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初始投資成本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是按付出的對價的價值確定,中間過程發生的手續費等費用是算作期間費用,不計算在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中的。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其在母公司合並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確認;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
成本法(Cost method) :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的實際成本計價的方法。該方法要求當企業增加對外長期投資時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當投資公司能夠對被投資公司實施控制時採用的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方法,即投資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戶,按原始取得成本入賬後,始終保持原資金額,不隨被投資公司的營業結果發生增減變動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
成本法房地產估價方法之一,指求取估價對象在估價時點的重置價格或重建價格,扣除折舊,以此估算估價對象的客觀合理價格或價值的方法。
❷ 長期投資成本的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包括股票投資和其他股權投資。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在取得時,應當按初始投資成本核算入帳,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一)以現金購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包含稅費等相關費用,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如果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則不計入初始投資成本,而應作為應收項目單獨核算,即計入「應收股利」科目。(二)通過行政劃撥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劃出單位的帳面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二、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企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時,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 在下列情況下應採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通常情況下,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表決權資本的,或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20%以上表決權資本,但不具有重大影響的,應按成本法核算。
三、成本法的帳務處理
(一)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
如果投資企業以支付現金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即長期股票投資,則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X公司 〔買價+稅費-應收股利〕
應收股利 〔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
貸:銀行存款
(二)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
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應享有的部分,確認為當前投資收益。按照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報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後的累積凈利潤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帳面成本價值。
1、投資當年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
(1)如果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盈餘在下年度以放現金股利或利潤: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當年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顯然是由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利潤分配得來的,則不作為當期的投資收益,而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帳面成本價值。
(2)如果投資企業投資當年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有部分是來自於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盈餘分配:在這種情況下,這部分來自於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盈餘分配的,應作為投資企業投資年度的投資收益,其餘部分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帳面成本價值。
2、投資年度以後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
投資企業在投資年度以後分得現金股利或利潤時,應分別計算視不同情況考慮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和投資收益的金額。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和煦或利潤-投資後至上處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損益)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例如:2001年1月2日A企業以6000萬元投資於B公司,佔B公司表決權的10%,採用成本法核算。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現金股利150萬元。B公司於1998年成立。
(1)2001年1月2日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6000
貸:銀行存款 6000
(2)2001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0年度的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150X10%=15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3)2002年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時候 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750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750)—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1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為正數,則說明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
借:應收股利 750X10%=75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投資收益 60
第二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600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600)—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0(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為零,則說明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
借:應收股利 600X10%=60
貸:投資收益 60
第三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525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525)—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7.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為負數,則說明不但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還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525X10%=52.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7.5
貸:投資收益 60
第四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450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450)—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1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仍為負數,則說明不但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還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450X10%=4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貸:投資收益 60
第五種情況:假定20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2001年度的現金股利375萬元。B公司2001年實現凈利潤600萬元仍然不變,則:應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投資後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150+375)—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600]X投資企業的持股比例10%—投資企業已沖減初始投資成本15=—22.5(萬元)。
由於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金額仍為負數,則說明不但不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帳面余額。還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但恢復增加數不能大於原沖減數15萬元。
借:應收股利 375X10%=37.5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
貸:投資收益 52.5
權益法是指投資最初以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當被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低於投資企業時,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對投資企業的所得稅是會產生影響的。 (1)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時,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應中止採用權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這種情況包括: ①投資企業由於減少投資而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但仍部分或全部保留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這種情形是指,投資企業雖然還擁有被投資單位的表決權資本,但所擁有的被投資單位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已不再具有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控制、共同控制和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的能力。 [案例1] 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由斯邁公司、川內公司和正人公司出資設立,斯邁公司的投資佔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35%,川內公司的投資佔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25%,正人公司的投資佔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40%。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准則——投資》。 [分析說明] 2002年5月10日斯邁公司將其擁有的35%的表決權資本中的20%轉讓給日本五鈴株式會社,則斯邁公司轉讓股權後實際擁有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比例為15%。斯邁公司雖然還擁有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15%的表決權資本,但已不能再對百勝(南昌)電子有限公司實施重大影響。 ②被投資單位已宣告破產或依法律程序進行清理整頓。這種情形是指,雖然投資企業仍然擁有被投資單位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達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比例,但由於被投資單位已宣告破產或依法律程序進行清理整頓,其控制和影響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資企業已不能依其所擁有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 ③被投資單位在嚴格的長期性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這種情形是指,原採用權益法核算時被投資單位的資金轉移能力等並未受到限制,但其後由於各種原因而使被投資單位處於嚴格的各種限制性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和影響的能力受到限制,投資企業不應再採用權益法核算。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中止採用權益法核算時,對中止採用權益法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仍應按權益法調整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投資損益。 (2)權益法的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①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按照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的投資成本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②投資後,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而相應調整增加或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第一,屬於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而影響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持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但投資企業按所持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確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時,不包括法規或公司章程規定不屬於投資企業的凈利潤,如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某些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這部分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投資企業不能享有。因此,在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時,應扣除不能由投資企業享有的凈利潤的部分。 第二,屬於被投資單位當年發生的凈虧損而影響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持表決權資本的比例計算應分擔的份額,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為當期投資損失。投資企業確認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凈虧損,以投資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這里的投資賬面價值是指該項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減去該項投資已提的減值准備,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包括投資成本、股權投資差額等。如果以後各期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投資企業應在計算的收益分享額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以後,按超過未確認的虧損分擔額的金額,恢復投資的賬面價值。 [案例2]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的投資按權益法核算,其投資占深圳三強有限公司表決權資本的30%,並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具有重大影響。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為110000元。木川(深圳)電子公司在1999年的1月1日投資,1999年深圳三強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100000元,2000年深圳三強有限公司發生凈虧損500000元,2001年深圳三強有限公司實現凈利潤20000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會計准則——投資》。 [計算分析]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1999年末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140000元: (110000+100000×30%)=140000元; 確認投資收益:30000元(10000×30%)=30000元;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2000年年末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 (140000-500000×30%=-10000; 確認投資損失為140000元; 木川(深圳)電子公司2001年年末恢復增加對深圳三強有限公司投資的賬面價值為50000元: (200000×30%-10000)=50000元。 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計算應享有或應分擔的份額時,應以取得被投資單位股權後發生的凈損益為基礎,投資前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不包括在內。 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損益的份額,如果會計期間投資(持股)比例發生變動,應根據投資持有時間加權平均計算。 第三,因被投資單位接受捐贈資產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持股權比例計算應享有的份額,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股權投資准備,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單獨核算,並作為資本公積准備項目。待原計入資本公積的准備項目實現後可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 第四,因被投資單位外幣資本折算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應按所擁有的表決權資本的比例計算應享有或應分擔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計入資本公積。 第五,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投資企業按表決權資本比例計算的應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3)股權投資差額的確定 股權投資差額,是指採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這里的所有者權益是指屬於有表決權資本所享有的部分。股權投資差額一般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股權投資差額=初始投資成本-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投資持股比例
❸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如何確定
首先說這屬於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
合並日按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非現金資產或承擔的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盈餘公積調佔10%,未分配利潤90%)。
注意:
(1)若會計政策不同,應首先按照合並方的會計政策對被合並方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2)被合並方賬面所有者權益是指相對於」最終控制方」而言的賬面價值。
必須以A的母公司(最終控制方)報表來確定B的長期股權投資。
(3)被投資方改制的資產、負債評估價值調整的賬面價值認可。
(4)如果被合並方本身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的,則應當以合並日被合並方合並財務報表所有者權益為基礎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❹ 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如何確定
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以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投資入賬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合並以合並成本為投資入賬成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合並成本,應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和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
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區分企業合並的類型,分別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確定形成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必要支出。
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期股權投資
❺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該怎麼確定
法律分析: 非企業合並下,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按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企業所發生的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應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九條 有限責任公司增加註冊資本時,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依照本法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出資的有關規定執行。
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註冊資本發行新股時,股東認購新股,依照本法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繳納股款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一百八十條 公司合並或者分立,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公司解散的,應當依法辦理公司注銷登記;設立新公司的,應當依法辦理公司設立登記。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
❻ 長期股權投資入賬價值如何確認
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是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進行初始計量確定的,取決於哪種長期股權投資形式。入賬價值的金額是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後續計量確定的,取決於後續計量是成本法還是權益法。一般來說,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就是其初始投資成本,只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即權益法下,當初始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時,應該先對初始投資成本進行調整,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和入賬價值的金額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初始投資成本就是投資企業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相關稅費,入賬價值則是投資當天計入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金額。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時,入賬價值等於初始投資成本,差額為商譽,商譽不單獨確認;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時,按照享有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差額確認為營業外收入。
❼ 在不同情況下如何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確認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成本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確認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成本,是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全部價款,或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不包括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所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
第二種情況: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確認
權益法下,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投資企業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其差額視為商譽。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投資企業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❽ 在不同情況下如何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區分企業合並的類型,分別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與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並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合並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中,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並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
企業合並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必要支出,但所支付價款中包含的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作為應收項目核算,不構成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但不包括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投資成本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和《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原則確定。有關核算原則見本書相關章節。
5、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按照評估價值調整的,長期股權投資應以評估價值作為改制時的認定成本。
(8)如何確定長期投資成本擴展閱讀: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並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
偽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
中國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自1998年後,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後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
到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首項推出的產品為滬深300股指期貨。
2021年6月15日,上海證券報消息,我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種超五成,期現相關性在0.9以上的期貨品種超六成。銅、棉花、大豆等成熟品種的期貨價格已逐步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定價基準。
❾ 如何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按賬面余額(或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之和確認,如果賬面余額小於公允價值,就以公允價值為初始計量,並將多出來這部分確認營業外收入,如果賬面余額大於公允價值,就不做調整,按賬面余額計量。
❿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如何確定
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是按付出的對價的價值確定,中間過程發生的手續費等費用是算作期間費用,不計算在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中的。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其在母公司合並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確認;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