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會給國際石油市場帶來哪些風險沖擊
肺炎疫情橫掃全球之時,導致人們的社會活動不斷減少。石油作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產原料和能源,自然受到影響,價格不斷下跌。
新冠疫情在我國漸漸被控制住,但是卻在全球迅速蔓延開來。至今,韓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等國家紛紛中招。一些歐洲國家也從傲慢的嘲笑,變成了驚慌的恐懼。這場疫情除了對人的生命產生影響之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其中就包括石油價格。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疫情現在在全球全面爆發,影響到的將不僅僅是用油大國,產油大國也必將受到影響。屆時,產油國的產油數量就會減少,這將會直接反映在油價上,使得油價將會回到一個相對合理的高位處。
雖然石油價格下跌,對產油大國的利益帶來了損失。但是,石油便宜了,自然讓使用石油作為生產原料的行業降低了成本,提高利潤。因此,世界的經濟是一個圓,一個地方利益受到損害,必定在其他地方得到補充,如此往復生生不息。
2. 油價低,沙特在流血,美國擔心頁岩油企業生存,俄羅斯在經歷什麼
事情遠比新聞里報道的要復雜,不到最後一刻,誰都很難真正知道油價這個葫蘆里到底裝的什麼葯。
油價暴跌,表面上是沙特和俄羅斯增產,疫情導致石油需求量下跌,導致供應過剩導致油價下跌,但實際上可能不止於此。
很多人都說沙特和俄羅斯增產,油價下跌,最受傷的是美國頁岩油產業,表面上看確實如此。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至少在40美元以上,有人說大約是52美元,也有人說是45美元,不管怎麼說,都遠高於當前油價。再加上美國頁岩油企業債台高築,財務成本也會越來越高。整個頁岩油行業開采成本必然水漲船高。
但是美國的頁岩油,即使不開采,也會躺在地底下等著被開采,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可能隨著技術的升級和普及,開采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從債務角度來說,即使債務重組,有人出局,同樣會不斷有新的資金進入頁岩油行業。只不過經歷不停的債務重組之後,損失可能比較大。投資於頁岩油行業的資金既包括投資資金,也包括投機資金,他們早就做好了承擔風險的准備,華爾街會通過各種手段降低、轉嫁風險,對美國來說並不會造成特別大的實際損失。
油價下跌除了產油國增產,受疫情影響,看淡全球經濟發展前景,需求量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關鍵看低油價會持續多久,如果只是幾周,毫無疑問,低油價對產油國造成的損失並不大,如果持續數月,受損失的是所有產油國。沙特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受傷最重的可能是俄羅斯,據說俄羅斯的財政預算是以油價42美元為基礎編制的,這個數字不知道是否准確,但俄羅斯財政收入過度依賴石油是不爭的事實。
2020年1月沙特和俄羅斯外匯儲備量。對俄羅斯和沙特來說,這些錢真的不禁花,石油收入的減少,對兩國和其它產油國損失都很大。截至2月28日,俄羅斯外匯儲備達5700億美元,而截至2020年1月,沙特外匯儲備為5018.36億美元,沙特的債務水平約為GDP的25%,俄羅斯大約是16%左右,兩國均低於警戒線。兩國均有拼下去的實力和手段,但勇氣就未必,也最難預測。
談到油價,永遠離不開美國這只黑手,如果油價持續數月,對美國頁岩油確實有損害,可能導致頁岩油行業部分企業破產,打擊整個頁岩油產業。美國頁岩油行業2020年預計將有400億美元到期債務,遠期債務則更高,至少在2000億美元以上。前文說過了,債務到期無法償還,可以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處理到期債務,損失不可避免,只能盡量減少損失。
低油價持續數月,受傷的產油國不止俄羅斯和沙特,俄羅斯受傷是必然的,烏東問題、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等諸多地緣政治、軍控問題都有俄羅斯參與,美國不打壓俄羅斯才怪。
有消息稱沙特將以25美元,甚至更低的價格將石油銷售給歐洲。與石油相關的還有天然氣,美國一直想攪黃北溪二線項目,堵住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沙特這時候搶占歐洲市場意欲何為?是否配合美國封堵北溪二線?之前美國想把頁岩油銷售給歐洲,但遭到拒絕,沙特石油品質更好,如果價格低於俄羅斯,能在多大程度上限制、甚至扼殺俄羅斯石油出口?歐盟從石油安全形度考慮,是否會減少俄羅斯石油進口量?
可是沙特配合美國壓低油價,打壓俄羅斯,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現在不是冷戰時期,美國無法給沙特提供全面的政治、軍事等保護,實際上沙特對美國的依賴在逐步降低。美國能在葉門、伊朗、以色列、敘利亞等一系列問題上維護沙特利益嗎,美國有這個能力嗎,即使有,會出多大力?沙特會相信美國嗎?沙特的石油美元與美國的捆綁還會那麼密切嗎?問題上沙特的財政盈餘還能保證沙特維持原有的幸福生活嗎?
另一條消息是沙特阿美拒絕我國國內兩家石油煉化企業4月份增加進口量的要求,這是什麼意思?不是增產搶市場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官網3月18日一則消息指出,近期中國已經有84艘超大巨型油輪船隊前往沙特購買石油,但是能買到低價原油嗎,如果成交價高於期貨價格,那隻能說明低油價只是一場騙局。同時還要看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價格是否與期貨價格一致,如果一致,只能說明美沙玩的好,如果一致,那隻能暫時看空頁岩油。我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價格是長期協議確定的,當時略低於國際油價,現在國際油價這么低,俄羅斯石油價格到底什麼樣,恐怕市場並不了解。
84艘VLCC預計將運回1680-2520萬噸原油,國內石油戰略儲備和煉化企業多久才能容得下這些石油也是個問題。同時有分析稱美國或趁著此次低油價在國際市場上一舉買下9200萬桶的原油,這條消息同樣無法確定真假和可行性,但是美國舍棄國內頁岩油,購入低價石油這種事不是不可能,只是不知道有多大量。
低油價,受傷的產油國中,俄羅斯與我國關系最為親密。如果俄羅斯財政出現困難,在烏東、敘利亞、伊朗等問題上必定捉襟見肘,必定會有所妥協,會犧牲哪部分利益,就要看俄羅斯取捨了。如果俄羅斯妥協,美國是否會把全部注意力全面轉向東亞,轉到我國身上,到時候可不只是對華加征關稅,那麼簡單,TPP、島嶼爭端、軍艦巡航是否會卷土重來,尚未可知?所以得支持俄羅斯,雖然它也不是什麼好鳥。
低油價對我國的好處不言而喻,降低國內運輸行業成本,降低製造業成本,減少外匯支撐,擴大貿易順差(過大的貿易順差也不是什麼好事),但是也會影響電動 汽車 產業發展。總的說,低油價利大於弊。
與其關系俄羅斯,沙特,我更關心的是我國在這次油價暴跌中能否得到實實在在的益處,如果俄羅斯扛不住了,出於國家利益考慮,北京肯定會支援莫斯科。中東那邊,就讓他亂去吧,反正是無能為力,誰有能力誰去管好了。
低油價對所有產油國都沒有好處,最終的結果只能說大家重新坐到談判桌前重新開始談判。到時候油價又會漲回去,至於具體是多少,就不好說了,我感覺不會太高,極有可能會在頁岩油成本附近震盪,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大幅上漲的可能。
個人妄言,純屬胡謅,切莫當真。
這完全符合俄羅斯的行事風格!
自3月初沙特與俄羅斯就「減產協議」談崩以後,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40美元/桶一下徘徊。 談崩以後沙特揚言繼續擴產,完全不給俄羅斯「台階下」,俄羅斯也毫不示弱,一個字:跟!至此, 外界猜測的沙特與俄羅斯將很快就「減產協議」再次會談,但最終也沒能實現。
沙特和俄羅斯的互不讓步讓原油價格大跌,原油價格大跌使得眾多原油進口大國和消耗大國受益,比如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等。 而作為石油出口大國的沙特和俄羅斯雙雙受損。
其實,原油價格即使跌倒了40美元以下,沙特和俄羅斯還是賺錢的,只不過比起之前賺的少了而已。 因為沙特原油成本價9美元/桶,俄羅斯大概16美元/桶。
而原油價格戰最吃不消的是美國國內的頁岩油開采企業。 美國同樣是原油出口大國,但是出口的石油以頁岩油為主,開采成本維持在50美元/桶,比起40美元/桶的出口價,顯然美國頁岩油一點優勢都不佔。 估計原油價格再升不上去,加之疫情的影響,美國國內頁岩油開采企業都有破產的可能。估計現在全靠財政補貼在維持。
原油價格大跌對於美國來說是相當矛盾的,因為美國既是原油出口大國,又是原油進口大國和消耗大國。 趁著國際原油價格低,美當局正好多儲備原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 只不過苦了美國國內的頁岩油開采商,長此以往,頁岩油市場份額也丟的差不多了。
當前局勢下,沙特和俄羅斯互不相讓,美國忙於國內疫情和對抗美股暴跌,似乎大家都要把油價忘記了。
其實三個國家對原油的態度也能猜出, 沙特維護擴產的目的是「誓死捍衛」石油霸權,俄羅斯跟著擴產的目的是佔有美國頁岩油市場份額,而美國態度左右搖擺是因為美當局收益而損失的是美國頁岩油開采商而已,在疫情和股市面前,美國有點應接不暇了。
頁岩油革命帶來石油儲藏量和產能雙爆發,供過於求是目前的現實。
美國通過頁岩油頁岩氣實現了能源獨立,這是幾代美國人夢寐以求的,有了獨立的能源供應美國可以應對更大的挑戰,因此美國不會因為競爭而放棄能源獨立。美國從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變成石油出口國,是在特朗普執政這幾年完成的;按照有些國人的思維,要歸根特朗普正確領導,但這是市場的力量 科技 的力量。
沙特是價格戰始作俑者,憑借幾美元一桶石油成本,所向無敵。但如此大張旗鼓叫板俄美,真的不用求助他們嗎?多一點耐心不行嗎?穆罕默德王儲如此行事,那種侵犯主權在民原則的政體不會被詬病嗎?沙特人民不想被統治。沙特價格競爭力強,但整體漏洞百出。
俄羅斯既然拒絕沙特代表歐佩克提出的限產保價建議,明顯是有備而來,它能預料拒絕可能造成的後果。石油暴跌後,俄羅斯表示預計25~30美元價格會維持幾年,但俄羅斯有1500億美元的准備金可以動用。
特朗普指示能源部低價買油充實國家石油儲備,不知道油庫還有多大空間。他還可以號召盟友一起增加儲備。
價格這么便宜中國、印度自然也會增加石油儲備水平。
好在沙特石油產能和蘊藏量充沛,俄羅斯管道運輸方便同樣雙充沛。這是千載難逢大紅包,是新冠病毒疫情的補償,企業降低能源成本、個人降低交通花費。
謝謝沙特慷慨解囊!謝謝俄羅斯當仁不讓!謝謝美國頁岩油革命!
任何 科技 進步都增加了人類選擇的豐富性,增加了人類應付困難的手段。
現在沙特和俄羅斯在打石油價格戰,這兩個國家的石油儲量都非常豐富,唯一的不同是沙特的石油質量好於俄羅斯的,如果沙特方面價格降低8美元每桶,將會對俄羅斯的石油造成重大沖擊,但是這兩個國家打價格戰,受沖擊最大的是美國的頁岩氣石油。油價底部的一個重要考量是頁岩氣石油的成本線,在2014年沙特和俄羅斯就大幅增產,目的是通過拉低油價讓美國的頁岩氣石油破產,但是美國政府通過扶持政策最終讓頁岩氣石油活了過來。這次美國的頁岩氣石油麵臨的壓力是更大的。
美國頁岩氣石油的開采成本大概是55美元每桶,除掉投資之後的成本大概是30美元每桶,和沙特的石油價格差距很大,因為沙特的成本價還不到10美元每桶,沙特這次美其名曰把俄羅斯逼回談判桌前,一起提高石油的價格,但俄羅斯並不會妥協,實際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國方面造出比較大的損失。
這次油價價格偏低將會加速美國頁岩氣市場的整合並購速度,在2019年美國頁岩氣石油市場並購活動非常頻繁,那麼這次將會優勝劣汰的更厲害,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沙特國王通過電話,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石油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者,現在美國還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國內醫療物資儲備不足,石油不僅僅能夠提供燃料,而且還是造口罩和防護服的一個重要原材料,美國現在的防疫壓力很大,所以並不希望價格升得太高。
當然俄羅斯也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俄羅斯方面的股市下跌了10%,在某種層面上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不過俄羅斯國內的新冠肺炎患者比較少,而且還和歐洲合作的天然氣項目,所以相對於美國來說,俄羅斯受到的沖擊比較小。
沙特阿美一位高管表示,即使油價保持在每桶30美元,沙特阿美仍能「舒適地」履行股東承諾,並支付股息。
沙特阿美負責金融、戰略和發展的高級副總裁達巴格周一對投資者表示:「布倫特油價在30美元,我們非常放心……我們能夠實現股息和承諾,我們也非常放心,我們能夠在30美元甚至更低的水平上滿足股東的預期。」
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周日公布,作為上市公司,該國第一個全年財報顯示,凈收入下降21%。但高管們表示,盡管油價承壓,但阿美石油今年仍承諾向股東派息750億美元。
達巴格表示:「我們將繼續承諾,在2020年以及2020年起的五年內,至少派發750億美元的股息。我們對目前的市場價格非常滿意,無論是大股東還是公眾股東,我們都將能夠履行對股東的承諾。」
在本月早些時候,歐佩克+未能就深化現有減產達成共識後,沙特改變了戰略。沙特早些時候曾支持減產,以應對全球高庫存。
盡管沙特這樣說,但其實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
國外的冠狀病毒影響持續上升,石油需求將取決於其他國家的復甦速度。如果6月份需求仍然低迷,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可能更傾向於達成協議。
這次石油戰爭就像一個朋友屏住呼吸,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
美國經濟學家表示:「俄羅斯錯誤地認為它可能以任何實際方式懲罰美國,但我認為最終會實現,從美國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這最終是一件好事。」
現在沙特和俄羅斯在打石油價格戰,因為前段時間沙特希望和俄羅斯一起減產,從而提高石油的價格,自然是遭到俄羅斯的拒絕。因此沙特方面決定把原油產量提高到每天1300萬桶,這個數量在沙特 歷史 上是從來沒有過的,而且沙特還決定降價,每桶原油降價在7美元左右,如果降價8美元對俄羅斯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沙特的石油品質要比俄羅斯的好。
現在沙特為了和俄羅斯打價格戰,甚至動用了國家能源儲備,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是沙特的國有石油公司,現在開始動用石油儲備。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受到的沖擊比較大,沙特的原油成本只有幾美元每桶,可以說是暴力行業。而且沙特是世界上能源儲備最多的國家,不過與俄羅斯相比,美國受到的影響更大,因為美國的頁岩氣石油現在正在出口,沙特這么低的價格,可能會直接封死美國的能源出口。
因為俄羅斯和沙特在打石油價格戰,直接導致美國股市暴跌,美國頁岩氣石油曾經差點倒閉,美國政府用政策扶持了這種石油。現在美國已經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甚至去年開始出口,為了獲得更多的出口市場,封鎖了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原油。但是現在兩個國家打價格戰,讓美國的頁岩氣石油市場面臨洗牌。也就是說美國的頁岩氣石油公司非常多,這次的價格戰會讓很多企業倒閉,因此會展開新一輪的兼並重組。
其實沙特現在並沒有在流血,就算是沙特每桶降低7美元沙特仍然有利潤,這次受到影響比較大的是美國,當然還有伊朗和委內瑞拉。俄羅斯現在能源開始多元化發展,不僅出口石油,還出口天然氣,去年和德國方面合作了天然氣管道項目,和我國也有天然氣合作,所以受到的影響沒有以前那麼大了,但是俄羅斯的股市仍然下跌了10%。
俄羅斯不同意繼續減產,沙特開打價格戰,對俄羅斯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影響:盧布貶值、烏拉爾油價下跌、股市下跌,這都是負面影響。但是俄羅斯既然敢於不減產,這些負面影響它在短期內還是能夠承受住的,因為在金融市場,俄羅斯可能提前對沖了部分風險。
一、俄羅斯盧布在貶值
僅從3月8日周一到現在3月18日,盧布貶值超過10%。
二、俄羅斯油價也在下跌
俄羅斯油價(烏拉爾油價)目前跌幅小於國際油價的跌幅,這使得俄羅斯原油在價格上的競爭力被迅速拉平。
三、俄羅斯股市在下跌
上面的負面影響非常明顯。但是正如開頭時提到的,俄羅斯對這些負面影響是提前有預判的,它可能提前已經在金融市場上通過看空油價對沖了部分風險。
那為什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俄羅斯也要這么干呢?這就是大國戰略了。大國戰略要著眼於長遠,而不是當前的這「仨瓜倆棗」的事兒(雖然遠不止「仨瓜倆棗」的事兒)。
俄羅斯的戰略意圖很清晰:
(1)在沒有增量的石油市場上,只剩競爭,不再有之前的合作。全球經濟增速本來就不穩,又趕上疫情,2020年經濟增速會成為2008年以來最差的一年,之前最差的一年是2019年(呵呵)。2020年石油需求會怎樣大家都在猜,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是2020年石油需求要低於2019年。因此,石油市場已經沒有增量市場,只剩下兩大巨頭的廝殺了。
(2)不願再接受美國不減產逐漸做大的事實。這些年來(2016年以後),美國不但不減產,而且產量還在繼續增加,終於在2019年9月成為了石油凈出口國。美國在2017年已經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而且美國已經在歐洲市場對俄羅斯開刀,比如美國對俄羅斯北溪二線的制裁。俄羅斯不願意再看到類似事件的重演。所以俄羅斯自損八百也要殺敵一千。這是俄羅斯的抱負和報復。
我們不用為俄羅斯擔心,俄羅斯知道它自己在干什麼。
俄羅斯始終在減產問題上態度模糊,一方面,該國大型油企普遍認為疫情對石油需求的影響極小,價格下跌是市場的情緒化反應,單獨減產治標不治本。另一方面,俄羅斯方面希望對美國的制裁有所反擊。因此不少機構的解讀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決定是受到了俄羅斯石油公司等巨頭的影響,並對美國制裁阻礙俄羅斯完成「北溪2號」管道的建設有所不滿,這也讓此前與OPEC+在減產問題上合作緊密的能源部長諾瓦克(Alaxander Novak)成為了此次歐佩克會議上的眾矢之的。
國王和京哥舞劍意在老川頭,如果你認為國王和京哥真的大打出手了,那就太幼稚了,其實是用假摔,暗度陳倉,現在看到石油的死敵—特斯拉和頁岩氣新能源巨頭已經開始流血了吧。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此時此刻國王和京哥同時要射出毒箭呢,主要半路殺出個新冠爺,借力打力,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其實哥倆已經忍3年多了,說到這,還得重新起頭。在老川頭當家之初,國王送大禮祝賀(一千多億),可是接下來老川頭重重回報了國王的死敵猶太太,吃國王的白食,孰不可忍。再說京哥,當初為老川頭當家做主費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可溪2媽的好事被老川頭活生生的攪局了,孰不可忍。如今老川頭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止血救人,讓國王和京哥收手,但老川頭已逝水難收,國王和京哥當然也不會就範,只剩最後唯一的選擇了,坐等傷者鮮血流干,老川頭時代玩完,京哥再玩16年,國王繼續國王。這回把每個人的經歷捋清楚了吧。
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很多國家生產停滯,必然導致對石油的需求減少。與此同時,美國因為過去10年頁岩油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這意味著石油市場的傳統格局基本上被顛覆,石油的供給量不斷增加。
在供給增加,但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石油價格下跌也是必然。
石油價格下跌,沙特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就希望通過減少石油的供應商來維持價格的穩定。但雙方就減產的數量沒法達成共識。因為,如果一減產,有可能就意味著國家石油收入的減少,影響國家利益。特別是俄羅斯,今年經濟情況不佳。
兩邊沒談攏,沙特急了,就決定提高產量,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下挫。
沙特為啥這么有底氣?原因很簡單:沙特的石油生產成本可能不到10美元,俄羅斯的生產成本據信在30美元以下,美國頁岩油的成本很可能高於俄羅斯。
說白了,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是20美元一桶,我沙特每桶石油還能賺10美金。俄羅斯和美國可受不了,每賣出一桶石油要虧損10美元。沙特打的主意很簡單,來,看誰能耗得住。
石油價格暴跌,美國的頁岩油產業肯定是損失很大的,支撐不了多久,也會對美國的經濟形成重創。此前人們普遍認為美國高收益債市場存在泡沫,頁岩油企業又是重要的債券發行人。在石油價格戰和疫情的沖擊下,這個泡沫可能正在破滅,市場的發行甚至一度凍結,其對經濟的影響也將逐步顯現。
俄羅斯的日子當然也不好過,不過戰斗名族的稱號也不是白叫的,不會輕易服軟。
但是,在國際上,最終拼的還是國家實力。 在綜合實力上,沙特在美國、俄羅斯面前畢竟是小兄弟。胳膊畢竟扳不過大腿。
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新的平衡將會形成。
不過,石油價格戰註定將是一個持久進行的話題。
3. 國際油價顯著下跌,疫情對油價的影響有哪些
疫情發生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油價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因為運費和原材料都出現了漲價,所以油價也出現了幾連漲。因為國際原油價格顯著下跌,所以疫情也對油價有了很大的影響,油價開始往下降了。
油價持續上漲
疫情期間油價的起伏,和很多原因有關,和國際原油價格有關,和疫情有關,和原材料上漲有關,和運輸費用有關。很多有車一族都希望油價能保持在一個平穩的價格上,不要受到一些財團的操控,導致原油價格上漲,都是油價上漲,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希望戰爭早日結束,恢復我們以往的平靜。
4. 國內油價年內第11漲,一箱油多花5.5元,油價為何又上漲了
國內油價又繼續上漲,自己上網調查了一下國際油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因素,導致油價會繼續上漲。
首先運輸成本上升,由於現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常嚴重,導致各個國家生產石油的成本不斷上升,而成本的上升勢必就會導致全球石油價格的上漲,國內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的油價肯定也會迎來上漲趨勢。但國內對於油價的漲幅控制還是比較好的,一般都能在合理承受范圍之內。
總結:石油作為一種非常寶貴的工業燃料,無論是對於人們的經濟還是對於生活都非常重要,人們對於石油的價格也非常敏感,因為石油價格的波動會直接反映市場需求情況,也能間接證明全球的經濟走向。
5. 為什麼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先說結論,疫情將美國從世界原油供給體系中踢除,深刻的改變了石油行業!
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地有幾個:1、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地區;2、俄羅斯;3、以委內瑞拉為代表的南美;4、北美地區。
1.美國的開采情況
由於開采技術的提升和全球對輕質低硫原油需求增加推動,美國已經成為了全球主要的原油輸出國之一。在2019年6月,美國曾一度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日均出口量超過300萬桶。能源貿易也成為了美國經濟支柱的一部分。
由於美國的原油主要是頁岩油,主要使用水力壓裂法,需要藉助高壓把化學物質與大量水、泥沙的混合物注入地下,壓裂油井附近的岩層構造,進而採集原油和天然氣。這樣的開采方式導致了美國的原油開采成本較高,達到了46美元以上。
2.中東的開采情況
以沙特為代表的中東,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實現了原油的天然累計,用調侃的話來說,就是你在中東的土地上隨便打一個洞,都可以看到石油從中流出來。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沙特等國開采原油的成本很低,大約在17美元左右。
3.俄羅斯的開采情況
根據沙特阿美的IPO招股說明書,俄羅斯布倫特原油的開采成本超過40美元/桶(含稅),但由於俄羅斯石油行業的高稅率,除稅後的開采成本應該在20美元左右。
在疫情發生前,國際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創下達到75.6美元/桶的高點。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開采成本較高的北美地區,原油出口也能得到豐富的利潤,這極大的促進了北美地區頁岩油行業的發展,世界原油供應體系基本形成了美國-沙特(中東)-俄羅斯三角供應體系(委內瑞拉因為受到制裁,出口量有限)。
由於疫情的發生,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和消費都出現了大幅的萎縮,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原油需求量急劇下降。同時由於俄羅斯無法和歐佩克達成原油限產協議,國際油價迅速下跌。截至發稿,NYMEX原油報價20.1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當月連續報價在25.29美元/桶。據此價格我們來分析一下石油出口國的盈利情況,在主要的原油出口國中:沙特為代表的中東地區出口原油,還有一定的盈利空間;俄羅斯出口原油,基本保本; 美國出口原油,每桶要虧損20美元以上!
美國剛剛成為了世界原油出口的主要國之一,這個價格意味著,美國在今年的能源出口幾乎萎縮為0,同時將大大的抑制美國的石油開采活動,新增油井會大大的減少,原有的開采企業可能面臨破產潮。 全球原油供給將從美國-沙特(中東)-俄羅斯三角供應體系演變為沙特(中東)-俄羅斯的兩極供應體系。
同時由於油井的開發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一旦美國的石油(頁岩油)行業被抑制,美國要再次重啟該行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此之下,世界原油行業將發生重大的改變。
我想這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沙特、俄羅斯兩桶油把持石油價格,一招鮮吃遍天,還製造石油只夠人類使用幾十年的假新聞。
世道變了頁岩油革命發力了!2017年5月北美的頁岩產量達到了世界原油總產量的6%,為528萬桶/天,2019年4月,美國頁岩油達到了859萬桶/天,到2019年12月,美國二疊紀盆地、巴肯、鷹灘等七大產區頁岩油產量突破900萬桶/天,占原油總產量的70%,美國日產原油1290萬桶/天,已經是地球上第一大產油國。
這次沙特俄羅斯趁著新冠疫情危機全球股市暴跌之際,發動價格戰,劍指頁岩油這個打破他們美夢的「惡魔」,不把頁岩油革命之火撲滅誓不罷休。
特朗普的特點就是反應慢,戰火已經讓頁岩油公司岌岌可危,他還沒想明白呢。別想了,三桶油一起談判吧。
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特朗普不想跟伊朗開戰?美國制裁伊朗、委內瑞拉依然不改世界石油供過於求的局面。特朗普制裁北溪2號,無非自己多賣石油。特朗普是不是讓沙特多折騰一會兒呢?滅掉沙特才能啟動油價上漲。
疫情只是國際能源轉折的開始。其他國家學會了開采頁岩油,石油比水便宜就是應該的。誰都無法預料石油的未來,拿石油互相欺騙不是好項目了。
依靠石油單一產業的國家,要勒緊褲腰帶過20年苦日子。俄羅斯石油依賴度太高了,不是大國思維。
關於題主提的:為什麼高盛說「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首先石油和老百姓的出行息息相關,也對墨林有一定的影響,墨林以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確實是這個樣子,幾年前沙特為了打擊美國的頁岩油,把油價打到了30美元左右。但是因為需求端還很活躍,再加上沙特本身的財政無法支撐他這個計劃,低油價一共也沒持續去幾個月。
這次疫情直接從需求端開了刀,石油需求可能一時半會上不來,因為疫情結束不知道2020年能不能完全過去。現在雖然歐美已經到達了一個新高峰,但是有些國家我們還沒有看到是什麼樣的情況,比如印度,未來會不會爆出更大的瓜?我們不得而知。
所以,2020年內石油的需求端都不會有明顯的上漲,這確實改變了國際能源的格局。就拿美國的頁岩油行業來說,這次疫情對他們來說將是一次大洗牌。現在小型的頁岩油企業幾乎都扛不住了。但這對於大的能源巨頭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大的收購並購機會。
當這些小的頁岩油企業倒下時,有實力的大型能源企業會把這些倒下的企業收購,好的資產剝離,壞的資產扔掉。預計在2020年結束後,疫情結束後,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會出現新的能源巨頭。
經過這一大輪大魚吃小魚後,美國的能源企業才具有了在能源行業跟沙特俄羅斯群雄逐鹿的實力。這時候才會有真正的三足鼎立的情形出現。在此之前美國雖然石油產量高,但是並沒有集中,無法形成有效的定價權。在此之後,可能他們就有了。
對於能源需求過來說,疫情打壓了油價,對他們好處十分明顯。但是當疫情結束之後,等需求上來之後,美國的頁岩油將成長為另一個巨頭,能源市場又多了一個屠夫。
經濟學的正向思維是需求決定供應!
受疫情的影響,世界范圍內對原油的需求大減,這將驅動原油供應下降。這是理想的供需平衡市場狀態,最重要的目的是維持原油價格的穩定。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原油的產量相對集中於幾大組織:
以沙特為首的OPEC組織,他們掌握世界上儲量最多、產量最大、開采成本最便宜的原油;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原油財團,他們掌控國際原油的定價權力,掌握頁油生產技術;以俄羅斯為首的原油輸出定向國家,掌握西歐等周邊國家的原油市場。
每個集團都有自己的原油優勢,這決定了三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
高儲量、高供應、低成本的原油集團OPEC組織希望擴大市場份額,但政治、軍事以及國際地位等的弱勢要求他們只能通過增產降價來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掌握國際原油定價權的美國憑借其霸主地位,意圖通過金融手段來控制原油價格,保證自身頁油權益;
掌握周邊市場份額的俄羅斯也需要通過資源、甚至軍事脅迫保證自己的出口市場。
這就決定了,面對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的狀態下,三個利益集團必然會把存量市場蛋糕保護好,甚至去借機搶奪多方市場蛋糕。
而疫情導致的世界性原油需求下行,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定價作用略佔下風,OPEC和俄羅斯藉助成本優勢和市場優勢通過增產壓低低油價,成功打擊了美國原油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
而忙於國內疫情防控的美國,面對感染人數的激增、金融市場的崩潰,基本上無暇顧及原油問題。
所以,給了沙、俄兩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且這種局面會因疫情的影響而長期持續。
當然,隨著疫情的防控,當美國精力恢復以後,還是會認真的處理這個問題,這就是後話了!且聽以後調侃......
這是2020年3月30日高盛的一封報告,原文是:隨著油價低迷期過後持有優質資產的公司越來越少,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史無前例地暴跌,這可能會永遠改變石油行業。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如下:
我們知道,一國的石油消費增速及其趨勢與該國經濟走勢呈現極強的「正相關」關系。
看看全球經濟的停擺,就知道,這對於石油行業的沖擊。
美油「油價」大幅下跌,美國頁岩油企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他們的生產成本較高,疫情之下的國際原油大跌,很可能讓這些企業破產。很多企業的現金流已接近枯竭,頁岩油又一次受到重創。
當下美國崛起的LGN業務,該業界人士透露,由於一直以來都是長協合同和DES(即目的港交割)交貨方式,目前受到的影響不太大,但若疫情持續半年以上,很有可能對美相關企業和產業鏈造成影響,產生美國內大量失業。另外,受疫情影響,有中方買家正在以不可抗力等原因試圖減少此段時期內的LNG進口量。
油價的大起大落,都意味著,很多小的,新型,抗風險低的石油公司破產以及被賤賣,被收購。
優質資產的趨勢聚合,將徹底形成幾個能源巨頭,不可戰勝的巨頭。
不可戰勝,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既得利益者霸佔上風,意味著不會改變和動搖。
這就是改變,和永久改變的原因。
實則內因有兩個:
1、國際石油持續衰退,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下降了43.5萬桶/日,4月份,預計需求量將減少到1870萬桶/日。原因一是疫情影響,其二是全球在大力發展新能源 汽車 ,尤其是國內,隨著政策不斷推進,新能源車佔比將越來越大,縱觀全球對於石油的消費呈減少趨勢。
2、俄羅斯與沙特之間大打價格戰,倍受傷害的是OPEC各成員國以及美國頁岩油,雖然這場價格戰是沙特與俄羅斯雙方經濟都造成了傷害,但為了殺敵一千而自損八百在所不惜。
俄羅斯為了自身利益,不惜與美國頁岩油拼價格戰,沙特為了限制伊朗發展,也是大大出手,這也是俄羅斯與沙特聯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大國之間的博弈並非一句兩句能說清楚,這次價格戰之後,雙方一定還會重返談判桌,來達到各自想要的目的。
海外疫情不斷惡化,沙俄油價戰毫無緩和跡象,國際油價持續保持在低位,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的話,世界石油市場就會重新洗牌,誰的開采成本高誰就會被最先淘汰出局。如果按這個邏輯推理的話,美國頁岩油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因為美國頁岩油開采成本最高。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和邏輯是不一樣的,沙特想用油價把美國頁岩油淘汰出石油供給市場,這可能嗎?成功的概率很低。
首先,供需關系看
現在頁岩油產量是世界第一,比沙特和俄羅斯還要高,沒有了頁岩油誰來填補這一塊,前提還要把油價維持在低位,只要油價漲到50美元以上,頁岩油就存在利潤空間,就會死灰復燃。當前世界,歐美國家發展到了瓶頸,用多少油基本穩定了,可發展中國家的用油量還在上升,這也是一塊缺口。因此,沒有頁岩油,只靠傳統石油根本就填不上這個坑。
其次,美國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國家
美國是什麼國家,是世界霸主,軍事,經濟、外交、金融無一不是,石油這樣一個大市場想要把美國踢出去,可能嗎?想想當年美國沒有頁岩油時,都會想辦法控制石油,把美元和石油捆綁在一起,更不用說現在有了頁岩油了。不要小看美國,有的是辦法讓油價恢復正常,只是現在被疫情和經濟拖累而已,什麼時間有餘力了,有的是辦法搶占石油市場。比如增加石油的進口關稅,這樣就可以保住本國的市場,日本國內寧願吃著天價的大米,也不降低糧食關稅,美國不會嗎。還可以挑起戰爭,沙特不聽話,在中東再扶持一個傀儡去搞沙特,或在沙特內部搞一場政變,這種事對美國來說手到擒來,只要有美元,總有勢力會出頭。
最後,疫情影響,經濟危機只是暫時影響了石油需求,終究會恢復正常
現在石油需求因為疫情和經濟危機影響下下降,但這種情況終久不會持續,能持續多久不好說,美國頁岩油企業在美聯儲背後支撐下如果挺過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說了,美國是一個多元化國家, 科技 、石油、地產、服務業齊頭並進,不向沙特和俄羅斯,國家收入太單一,最後誰先抗不住,真不好說。
總結,疫情或將永遠改變石油行業,只能說有這種可能,但可能太小。如此大的一塊肥肉放在美國的面前,美國會不動心才怪,何況美國已經嘗過個中滋味,國家強大了,再加上不要臉的特性,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嗎。
都說此次疫情對世界格局和世界經濟的影響的不亞於第三次世界大戰。在石化行業尤其如此,高盛的判斷決不是危言聳聽。
一、疫情對油氣市場的影響
1、首先對原油市場的影響
(1)國際市場: 根據IHS公司預計,由於此次疫情影響,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增量同比將由此前預計的60萬桶/日變為負增長(-50萬桶/日),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水平將同比削減110萬桶/日左右。此次疫情加劇了全球石油市場過剩態勢,出現了推低油價的「極端情景」。疫情發生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破60美元/桶,從1月22日62.3美元/桶降至2月11日的54.01美元/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徘徊在55美元/桶左右。
(2)國內市場: 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超過5億噸(相當於進口1000萬桶/日),石油消費量達到6.9億噸,對外依存度上升至72%,石油消費量佔全球消費總量已達14.5%左右。原預計2月全國石油消費水平同比將增加70萬桶/日,受此次疫情影響,IHS公司預計2月全國石油消費量同比將至少下降300萬桶/日,佔全國平均消費水平(1400萬桶/日左右)的約21%,3月份消費量將有所收窄。
2、其次對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1)國際市場: 2019年全球天然氣產量4.11萬億m3,消費量3.98萬億m3,市場供應寬松。在此次疫情的沖擊下,預計全球LNG消費的增量將從2019年的5000萬噸左右降至2020年的2000萬噸以下。2019年,東北亞(中日韓)地區的LNG現貨價格約6美元/MMBTU,全年平均進口價格(含長約)約9.2美元/MMBTU。此次疫情引起LNG價格進一步下降,預計2020年東北亞地區LNG現貨價格可能跌至5美元/MMBTU以下,進口價降至8美元/MMBTU左右。
(2)國內市場: 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含LNG)首次超過3000億m3,達到3030億m3,進口天然氣(含LNG)1373億m3,對外依存度超過45%。按照IHS公司原來的正常預測,2020年中國天然氣及LNG的消費量將達到3270億m3,同比2019年增長8%。由於此次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天然氣消費增速回落到6%左右,達到約3210億m3。
二、疫情對石化行業的影響
疫情發生以來,上游油品及石化原料生產企業由於其連續化生產特點,尤其是國內大型煉化企業大部分都處於開工生產狀態,運行態勢總體保持良好。但就行業整體運行來看,出現一些新問題:一是原料及產品運輸受限,造成產品庫存上漲,裝置開工率下降;二是部分地煉企業和下游加工企業出現資金緊張、負債率增加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狀況;三是下游油品、化學品消費減弱,產品出口壓力增加,一部分企業由於延遲交貨,出口訂單被迫取消;四是部分下游企業用工及防疫用品出現短缺,對企業正常開工造成較大影響。
此次疫情對石化產品生產及消費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成品油需求疲軟、銷量下降、終端消費放緩疫情發生以來,由於企業延長假期、高速公路限行、公共交通基本停運、私家車出行銳減,國內汽油消費量急劇下降。另外,由於大型戶外工程、工礦企業、物流運輸等行業短期內難以復工,柴油消費需求進入「冰點」,而原本春節以來加速增長的航空客運市場發生了難以避免的「跳水」之勢,航煤需求面臨尷十分尬的境地。綜合預計,1-2月國內成品油市場消費量將出現明顯回落,跌幅在30%左右。由於市場消費觸底,預計成品油產量減少30%左右,汽柴油表觀消費量跌幅在35%左右,終端消費量(加油站銷量)大幅下滑;汽柴油售價寬幅下調,89#汽油價格已從1月份的8705元/噸下調到2月上旬的8285元,0#車用柴油價格從1月份的7710元/噸下調到2月上旬的7305元/噸,油品消費疲軟導致煉油企業成品油庫存上升。
(2)石化基礎原料需求大幅下降,短期化學品市場波動激烈。
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大型石化裝置生產運行基本保持穩定,但下游加工企業延遲復工,農膜、食品包裝、塑料管材需求受到開工抑制,石化原材料需求顯著下降,因此上游石化裝置大部分被迫降低生產負荷,導致企業產品產量及銷量同時降。大宗化學品下游的紡織、建築地產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復工推遲,使得用於化纖、建材等領域的大宗化學品(如乙二醇、PTA等)銷售也將受到一定影響。根據IHS公司預測,如果2020年我國GDP下降1%,乙烯、丙烯、甲醇、苯、對二甲苯等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國內需求損失在200萬噸以上;如果GDP下降2%,上述5種原料需求損失在400萬噸以上。
(3)口罩/防護服等醫用品需求爆發式增長,聚丙烯醫用料及無紡布產能迅速激活
隨著此次疫情的蔓延,防護用品尤其是口罩、防護服及消毒液等醫衛用品需求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在此嚴峻形勢下,上游石化企業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確保原材料全力保供。從產業鏈分析,口罩、防護服是由上游的聚丙烯原料經過一系列加工得到無紡布,無紡布再加工製得口罩和防護服。通常1噸高熔聚丙烯纖維可生產一次性外科口罩90~100萬個,生產N95醫用防護口罩20~25萬個。目前口罩和防護服產能已全面恢復,但與疫情防控期間國內民眾巨大的消費需求相比,目前口罩產量仍然存在很大的供應缺口,需要繼續增加產能,確保供應。
除了口罩和防護服用聚丙烯纖維料(噴融無紡布)外,聚丙烯透明料(注射器)、聚乙烯(透氣膜)等石化原料生產需求明顯提升,這類產品較少受到生產企業延遲復工的影響,通過全力生產可滿足抗疫需求。經過此次疫情,未來民眾對於口罩的消費習慣可能會有所改變,同時醫療衛生行業將更加重視醫用品的應急儲備,聚丙烯、聚乙烯等潛在的消費增量有望進一步提升聚烯烴行業發展景氣度。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石油大慶煉化、撫順石化、大連石化、蘭州石化、獨山子石化、寧夏石化、呼和浩特石化、吉林石化等煉化企業,提前結束春節休假,對生產醫用料的聚丙烯裝置進行升級管控,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口罩、防護服等用緊缺醫療物資原材料。截至2月9日,中國石油已累計生產醫用物資原料6.43萬噸,累計出廠5.53萬噸,及時供應下游生產企業,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4)消毒用品需求激增,市場供應滿足需求
疫情發生以來,84消毒液、洗手消毒液和75%醫用酒精等消毒用品需求激增,目前我國消毒用品產能供過於求,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據工信部統計數據,我國共有消毒液生產企業433家,其中84消毒液企業95家,平均開工率目前僅60%,日產量1579噸,另有庫存1908噸。84消毒液的原料是次氯酸鈉,按照一般含量5%-6%計算,日需求量100噸。我國次氯酸鈉日產能1萬噸左右,雖然目前復產率不高,但產量近5000噸,因此,84消毒液市場供應非常充足。另據工信部統計數據,我國洗手消毒液生產企業70家,目前日產量達到140噸左右,庫存200餘噸,供應量充足;醫用酒精生產企業59家,日產能407噸、產量200多噸,加之我國乙醇生產企業都可以生產95%以上酒精,日產量900噸,能夠充分保證醫用酒精原料供應。此次疫情發生後,影響消毒用品市場供應的因素主要是運輸瓶頸。在疫情嚴峻形勢下,防護用品的運輸優先順序較高,有可能出現產品交付滯後的現象。
三、石化行業應對措施
從整體情況看,近年來國內煉化新增產能較多,市場本身存在供過於求的風險。本次疫情在短期內將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沖擊,煉化產品市場供過於求的風險加大。從積極的角度看,煉化產能將得到優化,有利於 社會 資源向競爭力強的企業集中,降低 社會 平均成本,促進煉化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從國家出台的財政政策看,減稅和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將加大,有利於加快5G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步伐,特別是在5G基礎設施以及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為高端石化產品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從而加快石化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針對疫情影響,下一步石化行業應如何應對,提出如下措施建議:
(1)加快消化成品油庫存,進一步增強煉化一體化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短期看,疫情對成品油銷售帶來嚴重沖擊,生產企業庫存處於高位,在相關行業陸續復工後,市場將會經歷一段消化期,預計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銷售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隨著疫情後期私家車、物流、公共交通等的逐漸恢復,成品油市場總體呈現上行趨勢。地煉企業庫存壓力大,應設法消化庫存;主營煉油企業應控制油品外采數量,加大出口,積極排產。長期看,石化行業應在優化裝置工藝流程和生產負荷、加強區域內企業間的儲運協調能力、增強煉化一體化以及應對大型突發事件預案方面有所作為。
(2)優化完善下游產業鏈,彌補醫用聚丙烯專用料及無紡布等相關領域產能短板
疫情發生以來,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等物品出現嚴重短缺,其原因並非上游聚丙烯原料供應不足問題,而是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下游無紡布及口罩終端生產線總體產能不足、生產周期較長等因素所致。此次疫情後,需要行業人員深入思考,共同行動,加強上下游企業間的聯合,持續優化聚丙烯醫用料產業鏈和新產能布局,彌補產能短板,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為及時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保障。同時,需要密切跟蹤以5G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狀況,掌握行業動態,加強企業合作,明確細分市場需求,提前布局,加快新產品開發,提高市場競爭力。
相信不同的石化企業和組織正在調動一切資源,爭取在這次變革中尋找到新的機遇。
我個人來看,疫情只是導致石油行業大洗牌,很多石油公司難以在這種嚴寒中生存下去,另一些成本低、市場反應靈活的公司或許能熬下去,等到春天到來。
如果沒有發生新的能源革命,石油還是人類主要的能源,那麼石油行業就不會被根本改變。等到經濟恢復,對石油的需求就會恢復,那麼石油業的春天就會再次來到。
6.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石油在2020年8月27日披露了上半年的的半年年度報告,根據報告里的數據可以看出僅僅在2020年的上半年裡,中國石油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總數9290.45億 ,比以往下降百分之二十二點三。根據中國石油的內部相關人士表示,之所以在2020年上年的虧損如此嚴重其主要的原因是新冠病毒導致。在今年這個特殊的鼠年裡,全國的人們都在自己的家裡對抗這個新冠肺炎疫,社會的需求量嚴重縮水,油價也就大幅度的下跌導致虧損的情況。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到全國,不僅僅我國的經濟受到影響,全球的經濟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國家採取了封城、停工、隔離等措施,生活的中人們的基本都在家裡,很多的需求量都嚴重的縮水,也停止了出了必需品意外的經濟活動,這才導致了經濟的史無前例的下降。
中國石油的內部管理人員對記者朋友表示,截止到今天,國內的的經濟運作,已經有很大一部分的回升,市面上的石油的需求也在有幅度升高,我們也會進行改革創新,完成今年的年度經營任務
7. 油價現在怎麼這么貴為什麼突然上漲這么多呢
對於擁有私家車的朋友來說,可能已經看到汽油價格不斷地上漲,感覺加油有點貴了,開車也有一點壓力了。目前,92號汽油都已經漲到9塊多了,如果加滿一箱油,花的錢明顯增多了,確實有的心痛的感覺。當然了,汽油價格的上漲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包括國際因素和國內的因素。下面來簡單地給大家分析分析原因。
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作為普通百姓,可以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減輕自己的開支。在不必要的情況下,盡量少開車,選擇其它交通工具出行。目前,電動汽車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可以選擇購買電動汽車,可以節約很多費用。電動汽車也代表了未來的方向,也是新能源的發展趨勢。
8. 從10美元漲到100美元,國際油價為何上漲
油價上漲的原因,本文做了一個全面的總結。 推動油價上漲的第一個因素是產業鏈的重組。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為產業鏈的重組會產生大量的遷移成本和浪費,這些遲早會在價格上體現出來。產業鏈重組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很多產業鏈將向東南亞轉移,一些產業鏈將向西方轉移。 搬回西方的成本會更高,但這也會促進就業和消費,促進石油消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資源國、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進口國。 因此,油價的上漲對煤炭價格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隨著石油價格達到85美元,許多化學品將轉向煤炭生產。 例如化工產品,油價飆升導致化工產品激增,許多化工產品可以轉化為無煙煤生產,這將形成對煤炭消費的有力支撐。
9. 中石油上半年巨虧300億,這么大的坑主要是誰的責任
根據新聞報道,中石油在2020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300億。當然這只是中石油的中下游業務,其他業務都有盈利。不過這個虧損,也是不可忽視的。從社會形勢來看的話,主要責任應該是疫情蔓延導致石油需求減少,而需求減少則直接導致油價大幅下跌,讓石油產業的中下游出現了問題。從人為來判斷的話,應該是有關領導沒有做好決策,沒能及時止損。
石油虧損也有人為的原因,當疫情出現的時候,石油的相關工作就應該減緩。如果不減緩的話,肯定會導致產品過剩。好在影響的只是中下游板塊,中石油在其他版塊的業務,還是賺了幾百億的。而且虧損也是相對性的,實際上並沒有說的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