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降低 社會信用成本
誠信知識競賽題
1、誠信表達的內涵是( C )。
A、忠誠可靠 B、大公無私 C、守諾、踐約、無欺
2、(C)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為之人的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A、教育 B、科學 C、誠信
3、穩定可靠的( C )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
A、個人信用體系 B、信用體系 C、社會信用體系
4、從現實情況看,( A)是當前誠信缺失現象較為嚴重的直接原因。
A、失信成本偏低 B、信用制度不健全 C、法制不健全
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出自於下列哪位思想家?(C)
A、孔子 B、老子 C、王充
6、現代信用需要(B)的市場基礎
A、充分B、公平C、國際
7、現代信用需要(C)法律規則
A、現代化B、體系化C、公開化
8、我國誠信日為(C)
A、3月19日 B、6月19日 C、9月19日
9、早在我國什麼時代,「誠信」就已成為我們民族先人的重要道德規范(A)
A、殷周 B、春秋 C、戰國
10、古人認為,一個人要自立於社會,必須有三種精神,就是(A)
A、「信、知、勇」
B、「仁、義、智」
C、「德、理、禮」
11、「言不信者,行不果」出自於 ( C )
A、孔子 B、莊子 C、墨子
12、所謂信用,是指一種建立在對( C )在特定的期限內付款或還款承諾的信任的基礎上的能力,它使後者無須付現就可以獲取商品、服務或資金的能力
A、立信人 B、守信人 C、受信人
13、最早的信用關系——( A )意味著對受信人的未來付款的信任
A、賒銷 B、誠信 C、信用
14、誠信原則不僅是基本法律原則,也是最基本的( C ),它要求人們在相互交往中保持誠實、善意和信用。
A、內容 B、法則 C、道德規范
15、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擁有良好的( B )的市場經濟是健康有序的市場經濟,在這種狀態下,社會運行成本降低、社會關系和諧
A、人際關系 B、誠信資源 C、文化內涵
16、信用評級的運作原則是:獨立、公正、(A)和科學
A、客觀B、嚴格C、互惠
17、上海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原則不包括? (C)
A、主導,市場運作
B、長遠規劃,分步推進
D、開放信息,社會服務
18、上海社會誠信體系不包括哪個層面?( A )
A、信用信息
B、社會信用制度
C、社會誠信活動
1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信用制度的特徵不包括?( A )
A、以為主導
B、以產權為基礎
C、以法律為保障
20、《上海市個人信用徵信管理試行辦法》自什麼時間開始實施?( A )
A、2004年2月1日
B、2004年3月1日
C、2005年2月1日
21、個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幾年?( A )
A、7年 B、6年 C、5年
22、上海的個人徵信系統何時建成? ( A )
A、2000年6月28日
B、2000年6月30日
C、2001年6月28日
23、上海的信用聯合徵信系統何時建成?( A )
A、2002年3月28日
B、2002年3月30日
C、2003年3月28日
24、「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出自於( A )
A、莎士比亞 B、高爾基 C、大仲馬
『貳』 對失信行為應當有哪些約束和懲戒措施
誠信機制
『叄』 社會誠信缺失會帶來哪些危害怎麼合理解決社會誠信缺失問題
當前,社會誠信缺失,已經同環境問題、腐敗問題成為中國社會的三大污染源。誠實的核心是信譽、信用。良好的信譽是一種無形資產,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國之基。人之失信,害在幾人;社會無信,人人自危。信用經濟等不來,信用社會的建立也非一日之功。與其扼腕嘆息,不如從現在做起,全社會共同點亮一個「信用中國」之光。
一、誠信缺失的危害
1、經濟領域中的不誠信嚴重危害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首先是商業信用危機。
其次是金融信用危機。
再次是產品信用危機。
2、政治生活中的不誠信嚴重影響了政府在公眾中的形象;
主要表現為:政策反復、浮誇造假、官員違法、政令不行、政府不作為、與民爭利等。從一定意義上說,當前社會生活中不講信用行為的泛濫,與一些地方和部門的誠信失范、無所作為乃至推波助瀾不無關系。信用彷彿一條細絲線,一旦斷了,想要再接起來,難上加難。
3、個人交往中的不誠信損害了人際關系的和諧;
誠和信是中國傳統的道德規范,其實也是整個人類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然而,許多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急功近利,言而無信,客觀上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騙,扭曲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關系,使人們陷入懷疑一切的境地。
二、誠信缺失的症結
信譽和信用危機的產生,決非偶然現象,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原因。表現為:
1、理想和信念動搖。
2、官德失范。
3、法制不健全和失信約束懲罰機制弱化。
三、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發動誠信革命。
1、在誠信教育中要樹立榜樣進行示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比任何說服教育的作用都明顯。全社會應達到共識,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一個信用缺失的國家必然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把強化信用意識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體系的主要內容。
充分利用行政、報紙、電視、網路、社會輿論等各種手段廣泛進行誠信宣傳和教育。要營造一種態勢和氛圍,把不講法律,不講誠信,不講游戲規則,不講道德的丑惡現象從市場上清除出去,使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個人獲得方便,讓失信者失利,付出高額成本。
3、建立失信約束懲治機制。
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制定和推行「失信成本」遠高於「守信成本」的懲治制度,健全法律法規,使守信的企業不吃虧,並得到獎勵。將失信者永遠「淘汰出局,直至名譽掃地,寸步難行。建立這樣的失信約束懲罰機制,才能使誠信觀念深入人心,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平台上實現契約方的雙贏。
4、加快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
建立個人信用制度的目的在於:通過具有法律強制性的外部約束力量——制度來規范個人信用活動當事人的信用行為,引導個人守信意識的提高,從而建立起信用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
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機制。
其次要建立規范的個人信用評分機制,對個人信用狀況進行評分登記,成為終生評判一個人的依據,並作為升學、就業、升遷等重要依據,並上網公布,伴隨終生。
『肆』 產生信用風險有哪些原因及降低風險方法
一、產生信用風險有哪些原因?
1、缺乏信用理念。信用理念是企業處理內外關系的基本價值觀,也是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動力源。我們一些企業的領導不重視信用管理,往往對客戶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未了解就匆匆交易。有的企業片面追求合同數量,忽視其後艱難的帳款回收。還有的企業雖初步認識客戶信息管理重要性,但注意力往往集中到新客戶、小企業,但事實上正是那些熟悉的老客戶、知名的大企業才容易違約給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缺少客戶信用管理信息,不能准確判斷客戶信用狀況。有些企業在與老客戶合作中,缺乏動態信用信息,對客戶某些變化視而不見,直到發生信用風險,悔之晚矣。有的企業對新客戶缺乏足夠的信用信息,以偏概全,導致判斷失誤。還有的企業在利益誘惑下,只看重能給企業帶來較大經濟利益,而忽視其信用等級,一心只想成交,結果貨、款兩空。
3、企業內部缺乏信息溝通。由於業務分工不同,許多客戶的寶貴信息,分別集中在不同業務部門或一些具體業務人員手上。如各部門間缺乏必要、有效的溝通,業務人員不注重信息的上報,往往就影響客戶各類信息間有機聯系及完整性,這樣便不利於管理者對客戶作出准確的認識和判斷。
4、缺少規范的信用制度建設。一些企業沒有或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部門間信用管理職責分工不清,缺少規范、嚴格的信用政策,對客戶無法進行全方位的信用分析,缺乏信用監控,從而使經營中信用管理缺乏主動性,較多盲目性。
5、社會信用滑坡,客戶經營不善。這是目前企業相互拖欠貨款最主要原因。由於企業經營不善資金匱乏,甚至嚴重虧損,致使信用等級下降,無力償還貨款。特別是社會對失信違法行為懲處不力,造成事實上的「守信吃虧,失信獲利」,沒代價的用別人的錢掙錢,成了一些企業生財之道。使得一些守信企業也不得不為了保證本企業資金周轉,採用同樣手段拖欠他人貨款,從而使債務關系復雜化,形成困擾我國企業經營發展的「三角債」魔鏈,至今剪不斷,理還亂。
二、如何降低信用風險的辦法?
1、樹立信用理念,重塑良好的誠信社會氛圍。
誠信是做人之本、富企之策、興邦之源。社會上誠信滑坡,是導致信用風險的重要原因。狠煞這股歪風,就要重塑良好的誠信理念。誠信理念應包括如下觀念:以人為本的觀念、按規則規范辦事的觀念、合作雙贏的觀念、社會責任觀念、質量觀念、法制觀念、義利觀念、效益與公平相統一的觀念等。樹立信用理念,首先要從各級領導做起。從企業到機關,從地方到中央,各級領導者不僅應是誠信的倡導者,更應是誠信的示範者,是信用理念建設的實踐者、推進者和「衛道士」。想重塑良好誠信社會氛圍,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率先垂範,用誠信塑造自身新型的文化性格,引領職工、群眾走誠信興企、誠信興邦之路。
2、加強誠信規范和制度建設,完善信用體系。
法制主外,道德主內;法制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內外結合,剛柔並濟,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人們誠信意識淡薄和信用嚴重滑坡的嚴峻形勢下,遏制當前失信泛濫的勢頭,只有法制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手段。在法制的規范下,建設信用體系才是誠信建設治本之策。要大力推行名符其實的信用等級制度,將個人與企業的信用等級與為之提供的生存和發展條件聯系起來。對花錢買賣「AAA」者繩之以法。徹底改變「守信吃虧,失信獲利」和懲罰過輕的現狀,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對信用違法懲處力度,使法律真正成為維護信用關系的銳利武器。
『伍』 目前,失信被執行人越來越多,原因是什麼如何化解
按照現在失信人的情況來看,如果國家在沒有出台相應的政策和辦法,社會的失信人員就會越來越多,因為舊的失信人員根本就上不了岸,本來沒有履行還款能力,法院還一直各種限制和打壓,弄得失信人沒有辦法賺錢,生活都成了問題,更別說上岸了,幾乎不可能,能上岸的人員1%的比例都不到99%的人,都在惡性循環當中,那麼到底如何化解這些社會矛盾,本人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跟大家闡述下:一、先說為什麼失信人多;失信人之所以形成,還是債權人起訴,最後進行強制執行,造成債務人最後變成失信人,債務人一旦成為失信人,很多人都不能上岸,有些人破罐破摔,最後損失和買單的永遠都是債權人,因為起訴花一筆錢,強制執行花一筆錢,案子終本後,債權人還要調查取證債務人的還款能力,最後債務人賺不到錢,這種成本和損失,幾乎都是債權人的。
與其這樣,債權人應該主動和失信人協調,死馬當活馬醫,債權人去法院取消債務人的失信人黑名單以及各種限制,還債務人自由身,讓其賺錢,賺到後,先考慮債權人的債務,賺不到錢,債權人也不催,也不追債,這樣,債權人的債務,基本有點希望,同時這樣做,大大減少社會失信人的比例,從源頭上化解失信人的社會矛盾。
結語總結下,失信人的增加,本身屬於社會的不和諧人群,而且法院為了逼迫失信人還債,曝光,列入失信人黑名單,消費限高,凍結了銀行賬戶,這些跟催收公司催債沒有區別,這樣下來,法院就是債權人的催收工具,而沒有多少法院機構和政府機構,想辦法讓失信人賺錢,因此化解失信人的社會矛盾確實要引起政府的注意。『陸』 人民銀行要求如何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嗎
2018年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發布《關於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
要建立失信行為限期整改制度。對可通過履行相關義務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失信主體,認定部門(單位)應明確整改要求和期限,整改期限與失信信息原則上要向社會公示,確因特殊原因不能公示的,要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共享。認定部門(單位)可結合實際以適當方式督促失信主體在規定期限內整改。整改到位後,失信主體可提請認定部門(單位)確認;整改不到位的,認定部門(單位)應啟動提示或警示約談程序。
要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措施,完善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各省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參考國家有關部門簽署的失信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制定區域性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清單,推動相關部門將查詢信用信息、限制約束失信主體嵌入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的工作流程。國家和地方各級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要依託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開發失信聯合懲戒子系統,實現失信聯合懲戒發起—響應—反饋的自動化,及時歸集上報失信聯合懲戒案例。在認真落實各項行政性懲戒措施的同時,要依法依規將失信信息與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充分共享,推動市場性、行業性、社會性懲戒措施落實落地,加快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
『柒』 如何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
浙江:「信用﹢保函」機制為守信企業降本減負-工保網
伴隨電子保函而來的,不僅有保函真偽核查,還有電子保函系統對於擔保機構、保證期間、保函金額、保單號等信息的公開,前者有助於拓寬信用評價維度;後者則有助於通過對建築企業保函開具實力的公開展示,傳遞「信用越好,擔保越易」的守信激勵信息。
工程擔保是轉移、分擔、防範和化解履約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應用有助於引導建築市場主體樹立信用意識,加強內部信用管理,不斷提高履約能力,積累企業信用;也有待「信用﹢保函」機制全面賦能,在「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市場環境中發揮更大效應。
『捌』 如何遏制網站違規失信亂象
遏制網站違規失信亂象不僅要集中清理違規網站,還要建立網站誠信建設的長效機制。在專家王四新看來,網站要將誠信建設強化到一定高度,並在網站誠信建設方面加大投入;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力度,實現監察執法的常態化。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佔領看來,「網路實名制」既包括實名注冊也包括實名驗證。「實名驗證方式有多種,通過身份證數據系統連接核實,有時難以避免借用、冒用身份證等情形的出現。因此,行業網路平台可以嘗試採取更多技術手段,比如視頻驗證等。」另外,趙佔領還提到,對於發布過虛假信息甚至存在過詐騙行為的用戶,應該由行業協會或者監管部門牽頭,建立行業違規失信「黑名單」機制。「一旦出現不誠信甚至違法行為,將被列入行業黑名單,所有網路平台都禁止其注冊和使用」。
『玖』 失信成本是什麼意思
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為而付出的代價。失信成本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經濟成本和法律成本。由於失信程度不同,行為人付出的代價也不同,一般以法律成本為最高。
失信成本的高低與各國的文化傳統、政治經濟體制構成、經濟發展水平、法制建設、信用制度等密切相關。當失信成本小於失信收益,失信行為有利可圖時,市場主體有可能選擇甚至主動選擇失信行為,失信現象就會大量發生;而當失信成本大於失信收益,失信行為無利可圖,並可能給行為者帶來損失和制裁時,經濟主體就會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盡量避免失信行為,從而促進信用環境的好轉。
『拾』 失信懲戒機制的介紹
浙江:「信用﹢保函」機制為守信企業降本減負-工保網
伴隨電子保函而來的,不僅有保函真偽核查,還有電子保函系統對於擔保機構、保證期間、保函金額、保單號等信息的公開,前者有助於拓寬信用評價維度;後者則有助於通過對建築企業保函開具實力的公開展示,傳遞「信用越好,擔保越易」的守信激勵信息。
工程擔保是轉移、分擔、防範和化解履約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應用有助於引導建築市場主體樹立信用意識,加強內部信用管理,不斷提高履約能力,積累企業信用;也有待「信用﹢保函」機制全面賦能,在「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市場環境中發揮更大效應。