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是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不一致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什麼是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不一致

發布時間: 2022-05-09 15:45:16

Ⅰ 我想問一下,關於會計「個別計價法」中,什麼叫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實物流轉就是商品或原材料等實物在采購、運輸、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實物的流轉與移動,成本流轉則是當發生實物流轉時,與實體相關的價值的轉移、歸集。理論上,兩者是一致的.

Ⅱ 存貨的計價方法的選擇對於稅收有什麼影響

存貨不同的計價方法,對企業成本、利潤或納稅的計算結果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通過利用不同存貨計價方法下的差異來達到合理節稅目的。

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是制訂企業會計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導致不同的報告利潤和存貨估價,並對企業的稅收負擔、現金流量產生影響。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按照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使用或者銷售的存貨成本計價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一種。存貨不同的計價方法,對企業成本、利潤或納稅的計算結果是不同的,因此,就可以通過利用不同存貨計價方法下的差異來達到合理節稅目的。現在以加權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存貨成本及所得稅的影響。

某企業2008年4月和11月先後購進數量和品種相同的兩批貨物,進貨價格分別為600萬元和900萬元。該企業在2009年和2010年各出售購進的1/2,出售價格分別為900萬元和1200萬元。設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不考慮其他因素,不同的存貨成本計價方法對所得稅的影響見表1。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計價方法對所得稅的影響與商品的物價關系非常密切。顯然,如果存貨價格呈下降趨勢時,使用先進先出法比較合適;如電子產品,由於產品更新換代快,價格逐漸下降,選擇先進先出法對企業有利。而存貨價格呈上升趨勢時,則採用加權平均法比較合適。

存貨是企業一項很重要的資產,所佔的比重較大,合理選擇存貨的計價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存貨計價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期末存貨和銷貨成本,對企業財務狀況、盈利情況及期末應納所得稅額產生較大影響,因此,企業選擇合適的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至關重要。

Ⅲ 按存貨核算成本,為什麼發出單價和結存成本不一樣

建議題主需要先了解一下發出存貨和結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
什麼是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是指根據先入庫先發出的原則,對於發出的存貨以先入庫存貨的單價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先按存貨的期初余額的單價計算發出的存貨的成本,領發完畢後,再按第一批入庫的存貨的單價計算,依此從前向後類推,計算發出存貨和結存貨的成本。
先進先出法的運用:
先進先出法是指根據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的成本流轉假設對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進行計價的方法。以先進先出法計價的庫存的商品存貨則是最後購進的商品存貨。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商品的價格總是有所波動的,在物價上漲過快的前提下,由於物價快速上漲,先購進的存貨其成本相對較低,而後購進的存貨成本就偏高。這樣發出存貨的價值就低於市場價值,產品銷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貨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價是按近期市價計算,因而收入較多,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則,以此計算出來的利潤就偏高,形成虛增利潤,實質為「存貨利潤」。
因為虛增了利潤,就會加重企業所得稅負擔,以及向投資人分紅增加,從而導致企業現金流出量增加。但是從籌資角度來看,較多的利潤、較高的存貨價值、較高的流動比率意味著企業財務狀況良好,這對博取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增強投資人的投資信心,而且利潤的大小往往是評價一個企業負責人政績的重要標尺。不少企業按利潤水平的高低來評價企業管理人員的業績,並根據評價結果來獎勵管理人員。此時,管理人員往往樂於採用先進先出法,因為,這樣做會高估任職期間的利潤水平,從而多得眼前利益。
注意事項:
先進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單位成本計算,比較接近目前的市場價格,因此資產負債表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財務狀況;但是由於本期發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較早購入材料的成本進行計算的,所以計入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費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這些產品銷售出去就會使利潤表的反映不夠真實。更多關於成本核算問題可以找企業服務平台億蜂,那裡有很多專業的企業可以咨詢。
適用性:
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先進先出法適用於市場價格普遍處於下降趨勢的商品。因為採用先進先出法,期末存貨余額按最後的進價計算,使期末存貨的價格接近於當時的價格,真實的反映了企業期末資產狀況;期末存貨的賬面價格反映的是最後購進的較低的價格,對於市場價格處於下降趨勢的產品,符合謹慎原則的要求,能抵禦物價下降的影響,減少企業經營的風險,消除了潛虧隱患,從而避免了由於存貨資金不實而虛增企業賬面資產。這時如果採用後進先出法,在庫存物資保持一定余額的條件下,賬面的存貨計價永遠是最初購進的高價,這就造成了存貨成本的流轉與實物流轉的不一致。

Ⅳ 什麼是存貨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一致

存貨流轉包括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兩個方面。企業存貨實物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流轉成為存貨的實物流轉。所謂存貨成本流轉指外購或自製存貨的成本流入及出售商品時的成本流出。在理論上,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其實物流轉應當一致,也就是說,購置存貨時所確定的成本應當隨著該存貨的銷售或耗用而結轉

Ⅳ 存貨發出計價方法 個別計價法 發出的存貨的收入就等於該存貨成本嗎 什麼叫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一致啊

  • 個別計價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
  • 個別計價法的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 個別計價法的計算公式:
  •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 實物流轉就是商品或原材料等實物在采購、運輸、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實物的流轉與移動
  • 成本流轉則是當發生實物流轉時,與實體相關的價值的轉移、歸集。
  • 只有在存貨發出計價方法以個別計價法 核算的前提下,才能達到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的一致
  • 其他計價法,在結轉銷售成本時,都不能准確真實的反映已銷售商品的真實進階。
  • 其他計價法,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是以平均價格來計算的,所以不能准確真實的反映已銷售商品的真實進階。

Ⅵ 存貨數量的確定有幾種方法 它們有哪些明顯的優缺點

存貨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

1、先進先出法:可隨時計算出每次發出或領用存貨的實際成本,但當發出存貨出現幾種不同的單位成本時,計算比較麻煩。

2、加權平均法:計算發出存貨和庫存存貨成本比較簡單,但由於轉賬工作在月終進行,所以會影響核算的及時性。

3、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結果比較准確,核算及時,但每次購貨後都要重新計算一次單位成本,增加了核算工作量。

4、個別計價法:能准確地計算存貨發出成本,隨時掌握實際庫存情況,但要求有詳細的記錄,並在各批存貨上要有一定的標記。

5、後進先出法:可隨時計算出每次發出或領用存貨的實際成本,但當發出存貨出現幾種不同的單位成本時,計算比較麻煩。



(6)什麼是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不一致擴展閱讀

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標准

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是由於存貨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不一致和同質的存貨實際取得的成本不同而產生的,存貨流轉包括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兩方面。

在通常情況下,外購存貨或自製存貨與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轉是不一致的,因此產生了存貨成本在庫存與銷售之間的分配問題。

為了恰當反映存貨流轉,在確定存貨計價的方法時,要堅持以下標准:

(1)以歷史成本為基礎;

(2)堅持客觀性原則,如實反映銷售成本與期末存貨價值;

(3)堅持謹慎性原則,保證企業所有者和潛在投資者作出決策時,盡可能規避風險,使風險收益最大化;

(4)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還受客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安排,科學決策。

Ⅶ 存貨發出計價方法中存貨成本流轉和實物流轉相一致的方法

  1.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辯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的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辯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方法。

  2. 發出存貨計價:存貨計價方法不同,對納稅人的應稅所得和應納稅額有直接的影響,不同存貨計價方法的採用是企業納稅籌劃的重要內容。企業可以根據各類存貨的性質、企業管理的要求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確定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來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以達到節約稅收成本的目的。

  3. 存貨成本流轉,是指發出存貨成本的結轉順序。從理論上講,存貨成本流轉順序應當與實物流轉順序一致,即:本期發出存貨應按其入庫時的實際成本結轉,期末結存存貨成本為期末結存存貨的入庫成本。如果存貨的品種規格很少,或收發次數很少,或每批入庫存貨的單位成本相同,完全可以按照理論上的方法操作。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的存貨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由於存貨購入的時間、產地不同或生產批次不同,使得相同存貨的單位成本往往不一致,很難辨認出所發出存貨的入庫成本是多少。因此在計算發出和結存存貨成本十需要對存貨成本流轉做一些假設,並以次為依據計算本期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

Ⅷ 關於存貨,,有沒有什麼假設,,是不是有個叫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的,,如果有的話,,這個假設是什麼意思啊

存貨成本流轉假設。在理論上,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應當一致,即,購置存貨時所確定採用某種存貨成本流轉的假設,在期末存貨與發出存貨之間分配成本,就產生了不同的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即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如: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和後進先出法(新會計准則規定不得採用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進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月初存貨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移動平均法,指本次進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進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後進先出法(新會計准則規定不得採用後進先出法)對成本流轉的假設與先進先出法相反,它是以後收進的存貨先發出為假定前提,對發出存貨按最近收進的單價進行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