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結轉時,結轉少了賬面應該如何調整呢
可以在7月份做補結轉嗎——可以。沒問題。 不跨年度就行
那憑證摘要你要怎麼寫呢——補轉1月漏轉
還有1月份的產品成本單價和7月的成品單價不同——會計帳中,成本只記金額,不計單價和數量的。
❷ 連續2個月銷售成本結轉的少了怎麼辦急急 急
可以,沒有問題,有差額的時候下月可以調整。
❸ 發現上年的庫存商品成本結轉少了,怎麼辦
庫存商品貸方余額,一樣的沖減成本即可
借:庫存商品
(余額:平)
貸:主營業務成本
(發生額:減少)
笑望採納,謝謝!
❹ 公司在去年成本少結轉了,現在應該怎麼做賬務處理
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調整》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規定,對於本期發現的,屬於以前年度的會計差錯,按以下規定處理:
①非重大會計差錯,是指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作出正確判斷的會計差錯。對於本期發現的,屬於與前期相關的非重大會計差錯,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但應調整發現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屬於影響損益的,應直接計入本期與上期相同的凈損益項目;屬於不影響損益的,應調整本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
②重大會計差錯,對於發生的重大會計差錯,如影響損益,應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並調整;如不影響損益,應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
所以,公司現在發現去年成本少結轉了,如果屬於數額較大,賬務處理如下: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記「庫存商品」。如果屬於數額較小,賬務處理如下: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
❺ 當年季度所得稅後少結轉的商品成本如何辦
當年季度所得稅後少結轉的商品成本,在5年內可以進行調整。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第十一條規定:「前期差錯,是指由於沒有運用或錯誤運用下列兩種信息,而對前期財務報表造成省略或錯報:(一)編報前期財務報表時預期能夠取得並加以考慮的可靠信息。(二)前期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時能夠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錯通常包括計算錯誤、應用會計政策錯誤、疏忽或曲解事實以及舞弊產生的影響以及存貨、固定資產盤盈等。」可以確定你公司漏結轉庫存商品成本屬於前期差錯。
對於前期差錯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應用指南》中明確指出:「前期差錯應當採用追溯重述法進行更正,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重新列示和披露。」
2008年1月份會計處理時,應按漏結轉成本金額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記「存貨」 ;同時計算並處理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借記「應交稅費(所得稅)」 ,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最後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余額借記「未分配利潤」 ,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匯算清繳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按調整後的金額正常列示即可。
❻ 上月成本少結轉了,這月怎麼調整呢少結轉了1000
1、成本少結轉,一般情況下指生產成本轉入到產成品有錯誤,從而影響當期庫存商品價值及主營業務成本價值,從而影響當期損益(就是你說的影響到了本年利潤);
2、如果影響金額相對較小,則可不做處理,再下月視具體情況將差錯調整處理即可;如果金額較大且對報表披露有影響,且在報告披露之前就發現了,則可在錯誤月份直接修改過來。
如果沒有跨年度,直接補結轉就可以(在發現月份補結轉)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如果跨年度,則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庫存商品
不過來建議用第二種方法,直接在發現月份補結轉
❼ 對於成本少結轉應該怎麼做賬務處理
根據新《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調整》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規定,對於本期發現的,屬於以前年度的會計差錯,按以下規定處理: ①非重大會計差錯,是指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作出正確判斷的會計差錯。對於本期發現的,屬於與前期相關的非重大會計差錯,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但應調整發現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屬於影響損益的,應直接計入本期與上期相同的凈損益項目;屬於不影響損益的,應調整本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 ②重大會計差錯,對於發生的重大會計差錯,如影響損益,應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也應一並調整;如不影響相益,應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 所以,貴公司現在發現去年成本少結轉了,如果屬於數額較大,賬務處理如下: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記「庫存商品」. 如果屬於數額較小,賬務處理如下: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庫存商品」。66
❽ 上月成本少結轉怎麼辦
本月補上就行了,等於是(上月收入+本月收入)與(上月成本+本月成本)匹配。
成本僅影響利潤和所得稅,而所得稅是季度預交的,所以,本月計入成本對所得稅沒有影響(相對上月計入成本而言,本月記入與上月計入都屬於本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