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知道(收入-成本)/收入、(收入-成本)/成本,都是什麼意思,區別,怎麼理解
(收入-成本)/收入是銷售毛利率,就是分析一下銷售收入中利潤佔多大比重;(收入-成本)/成本是成本利潤率,用來分析投入資本的收益率。
B. 營業成本除以營業收入得出的是什麼
耗費的成本額。1.營業成本除以營業收入得出的是營業成本比率,即:
營業成本率=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此指標是指:每得到一單位(元)的營業收入需要耗費的成本額。
此指標主要用於觀察主營業務成本是否存在異常波動,還可以直接觀察出利潤變動的趨勢,即指標的數值越大,利潤就越少
2.(2)營收除以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什麼是旅行社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旅遊社營業收入是指旅遊社在一定的時間內所有收入;
旅遊社營業成本是指旅遊社在這段時間內所有支出。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Operatingcosts),也稱運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
3.按規定來說
沒有收入是沒有成本的。
因為要收入與成本配比。
有收入才有成本。
借:營業收入20貸:營業成本12投資收益8為什麼營業
你這筆分錄是在沖(注)銷前期的賬務,這是有收益是因為前期的賬務做的是虧損的。現在沖會,就會顯示有收益咯。
營業收入與營業總收入營業成本與營業總成本之間的區別?坐等!!!
從理論上講,營業收入與營業總收入之間的差別是由賒銷引起的。
在計算相關指標時,如周轉率時,應收賬款是由賒銷引起的,其對應的流量為賒銷額,而非全部的營業收入。但外部人員無法取得賒銷數據,只好直接使用營業收入計算。實際上相當於假設現銷是收現時間為零的應收賬款。
4.一般應結合企業經營實際情況,依照財務會計相關賬務報表進行分析判斷,有依有據如實進行撰寫。可以參考如下綱要展開:
1,收入實績,構成情況,單價情況,銷售情況,適當結合市場行情進行說明。
2,內部經營成本費用的構成情況,一般應羅列明細項目進行考核分析,成本費用高企的原因。
3,可以適當與上年對比,進行說明。
實際上,應該先對自身經營深入分析,才能如實作出合理有效的說明。
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依法操作。
2008年所得稅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乘以25%嗎?
不是。
是按利潤總額*25%
C. 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 營業成本率就是這個嗎
是。
營業成本率是就是營業成本/ 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率指標可以評價企業對成本費用的控制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節約支出,提高經營質量。
成本費用利潤率反映了企業在當期發生的所有成本費用所帶來的收益的能力。成本費用率公式為:成本費用率 = 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期間費用)/營業收入×100%。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3)營收除以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無論是個別勞動,還是社會必要勞動,都可以劃分成生產成本和利潤兩部分。一般把經濟體個別勞動中的這兩部分分別叫做個別生產成本和個別利潤,把社會必要勞動中的這兩部分分別叫做平均生產成本和價值利潤。
平均生產成本和價值利潤分別是個別生產成本和個別利潤的的加權平均數。技術水平不同的經濟體的個別勞動對產品價值的影響是通過它們的產量權數實現的。
產量權數反映了經濟體的技術水平與平均技術水平的關系,因此,可以進一步認為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由生產產品的加權平均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成本和利潤構成的。
D. 成本除以收入與收入除以成本之間分別指什麼他們分別表示什麼率
是銷售成本率,即銷售收入中成本額所佔的比率。70%就是100元的銷售收入中,有70元的成本。
E. 收入除以成本等於等於利潤率還是利潤除以成本等於利潤率
利潤率=收入減去成本再除以投入總額
F. 收入除以成本等於什麼率成本除以收入又等於什麼率
一般不計算收入除以成本的比率指標,沒有意義。成本除以收入等於成本收入率,即每100元收入的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 價值越大,利潤越少。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 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消耗一定的資源。 他們花費的資源的貨幣表現和對象化稱為成本。 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成本也可以是做出選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當人們「舍魚取熊掌」時,「魚」就是人的成本。 企業投資時,企業支付的錢就是企業投資的成本。
拓展資料:
主要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用途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發生的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預計成本。
4、按發生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依據可分為單項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先後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范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根據與收入的關系,可分為消耗成本和未使用成本。
12、根據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根據與現金支出的關系,可分為現金成本和沉沒成本。
14、根據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異成本。
16.根據是否可以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根據是否可以遞延,可分為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根據發生是否可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19、按成本狀態(成本狀態是總成本與總業務量的依存關系,通常稱為成本行為),可分為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生產與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 由於過去的決定已經發生而不能被任何當前或未來的決定改變的成本稱為沉沒成本。
為了便於成本管理,還可以使用其他成本分類概念,如機會成本、責任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標准成本等。
G. 主營業務收入除以主營業務成本是什麼
主營業務收入除以主營業務成本是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主要是分析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少計算收入、多結轉成本的問題。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不是標准財務分析指標,不過在實務中經常會用到,可以用於觀察主營業務成本是否存在異常波動。
拓展資料: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本行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根據各行業企業所從事的不同活動而有所區別,如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產品銷售收入」;建築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工程結算收入」;交通運輸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主營業務收入」;批發零售貿易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商品銷售收入」;房地產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房地產經營收入」;其他行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經營(營業)收入」。企業在填報主營業務收入時,一般根據企業會計損益表中有關主營業務收入指標的上年累計數填寫。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企業應當設置「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用於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借記該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等科目。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貸記該科目,結轉後,「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H. 總收入除以總成本等於什麼
成本率的倒數。
成本除以收入等於成本率。 即每百元收入中有多少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數值越大,利潤越少。
I. 主營業務收入除主營業務成本等於
我個人認為:
主營業務成本
不等於
主營業務收入
.記得老師曾說過,主營業務成本等於
單位成本
乘以
數量
.而單位成本是依據
生產成本
用
加權平均法
計算
所得
的.主營業務收入是自己廠為產品定的
單價
乘以銷售數量而得的,所以兩者不等.不知對否,希望有人告訴我對不對,謝謝!基本正確,補充一下,產品的單位成本是依據
產品成本
的核算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計算的。主營業務成本是根據銷售數量乘產品單位
銷售成本
確定的,而產品單位成本是根據企業選用的
存貨
發出計價方法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毛利率」法等確定的。主營業務收入不等於主營業務成本,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也不等於產品的單位銷售成本。
J. 成本除以收入等於什麼
成本除以收入等於成本率。即每百元收入中有多少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數值越大,利潤越少。
銷售成本率(ratio of sales to cost),與毛利率相對應,銷售成本率是用以反映企業每單位銷售收入所需的成本支出。
銷售成本率=銷售成本/銷售收入凈額×100%。
(10)營收除以成本是什麼擴展閱讀: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費用利潤率中的利潤,應當是指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這是因為:
1、利潤總額中除了包括營業利潤以外,還包括了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等非營業性收入在內。
2、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是用於反映企業的正常的營業活動獲利能力,因此,成本費用只包括與營業活動有關的成本及費用,即營業利潤前發生的各類成本及費用。
所以,基於上述原因,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中的利潤,應當使用營業利潤,而非利潤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