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成品入庫的單位成本價是怎麼算的
例如完工入庫嬰兒車100台,總成本28290元,完工入庫兒童多功能車92台,總成本28860元,本月無在產品,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並計算出單位成本;
嬰兒車單位成本:28290÷100=282.90元
兒童多功能車單位成本:28860÷92=313.70元
2. 完工入庫的庫存商品單價怎麼計算
在實際的賬務處理中,是應該先有1、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 2、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燃料與動力 3、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工資再加上製造費用在產成品中按筏笭摧蝗詆豪搓通撣坤工時、按數量等分配後攤銷到生產成本,這四個數據後才有庫存商品,沒有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和工資這些數據是如何先有了庫存商品呢?
3. 產品入庫的單價怎麼算啊
如果取得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且你單位是一般納稅人,按照「金額」入庫,如果不是,按照價稅合計入庫。
麻煩採納,謝謝!
4. 產品入庫成本,單價如何求
20,190
50,280
平均單價= (190+280)/ (20+70)=5.2222
那產品入庫的製造費用,工資要如何求呢
通過生產製造的產品,要在生產成本科目歸集生產費用,然後計算完工產品的成本,計算成本時是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分別歸集的。
5. 產成品入庫價格該如何確定
綜述:
如果是購進的產品,入庫的成本價,就是購進時產品的進貨價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產品,入庫成本價就是:產品單價=生產成本總額(材料費+人工費+製造費)/完工入庫產品的數量。
產成品的入庫單一式四聯,均無產品單位成本(即入庫單單價)。是因為雖然工廠已經有BOM表(物料清單),但是由於製造費用(工人工資福利,車間水電費,設備折舊費,污水處理費等等)還未出來。
這四聯入庫單中有一聯是送達財務部記賬,那一聯在月末成本會計即可計算出產成品單位成本(入庫單單價)。但是其他三聯的保管人均沒有產品成本單價。這也是為了保密產品成本考量的內控管理流程作業。
產成品的出庫單一式四聯,除記賬聯由銷售人員填寫單價送達財務部外,其他三聯均無產品單位售價(即出庫單單價)。
6. 商品庫存成本怎麼計算
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6)購進商品入庫成本多少錢擴展閱讀
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
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
(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7. 我想問下,生產企業的庫存商品的入庫單價和出庫單價怎麼算的
首先要確定你們倉庫的材料計價方法,是先進先出法,還是加權平均法還是後進先出發等等,再根據發出數量、結存數量確定領用原材料的成本(價格*數量=等於領用成本)及結存成本的金額,如果是先進先出法,則按照本期實際庫存的先後順序(數量為准*該批單價)計算發出成本,如果該批數量不夠則加上遞延發出數量*該批單價,加總得出發出(領用)成本,當月庫存成本=上期成本金額+本期購進成本金額-發出成本金額----即到推法
8. 產品入庫金額怎麼計算
成本計算有兩種辦法:
1、正算,將原材料、工資、折舊等在生產成本賬戶歸集,完工後轉庫存商品,售出後轉主營業務成本。就是說,從開始往後一步步匯集與核算。
2、倒算,按照歷史經驗,計算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按比例結轉。使用這種方法,要定期盤點,將差額補記到當期,否則越滾越多,最後賬實嚴重不符。
(8)購進商品入庫成本多少錢擴展閱讀
辦理商品入庫憑證簽收、分發登帳手續。根據驗收結果,由保管員在商品入庫單上逐項按實簽收,並註明實收數量和堆碼倉位。其中一聯加蓋倉儲企業印章後退還貨主,作為倉儲企業收貨憑證,一聯交貨區記帳員登記「代管商品明細帳」,一聯由保管員留存,登記「商品保管卡」。
在財會部門設有表處「代管商品物資」帳戶情況下,商品入庫憑證尚應增加一聯送交財會部門,據以登記「代管商品物資」帳戶。
9. 關於產品入庫成本價的計算
根據生產成本賬戶核算的總成本,然後,再根據自己企業的生產特點,到月末確認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數量,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樣,就可以計算出產成品的單位成本。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10. 入庫的成本怎麼計算
確定出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然後用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每種產品的產量。入庫成本就是庫存商品的生產成本或者購貨成本,以及能夠歸屬於入庫產品達到入庫前狀態的直接成本,如運輸途中的搬運費、儲存費等。材料入庫成本的五種實際計價在系統可以自動完成,它們的核算過程是通過單據的記賬功能實現的。記賬後,系統將所輸入的入庫單據登記存貨明細賬。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庫存商品的成本】
1、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數量損耗、並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2、自製的存貨,包括自製原材料、自製包裝物、自製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包括加工後的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託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