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怎麼推導的
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向上傾斜的。但是只有價格高到可以彌補增加的投入成本時,行業才能生產更多的產出。成本遞增的意思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向上移動,而不是指成本曲線的斜率是正的。
在成本遞增行業中需求擴大的長期效應是價格上升,總產量增加,廠商數目增加,但單個廠商的產量既可能增加、可能下降,也可能不變。這取決於新的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LAC向左上方跑是因為,要素價格上升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企業會縮小產量。之所以行業的供給會增加,是因為有很多新的企業加入了這個行業。然而如果只看單個企業,產量會隨成本的上升而下降。
(1)成本增加時供給量怎麼變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影響供給數量的因素很多,但如果只考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商品自身的價格,供給函數可以表示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價格之間存在著的一一對應的關系。同理,這種函數關系可以分別用商品的供給表和供給曲線來加以表示。
2、就生產成本而言,在商品自身價格不變的前提下,生產成本上升會減少廠商的利潤空間, 從而使得商品的供應量減少。相反,生產成本下降會增加利潤,廠商才更有動力增產。
3、相關商品價格變化也會影響本商品的供給水平。比如替代品價格上升時,理性的生產者應該降低本商品的產量轉而生產替代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本遞增行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供給曲線
Ⅱ 為什麼商品的價格越高,供給量就越多而不是越少呢
這里有個前提是價格的成本不變的,當價格越高,利潤就越多了,所以原有的廠商會加大生產,也會吸引更多新的廠商加入來投資生產,所以供給量就增加了。
因為價格是由市場均衡決定的,
價格越高意味著需求相對供給更旺盛了,而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當然有動力生產更多去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賺更多的錢,一個商品如果定價太高,偏離了供需均衡,那不是真正的價格。
價值的變動是價格變動的內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價格形成的基礎。但是,由於商品的價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的,也是由貨幣本身的價值決定的,因而商品價格的變動不一定反映商品價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不變時,貨幣價值的變動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同樣,商品價值的變動也並不一定就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例如,在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按同一方向發生相同比例變動時,商品價值的變動並不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動。因此,商品的價格雖然是表現價值的,但是,仍然存在著商品價格和商品價值不相一致的情況。在簡單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直接圍繞它的價值上下波動;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由於部門之間的競爭和利潤的平均化,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商品價格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供給量是與廠商有關的,而需求量是和消費者有關的。
當價格上升時,商家覺得有利可圖,便會加大商品的供給量,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價格上漲供給量增加」。而隨著價格上漲,消費者本能的會降低需求,也就是下文所說的「價格上漲造成消費者的需求降低」。
價格和供給是正比例的,所以價格上升,供給量就會增加。而價格和需求是反比,所以價格上升,需求量就會下降。
你沒有弄清事情發生的順序,當商品價格上升時,首先是商家會增加供給量,這時候由於價格過高和供給量過多,消費者的需求就會下降。然後價格降低,供給減少,從而回歸正常水平。
還有下面部分談到了「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種特別的商品,人們是不會因為它的價格高而減少需求的。因為吉芬商品的特性主要是「必須性」和「不可替代性」。
就比如說,假如明天食鹽價格升高了,我們可能還會增加需求。又比如說名貴字畫,人們也不會因為它價格的上漲而減少需求。
Ⅲ 微觀經濟學 假如生產某種商品的原材料價格上升那麼這種商品的需求、供給曲線怎麼變動
1,供給曲線左移,表示商品價格一定的條件下,因為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廠家供應量減少;需求曲線不變,消費者需求受商品價格影響,價格不變的話需求曲線不變.
2,需求曲線表示價格變化影響需求,是反比例。供給曲線表示價格變化影響供給,是正比例。特徵在於曲線變化趨勢,能夠在坐標系直接體現。需求曲線,價格和需求成反比,即隨著價格增長,需求減低,呈右下傾斜趨勢。供給曲線,價格和需求成正比,即隨著價格增長,供給增多,呈右上傾斜趨勢。
3,供給絕對或相對普遍過剩。
供給過剩而需求不足時,宏觀經濟不平衡引致微觀行為變化,傳統的辦法是把牛奶往大海里倒,用經濟危機來解決。凱恩斯發現戰爭是一種解決辦法。巴塔耶則將凱恩斯理論微觀化了。巴塔耶與眾不同地認為,與供給匹配的正常需求,同與過剩的供給不匹配的需求,性質不同。對於後者,必然有一種宏觀壓力使之按照需求曲線向上的方式消費。
拓展資料:
所謂供給是指個別廠商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對某一商品願意並且有商品出售的數量。
兩個條件:
一是廠商願意出售;
二是廠商有商品出售,二者缺一不可。
供給曲線是以幾何圖形表示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之間的函數關系,供給曲線是根據供給表中的商品的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一般而言,供給量與價格會呈正相關。影響供給的因素包含:相關財貨的價格,生產因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供給曲線的特點
1、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正。
2、供給曲線既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
3、供給與供給量意義不同。
4、供給曲線不只是一條,可有無數條。
Ⅳ 為什麼市場供給量隨價格上升而減少
市場供給量取決於決定個別賣者供給量的因素:一種物品的價格、生產該物品使用的投入的價格、可得到的技術,以及預期。此外,市場供給量還取決於賣者的數量。(如果本或傑瑞退出了冰激凌經營,市場供給量就要減少。)供給表表示,在所有其他決定供給量的變數不變時,隨著價格變動,供給量會發生什麼變動。
和需求曲線一樣,我們水平地加總個人供給曲線來得出市場供給曲線。這就是說,為得到任何一種價格時的總供給量,我們把個人供給曲線橫軸上表示的個人供給量相加。市場供給曲線表示,一種物品的總供給量如何隨著它的價格變動而變動。
供給曲線的移動
假設糖的價格下降了。這種變動如何影響冰激凌的供給呢?由於糖是生產冰激凌的一種投入,所以,糖的價格下降使銷售冰激凌更有利可圖。
這就增加了冰激凌的供給:在任何一種既定價格水平時,賣者現在願意生產更多產量。因此,冰激凌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
除了價格以外,任何一種決定供給的因素變動都會使供給曲線移動。任何在每一價格水平時增加供給量的變動都使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同樣,任何在每一價格水平時減少供給量的變動都使供給曲線向左移動。簡言之,供給曲線表示在所有其他決定供給的因素不變時,一種物品的價格變動,該物品的供給量會發生什麼變動。當這些其他決定因素中的一種變動時,供給曲線移動。
Ⅳ 為什麼通貨膨脹理論里,工資提高成本上升,會導致總供給曲線上升移動
這涉及到通貨膨脹理論里的成本推進論。與需求拉上論相反,主要是從供給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這種理論假設廠商對他們的產品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即商品的價格等於生產成本加上既定利潤。
因此,廠商生產成本的普遍上升將導致總供給曲線向上移動,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一般價格水平將上漲。
成本推動論在於揭示,即使沒有需求面因素作用,通貨膨脹仍然可能發生。
拓展資料:
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哪些?
(1)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工資過度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率完全由勞動的供求均衡所決定,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勞動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資過度增加,如果工資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提高工資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一般價格總水平上漲,而且這種通脹一旦開始,還會引起"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工資物價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工資的上升往往從個別部分開始,最後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廠商為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一樣,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也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價格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可以減少生產數量而提高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為此,廠商都試圖成為壟斷者。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3)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那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其形成的過程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是一樣的。
Ⅵ 一物品的成本越高,供應量會增加還是減少
本來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太復雜,但如果是因為政府加稅導致的成本增加就好解釋了.供給減少
加稅導致成本增加,這時要考慮商家會把這部分新增加的成本轉嫁給誰? 而不同的商品也是不同的.
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理論,生活必需品,它的價格增高人們對於它的需求基本不變,這樣把新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對於需求不會有什麼影響,而你的獲利也沒有相應增加,通常情況,供給不變.
而象一些高檔耐用品,它的價格增高人們對於它的需求會有很大程度的減少,這樣新增加的成本只好由自己消化掉,商品的價格不能提高,否則人們不購買了,這樣,企業的獲利減少,供給一般會減少.
但經濟學的問題都不是絕對的,僅供參考.
Ⅶ 為什麼生產成本上升使得利潤減少 會減少商品供給量 而不是生產成本上升使得商品價格上升 會增加商品供給
利潤等於商品價格減生產成本,似乎生產成本上升就會使得商品價格上升,但實際上由於競爭而形成的社會商品平均價格是相對穩定的,單個企業想賣高價,會賣不出去。那麼,這單個企業就會減少這種商品的生產和供應。當然,如果這樣的企業多了,整個社會會出現商品短缺,這時市場調節又會使商品價格上升,增加商品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