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邊際成本怎麼算
1、邊際成本(Marginalcost),是指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也就是說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量。
2、換做數學公式就是:邊際成本=總成本變動量/產量變動量。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用MC表示。
舉例說明,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10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100元。若生產101個時,其總成本10090元。即:邊際成本=(10090-10000)/(101-100)=90元。
3、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B. 邊際產量怎麼求
邊際產量的計算方法為:邊際產量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
邊際產量也稱邊際產品,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後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就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
(2)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怎麼求擴展閱讀:
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1、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2、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MP=AP)。
3、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以後,當邊際產量為負數時,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
C. 邊際產量怎麼算
邊際產量的計算方法為: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邊際產量也稱邊際產品,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後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就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
一、邊際產量怎麼算
1、邊際產量的計算公式: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邊際產量,簡稱為MP,也稱邊際產品,邊際產量是指增加1個單位的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當增加1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
2、因此任何增加1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不然就會出現虧損,一般只要增加1個產量的收入就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會為企業獲得較大利潤的產量。
二、邊際產量的遞減規律
1、一般在生產技術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產要素分為固定生產要素和可變生產要素,當固定生產要素不變,而可變生產要素增加時,產量的變動分為3個階段。
2、起初隨著可變生產要素增加,由於固定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邊際產量(增加的產量)遞增,總產量以遞增的速度增加,再隨著固定生產要素接近於充分利用,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引起的產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數,但增長率遞減,這時總產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遞減的。
3、最後當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時,可變生產要素的增加反而會使邊際產量小於零,總產量絕對減少,比如1個麵包坊有2個烤爐為固定不變,作為可變生產要素的工人從1個增加到2個時,麵包的邊際產量和總產量都會增加。
4、如果增加到3個工人,1個工人打雜,盡管這個工人增加的產量不如第2個工人(邊際產量遞減),但總產量仍增加,如果增加第4個工人,麵包坊內擁擠,工人之間會發生矛盾,總產量反而減少。
D. 下面哪項是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
B,
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是指產量上增加1,總成本的增加量最低。單位產量為從6到7時,增加最低,為2.
E. 邊際成本與邊際產量的關系用公式怎麼表示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產量是指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邊際產量的計算公式
邊際產量的計算公式是:
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
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及其關系
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第一,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MP=AP)。
F.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6)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怎麼求擴展閱讀: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
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
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G. 下面哪項是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 )
A、邊際成本的概念是每增加一單位產量而引起總成本的增量,MC =△C/△Q,你不難求出來Q等於5、6、7、8時的MC ,所以選單位產量為6。
H. 下面哪項是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如下圖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成本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圍和一定時期內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 平均成本總是針對一定的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一定時期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平均成本的變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圍內成本管理總體水平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平均成本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通過比較分析,能了解成本變化的總體水平和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I. 短期生產函數中,邊際產量和平均產量的計算方法是什麼謝謝
1、短期生產函數:既有固定要素,又有可變要素:Q=f (L,K),一般K是固定不變的。
2、總產量TP:投入一定量的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全部產量,TP=Q=f (L,K)。
平均產量AP:平均每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產量,AP=TP/L 。
邊際產量MP: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MP=d(TP)/d(L) 。
假設商品x的生產要素有兩種:A和B ,當B保持不變,增加一單位的生產要素A,可以帶來產量增加1,(比如A是勞力,B是機器設備)此時的邊際成本是市場上一單位生產要素A的價格。假如增加A帶來的是產量是增加2,則相應的邊際成本是1/2生產要素A的價格。
(9)最低邊際成本下的單位產量怎麼求擴展閱讀
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及其關系
第一,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
第三,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以後,當邊際產量為<a>負數時,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
J. 邊際產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分析如下
(1)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 L
L=TP(L,K)/AP
=29/29=1
(2)MP=TP(L,K)/L
=29/1=29
(3)所以應該就是29
拓展資料
(1)邊際產量(Marginal proct)是指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假設商品x的生產要素有兩種:A和B ,當B保持不變,增加一單位的生產要素A,可以帶來產量增加1,(比如A是勞力,B是機器設備)此時的邊際成本是市場上一單位生產要素A的價格。假如增加A帶來的是產量是增加2,則相應的邊際成本是1/2生產要素A的價格。
(2)邊際產量(marginal proct,簡稱:MP),也稱邊際產品,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 產量的增加量。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3)在生產技術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產要素分為固定生產要素和可變生產要素。當固定生產要素不變而可變生產要素增加時,產量的變動分為三個階段。起初隨著可變生產要素增加,由於固定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邊際產量(即增加的產量)遞增,總產量以遞增的速度增加。然後,隨著固定生產要素接近於充分利用,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引起的產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數,但增長率遞減,這時總產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遞減的。最後,當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時,可變生產要素的增加反而會使邊際產量小於零,總產量絕對減少。舉個例子說,一個麵包坊有兩個烤爐為固定不變,作為可變生產要素的工人從1個增加到2個時,麵包的邊際產量和總產量都會增加。如果增加到3個工人,1個工人打雜,盡管這個工人增加的產量不如第2個工人(邊際產量遞減),但總產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個工人,麵包坊內擁擠,工人之間發生矛盾,總產量反而減少了。
(資料來源:網路:邊際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