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率為什麼沒有達成目標
擴展閱讀
服裝店投資成本多少 2025-05-26 08:25:50
防酒駕成本多少錢 2025-05-26 08:24:53
如何應用成本法的結合制 2025-05-26 08:11:41

成本率為什麼沒有達成目標

發布時間: 2022-07-30 22:47:24

① APQP項目質量和成本目標達成率是怎麼完成的

目標一般是在計劃中體現,這要看你的計劃,你項目計劃質量和成本目標定的越高當然就越難達成,計劃目標和達成率成反比;達成率及你的目標的完成比率,希望幫到你。

② 成本管控措施有哪些

1、管理成本,結構設置、人員用工等,達到最佳合理化;
2、消耗成本,物料、水電氣等達到最低優化管理;
3、質量成本,努力提高產品成品率,減少杜絕不良品、廢品的發生;
4、采購、銷售成本,合理運行制度,以最低支出達到最佳效果;
5、其他方面的成本控制。

③ 管理會計如何理解「成本超支是對成本目標的偏離

成本與原定的成本目標有差距,就是成本超支是對成本目標的偏離。

成本控制是保證成本在預算估計范圍內的工作。根據估算對實際成本進行檢測,標記實際或潛在偏差,進行預測准備並給出保持成本與目標相符的措施。主要包括:監督成本執行情況及對發現實際成本與計劃的偏離;將一些合理改變包括在基準成本中;防止不正確、不合理、未經許可的改變包括在基準成本中;把合理改變通知項目涉及方。在成本控制時,還必須和其范圍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等相結合。

成本控制的過程是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進行計算、調節和監督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薄弱環節,挖掘內部潛力,尋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徑的過程。同時還是鉑略咨詢Linked-F重點關注的企業財稅難點。科學地組織實施成本控制,可以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轉變經營機制,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和壯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為控制的手段,通過制定成本總水平指標值、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製成本的責任等,達到對經濟活動實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動與過程。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故又稱為絕對成本控制;成本降低還包括統籌安排成本、數量和收入的相互關系,以求收入的增長超過成本的增長,實現成本的相對節約,因此又稱為相對成本控制。

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產量增加。
2.單位消耗增加。
3.單價增加。
4.結構變動。
5.固定費用增加等。

開展成本控制活動的目的就是防止資源的浪費,使成本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並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成本控制應是全面控制的概念,包括全員參與和全過程式控制制。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證的某些活動是相互關聯的。

④ 成本率是什麼意思

成本率指的是因為使用資金而付出的成本與籌資額的比率。
1.產值成本率=成本/產值*100%
2.銷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銷售收入*100%
3..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4.存貨周轉率=存貨平均余額/銷售收入 (周轉的次數)
註:存貨平均余額,指一定時期內,(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⑤ 生產計劃達成率與實際達成率有什麼區別,計算公式是怎麼樣設定的

1、所指對象不同:

生產計劃達成率的對象指生產的數目是多少;

實際達成率的對象指實際上做了多少的數目;

2、百分比不同:

生產計劃達成率指計劃生產的多少的百分比;

實際達成率指實際做了多少的百分比。

達成率公式是:實際完成數/計劃數*100%;

營業收入達成率公式:營業收入達成率 = 實際營業收入 ÷ 目標營業收入;說明:比率越高,表示經營績效越高;比率越低,表示經營績效越低。

(5)成本率為什麼沒有達成目標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和結果判定分為兩種情況:

1、目標值越大越好

達成率(%)=實際值/目標值;

所得%越大符合程度越高,大於或等於100%即為達成目標;

2、目標值越小越好

達成率(%)=2 - 實際值/目標值;

所得%越小符合程度越高,小於或等於100%即為達成目標;

註:一般大於100%時也記錄為100%;

⑥ 直接人工沒達成目標值原因

工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兩種。
(1)工資率差異
即直接人工的價格差異,是實際人工成本與實際人工工時按標准工資率計算的人工成本之間的差額。
實際工資率是實際工資總額與實際總工時的比率,標准工資率是指標准工資總額與標准總工時的比率。形成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的原因,包括直接生產工人升級和降級使用、獎勵制度未產生實效、工資調整、加班或使用臨時工、出勤率變化等,原因復雜而且難以控制。一般說來應歸屬於人事勞動部門管理,差異的具體原因可能涉及生產部門或其他部門。
(2)效率差異
即直接人工的數量差異,是實際工時按標准工資率計算的人工成本與標准人工成本之間的差額。
引起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原因,包括工作環境不良、工人經驗不足、勞動情緒不佳、新工人上崗過多、機器或工具選用不當、設備故障較多、作業計劃安排不當、產量太少無法發揮批量節約優勢等,它主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但也不是絕對的,例如材料質量不好也會影響生產效率。

⑦ 菜品的成本分析怎麼做

售價*(1-毛利率)=成本額。

菜品成本計算如果只用購入價這項數值,是無法正確計算的。考慮到烹調過程中所出現食材的耗損,在購入成本中還須配合上食品成本才能進行計算。成本計算具體的執行順序為以下所示:

1、得出標准成品率。烹調加工後成為可提供給客人狀態的原料重量平均就是標准成品率。

2、接著將菜品成本算出。比方說,購入時為9kg的牛肉(購入成本30元/kg)的標准成品率為6KG,出品成本為30元×(9kg÷6kg),1kg為45元。

3、接下來將一人份的標准成本計算出來。以菜品成本為基礎,算出約一人份菜色的成本。譬如說牛排單人分量約為200g,1kg牛肉可取得5份。以上面的例子1kg45元,所以45元÷5,一人份成本為9元。

4、再來要計算出製作一道菜色的材料等綜合成本。盡管計算全部食材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關於價格高的肉類、魚貝類、生鮮食材等都要計算成本。根據經營型態,成本率目標為30%。為達成目標成本率,相關的采購、烹調、銷售是必要的。

(7)成本率為什麼沒有達成目標擴展閱讀

中餐一般的菜序: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冷後熱,先主食後湯,最後上點心、水果等。
家裡一般是先上冷盤、飲料及酒,後上熱菜,然後上主食,最後上甜點和水果。
國宴是:頭(又稱冷盤),熱葷,羹湯類.(結合西餐的、開胃)
大菜:大菜一般有六至八道,每道再跟兩個「小菜」接著跟素菜類
再上點心:(先上咸,後上甜) ,最後上水果
還有滿漢全席:先是四道小點心。接冷盤——大菜——小炒——熱菜——小炒——羹湯——主食——水果
中餐點菜的經驗交流:
論壇的食客眾多,都有自己點菜的特色和經驗,不妨拿出來,大家分享一下。一餐飯小,學問卻大,怎樣點好一桌色香味俱佳的菜餚不但能使用餐者大飽口福,同時還能反映出點菜人的素養和水平,這是很重要的。

參考資料:網路-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