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稻田養魚成本多少
擴展閱讀
機修工具都有哪些牌子 2025-05-20 05:34:06
羊為什麼成本少營養高 2025-05-20 05:33:32
怎麼申請減免費用 2025-05-20 05:31:21

稻田養魚成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08 10:37:06

A. 稻田裡養魚的優缺點有哪些

中國是糧食大國,尤其是在盛產水稻的華南地區。 現在很多人離不開大米,畢竟我們的主食是米飯。 慢慢地,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在稻田裡養魚,這是怎麼回事呢?

2、稻田養魚不方便施肥農葯

過去,一些農民試圖在稻田裡養魚。當時,他們很少使用農葯和化肥,而且化肥全部是農家肥,農葯很少。的確為養魚創造了條件;但現在不同了,在水田裡施肥施葯,養魚很麻煩。如果用量控制不好,會導致水田魚類中毒死亡。如果用量少,水稻病蟲害可能更嚴重。所以看起來在水田養魚很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卻很麻煩。

3、技術問題

農民和大米打交道已經很長時間,可能有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但養魚對農民來說是一個難題,大多數人都見過別人養魚,但他們沒有這種經驗,尤其是在稻田裡,所以養魚是一個技術問題。

B. 在水稻田裡養魚需要注意什麼

在農村的水稻田裡放養一些魚下去好多農民都有過,一般放的魚品種基本是草魚的多,草魚顧名思義以吃草為主的又可以達到除草的作用,等收割的時候又可以感受到水稻田裡爪魚的樂趣,而且一般水稻田裡養的魚都還是蠻大的哦,大概可以長到二斤多呢,那個魚肉超級好吃的味道鮮美。

不過也不是隨隨便便放下去就可以的哦,要做好前期准備工作的,首先水稻田裡水源必須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強、天旱不幹、洪水不淹、曰照時間長的稻田。

做好稻田消毒及施肥工作,稻田消毒主要是預防魚病的發生可以用生石灰灑遍一下,然後對稻田進行施肥,在水稻種植下去大概十多天左右就可以適當在水稻的間歇挖坑就可以放養一些草魚了或者鯉魚等

注意觀察稻田的水深狀態還有水溫,必要時可以讓水流動起來更換更換水

C. 一畝農田能養多少尾魚呢養什麼魚最賺錢呢

你好,稻田養魚是現在提及比較多的農業養殖方式,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

一、稻田養魚技術

1、稻田養魚的放養品種以草食性和雜食性魚類為宜,如草魚、鯉魚、鯽魚、羅非魚等。鰱鱅魚可放養一些,鯿魚不宜放養。育秧田培育夏花可放3~5萬尾每畝;稻魚並作培育魚種可放5~7厘米夏花1500~2000尾每畝;養殖食用魚,雙季稻田連養每畝放(夏花):鯉魚300尾,鯽魚100尾,草魚100尾,鰱鱅魚共50尾,適當投餌每畝可收獲75千克左右。

第四、稻田養魚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優化,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由於稻田養魚,相應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於防洪抗旱。在一些丘陵地區,實施稻魚工程,每畝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立方米,大大增強了抗旱能力。對一些乾旱較多的缺水地區,養魚的稻田由於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延緩旱情。稻田養魚對環境改善作用主要表現為其具有較好的滅蟲效果。據測驗,養魚的稻田比不養魚田蚊子幼蟲密度低80%,主要是稻田養的魚食用大量的蚊子幼蟲和螺類,可以降低瘧疾、絲蟲病及血吸蟲等嚴重疾病的發病率。

D. 稻田金蟲養殖靠譜嗎

靠譜的。在農村中,曾經有一種養殖模式令人們十分的追捧,因為這種養殖模式對於農民來說,是可以實現「雙收獲」,這樣的話,原本只能有一種收獲的情況下,現在可以收獲雙倍的錢,這也是導致人們對這種養殖模式追捧的原因,而這種模式就是「稻田養魚」。

農民養殖無銷路 一把在搞稻田養魚模式的,多數都是農村人在養殖,可能大多數人都是聽到年賺600萬就養殖了,但養殖之後大家都沒有什麼銷路,在農村的話,農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找銷路,去集市上賣也很少有人認同。 就算有銷路的農村朋友,賣出價和成本價完全不成比例,因為那點價格可能還不夠自己的養殖成本,這就導致人們越來越多的人們,十分抵觸稻田養魚,現在的話,也基本沒有多少人再搞稻田養魚的這個模式了。

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還有不少人說稻田養殖就是一個騙局,其實也不是,但養殖成本太高,很多農村人們都負擔不起,這也就導致了「稻田養殖」的逐漸沒落,以至於現在基本都沒有多少人養殖了。

E. 想要去農村養魚,前景如何前期需要投資多少錢

池塘養殖的主要養殖技術包括混養和密養、輪作和放養、日常管理和綜合管理。目前,中國池塘養殖總量、養殖面積和集中連片養殖均居世界第一。養魚能賺錢嗎?魚塘養殖的成本和利潤如何?池塘里的魚每年每畝產量是多少?下面小崔和大家一起粗略算一下:魚產品市場價格波動不大(豬肉漲了,但是魚的價格漲了!),需求還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人工和飼料成本控制不好,就很難賺錢。在這里,提醒農民養魚注重市場和養殖技術。錯峰上市。重點應該是市場,而不是養魚的時間和規模。注意細節。也就是說,調整品種結構,四大魚類價格上漲,泥鰍、易碎魚等產品價格更高,可以開發的品種更多。發展不同的養殖模式,如稻田養魚、立體養魚等,農民可以嘗試。多探索才有出路。

環境不好。環境一般是指你店鋪的裝修,員工的形象,就餐的衛生環境。作為一名顧客,無論邊肖消費哪家餐廳,他都必須首先關注店鋪的衛生。餐桌很臟,地板很亂。邊肖絕對不在考慮之列。畢竟病是從嘴裡出來的。邊肖從不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服務不好,服務員招呼不到位,服務慢,點菜的時候不小心。每天,邊肖也板著臉去一次,以後再也不會考慮了。這導致沒有回頭客。所以仔細想想,這樣創業很簡單。問題是後期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店鋪根本沒有利潤,能保住嗎?現在的管理模式比較微妙,某寶的主人要給你交一份運輸保險,7天沒理由退貨。可見保住生意真的不容易。

F. 想要做生態養殖,在稻田裡能進行養魚嗎

隨著人民利用土地的升高,土地價格也逐年上升。對於育種行業,如果土地可以一起使用,這是降低成本的好措施。近年來,有一種生態育種技術的方法,介紹了這種合理的土地使用。這是生態農業技術。對於魚類農民,有一個生態農業技術的首選,這是水稻領域生態農業的良性培養模式,它使用魚吃昆蟲,吃草和魚糞領域,並收獲額外的魚季節。那麼如何實施生態稻魚農田的建設?

(5)釣魚。當需要大米進行銷售時或大米成熟時,請從乾燥的田野中瀝干水分,以便將魚集中在魚溝和魚坑中,以便於捕魚。

隨著免耕栽培技術的應用,稻田害蟲的防治促進了誘蟲劑的防治。 「稻燈魚」是一種完整的生態種植和養殖模式,使「稻米與魚類共養,互利雙贏」的生產方法趨於流行。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發展前景好。生態稻田養魚技術不僅可以節省土地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護生態,同時還可以節省部分資本支出。

G. 養魚的成本和技術

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

H. 為什麼很少人稻田養魚

首先是水源不好解決。在水稻田裡養魚,那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水源問題了,水太淺了那魚就活不了,而水深了的話,這樣對於水稻的生長是不利的。在南方雖然大部分地區的水稻田都有水源,但是也不是一直都有水來。像很多的水稻田都是從水渠、河流引水來灌溉的。可是水渠的水也是按照用水需要來送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沒水的。如果沒有水,尤其是遇到乾旱的時候,那就麻煩了。

其次,水稻田養魚不方便施肥和打農葯。在過去有些農民嘗試水稻田養魚,當時很少使用農葯、化肥這些,所施肥都是農家肥,而農葯也很少。養魚確實創造了條件,但是現在不同了,種田種地都是使用化肥和農葯了。可是稻田裡面養魚,在施肥和打葯的時候就比較麻煩了,如果用量控制不好,那就會導致水田裡面的魚中毒身亡。而用量少了,可能水稻的病蟲害又較嚴重。所以看似水稻田養魚很簡單,但是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搞不好水稻和稻花魚雙雙減產嚴重。



再次是技術問題。種植水稻對於農民來說,可能經驗比較豐富了,畢竟長期和水稻打交道。但是養魚對於農民來說,卻是一個難題了,多數人是見過別人養魚而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尤其是在水稻田裡養魚,這樣難度就更大了。也是由於缺乏技術,之前有些人可能膽子大嘗試了,可是後來失敗了,也就不敢繼續了。而其他的人也了解到了稻田養魚的難度以後,考慮到自己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技術,自然放棄了這個想法。

當然了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在過區稻田裡可以養魚,那是因為稻田裡的生物多,各種昆蟲和水草,還有小魚小蝦都很多,就算是不投喂飼料,稻花魚也能自己吃一些水草和水生生物,一樣長得很肥美。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因為肥料、農葯和除草劑等大量使用,稻田裡面的好多生物都沒有了。如果還採取傳統的方式來養殖稻花魚,它們吃什麼呢?怎麼長得大呢?所以也是因為這些原因,稻田裡養魚已經不太適合了。



不過,在稻田裡養殖稻花魚這種構想是沒有錯的,現在有些偏遠的山區依然還是採用這種方式,在一些靠近水源的水稻田裡少量養殖一些稻花魚,等到水稻收割的時候,稻花魚也長大了。而且這樣的稻花魚因為自然生長,沒有投喂任何的飼料,在市面上的價格也不便宜,普遍能賣到三十多元一斤,並且還供不應求

I. 以前很火的「稻田養魚」,現在為什麼沒有農民願意幹了

01、水源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

其實當初稻田養魚的這個設想是非常美好的,可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確實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水源問題了。南方的水系確實是比較的發達,但是這並不代表著農民伯伯們可以隨意的去調配水資源。在南方,很多稻田裡面的水源都是直接從溝渠或者是從周邊的池塘當中引過來的,而這些水源只能夠供水稻生長時所使用。

03、投產比令人寒心

說白了還是因為在稻田裡面養魚的投產比比較低,而農民伯伯如果發現不能掙錢,自然會選擇放棄這個項目。如果在稻田養魚,人工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為水稻需要定期的換水,並且還要時刻關注魚兒的動向。其次,魚苗的存活率確實是非常的低,因為在稻田裡面放養的那些魚兒並不是成魚,而是魚苗。最終在投入的大量的人力財力之後,產量非常不理想,投產比非常的差,這種虧本的生意自然沒人願意做。

J. 稻田養魚一畝能養多少

養魚不太懂,以下文章請參考。淡水魚類養殖的基本概念
淡水魚類養殖是將魚種投放到水體並加以一定的飼養管理,或對水體中的魚類資源進行繁殖和保護,從而獲得高產量魚的生產方式。目前中國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有30餘種,根據養殖魚類的特點,水體條件,以及養殖措施等,淡水魚類養殖分為如下方式:
根據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分類:溫水性魚類養殖,一般水溫為15_30℃,如鯉魚、草魚、鰱、鱅、鯽和團頭魴等;冷水性淡水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0_20℃,如虹鱒、細鱗魚等;熱水性魚類養殖:一般適溫為18_30℃,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
2. 根據養殖水體條件,養魚種類和規格、水域類型及養殖措施,淡水魚類養殖又分為如下方式:
a. 靜水養魚和流水養魚
b. 單養、混養和套養
c. 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等。
d. 精養、半精養、粗養等。
3.以下就池塘魚類養殖技術的重要環節,做一要述。
池塘養魚
池塘養魚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目前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生產穩定等特點。
魚池條件:
面積:一般成魚池面積為5_10畝,這樣易於管理。親魚池、魚苗池、魚種池以3-5畝為宜。
水深:一般成魚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嚴寒最厚冰層以下1.5-2米為宜。魚苗池、孵化池水深為1.0_1.5米為宜。魚種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
水質:水源充沛、水質良好是養魚的根本條件。
底質的要求:池塘底質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雜草、雜質、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過池底凍結、乾燥和爆曬來清除敵害,改良底質。
葯物清塘:可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
b.注水和培育水質
池塘消毒後,待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魚種放養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質。
5. 魚種放養
放養大規格魚種是池塘養魚的一項高產措施。大規格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的特點。在池塘飼養條件下,草魚一般放養體重0.25公斤的魚種,經過4個月飼養到秋季可達規格0.5_0.75公斤,如放養0.5_0.75公斤的可長到1.0_1.5公斤。鰱鱅魚一般放一齡魚種,12_18厘米規格,到出塘可達0.5_0.75公斤。其他魚如鯉魚、鯽和團頭魴都放養一齡魚種,密度偏稀一些,規格為12_14厘米左右,經過幾個月的飼養,鯉魚可達規格0 .5公斤,團頭魴150_350克,鯽魚100克以上。
6.高產放養模式:
各地根據多年養殖經驗,經過科學總結,制訂了許多放養模式,在此不一一列舉。在此僅介紹80:20放養技術:
1). 用上述標准方法准備池塘。
2). 將規格均勻一致的能攝食顆粒飼料的魚類(如鯽魚)的魚種和規格比較均勻的濾食性魚種(如鰱魚)放入已准備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別占總產量的80%和20%。
3). 以一種營養完全、物理性狀好的顆粒飼料,按規定的計劃和方法飼喂80%的魚類。
4). 在整個養殖周期中,始終將池塘水質維持在一個不會引起魚類應激反應的水平。
5). 在收獲時,主養魚(80%)的個體應大小均勻、達到上市規格。
7.魚種放養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因地制宜。對於首次採用80:20池塘養魚技術的養殖者,每畝水面收獲時主養魚的重量不超過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沖水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沖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267公斤;
c.在增氧和沖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魚重量定為400公斤;
d. 連同配養魚20%的重量,a、b、c三類池塘的總產魚重量分別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規格為500克,則a、b、c三類池塘放養魚總數量分別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養魚佔80%,配養魚養魚佔20%。
8.池塘養魚的飼養管理
好的管理是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大的利潤是通過維持生產成本與魚種的質量和數量、飼料的質量和投喂量、環境質量之間的平衡來取得的。科學的飼養管理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八個方面:
a.經常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群動態 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觀察魚類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的程度如何;日間可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魚活動和吃食情況。在高溫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嚴重浮頭,還應在半夜前後巡塘,以及時制止嚴重浮頭,防止泛池。
b.除草去污,保持水質清新和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
c.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適當水量,防澇抗旱,防止逃魚 根據情況,10_15天注水一次,以補充蒸發消耗,使魚類有充裕舒適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生活環境。
d.根據天、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吃食情況,確定投餌量,及時做好防病工作。
e.做好全年飼料、肥料需求量預算和分配。
f.合理使用增氧機,投餌機等漁業機械,搞好維修保養和用電。
g.注意市場行情,及時安排出塘,有條件的地方可搞好輪捕輪放。
做好池塘日記記錄和統計分析 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魚種放養和計劃收獲、實際收獲記錄、投餌施肥記錄、水質管理和魚病記錄、經濟效益分析。
以上是池塘養魚技術的主要要點。用八個字可系統地加以概括:
a.水要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適宜的水溫,寬敞的水面;
b.種要有優質的品種和體格健壯的大規格魚種;
c.餌要有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
d.密以較高的密度獲得較高的產量;
f.混適當混養肥水性魚類;
g.輪搞好輪捕輪放,也可搞輪作即上茬養成魚,下茬養魚苗;
防認真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貫徹「有病早防,無病先防,防重於治」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