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平均數怎麼算

成本平均數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10-03 00:22:36

『壹』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怎麼算公式是

公式:WACC=(E/V)×Re+(D/V)×Rd×(1-Tc)

其中,Re =股本成本,是投資者的必要收益率;Rd =債務成本;

E =公司股本的市場價值;D =公司債務的市場價值;V = E + D 是企業的市場價值;

E/V =股本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本化比率;D/V = 債務占融資總額的百分比,資產負債率。

Tc = 企業稅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WACC)的計算方法包含所有資金來源,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債券及所有長期債務。計算方法為每種資本的成本乘以占總資本的比重,然後將各種資本得出的數目加起來。

(1)成本平均數怎麼算擴展閱讀

公司的WACC是利用債務、優先股和普通股的資本成本率計算加權平均數。公司債務、優先股的資本成本率比較容易確定,而股權資本成本率則不是非常明確。

接下來舉一個例子,假設某上市公司,長期債務占資本權重比例為50%,短期債務佔比10%,優先股佔比5%,普通股佔比35%;其中長期債務資本成本率5%,短期為3.5%,優先股為6%,普通股為8%,企業稅率為35%,計算改上市公司的WACC值。

那麼,依據公式可得:WACC =50%*5%*(1-35%)+10%*3.5%*(1-35%)+5%*6%+35%*8% = 4.9525%。

由此可得該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為4.9525%。換一個思維方向,把公司的WACC和我們所擁有的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收益率聯系起來,那麼WACC就是預期投資加權平均收益率。

『貳』 加權平均法下的成本計算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或=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2)成本平均數怎麼算擴展閱讀:

上月月末材料或產品平均單位成本=上月月末結存材料或產品金額/上月月末結存材料或產品數量。這種方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

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

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在計算產品成本時,一般把成本分成三個項目,即:

①直接材料;

②直接人工;

③製造費用。

有的企業規模比較大,生產過程比較復雜,成本項目分得比較細。如果單位的規模很小,生產過程也很簡單,可以只劃分為兩個項目,即:

①材料費用;

②其他費用。

合理選定費用分配標准

生產過程往往是比較復雜的,一項費用發生後,其用途往往不止一個,生產的產品不止一種,成本計算的對象也不止一個。這樣,一項費用發生後,往往不能直接地、全部地記入反映某一個對象的明細賬戶,而需要把這項費用在幾個對象之間進行分配。

成本計算對象的計量單位。可以是實物單位,也可以是相對單位。實物單位如件、台、公斤、噸、千瓦小時等。相對單位以標准實物單位表示,標准實物量換算公式為:

標准實物量=實物量×換算系數

確定成本計算單位是為了計算產品的單位成本,以利於成本的比較分析。單位確定是否正確合理,尤其是相對單位,對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有一定影響。

成本計算單位有時也可理解為擔負成本責任的單位,如以車間或小組為單位計算成本,這里的單位具有成本中心的涵義

『叄』 平均人工成本怎樣計算

計算公式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 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人均人工成本,表示用人單位僱用一名職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費用水平。這一指標可以用於一個企業,也可以用於一個行業、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工成本水平。

即行業平均人工成本或社會平均人工成本。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發表的各國人工成本指標,就是按行業分類的平均人工成本額。

計算公式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 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 通過這一公式,可以分析企業間人工成本的結構差異,對各自競爭潛力和用工效率產生的影響,為調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使用效益提供參照。

(3)成本平均數怎麼算擴展閱讀:

人工成本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分三類:一是人工成本總量指標;二是人工成本結構性指標;三是人工成本的效益指標。

1、總量指標

人工成本總量指標反映的是企業人工成本的總量水平。

由於不同企業職工人數不同,因此常用人均人工成本來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水平的高低。該指標可以顯示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的高低,企業聘用一名職工大致需要多少人工成本支出,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有多大等。

人均人工成本能夠表示企業職工的工資和保險福利水平,也就能作為企業向勞動力市場提供的勞動力價格信號。企業要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吸引高素質的勞動者到企業來,就需要建立人均人工成本指標,以便企業對人工成本水平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發展。

2、結構性指標

人工成本結構指標是指人工成本各組成項目占人工成本總額的比例,它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構成的情況與合理性。其中,工資占人工成本的比重是結構指標中的主要項目。

3、效益指標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標)是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指標,是進行企業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標,是一組能夠將人工成本與經濟效益聯系起來的相對數。

人工成本效益指標包括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工成本占總成本比重指標。其中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為主要指標。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反映活勞動對物化勞動的吸附程度,這一比值愈低,反映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大,反之,活勞動所推動的物化勞動愈小。

該指標用於衡量企業有機構成高低和確定人工費用定額。由於各行業要素密集程度不同,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因此,不同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這一指標可能差異很大。

『肆』 用excel求平均數(庫存平均成本)

應該是庫存金額去除庫存數量得出平均價格吧!

所以用sumif函數(因為貨物品種不止一個)估計可行.

『伍』 平均每次訂貨成本如何核算

既然是計算「平均」訂貨成本,兩方面的問題都要考慮,1.每次訂貨所需的成本均值;2.最大訂貨量和最小訂貨量及常用訂貨量的成本均值。結合上述問題即可得出基本訂貨情況成本曲線,進而可推出最佳可能訂貨成本分析,注意一定要將所有納入成本的事項均考慮進來。祝你好運。

『陸』 求平均成本最小時的產量和最小平均成本

首先平均成本C/Q=1600/Q+40+0.01Q,

將平均成本對Q求導得(C/Q)'=-(1600/Q^2)+0.01。

令導數為0,則Q^2=1600/0.01

由於Q應為非負數,解得Q*=400,此時(C/Q)*=1600/400+40+0.01*400=48

(6)成本平均數怎麼算擴展閱讀:

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柒』 什麼叫平均成本邊際成本邊際產量

cost,average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總產量為Q,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FC、AVC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 邊際成本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計算: 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後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後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後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後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MP=總產量的增加量 Q/勞動的增加量 L

『捌』 平均成本的計算公式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具體地:
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玖』 領用材料計算成本加權平均數如何計算

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月末,將某種材料期初結存數量和本月收入數量為權數,用來計算出該材料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具體地說,這種方法是將某材料的月初庫存金額與本月購入的金額之和除以月初庫存數量與本月購進數量之和,所求得的該種材料月末平均單價,即作為本月發出材料成本的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平均單價=(月初庫存材料金額+本月購進各批材料金額)/(月出庫存材料數量+本月購進各批材料數量)
發出材料成本=發出材料數量×月末平均單價
加權平均法的優點是計算手續簡便。缺點是:第一,採用這種方法,必須要到月末才能計算出全月的加權平均單價,這顯然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第二,按照月末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庫存材料價值,與現行成本相比,有比較大的差異。當物價呈現上升趨勢時,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將低於現行成本;反之,當物價呈現下降趨勢時,那麼,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又將高於現行

『拾』 平均成本是什麼意思

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total cost),總產量為Q(quantity),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verage cost)、AFC(average fixed cost)、AVC(average variable cost)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