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跨年多計成本費用怎麼辦
擴展閱讀
班費用於買什麼 2025-07-27 11:21:09
二手車銷售需要哪些資源 2025-07-27 11:15:42

跨年多計成本費用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07-22 16:10:15

A. 今年在做賬時發現去年費用多計了,匯算清繳已做完,請教大家如何調賬。謝謝!

多計費用的調賬處理方法: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補繳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補繳所得稅

(1)跨年多計成本費用怎麼辦擴展閱讀

進行匯算清繳時的注意事項:

1、收入:核查企業收入是否全部入賬,特別是往來款項是否還存在該確認為收入而沒有入賬。

2、成本:核查企業成本結轉與收入是否匹配,是否真實反映企業成本水平。

3、費用:核查企業費用支出是否符合相關稅法規定,計提費用項目和稅前列支項目是否超過稅法規定標准。

4、稅收:核查企業各項稅款是否提取並繳納。

5、補虧:用企業當年實現的利潤對以前年度發生虧損的合法彌補。

6、調整:對以上項目按稅法規定分別進行調增和調減後,依法計算本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從而計算並繳納本年度實際應當繳納的所得稅稅額。

B. 以前年度成本多計了怎麼調整

以前年度成本多計了的調整分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紅字)

貸:庫存商品(紅字)

說明:把多做的成本沖銷,因為是以前年度的,只能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把結轉的庫存商品沖回來。

(2)跨年多計成本費用怎麼辦擴展閱讀:

金融企業貸款利息收入所得稅處理問題:

1、金融企業發放的貸款,應按期計算利息並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發放的貸款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尚未收回的,此前(含90天)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應按規定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此後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待實際收回時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2、金融企業已經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或已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應收未收利息,如逾期90天(不含90天)仍未收回的,准予沖減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

C. 跨年度營業費用多計賬務如何處理

1、如題所述,該發票原件不應退還開票方,一般情況下,應由開票方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銷貨退回事項開具紅字發票的稅務處理,提問者所在單位收到退回的款項並取得該紅字發票後,憑以作進項稅額轉出的處理;

2、可見,無需對18年該會計處理進行調整,在收到款項並取得發票後,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管理費用(營業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同時在當期增值稅申報時予以申報則可;
3、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依法操作。

D. 發現以前年度多增加了成本,現在要調整以前年度損益,怎麼做會計分錄

1、借:庫存商品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中金額X所得稅率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 2分錄差額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盈餘公積

(4)跨年多計成本費用怎麼辦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

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

E. 費用類的科目多記了100元錢,且已經跨年,應該怎麼處理啊

借:年度損益調整 100
貸:費用 100
凡是跨年發現的都計入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最多不得超過5年。若是超過5年就 不能計入這個科目,要另作處理。

F. 如何處理跨年度成本費用

由於發票傳遞的時間差異以及各種客觀情況的影響,不少企業在會計年度結束前,已經發生了費用支出,而發票往往在年後才取得,即跨年度取得發票入帳,或者12月份發生的費用支出,由於發票郵寄和出差等特殊情況的存在,不能在12月31日結賬前取得並報銷入賬,這種現象在企業很普遍,這部分費用該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和所得稅處理呢?筆者通過對成本費用跨年度取得發票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對有關成本費用跨年度取得發票的稅法規定進行了梳理,現歸納如下。

>>>>
一、稅法對費用列支期間的要求

跨越年度取得發票入賬,在稅收方面主要影響企業所得稅。由於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期預繳,在納稅年度內發票跨月入賬,並不影響當年度所得稅的計算。對跨越年度取得發票入帳,雖然不過是時間性差異,但影響不同納稅年度的配比和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有關稅法的要求:

(一)對內資企業的要求

1.費用稅前列支的一般原則

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2)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2.以前年度應計未計費用的處理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幾個具體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6〕79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業務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7]191號)規定,企業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扣除項目,包括各類應計未計費用、應提未提折舊等,不得移轉以後年度補扣,是指年度終了,納稅人在規定的申報期申報後,發現的應計未計、應提未提的稅前扣除項目。

3.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間發現漏計費用的處理

根據《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5]200號)規定,企業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限內,發現當年度所得稅申報有誤的,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重新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和匯算清繳。

4.對廣告費扣除的限制

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規定,內資企業申報扣除的廣告費支出,必須符合的條件包括:已實際支付費用,並已取得相應發票。即廣告費支出沒有取得發票一律不允許在所得稅前列支。

(二)對外資企業的要求

1、費用稅前列支的一般原則

根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

2、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間發現漏計費用的處理

根據《關於印發新修訂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3]13號)規定,企業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限內,發現當年度所得稅申報有誤的,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重新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和匯算清繳。

這一點內、外資企業的處理是一致的。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

1、按稅法的要求,費用只能在所屬年度扣除,不能提前或結轉到以後年度扣除。

2、當年的費用當年沒有取得發票,並不意味著這筆費用就不能在當年的所得稅前列支。如廣州地稅穗地稅發[2005]276號文件的規定。會計的結賬日期為每年的12月31日,但所得稅匯算清繳期間為每年的1月1日到4月30日。根據上述規定,在匯算清繳期間取得發票的,可以重新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和匯算清繳,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在匯算清繳結束後取得發票的,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
二、跨年取得發票的財務和稅務處理

目前,對於跨年度取得發票的情況,企業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其相應的所得稅處理如下:

(一)作為預提費用處理

目前對企業預提的費用,外資企業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處理,對從事信貸、租賃等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根據國稅發[2002]31號文件規定,除可按規定提取的壞賬准備金基金外,其他情況不得在所得稅前再預提其他項目的准備金、基金、未來費用等。

對內資企業,國稅函〔2003〕804號文件規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費用必須遵循真實發生的原則,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提取准備金或其他預提方式發生的費用均不得在稅前扣除。對納稅人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預提的費用余額,在申報納稅時應作納稅調整,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廣東地稅對預提費用的處理:根據合同預提到納稅年度12月止的預提貸款利息、場地租金等准予稅前列支,其他預提費用或者超過納稅年度預提的費用需要納稅調整。

預提費用當年做納稅調整的,下一年度實際支付時可在實際支付年度稅前扣除。一般收到發票才付款的(即下一年度付款)可以採用這種做法。由於新會計准則取消「預提費用」科目,不允許預提費用了,但可以用「預付帳款」科目代替。

(二)先計入費用,收到發票後再附到記賬憑證

先將費用計入當年的費用,符合會計處理的及時性,但不能取得發票的話,這部分費用就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所得稅匯算清繳時要做納稅調整。對納稅年度以後才取得發票的,繳納所得稅分以下情況處理:

(1)在匯算清繳期間取得發票的,不需要做納稅調整,已經辦理納稅申報和匯算清繳的,可以重新辦理年度所得稅申報和匯算清繳。

(2)在匯算清繳結束後才取得發票的,仍可以作為所屬年度的費用在所得稅前扣除。當年多繳納的所得稅,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以下是廣州地稅的規定,可供參考:穗地稅發[2005]276號文件規定,稅務機關在稅務檢查工作中發現納稅人以不合法憑證列支成本費用的,並有根據認為納稅人該成本費用稅前扣除的確認遵循權責發生制、配比、相關性、確定性、合理性原則的,可要求納稅人在規定期限內從銷貨方或提供勞務方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憑證。能夠重新取得合法有效的憑證,可根據憑證上註明的價款,允許納稅人作為業務發生年度的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

(三)實際收到發票時再入帳

對於這種情況,目前稅法沒有統一的規定。費用入賬年份與發票開具年份不一致,雖然只是時間性差異,嚴格按稅法的要求,上年度的費用不能在實際入賬年度扣除,但企業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客觀原因引起的。目前比較普遍的做法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非會計差錯

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發票入帳應該遵循會計核算的及時性、客觀性等原則,原則上講,發票日期與入賬時間應一致。但實際業務中,對方當月開出的發票可能要到下個月才能取得,甚至跨越年度,比如12月份開出的發票,12月31日還在郵寄過程中,但當天必須結賬,這筆費用無法在當年度入賬;有員工12月份出差,但12月31日仍無法趕回公司,其12月份發生的差旅費就無法在當年報銷入賬。以上是由於客觀原因的特殊情況,發票日期與入賬日期一般相差很小,比如12月份開出的發票,1月份入賬。這種情況不屬於會計差錯,可以在實際取得發票時入賬。

考慮到這是客觀存在的特殊情況,對這種情況一般不做納稅調整,直接作為入賬年度的費用扣除,只要金額不大,不屬於所得稅前限額扣除的費用,稅務機關一般也認可。因此,對這種情況的處理,取決於主管稅務機關的自由裁量權。

2、會計差錯

另外一種情況是因為管理不善導致發票不能及時入帳,比如對方8月份就把發票開了,當時沒有及時索取,等下年1月拿回發票已經結帳了。或則員工拿很久以前的發票出來報銷。這些都是企業內部控制上的漏洞導致漏記支出,在會計核算應作為會計差錯處理,所得稅處理同上述「先計入費用,收到發票後再附到記賬憑證」的情況一樣,不再重復。

(四)購進貨物跨年取得發票的處理

到期末貨物已經入庫但發票賬單未到,會計制度規定期末暫估入賬。《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科目使用說明》的規定,月度終了,對於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應當分別材料科目,抄列清單,並按計劃成本暫估入賬,借記「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科目,下月初用紅字作同樣的記錄,予以沖回,以便下月付款或開出、承兌商業匯票後,按正常程序,借記「物資采購」科目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票據」等科目。

下一年度在取得發票時,這批材料的成本不一定轉入損益,可能還是存貨或在產品、產成品等,這種情況不影響損益,不存在納稅調整的情況。如果年底材料的成本已經結轉到損益,也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這時候原材料在賬上可能出現負數,實際收到發票時正常入賬就可以了。下面是寧波地稅的規定,可參考:《關於明確2004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甬地稅一[2004]222號)規定,對企業已經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尚未到達的材料物資應按計劃成本、合同價格或其他合理價格暫估入賬,年度按規定已計入當前損益部分允許所得稅前扣除。稅務機關應對暫估入賬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核,發現長期未取得發票賬單,估價明顯不合理等情況且無合理理由的有權予以調整。

(五)購進固定資產跨年度取得發票對所得稅的影響

購買固定資產,按會計制度和稅法的要求,應在購進固定資產的下月開始計提折舊。因此,12月購進固定資產在1月份取得發票,不影響所得稅,不需要對所得稅進行調整。

總之,跨年度取得發票入賬是否需要進行所得稅調整,要根據具體情況處理。納稅人可以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以避免跨年度取得發票入賬引起的麻煩。

1、快到年底的時候,檢查是否有當年的費用支出還沒有取得發票的情況,沒有取得發票的及時向對方索取並查明原因。比如是否有對方已經開票但沒有寄出,或則發票丟失等情況。

2、要求對方開具發票後通知你公司,以便及時取得發票。

3、年底合理安排業務,盡量避免下年度才能取得發票的情況。

G. 多計管理費用,已經跨年,怎麼調賬

1、如題所述,上年重復列支管理費用,在本年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調整,具體處理如下給予參考:
借:其他應付款8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850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850
貸:未分配利潤850
同時應調整企業所得稅,假設稅率25%,調整如下: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12.5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212.5
借:未分配利潤2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12.5
2、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依法操作。

H. 跨年多計入的管理費用怎麼調整

當月多計的管理費用,屬於損益類會計科目已經結轉到本年利潤,到年底就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所以跨年了要沖減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直接做調賬分錄: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I. 關於跨年成本費用的財稅處理

跨年暫估成本肯定是涉及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其具體的做賬如下: 1、沖平暫估入賬的憑證(紅字)借:原材料貸:應付賬款 2、根據發票計入原材料借:原材料借: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3、將原材料轉入上年的損益,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原材料 4、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9)跨年多計成本費用怎麼辦擴展閱讀: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主要賬務處理。(一)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二)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三)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三、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