波、童憲章、李德生、翟光明、田在藝、秦同洛等一大批院士和地質學家,也曾在此度過難忘的青春歲月;郭孟和、王進喜、薛國邦、馬德仁等一大批全國著名的英雄模範,都是玉門石油的驕傲。因此,玉門被稱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⑥ 玉門油田是什麼時候有的
玉門油田位於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 114.37 km 2 。油田於 1939 年投入開發,1949 年9月25 日 玉門油礦獲得解放。 1957 建成新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玉門油田。 1959 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10 4 t ,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 50.9% 。創造了 70 年代 60×10 4 t 穩產 10 年和 80 年代 50×10 4 t 穩產 10 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玉門石油管理局位於甘肅省玉門市境內。地處河西走廊西端 , 東鄰萬里長城嘉峪關,西通敦煌莫高窟旅遊區;南依祁連山,北望戈壁灘,素為古 " 絲綢之路 " 重鎮要塞和通往中亞、東歐必經之路。
玉門是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中國石油第一城。它開發於 1939 年,有 63 年的石油開采、加工歷史,被稱之為 " 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 。現有職工 8052 人,下設 32 個單位(包括駐外辦事處和子公司);擁有資產 16.9 億元,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的一個大型綜合性企業。曾榮獲 " 國家二級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 " 等榮譽稱號,並進人了甘肅省 " 文明單位 " 行列。
我國著名的石油地質學家、中國石油工業的創始人孫建初,才發現了玉門油田。
玉門油田的開拓者孫健初
⑦ 從地理角度分析,為什麼玉門石油儲量豐富
原因如下。
1、沉積盆地。所有的石油資源都發育於沉積盆地內,不管是波斯灣的加瓦爾油田,還是我們中國的油田,無一不是發現於沉積盆地。玉門油田便位於准格爾盆地,所以石油儲量豐富。
2、古環境,玉門的油層主要發育於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系,此時,處於湖泊環境。湖泊環境為烴源岩的發育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有機質在埋藏持續加熱的條件下,經過時間地質作用,最後形成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