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初級會計中【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
這里說的成本差異如果是借方就是正數,貸方就是負數,一個代表超支一個代表節約
② 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處理是什麼
題主您好,之了很高興為您解答
「材料成本差異」是計劃成本法下需要運用到的會計科目,在計劃成本法下,我們按照計劃成本購入和發出材料,而期末要調整為實際成本計價。
基本賬務處理:
按實際采購成本作如下處理: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貨幣資金/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
2.材料入庫(按計劃成本結轉)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采購【計劃成本】
3.結轉入庫材料成本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
貸:材料采購
或反之【節約差】
4.材料出庫(按計劃成本結轉)
借:生產成本等【計劃成本】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5.期末結轉出庫材料成本差異
借:生產成本等
貸:材料成本差異【結轉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異【結轉節約差】
貸:生產成本等
希望能夠幫助您,我是之了,您的會計摯友!望採納!免費領取2019初級會計全套課程,歡迎一起探討會計問題,不定期分享干貨哦~
③ 初級會計實務習題-材料成本差異率
樓上解釋得非常好,樓上算出來材料成本差異率為-0.4562%,那麼可以知道,a是正確的
b的演算法是:發出材料應承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也就是70000×-0.4562%=-319.34元,b對
c的演算法是根據材料成本差異率-0.4562%,可以算出發出原材料的實際成本=70000×(1-0.4562%)=69680.66,當月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40000-500+10600+59000-69680.66=39419.34,c也是對的,那麼c對d就錯
④ 初級會計職稱生產車間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即超支,正數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0,即節約,負數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答案】-144
材料成本差異率=[500+(-700)]÷(40000+70000)×100%=-0.18%
當月生產車間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80000(元)
當月生產車間領用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80000×(-0.18%)=-144(元)節約144元
當月生產車間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80000+(-144)=79856(元)
⑤ 會計初級,圖二第四題,-300-8+508這幾個數字怎麼出來的依據是什麼
不能只看這幾個數字,要結合整個算式去理解。
前半部分是: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
後半部分是: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6月3日購入A材料1000噸
借:材料采購 202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2.2
貸:銀行存款 234.2
借:原材料 210
貸:材料采購 202
材料成本差異 8
6月12日購入A材料2000噸
借:材料采購 508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80
貸:銀行存款 588
入庫2000-1=1999噸
借:原材料 419.79
材料成本差異 88.21
貸:材料采購 508
6月22日采購A材料3000噸
借:材料采購 6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96
貸:銀行存款 696
6月26日入庫A材料3000噸
借:原材料 630
貸:材料采購 600
材料成本差異 30
6月30日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分配A材料成本及成本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100%
材料成本差異率
=(-300-8+88.21-30)/(2500+210+419.79+630)× 100%
=-249.79/3759.79
=-0.066437
=-6.64%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X 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月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借:基本生產成本 490.14
輔助生產成本 19.61
製造費用 9.8
管理費用 1.96
材料成本差異 37.09
貸:原材料 558.6(2660X0.21)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⑥ 材料成本差異率公式!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根據此題表述,2004年4月沒有購進原材料。
所以,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500/4000=1.25%
本月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本月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 X 材料成本差異率=1000*1.25%=12.5元
anrinima 16:57:30
⑦ 關於初級會計實務材料成本差異率
1、材料成本差異率如果為負數說明什麼?
為負數的話證明:
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
如你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為90元,而你的計劃成本為100元,此時就是「節約差」;
2、如果為-3%是節約還是超支呢?
負數為「節約差」
3、
「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用於核算企業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額(超支額), 貸方登記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額(節約額)以及已分配的差異額。(節約用紅字,超支用藍字)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編輯本段定義
材料成本差異又稱「材料價格差異」。指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價格成本間的差額。
編輯本段內涵
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為超支;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為節約。外購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購業務的工作質量。
編輯本段具體科目設置
在材料日常收發按計劃價格計價時,需要設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材料科目的調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記材料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的超支額,貸方登記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的節約額。發出耗用材料所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從本科目的貸方轉人各有關生產費用科目;超支額用藍字結轉,節約額用紅字結轉。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明細分類核算,可按材料類別進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並進行。按材料類別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費的計算比較正確,但要相應多設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將全部材料合並一起核算,雖可簡化核算工作,但要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因此在決定材料成本差異的明細分類核算時,既要考慮到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又要考慮核算時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根據發出耗用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進行計算。
編輯本段具體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差為正數,表示實際大了,叫"超支差";差為負數,表示實際小了,叫"節約差".在發出材料時,先結轉的是計劃成本, 然後再調整為實際成本。
公式變換為: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
在這個式子中,材料成本差異是正數就加,是負數就減.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編輯本段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
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單獨設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設置「成本差異」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分別「原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類別或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三、材料的計劃成本所包括的內容應與其實際成本相一致,計劃成本應當盡可能地接近實際。計劃成本除特殊情況外,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變動。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除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異率計算外,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月初成本差異率與本月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異率計算。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編輯本段材料成本差異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入庫材料發生的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本科目,貸記「材料采購」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調整材料計劃成本時,調整的金額應自「原材料」等科目轉入本科目:調整減少計劃成本的金額,記入本科目的借方;調整增加計劃成本的金額,記入本科目的貸方。
(二)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編輯本段借貸雙方余額的意義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原材料等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原材料等的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
編輯本段關於計劃成本下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是存貨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會計業務核算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同時也是會計實踐中應用的難點。如何提高這一部分學習和應用的效果,下面就此做粗淺的探討。
一 明確材料成本差異核算的內容
按現行會計制度規定,材料成本差異是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方式下,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額。但這里指的材料,不僅是「原材料」帳戶核算的內容。還包括了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兩部分。但材料成本差異並不核算存貨的所有內容,其明細帳的設置與材料采購帳戶是一致的,即對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進行核算。
二 明確材料成本差異與相關帳戶內在關系
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按計劃成本計價,是指其收入、發出、結存均按計劃成本計價。但按《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會計核算要遵循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則,這樣月未必須將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及發出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材料成本差異」是一個調整帳戶,通過對「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調增、調減,反映出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以符合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差異的調整
差異的調整是計劃成本核算的核心問題,要做到熟練、正確地調整差異,筆者認為,必須要明確材料成本差異帳戶與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帳戶的調整與被調整的關系,從內涵上加以認識,而不是簡單地對某些帳戶的方向進行死記。這里需要再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同志認為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的是其所對應的一切帳戶,如「材料采購」、「生產成本」等,事實則不然,其調整的是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帳戶。以原材料帳戶為例,如對收入業務加以調整,假定原材料入庫計劃成本為100元。體現在帳簿是就有「原材料」帳戶借方為100元),實際成本為105元(計劃成本小於實際成本,習慣上稱之為超支),則「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帳戶必定在借方加以調增5元,原材料與材料成本差異兩帳戶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實際成本105元;如原材料入庫計劃成本為100元,實際成本為98元(計劃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習慣上稱之為節約),則「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帳戶必定要在貸方加以調減2元,原材料與材料成本差異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為98元。
同樣,如對發出業務調整差異,也可採用上述換位理解的方法,如發出原材料計劃成本為100元,體現在帳簿上就有原材料貸方1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為超支 2%(即100元的計劃成本應負擔差異之元,實際成本為102元),則在「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帳戶的貸方必定要調增2元,兩帳戶反映出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為102(100+2)元;如發出原材料為100元,材料成本差異率為節約2%(即100元的計劃成本應負擔差異一2元,實際成本為98元),則在 「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帳戶的貸方必定要調減2元,用紅字反映,有的同志可能有疑問。為什麼不用「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的借方金額反映,而在貸方用紅字,主要是因為發出材料體現為原材料帳戶的貸方,為與被調整帳戶方向一致,便於從調整的角度加以理解。
通過上述舉例可看出,只有明確材料成本差異帳戶與被調整帳戶的內在關系,才能准確熟練地把握調整的內容、方向和金額,也會很直觀地明白了大家習慣上講的 「對收入業務調差異,超支計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計貸方:對發出業務調差異,均計人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三 明確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環節
材料成本差異核算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收入與發出環節的差異額,因收入的途徑及發出的用途不同,因此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也不相同。 (一)收入環節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
收入環節、以原材料為例,涉及外購、自製、接受投資、委託加工、盤點盤盈的業務活動,下面分別就其調整分錄加以列示:
1.外購材料
調整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調整節約差異:
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2.自製材料
調整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貸:生產成本
調整節約差異:
借:生產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3.接受投資
調整超支差異:
借: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應交稅金一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材料成本差異一一原材料
貸:實收資本(按帳面價或市場價)
調整節約差異:
借: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實收資本(按帳面價或市場價)
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4.盤點盤盈
調整超支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調整節約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二)發出環節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
原材料發出環節主要是指材料領用、出售、對外投資及盤虧業務,其材料成本差異的調整列示如下:
1.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上述分錄金額,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2.材料出售
借: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上述分錄金額,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3.材料對外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按帳面價,市場價或評估價)
貸: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材料成本差異一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異率確定,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4.材料盤點盤虧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按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異率確定,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需要說明的是,發出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額可按當月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也可按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所得。
在會計實務中,有些業務既涉及收入又涉及發出環節成本差異的核算,委託加工業務即是,下面試舉一例來說明。
編輯本段簡單業務舉例
例:某單位發出木料100m3,加工包裝用的木箱,木料計劃成本為1000元/m3。材料成本差異率為一1%,往返運雜費1500元,加工費3000元,增值稅510元均以銀行存款支付,加工木箱1000隻,每隻計劃成本為102元,現己完成並驗收入庫。 (1)發出材料時: 借方:委託加工材料 99000 材料成本差異 1000 貸方:原材料 100000 (2)支付運雜費、加工費 時: 借:委託加工材料——木箱 4500 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10 貸:銀行存款 5010 (3)結轉 借方:包裝物 102000 材料成本差異 1500 貸方:委託加工材料 103500 關於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初學者遼應明確的問題是,只有驗收入庫和發出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時,才需要調整其收入和發出的差異,在途或庫存的材料不需要調整差異。
⑧ 初級會計實務中的,材料成本差異 帳戶怎樣使用
「材料成本差異」
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超支差和出庫材料的節約差。貸方登記入庫材料的節約差和出庫材料的超支差
期末借方余額表示庫存材料的超支差,貸方余額表示庫存材料的節約差。用一個丁字賬戶列一下就明白了
超支差要加上
節約差要減去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庫存材料的差異+本月購入材料的差異)/(月初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購入材料的計劃成本)
其中分子的差異如果是節約差要減去,超支差要加上
算出來的是正的就表示超支,負的就表示節約
⑨ 初級會計實務材料成本差異
答案:B
解析:
借:材料采購11000(10710+29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820.8
貸:銀行存款12820.8
借:原材料10000 (51-1)*200
材料成本差異1000
貸:材料采購11000
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100%
材料成本差異率=(-2000+1000)/(50*200+10000 )=5%
節約為負-2000,超支為正+1000
⑩ 初級會計考試,關計劃成本法核算存貨成本,大家交流一下吧
沒錯吧。
材料成本差異率:
(-80+40)÷(1480+3320)×100%=-0.83%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
1600×-0.83%=-13.28萬元
月末庫存材料的成本差異:
-40-(-13.28)=-26.72萬元
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1480+3320-1600-26.72=3173.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